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石门开 >

第3章

石门开-第3章

小说: 石门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忻墓倒岛汉海鞘皇なU庹此屠缘乃葑樱木闷鹫獬 〈笥辏靠迹鼓芡律芸毂惚ズ土耍魍敉舻鼗诘厣希曛榻Τ觥⌒矶嗖A蛩频男∷荩鹈稹
高粱地与村子间隔着一条沟,沟里稀稀拉拉地栽着些芦苇。胡立达带着
8 连连长李世杰和几个排长悄悄地潜过去。胡立达有个习惯,每次战斗打响 前,只要有可能,他总要亲自到前沿侦察后再决定进攻路线。
他们匍匐到一个土坡前停住了。
  透过濛濛雨幕,可以看到村子外沿的一道水沟和一圈鹿砦。没有明显的 碉堡和居高临下的火力点,只有一些坟包似的小土丘微微凸出地面。
“再往前靠靠。”胡立达招呼了一下李世杰。
  这回看清楚了,鹿砦后面是两道工事。工事右侧,有一个青灰色类似牌 坊的建筑,左侧是一个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圆形碉堡,碉堡旁边有一座孤零零 的小庙和几棵槐树。
胡立达眼睛一亮。
“8 连长!”他轻轻叫了一声。 没人吭气。他扭过头,只见李世杰的脑袋沉沉地伏在地上,半边脸栽到
了泥水里。胡立达摸了摸他的鼻子,已经没气了。
  真他妈见鬼了!刚才并没有听到枪声,莫非是流弹?胡立达越想越窝火。 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个道理他懂,但出师未捷先折将,打他当营长以来还是 头一遭。瞬间,心里腾起一种不祥之兆。
下午 1 点 30 分,战斗正式打响。
8 连由副连长带领,避开敌人正面人力,从侧后迂回。 胡立达的目光紧紧咬着那支扑上去的队伍。“嗖嗖”的子弹从耳边擦过,
打得高粱粒子四处乱飞,他像没听见一样,一动不动地追踪着目标。 “加强火力掩护。” 机关枪发疯似地嘶吼着。冲在前面的战士已经突破了鹿砦,眼看就要接
近小庙,一旦占领了小庙,就等于揳上了一颗钉子。 胡立达正这么想着,前面的队伍不知为什么停止了运动。举目再看,那
一个个趴在地面上毫不起眼的小土包,此时还吐着一团团猩红的火焰,交叉 的火力严严实实地封锁住了前进的道路。

“怎么不投手榴弹?”胡立达心里喊着。 像是回答他的诘问,“轰”“轰”的爆裂声中,溅起一柱柱浑浊的泥浪。 敌人的机枪哑了。进攻的部队趁机跃起,可是,没跑出几步,又被密集
的弹雨压得抬不起头来。 第一次进攻受挫,8 连伤亡过半。
  胡立达铁青着脸,拳头攥得“咯吧”响。对于“王凤岗工事”,早在兴 济战斗中,他就已经领教过了。这种工事的特点是高低结合、明暗结合、内 外结合,梅花堡、子母堡四面分布,堡与堡之间还有地道相通,结构颇为巧 妙,十分适合平原开阔地的防御。
  上次那一仗,几乎赔进去一个连,才把那些土碉堡攻下来,结果大部分 敌人都顺着地道溜了,既没打死,也没抓着。气得胡立达牙根痒痒,暗暗发 誓,一定要报这一箭之仇。想不到,冤家路窄,在这又撞上了。
“营长,让我带几个人上去吧。” 胡立达扭过头,是王祥海。头上的绷带早被雨淋透了,沾在上面的血痂,
化做一道道棕色的血水,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淌。对王祥海的求战热情,对 他的战术、技术及处置情况的能力,胡立达都是满意的。可是,不到万不得 已,把王祥海放出去,他多少有点舍不得。他之所以把王祥海放在预备队, 是准备找机会提他当排长的。
王祥海似乎看出了胡立达的犹豫,“营长,你下命令吧!我今天非把王
凤岗这龟儿子抓住,不能让他再祸害老百姓了!” 在大清河一带,提起王凤岗,老幼妇孺没有一个不恨得咬牙根的。这家
伙是本地人,抗战时,在八路军混过一阵子,因为吃不了苦,投降了敌人,
当了铁杆汉奸。抗战胜利后,又投靠蒋介石,当了保安总队司令。他对八路 军的地道战、游击战颇有研究,打仗有一套,祸害老百姓更是心毒手狠,胡 立达记得,在一次诉苦会上,整个会场都哭成了一团。
“王祥海同志,我任命你为突击队队长,从 7 连和预备队挑选 30 名战士,
一定要把突破口撕开。” “是。”
王祥海刚要转身,胡立达又把他叫住,“记住,不是要你去拼命的!”
“是。”王祥海朝胡立达端端正正地敬了个军礼。 雨,仿佛下累了。雨丝渐渐稀疏,天却更加阴沉。还没到黄昏,已经模
模糊糊地看不见人影。听着前面那响成一片的枪声,胡立达的心怎么也安定
不下来。“通信员。” “有。”
“你上去看看,注意隐蔽。” 不大一会,通信员兴奋地报告:突破口撕开了!王祥海已经占领了小庙,
正准备向纵深发展。
  “好小子!”胡立达一拍大腿,“马上通知 7 连连长到我这来,你再去 告诉王祥海,一定要守住突破口,我马上派后续部队跟进。”


  胡立达正和 7 连连长商量怎么组织部队,一阵“嘤嘤”的尖啸,从头顶 掠过,高粱穗子被打得四处迸散。根据子弹的射程,胡立达猜得出是美式机 枪。一个可怕的念头倏地从他脑子里蹦出来,莫非敌人增援了?
正想着,通信员抱着挂花的胳膊回来了。

胡立达最不愿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王祥海呢!”胡立达黑沉沉的脸几乎变成了紫褐色。 “没找到他,大概是‘光荣’了。” “其他人呢?突击队的其他人呢!” “我只发现了四五个伤号,敌人的火力太猛,一时还撤不下来。”
  “这么说,30 个人都裹进去了!”胡立达狠劲一跺脚,溅起的泥水落了 一脸。
小通信员没敢吭声,悄悄地把头低下。 又一阵密集的子弹朝高粱地射来,声音格外沉闷,像雨夜中的犬吠。伴
着高粱痛苦的呻吟,密匝匝的高粱地被打得七零八落。“7 连长,你带领部 队隐蔽。我去找团长,这仗没法打了!”
野司第一仗
  微弱的灯芯举着一豆火苗,忽悠悠地摇曳。窗外,凄凄冷雨敲打着门窗, 水流如注。白亮尖利的电火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啦地燃烧。隆隆的雷声 几乎分不出个来,使人感到一种难耐的窒闷。
  “老李,我看今晚这个仗不能打,咱们是不是给野司(晋察冀野战军司 令部)首长发个电报,说明一下情况。”
2 纵队司令员陈正湘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眉心紧蹙,不安地望着坐在炕
桌旁的政委李志民。 “我也有这个考虑,地形我们不大熟悉,敌情也摸得不透,又赶上这么
恶劣的天气,战斗力肯定会受影响。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我同意你的意见,立即给野司拍个电报。”

晋察冀野战军是在朱德、刘少奇的倡导下成立的。
  1945 年秋,绥远战役期间,晋察冀军区曾组建过野战军,下辖 3 个纵队, 后称晋察冀第一野战军,聂荣臻兼司令员兼政委。尔后,因形势需要,又组 建了第二野战军,萧克兼司令员,聂荣臻兼政委,下辖五个纵队,主要任务 是保卫热河、保障通往东北的冀热辽走廊。至 1946 年 11 月,由冀热辽走廊 进入东北的部队达 11 万人,干部 2 万人。
1946 年冬,第一、第二野战军同时奉命撤销,领导机关与晋察冀军区合
并,作战时由军区临时组织前方指挥所。1947 年春天,刘少奇和朱德东渡黄 河,来到晋察冀,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他们发现野战军司令部与军区司令部 合并后,既不在前方,也不在后方,各纵队之间处于一种联合作战的形式, 各旅乃至各团都有自己的后方,缴获资财、俘虏训练、伤员治疗、后勤供给 都各顾各,整个战争机构和制度并未建立起来。
  为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大兵团运动作战的需要,朱德在 1947 年 6 月 1 日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的建议。6 月 3 日,在刘 少奇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出有必要将晋察冀部队进行一次改组,以形成一 个统一的战斗集团。中央军委同意了朱德、刘少奇的建议,决定组建晋察冀 野战军。
  7 月底,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定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宣布成立。由杨得志 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 潘自立任政治部主任。
  
大清河战役,是野司成立后的第一仗。 新官上任三把火,晋察冀上上下下十几万双眼睛都盯春这一仗。 按照野司的部署,2 纵的任务是渡过大清河后,向大清河北的板家窝攻
击前进。一部兵力攻击板家窝,力争歼灭守敌 16 军军部和 81 团两个营,主 力置于板家窝以东及西南地区,寻机歼灭西北增援之敌,并堵截昝岗可能向 西突围之敌。战斗定于 9 月 11 日零时发起。此刻,距战斗打响还有 3 个小时。 陈正湘正在斟酌给野司的电报稿,作战参谋推门进来:“首长,野司电
报。” 陈正湘接过来,看了一眼,递给李志民。


  “战斗准时发起,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 胜利。”


两人交换了一下目光。 陈正湘随手把没有起草完的电报稿揉了。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他转过脸,问身边的参谋:“兄弟部队的进展情况怎么样?”“4 纵在
昝岗已经发起过三次冲击,均未奏效;冀中兵团已进至霸县、新镇之间,并 迫近霸县,准备相机夺取;第 10 军分区已达开口。”
“板家窝情况摸清楚了吗?”“只是从外围进行了侦察,村子呈长方形,
东西大约一公里,村前有一道四五米宽的沟,栽满了芦苇,还有一些不规则 的地堡。”“部队的情绪怎么样?”
“求战情绪很高,只是天气恶劣,大部分部队都在雨地里泅着。有的连
队已发生了非战斗减员。” 陈正湘在屋里轻轻地踱着,心里有一种无法排遣的郁闷。一道雪亮的闪
电从窗口直劈进来,借着亮光可以看到,窗前那棵大柳树几乎被揉成了乱麻。
  “传我的命令,4 旅从板家窝东南方向,6 旅从西北方向,零点准时发起 进攻。5 旅担任阻援,向咎岗方向警戒,明白了吗?”
“明白。”


雨,时大时小,整整下了一天一夜。 仗,时断时续,整整打了一天一夜。
“轰轰隆隆”的雷声,“哗哗啦啦”的雨声,“噼噼啪啪”的枪声,“嘀
嘀哒哒”的号声,汇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 尽管战士们打得很顽强,进展却不理想。
  位于板家窝的 2 纵当天夜里突进两个团,因暴雨中断联络,攻击受阻, 不得不撤出来。次日再度发起冲击,将敌压缩至村西南角与东南角。
  位于昝岗的 4 纵,多次多方位向敌发起冲击,一直没有突进去,伤亡甚 大。
位于霸县的冀中兵团独立第 7 旅,11 日晨攻克县城南关,黄昏发起攻击,
22 时突入城内,将敌压缩至北关。
  位于开口的第 10 军分区,将敌压缩至村内的三个大碉堡,数度攻击,克 其一碉。
  经过一番血的厮杀,最后才弄明白,驻守板家窝的是敌 16 军军部、109 师师部、河北第 7 保安总队及 109 师 326 团的 3 个营;驻守昝岗的是敌 94
  
师师部率两个团 6 个营。兵力比原预计的多出 2 倍。
  由于久战不决,敌 34 集团军主力及第 16 军全部,星夜兼程,向板家窝 进逼;敌独立第 95 旅由徐水东援;驻津 157 师也于 11 日西进增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