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谜-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喜儿,我琴操一力的向黄世仁推荐,我说,哑巴不会泄密,她的文字能力也能胜任,萧让早不知逃哪里去了,你只要不让喜儿出门,你让喜儿当秘书,能有什么问题吗?
伊和子还跟王木木说,我琴操要在距杭州百里外的临安玲珑山上的卧龙寺出家当尼姑了,可是我真心的想呆在你王爷的身边,所以,我安排了,反正我是带发修行的,我在开始的几天,那苏轼、佛印、米芾等人肯定要来见我,我就守株待兔的在玲珑山等着他们。我在卧龙寺客串了些日子后,我断了他们让我还俗的念头,再几次三番的不见他们,冷落他们后,大感无趣后,我就金蝉脱壳,我琴操就变回伊和子回王爷身边来了。至于卧龙寺那里,我先让欢儿天龙叁部顶着,混过了段日子,我琴操声言要去云游天下了,或者是我琴操要去流求朝圣了,那么,关于琴操的这一宋谜,不就能揭过去了吗?
王木木想,人家伊和子也是公主,人家是来和亲的,阴差阳错的客串了回琴操,当了回歌伎,已经对不大起人家了,我哪能再叫人家十六岁的小公主继续抛头露脸做歌伎呐?好在这小公主也聪明,一切后续工作都跟进了,衔接得也没啥缝隙,那,就,随她的意吧,撤吧。
王木木这方面本来是想写一份奏章的,准备写给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内容是向朝廷反映眼下的西湖岸的强拆强迁的情况,反映了相关责任人员,不作为,少作为,胡作非为,团伙作案,集体犯罪;反映了近期西湖沿岸官民对立的状况,和反常的政治气氛。王木木还担心方腊起义事因为自已的穿越而提前到来,所以,想上本奏请皇帝和太太后提高警惕,勿因小失大,让地方官挑起反宋浪潮。
王木木的奏章还没写好,伊和子琴操就来找他了,说,想起了一件事,文论告诉王爷你了。是这样的,先前在黄世仁家里时,有次他与人谈话,应该是佛印带了两个有地位的人,来与他秘密谈话。黄世仁知道自已有时听不懂读书人说话中的典故比喻成语等,也怕自已一个人会记不全对方两个人的指示,所以,他叫琴操躲在屏风后面作笔录。这样,既不会拉下上缴领导的全部指示,也能事后对自已听不懂的语句让琴操来解释给他听。
伊和子琴操说,王爷,那天,我因为是躲在屏风后面,所以,我不知道来的三人究竟是谁,但从黄世仁对对方的称谓中能判断出,一个应该是佛印,另两个,一个应该是从汴京来杭的某王公贵族,姓高;另一个是女人,似乎是辽人,而且,是什么郡主,她来杭州,是顺道,目的地是流求。
伊和子琴操说,从全部的对话来看,这个佛印很附和这两北方来的人,黄世仁则更是低而等之,从头到底都是唯唯诺诺的。这两北方来的人,显然是他们的主子,言词中,苏轼、米芾、佛印等,都只是他们的一只只棋子罢了。这两北方来人,互相间比较客气,但,细听,还是那辽女略高一头。这辽女似乎是代表着辽国在行事,在全权处理着一件大事。她个人似乎还很乐意这趟差使。而高姓人的言词,则给人一种既不甘心被驱使,可又没奈何的只能服从的味道。整个谈话中,佛印汇报情况的时间占大部分;高姓人很关心的房地产开发;辽女则关心木木王爷你在杭州的痕迹,比如理工院,白家的产业,扈家庄等。
伊和子琴操说,这北方来的两人,我看不见人样,但感觉,那高姓男人,应是个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谈吐措词简单直接,还有点粗俗,估计,没啥文化,说不定还是个文盲。但他说话都是命令式的,没一句商量的口吻,俨然就是一个到杭州来捡金子的人;那辽国女人,应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说话声音甜美,语里句间,都是典故成语。而且,她说话,会绕人,会下套,听得出,心眼很多,心机很深,我常常不敢相信,这么样的声音表达的是这么样内容,真是人不可貌相、声不可测心啊……
9bmw
。。。
 ;。。。 ; ;
第0716章 三花三心意
伊和子琴操跟王木木汇报,说,自已要去临安玲珑山卧龙寺出家当尼姑了。临行前,那个心思很活、做事很会反复的苏大人又有点后悔了,他又来劝我了,说,是不是能再等他一段时间,待他完成了高太皇太后的指令后,他会设法让我琴操留在他身边、留在他家里。
琴操说,我伊和子琴操是谁啊?我又不是不谙世事的蔡云英千金,我是见多识广的伊和子公主,我当然没有为苏大人的花言巧语所动,我仍然声称要走四大皆空之路。苏大人对我没辙,最后恋恋不舍地说,既然如此,好歹我们相识一场,让我为我们才貌双全的花状元办个聚会送一下行吧。这欢送聚会也就小范围的搞一下,女宾就你们这届的三花魁吧。
隔了两天,西湖中的大官船中,高朋满堂,主人是苏轼、佛印、米芾、毛ze民等,客人是琴操、琼芳和她俩带的丫鬟。香娘己被苏轼买下,算是主人一方的,但今天的娱乐,男女要对唱对吟,她就坐琴操和琼芳一边了。
文人送别,当然是以诗词歌赋来表情达意,所以,作为本聚会的举办者,一番套话后,苏轼苏大人首先开腔了,对照时令,现已“大雪”(12月7日或8日),昼短夜长。舱外,朔风已经凛冽,苏大人举起酒杯,一干而尽,望着琴操,吟道:“冬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泪中累,为师泪眼花。”
苏轼吟完,赢得一阵掌声。掌声中,佛印站了起来,赞道:“不错,不错。苏大人这诗,是将唐诗人李商隐的《天涯》改写了七个字,把琴操姑娘比作了“莺”。于是,天涯沦落,冬残日暮,人有情而莺无意,伤莺伤时伤身世。由平直叙起,再蕴深沉凄惋之情;“顶针”格,重复“天涯”,重点题意;转句深婉曲折,在婉曲回环中见奇警;余音袅袅,哀艳动人。此时吟来,呵呵,你们再看苏大人吟诗时,不时的在打量琴操姑娘,所以啊,此诗,甚是合景合人合情!……”
琴操与苏轼等文人墨客相处日久,已知他们的游戏规则,所以,也不谦虚,反正是最后一回碰撞了,肚中的存货全都给抛了吧。现见苏轼来了首改字的李商隐的《天涯》,把自已比作“莺”。也好,遂你的意吧,我就来首木木王爷教我的蝶恋花吧。王爷说,这首蝶恋花你是可以作为原创面世的,不用谦虚,我的就是你的了,说实在的,我也是从一个姓辛的同学那里受启发的。
苏轼的《天涯》是吟出来的,琴操不谦虚,发挥自已的优势,直接开唱吧:“燕语莺啼人要远。不恨去远,依旧莺和燕。愁语十分笑一半。但愿那地春光暖。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换作桃花扇。”
苏轼听得此词,一愣,这小琴操的水可真深啊,一阙原创的蝶恋花,竟脱口而出。我说她是“莺”,她说她这莺燕要远去了。更令人心惑的是,字里行间,她是不是在暗示我,“不恨去远”,她依旧是我的莺和燕?当然她是愁大于喜,希望“那地春光暖”,“那地”是尼姑庵,如何“春光暖”?不知她的柔肠为谁断?不知她为何怕我换用桃花扇?……
苏轼还在掌声中一愣一愣的,按序,佛印和尚该出手了,他色迷迷地对着琴操说:“琴姑娘啊,大才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苏大学士也成了大才啦!本法师恰逢花会,在这里也凑个趣吧,也学学苏大人,吟一首改字唐诗吧:尽日寻莺难见莺,芒鞋踏遍西湖云。心想笑拈琴操嗅,莺去玲珑要生分。”
佛印这首改唐诗,坦言了他也一直在暗恋着琴操。只是,先前苏轼一直疑那琴操是红莲转世。这红莲也好,琴操也罢,都是苏大人的禁脔。佛印这点见识还有,哪能露出对琴操的追求,哪能去主动跟领导分一杯羹。现在,不同了。琴操出家当尼姑了,也就是说,这琴操与你苏轼距再会了。那么,既然如此,琴操现在还进了佛门,成了自已的同道,那不是我们俩现在近了?但是,这近,似乎又与风花雪月无关,所以,佛印就有了这既表露心迹、又表示遗憾和惋惜的改唐诗了。
按规则,论资排辈,第四,现在该是苏轼新纳的香娘出手了。这香娘真不错,长得花容月貌的,像朵绽放的鲜花,这几日又心情好,夜夜被苏大人滋润,整个人啊,灌洗得茁壮成长。现在就像一道春风,一缕阳光了,热情洋溢,笑声不断,喜气洋洋。
香娘的体质也很特别,她的周身会散发出一股悠悠的清香,是以名为香娘,这也是苏大人近日之所以会时时搂住香娘玩,因为他要抽着鼻子把体香嗅。
香娘的才情也好,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要不是她遇上了琴操这身后有着强大支撑的对手,花状元应是非她莫属的。现在,两男一女发过声了,该是自已了,她也不怯场,不就是离情别绪,悲风伤月吗?混了青lou这么多年,肚皮里的货色不少呐。今天香娘考虑到琴操是带古琴来的,琼芳是带琵琶来的,她就选用奚琴(即二胡)了,如此有弹拨乐,有弦乐器,如果组合,也将大佳,更是避免了同性相斥,易起争端的弊病。
手起弓动,香娘唱了三段小令,虽不甚高雅,却也真真切切、缠绵悱恻:
“若还与她相见时,讨个天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钱塘,买不得天样纸!……
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寂寞西子源,细雨连芳草,都被她,带得是春去了。……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掩暮涛,树影留残照,花舟啊,把愁都载哪了。……”
佛印一听,这个苏轼新收的香娘真不错,琴好,词好,嗓好,长得也好,一时,把花心从琴操处移向了香娘处,站立了起来,点评起了香娘了:“香娘,你不差啊!才跟了苏大人没几天呀,怎么才思都已入肚了?哈哈,到底是跟苏大人同床共枕的佳人,你们听,这令词虽通俗,意义却深切,前三分之一曲,表达了对琴操姑娘的思念,说,假若还想与她相见,一定要告诉她天量的信息。不是我不想写信,也不是我没有才情去写信,而是绕遍了杭州钱塘却买不到像天一样大的纸来承载我对她的思念与情感。寥寥数语,离别之苦,尽在曲中。虚拟心迹,委曲道来,情致深长,盘马弯弓,吞吐顿挫,酣畅淋漓,将情势推到高chao,又设悬念,要弄个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于是,‘绕钱塘,买不得天样纸!’深挚情感是何等的绵长宽广。小曲句短情长,曲折深妙,似抑还扬,韵味无穷。
后三分之二曲,说的是,美人伤别的哭泣声越来越远,渐渐听不见,我心中痛如刀绞,找不到抚慰的语言。昔日的武陵源般的西子湖如今凄凉一片,绿草上迷蒙着细雨绵绵,就这样整个儿地带走了我的春天!
又,说了,失去了欢乐和幸福,只剩下寂寞。‘细雨连芳草’,芳草也惹恨。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湘云楚雨,增添了悱恻凄苦的况味。于是,尽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