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五代-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说翻脸就翻脸。从此,他在侍奉武夫主子的时候就格外的小心。
926年,魏州发生兵变,武夫赵在礼被推为魏州最高指挥官。张允更加小心地伺候这位武夫。不久,赵在礼因帮助李嗣源称帝有功,被拜为沧、兖二州节度使,张允也因为跟了一个好主子,而被任命为二镇掌书记,后来又升为水部员外郎。
李从珂称帝后,皇子李重美在河南洛阳做河南尹,掌六军,他见张允做事很精细,就让他做给事中,为六军判官。
石敬瑭称帝后,张允投降了石敬瑭。他见石敬瑭屡屡大赦天下,就写了一篇《驳赦论》献上。石敬瑭觉得写得不错,就准备把他推出来,当众臣的榜样,意为要经常对自己提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张允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位很看重自己又不喜欢杀读书人的主人,当然是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可这种日子并没有延续多久,石重贵上台了,后晋与契丹的关系开始不好起来。
940年,契丹攻入京师,不久,耶律德光在中原待不下去了,就想把后晋所有大臣都带回老巢去。可张允害怕极了,他向耶律德光请求辞职。耶律德光大怒。还好,汉奸赵延寿在一旁说了一句:“学士不称职而求解者,罢之可也。”耶律德光想了想,没有罢他,但把他扔在了中原,带着其他汉臣走了。
他一走,刘知远就跑来称帝。皇帝如同走马灯似的换,张允已经习惯得几乎麻木了。他依旧做他的官,但他不太了解刘知远,所以,更十分小心谨慎起来。刘知远对他倒还不错,任命他为吏部侍郎。可不久,刘知远就归天了,刘承祐上台。这是一个连觉都睡不安稳的窝囊皇帝,但当他把朝中三位与他作对的大臣王章、史宏肇、杨邠清除后,他的胆子就大了起来。他开始玩株连,朝中但凡跟这几个人有点关系的大臣都遭到诛杀。后汉朝廷当时就成了地狱,每天都有大臣在朝中或是家中被一纸诏书夺去脑袋。
刘承祐玩完株连后,又对一些有钱的大臣下手。张允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起来。他做了这么多年官,特别是当上了吏部侍郎后,搜刮了不少钱。这在五代本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最关键的却是,能保住你财产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皇帝。
据说,张允虽然搜刮了许多钱财,可他并没花多少。原因就是他非常吝啬,他把财产放进几个大箱子里,然后用几把锁头锁死。一大串钥匙常挂在腰间,走起路来,环佩丁冬,连睡觉时都不摘去。就连他妻子想要花他点钱,比登天还难。
自从刘承祐常常屠戮大臣后,他就取消了回家睡觉的习惯,每天晚上心惊胆战地上完朝,就跑到相国寺烧香,庆幸佛祖保佑,自己又多活了一天。然后他也不敢回家,就在相国寺里睡下。
大概就在那段时间,他吓得已经心胆俱裂了。每当听到兵器响,他就会神经兮兮地跳起来。直到郭威到来才让他得到了解脱。
张允的害怕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有刘承祐想要得到的财产,而是多年来以读书人的身份从政的经历使他有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积累到最后,才让他变成了惊弓之鸟。
被吓死的读书人(2)
五代时期读书人的命都掌握在武夫手里,而这些武夫又把他们的命当成儿戏,许多读书人都有如同张允那样的恐慌。但迫于对世俗声名地位的求索,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随时都能要了他们命的武夫主宰的世界。
张允可谓是那个时代最能讨好武人的读书人之一,但是,他换来的是什么呢?仍旧是死。因为武夫对读书人的残暴往往是不需要理由的。后梁立国后,朱温暴戾任情,仅仅就因为左散骑常侍孙搿⒂亿梢榇蠓蛘叛堋⒈渴汤烧艃y迟到片刻,即命捕杀之,朝臣吓得是惶恐不可终日。这些读书人“朝不保夕”的状态和心态,至今读来都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人觉得可悲。
一个得到功名的读书人担负着中国文化礼教传承之重任,可在五代,中国文化不需要他们来传承,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精力,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保命上了。
五代是个没有文化、没有思想的短暂时期,即使是那些隐居山林的高逸之士,也不能担当起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他们隐居起来,只是想和外面的世界作无言的抗争,就像张允从佛坛上掉下来摔死一样,完全没有意义。
与其说张允是被郭威吓死的,倒不如说,他是被那个时代吓死的。这样说更贴切,因为在那个时代被吓死的读书人大概只有他一个,但被杀掉的却数不胜数。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敢妄有佗志(1)
赵匡凝是蔡州人,和唐朝末年那个残暴的军阀秦宗权是老乡。赵匡凝的父亲曾为秦宗权做事,因为很卖力,当秦宗权以蔡州为根据地称帝后,就封其为申州刺史。后来,他的父亲又攻下了襄阳,秦宗权更加重视这位老将了。
但是这位老将却害了秦宗权。当朱温攻打蔡州,秦宗权又屡战屡败的时候,他就弃暗投明,以秦宗权的根据地——山南东道七州投降了朱温。朱温心花怒放,上表请唐朝皇帝封其为行营副都统,兼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行军司马。并与他的军队合二为一进攻蔡州。蔡州被攻破,秦宗权被拉到长安砍了脑袋。
赵匡凝在他老爹死后,就继承了老爹的职位。
897年,朱温进攻天平节度使硃瑾所在地兖州,硃瑾知道自己打不过朱温,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出猛将史俨率兵数千去救硃瑾,想不到非但没有救了硃瑾,史俨自己也被打败了。于是,他和硃瑾就跑到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那里。李克用知道后就派人送给赵匡凝钱币,希望能借他一条路,他好去杨行密处讨回史俨。赵匡凝觉得这件事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就答应了。谁想,使者在拿着他的回信返回太原时被朱温所捉。朱温看了信后,大怒,他以为赵匡凝和李克用早就勾结上了。面对“叛徒”,他绝不手软,遂派出大将氏叔琮、康怀英攻打赵匡凝,两个打手果然厉害,氏叔琮取了泌、随二州,康怀英取了邓州。赵匡凝大恐慌,急忙跟朱温服软,朱温同意了,但代价是:向朝廷交税金额要提高一些。赵匡凝没有得说,他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来。
903年六月,荆南节度使成汭死掉,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就趁势袭取了荆南。赵匡凝看不过去,就派遣弟弟赵匡明驱赶了雷彦恭,朱温就以唐朝皇帝的名义让赵匡凝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的弟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代理)。
赵匡凝对朝廷和朱温感恩戴德。当时,其他藩镇都不理唐朝了,只有赵匡凝兄弟每年都向朝廷进贡,但这些贡赋其实都进了朱温的口袋——朱温用这些钱开拓地盘去了。
905年,朱温杀掉了唐昭宗,想要自己做皇帝,但他很担心赵匡凝兄弟不从,就派人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赵氏兄弟。赵匡凝痛哭流涕,激动地跟使者说道:“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二心)。”
朱温跳起来大骂。他以为赵匡凝即使不同意,也不会骂人,但赵匡凝的话显然就是在骂他。在朱温看来,赵匡凝能有今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闹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就决定先把赵匡凝灭掉再称帝。
同年,朱温以赵匡凝东连杨行密,西结王建图谋不轨为借口,派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率兵攻之,自己带领大军在后面跟着。他一是想夺取湖北之地,二是想看看赵匡凝是怎么死的。杨师厚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连下赵匡凝所属的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该年九月,杨师厚引兵要过汉江,赵匡凝领着二万兵马迎战,杨师厚又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大破赵匡凝,又把他的老巢襄阳围住。赵匡凝只好焚府城沿汉江逃奔到今天的江苏扬州。赵匡凝跑到扬州后,就投奔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讥笑他:“您在湖北时,拼命地给朱温送东西,今天到了如此地步才想到我了?”
赵匡凝惨笑道:“我乃唐臣,当初是给唐王朝进贡,又没有给朱温。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因为不想屈服于他!如今到了您这里,生死在您手中,我无话可说!”
杨行密倒很厚待他,可惜,杨行密不久就死掉了,他的大儿子杨渥对待赵匡凝就不像他老子那样有礼了。这也难怪,因为这个时候,杨渥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家,和唐王朝彻底决裂了。这种所为在赵匡凝眼里,和朱温想要称帝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赵匡凝寄人篱下,当然不好发作。所以,他只能以哀怨中又带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来跟杨渥交流。杨渥自然也感觉到了赵匡凝那种哀怨中又有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所以,两个人不可能谈到一起去。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敢妄有佗志(2)
也就是说,赵匡凝一直把自己放在唐朝大员的位置上,而杨渥在他心里的位置——虽然他已经称帝——仍旧是好朋友(杨行密)的儿子。
有一次,杨渥和大臣们还有赵匡凝在一起吃饭。杨渥吃饭前喜欢吃青梅,当他正要拿起来放进嘴里时,赵匡凝急忙制止,并看着他说道:“不要吃多了,小心得‘小儿热’。”
杨渥手下的大臣都大为惊讶,因为赵匡凝的口气就好像在跟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而杨渥可是一国之君啊。出于维护礼仪的目的,有大臣建议给赵匡凝治罪。杨渥就把他“发配”到海陵去。后来,杨渥的右衙指挥使徐温造反,赵匡凝还是那一副“不与乱臣合作”的态度,于是被徐温杀掉了。
他临死前都没有对没落的唐王朝有二心,我们不能说他迂腐,因为对一个王朝来讲,这样的人越多就越好。这说明这个王朝虽然丧失了形体,但精神还在。
赵匡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那个忠诚礼义仁爱气节几近丧失的时代,他独能秉承一颗“不二心”,虽死犹生。
是忠诚还是野心(1)
乱世的好处之一是,人人都可以胡思乱想,并且可以毫无顾虑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胡思乱想。五代人人想称帝,人人都造反,可称帝的思想源头都不一样:有的纯粹是为了更大的享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有的就是觉得称帝很好玩,至于当上皇帝以后该做什么,这样的人可从来没有想过。而范延光造反的原因却不是那么简单。
范延光,字子环,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河南安阳人。李嗣源任相州节度使镇守相州时,召他为亲校。李嗣源的亲校太多了,范延光的能力又不是很突出,所以,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924年,李嗣源跟后梁展开拉锯战,不久,后梁将领康延孝意欲归附李嗣源,李嗣源正要挑选合适的人选将这一情报传给李存勗,范延光站了出来。李嗣源知道,想要把信送出去,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