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

第6章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第6章

小说: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倍感眼熟,因为它很像“卡门尼亚”号。为了不出错,“卡门尼亚”号先升起英国军旗,示意对方不要开炮。德军明白了对方是伪装的英舰后,决定靠近以后再狠狠地攻击它。于是,德舰全速冲上去。起初,“卡门尼亚”号以为对方真是友舰,但是看到对方直冲过来,而且速度远超过客轮,知道这是德军的惯用伎俩。于是,准备以逸待劳,教训一下德军。
两艘各怀鬼胎的军舰越来越近,英舰率先开炮,准确命中,随后德舰也开炮还击。两艘巡洋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德国军舰被打坏无法动弹,而且还有15名士兵战死。英舰也好不到哪去,舰身被打穿,不能正常驾驶,还有10人阵亡。
如此巧合的事情估计古今中外也只有这一例,竟然碰上了各自伪装的对象,实在是倒霉透顶。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直到海战结束,双方还没有分辨出对方的真面目,只知道是敌军伪装成了自己。




字谜泄露登陆计划

字谜应该是许多人都做过的游戏,这种游戏是孩子识字的必经过程。字谜的制作者往往绞尽脑汁来设置一个谜底,因为谜底是提起孩子兴趣的重要方面。一个好的谜底,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提高他们对字谜的兴趣。一位小学校长在这方面可谓感触颇深,他为了让孩子们以猜字谜为乐,用到了许多的新奇的词汇,不想这一“创举”竟引来一段意外的巧合。
二战时期,英国伦敦遭受到德国飞机的长时间轰炸,市内一度成为一片废墟。不过在新首相的带领下,伦敦很快得到修复,并且各学校也都相继复课。北伦敦的一所小学的校长特里,在复课后发现孩子们似乎都受到战争的影响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校长亲自编写了一套字谜,因为谜底新颖有趣,受到广大孩子们的欢迎,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一措施得到各方面的肯定,甚至连报纸都报道了特里的独创,还把他的字谜全都报道出来,供各方学习。
《每日电讯》刊登了特里的字谜,在英国掀起了一阵猜谜的浪潮。1944年5月底,英国最高司令部的一位参谋在乘火车上班的时候买了一份当日的《每日电讯》。这位参谋浏览了主要新闻后,看到副刊上的字谜,觉得十分有趣,就猜起来。然而,当他猜出第一个单词时,十分震惊。谜底的第一个单词是“奥马哈”,普通人看到这个单词觉得很正常,只是很新奇而已。但是,这位最高司令部的参谋就不一样了,他知道这是即将开始的一个重大行动——诺曼底登陆的一个登陆地点代号。不过,这位参谋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所以虽然吃惊但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然而,随着谜底的进行,这位参谋几乎无法安坐。第二谜底是“犹他”,它是两个登陆地点的另一个,也就是说特里的前两个字谜,就准确地说出了诺曼底登陆的登陆地点。随后的字谜中,这位参谋又看到了“霸王”,这个代号是盟军为配合诺曼底登陆,准备在北欧进行战略佯攻,吸引德国注意的军事行动。
这对一个参谋的震惊是无法描述的,他坐在座位上汗如雨下。因为这些都是英国乃至盟军现阶段最高的军事机密,他作为高级参谋,才有资格了解这些机密。除了司令部外,所有的野战部队都不知道,甚至连执行这项任务的各军最高指挥官都不甚清楚。而一个小小的字谜竟然就将绝密信息公之于众,不能不令他惊讶。他认为这是德国的间谍在侦查到盟军军事秘密后,以这种字谜的方式向国内发送消息。接下来的谜底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为登陆作战,在英格兰南部建立的秘密海港,也出现在谜底中。此外,还有全线进攻的代号“尼普顿”……
这位参谋回到司令部后,将情况汇报给领导,并立即率人将特里抓起来。不过,经过多次的审讯,保密部门认为这纯属巧合。特里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他根本不知道这些谜底的特殊含义,而且他从未接触过德国人。最终使得保密部门释放特里的原因是,特里在半年之前就已经编制成了这一套字谜,而当时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计划还没制定。
特里的无心之举竟然险些泄密,如此巧合,不得不让人感到吃惊。不过,德国人也未必就能看到《每日电讯》,即使看到这些字谜,也未必能立即猜透其中的特殊含义。




希特勒的幸运

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永远作为反面教材的名字。他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实行法西斯式的*,并于1939年,领导德国挑起了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从欧洲到北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希特勒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最终要走向失败。1944年,德国纳粹军在许多战场上都吃了败仗,第三帝国已现衰败之势,但希特勒却不服输,固执地要继续发动更加惨烈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来就对希特勒的独断专行和残暴屠杀感到不满的纳粹党内中上层军官,就秘密组织起来,密谋暗杀希特勒,希望以此举来挽救德国的命运。
1939年7月20日,希特勒要在德国东普鲁士的一个大本营召开“每日军事汇报会”。密谋分子决定在会上施放炸弹,炸死希特勒。这个任务交由德国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弗洛姆的参谋长施道芬堡执行。
会议将于7月20日中午十二点半举行。上午十点,施道芬堡就提前来到了这个大本营。可是,他得知原本一直在地下室召开的会议因为偶然的原因改在地面上的会议室举行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将大大削减炸弹的威力。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十二点半,施道芬堡带着装着定时炸弹的皮包准时来到会议室。这时,军官们正围坐在一张十八英尺长,五英尺宽的橡木桌边,桌子下面是一个厚大而笨重的底座。几分钟后,希特勒走了进来,坐在桌子一边的中央,毫无表情地与施道芬堡打个招呼。施道芬堡走到桌子旁边,将皮包放在桌下的橡木底座的内侧,离希特勒的腿大约六英尺远的地方。一切都布置好后,施道芬堡就趁所有人都在看桌上的作战地图时,悄悄地溜了出去。这时离自动引爆只有五分钟了。
可是,事有凑巧,坐在桌子底座旁边的海因兹?勃兰特上校想凑近看一看地图,嫌施道芬堡那只皮包在腿边碍事,就把它放到了桌子底座的外侧。这样,厚实的底座就成为希特勒的一道重要屏障。十二点四十二分,炸弹准时爆炸,但希特勒却因为那厚重的橡木底座的保护,只是被烧焦了头发、灼伤了腿、臂膀与背部受了伤,没有生命危险。
希特勒侥幸地活了下来,只能说是一个意外的巧合而已。但是偏执的希特勒认为这次死里逃生是上天的恩赐。他认为是自己命不该绝,继续坚持其扩张侵略、灭绝人性的政策,直至最后的末日。




军界政要的巧合

拿破仑,法兰西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拿破仑是法国人民的骄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主席,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演讲家、政治家和敢于冒险的军事家。
然而,就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却有着许多惊人的巧合。
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黄袍加身,宣告自己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称号为“拿破仑一世”。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登上总理的宝座。从这一天起,魏玛共和国正式死亡,第三帝国诞生。两人掌权,其间相隔129年。
拿破仑1809年占领维也纳。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成立。奥地利帝国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继而东征。在经历短暂的失利后,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最终迫使奥地利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软硬兼施,在奥地利的亲德分子和纳粹分子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欧侵略扩张的第一步。两人占领维也纳相隔129年。
1812年,拿破仑攻占莫斯科。1812年,拿破仑发兵50万远征俄罗斯,长驱直入,直捣莫斯科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1000多公里长的苏联边境上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两人进攻莫斯科城相隔129年。
两人的惨败都始于莫斯科之战。拿破仑于1816年战败,希特勒是在1945年战败,还是相隔129年。两人掌权时都是44岁,进攻俄国时都是52岁,战败时都是56岁。两人都被人称为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却在战略上犯了同样的错误。
两人还有其他的相似之处:拿破仑每做一项重大的决定,哪怕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刻,他必然会先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10分钟,然后再下达作战指令。希特勒也有这个习惯,他每次在做决定之前,也会沉入半睡半醒的状态中,然后再发号施令。




两位总统死于同时

在距离波士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昆西的小镇,因为在昆西海湾南岸而得名。除此之外,这个小镇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总统城。出生于这个小镇的总统,除了亚当斯父子,还有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会议主席而被称为美国“真正的第一总统”的约翰?汉考克。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在北方的马萨诸塞州,而亚当斯是革命初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亚当斯在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提议由来自弗吉尼亚的乔治?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一年以后,他又极力举荐来自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弗逊参加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而约翰?亚当斯是副总统。在内阁中,托马斯?杰弗逊被任命为国务卿。但此后,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弗逊在治国理念和方略上的分歧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渐公开化。
1796年,乔治?华盛顿卸任总统,回归故里。按照当时的选举规则,正副总统是由总统候选人中得票最多的两个分别担任。1796年的大选,亚当斯当选为总统,而和他政见不合的杰弗逊则成了副总统。由于二人的治国理念不同,他们在一些政治活动中的做法,损害了他们之间长久的友谊。这一对总统和副总统在内政外交等几乎所有重大事务上都是截然不同针锋相对。
1800年,亚当斯在大选中败北,杰弗逊当选为总统。当时,亚当斯没有听从杰弗逊的呼吁,对杰弗逊抛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孤独地回到了北方的昆西小镇。约翰?亚当斯回到昆西的时候,心情非常沮丧和愤懑。可是,他们两人仍然还有老友之间的患难之情,关系也还没有真正破裂。然而两人之间的来往还是断绝了。
1808年大选后,杰弗逊卸任回到了弗吉尼亚的故居。此前亚当斯一直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除了家人以外,给他最大安慰的是他的一位老朋友,美国《独立宣言》的另一位签署者——本杰明?拉什。他们曾经是共同的开国者,也是彼此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