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窖贰⒙娇埂⒙交馊宋锒际峭潮闹剿В贾斩笫刈盼鞑糠老撸还擞何┫19年。这两个大户都是孙策的儿女亲家。在东吴政权任职的各级官吏仅陆、顾、朱、张四姓的人就达到千余人;而安徽帮的鲁肃、周瑜都是孙权时代的大都督、主要谋士。因而这个集团的核心凝聚力相当强。所以孙吴集团的地方政治优势却是曹刘两个集团所都不具备的。曹魏政权为什么先灭蜀而没有先去攻打地缘更近的吴国呢?这一点,灭蜀主将邓艾讲得很清楚:孙权虽然死了,但那些地方名宗大族都有自己强大的家兵,凭借着这些优势,吴国仍旧可以维护自己政权的稳固。因为这些豪族大姓不仅拥有兵众,而且拥有大片土地,有经济后盾。东吴纯粹是地主政权。曹操在中原也具有一些此种优势,可刘备就不行了。无论在荆州还是在益州,他都是“外帮秧”,都被地方视为一种“侵略势力”。尽管刘备集团也有极强的高层核心凝聚力,且也努力与地方豪强建立统一战线,任用地方人士,但终不及孙、曹两个集团,因而一入益州,便到处发生叛乱,几乎失去控制。在刘备、诸葛亮和抚与征讨并用,严刑峻法下,西蜀才平定下来,但始终积蓄着一股强大的地方反对势力。因而,在三国归晋后,东吴几乎原封未动地保持着旧有的政治体系,不但政治稳定,而且经济发达,并对两晋年间的各种叛乱有着极强的抵抗能力。而中原与蜀中则祸乱得不堪入目。且蜀汉政权一灭亡,外来的各种政治势力几乎尽数被排挤净尽。这就是地方政治势力的厉害之处。因而,三国政治优势的相比较,还是蜀汉最弱最差。
三国的人才优势之比较
三国的人才优势之比较:曹魏政治军事人才的过盛——蜀汉人才奇缺但量少质高精诚不贰——东吴文武兼众但文弱武强优少庸多且多内耗
人才为成事之基,这是千古不易之理。得人才者得天下与得民心者得天下似乎有着同样的道理。凡进入政治领域的人们没有不懂这个道理的,但能不能得到人才,拥有人才能不能用好人才,能不能人尽其才,这些才是问题的根本。张辽在三国中也是一流战将,但在吕布手下便成为败军之将,直到成为俘虏,到了曹操手下却成为了无敌将军。赵云在公孙瓒部下没什么建树,到了刘备手上成了三国中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黄忠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不过是一个老兵,到了蜀汉集团同样成为蜀汉的“五虎上将”。姜维在天水不过一个小将,到了诸葛亮手下便成了一流的统军元帅,而到了刘禅手下却一筹莫展,不得不以屯田去政治避难。
在三国之中最具人才群体优势的要数曹魏集团,一来曹魏领土均是中原与汉家旧地,且幅员辽阔,只乡土人才便层出不穷,取之不尽。再兼之曹魏即汉、汉即曹魏自有对人才的感召力、凝聚力。其次曹操的雄才大略也自是人才向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曹魏集团可谓谋士成群,战将如云,人多势众,出类拔萃的也不少。最出色的智谋人物为荀彧、荀攸、郭嘉一类,还有司马懿,但与诸葛亮相比均逊一筹,而主意多是曹操自己拿,兵都是自己带。武将中的骨干基本是家族式的子弟兵: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彰、夏侯、夏侯渊尽数是曹操的家族班底;还有张辽、张、徐晃、李典、于禁、乐进一班圈外战将;还有许褚、典韦这一类“虎痴”、“樊哙”式的猛将,都属三国时代的一流战将。但与蜀汉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相比,似有逊色,尤缺传奇色彩,更乏统帅人才。因而在曹操有生之年的重大战事,似乎都需曹操本人充当指挥,在战阵中多次九死一生,实属不易。曹操的一生与刘备、孙权相比实际上最为操劳辛苦。
东吴阵营中的人才具有极强的地方性。朝臣谋士多为江东三吴才俊,不出张、陆、顾、吕、朱、孙等几大家族。只有周瑜、鲁肃是安徽籍人士,诸葛一族是山东人士。武将中亦多以江东旧将为主。一部分为孙坚孙策时代的老将,如周泰、蒋钦、甘宁、凌统、程普、黄盖、韩当、陈武、董袭等。一部分为后起之秀,如吕蒙、陆逊、诸葛恪等。东吴亦不乏统帅之才,如鲁肃、周瑜、程普、吕蒙、陆逊、陆抗、诸葛恪等,但与蜀汉的将帅相比仍有逊色。尽管吕蒙陆逊等曾打败了刘备、关羽,但正如威灵顿、布吕歇尔打败了拿破仑也仍超不过拿破仑同样,而在《三国演义》五虎上将排行榜上没有一个东吴的战将入围。
蜀汉集团的人才最没有优势,尤其在量上实在有限,经常在使用人才时捉襟见肘。到了后来,竟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话语流传。尤其是早期的文职人员只有亲属连带和老旧关系的什么孙乾、糜竺、糜芳、简雍一类的人物;武将只有关羽、张飞、刘封、关平等人。后来有了一个小小的谋士群: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等人。而武将中陆续有赵云、黄忠、魏延、马超、马岱这些屈指可数的人加盟。
蜀中人才虽然匮乏,但却多是顶尖的人才。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曾有曹操聘请,亦云孙权欲聘,但独归了刘备,成为三国一代著名军师、贤相、智圣。庞统、法正、徐庶等人也都是曹操所钦羡的人物。徐庶硬被曹操以拘母为人质夺了过去,对于法正,曹操也叹道我收尽了天下人才,独不得法正。武将虽然只有那么几位,但在民间流行的“三国五虎将”排行榜上,多是蜀中将领。一种说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种说法是“一吕布、二典韦,三关四赵五张飞”,但不管怎么排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五虎将”之中的人物。对于这三个人曹操都是垂涎三尺,用尽办法也留不住关云长,便想除掉他;为了收服赵云,在混战之中竟下令不许部下伤害他,为此不知要死伤了多少战将兵员;长坂坡见到张飞,吓得勒马转身逃命。也正是这种人才质量的上乘,方能令最为弱小的、根基最薄的蜀汉政权凭借西南弹丸之地能够与曹孙两大集团抗衡。不仅东吴轻易不敢侵犯西蜀,而且连最强大的曹魏集团也被打得自叹“魏兵畏蜀如畏虎”。正如老百姓所言:好虎一个能拦路,耗子一窝喂了猫。当然,吴魏两国的人才济济也绝非等闲之辈,否则就没有三鼎峙的局面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国的战略思想之比较(1)
三国的战略思想之比较:蜀汉“龙飞”—— 三步走战略规划的完美与悲剧的制造者;曹魏“虎步”—— 一统代汉的政治“大略”折戟沉沙于何处;孙吴“鼠偷”——“政治鼠窃”与地方自保永久防御战略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战略不过是一种“远虑”而已。但胜算之道,只有“远虑”还不够,还得“虑”得正确,还要有正确履践实行的能力。
东汉末年失政,群雄逐鹿,各路军阀之所以一一被消灭,要因正在于以上几点。如吕布是天下第一战将,但既无根据地,又不善用人,更没有长远战略规划,几如一流寇;袁绍是最大的军阀,但志大才疏,有战略并不能实施,有人才又不能听计;刘表、刘璋、公孙瓒、刘基、刘虞、张鲁、张绣等都是很有实力又有地盘的军阀和地方势力,但都胸无大志或志大才疏,根本谈不上战略规划,能保住一块地盘就不错了。那个皇族牧守刘虞,一帮人想拥戴他当皇帝都不敢做。因而都一个个被击败。曹操、刘备、孙权当初都是没什么名分与实力更无地盘的弱小群体,但他们在这场“逐鹿”天下的大角逐中得以捷足胜出,首先应该归因于他们的战略的正确与正确的战略实施。
首先他们都重视建立和稳定、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大本营。曹操把自己的大本营建在河北的邺城,该城是魏郡太守的治所首府,因而曹操以汉帝名义自封为魏公,后又开国称魏王,其子曹丕灭汉后也称魏帝。刘备则选中了汉中,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他的政治旗帜就是匡扶汉室,又有汉皇叔的身份,所以先在汉中称王,后来跑到成都称帝,仍国号蜀汉。孙权则继承父兄,守定江东三吴之地,虽定首府于石头城,但仍称吴王,开国亦号吴称吴帝,因为吴政权的腹地在三吴。这也是三国分立的各自基础。他们正是据守这个根据地才有了后来的发展。曹操据邺城统一了整个中原与东北西北,再以此为基础向东南、西南发展;刘备据汉中进军益州开拓了西南云贵,再据此不断北伐;孙权则据南京经略江东,开发南方、东南,遂成三国鼎立之势。但这都是宏观大略,在操作实施层面又有所不同。
战略最明晰的首推刘备集团,著名的“隆中对”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这个战略既审时度势,又制定了操作计划,完美得不能再完美。
刘备当初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不过是一个政治上贫无立锥之地的小角色,只能于夹缝中求生存,类于流寇,到处东依西附,南逃北窜。先投官军讨黄巾,谋了一个小县令;被农民军打跑后先投河北军阀也是他的同学公孙瓒;后又充任豫州、徐州刺史,被吕布打败后投奔了曹操,借出兵机会又投奔了袁绍;袁绍败给了曹操又投奔到荆州刘表,无所事事一呆就是七年。但这七年没白呆,遇到了诸葛亮。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
诸葛亮首先向他提出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的第一步战略思想。因为第一,曹操破袁绍后,雄兵百万,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且很有智谋,这是不能与他争锋的,我们没有这个实力;第二,孙权据守江东,坐承父兄之业,从孙坚、孙策到孙权已经营了三世,根基牢靠,长江天险,贤才为用,对他只能引为盟友,而不要希望把他消灭,这也是不可能的;第三,现在只剩下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州的牧守刘表、刘璋都无能,我们可以把他拿下,这是老天对您的赏赐。接着又指出了第二步的发展措施:您如果能夺得荆益二州便以此为大本营,依靠西南的物华天宝与长江交通便利,凭借着高山险关的屏障可外拒于敌,然后向西、南两个方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东面与孙权和好,抓紧时机治理内政安定后方。接着又向他提出了第三步发展的目标:在略定西南与孙吴结盟后,如果中原一旦有事变发生,可分两路出击:第一路派一员大将率荆州之兵直接北上进攻宛城、洛阳;第二路由您亲自率领益州兵众于秦川东进中原,如果能这样,那么便可以成就霸业,兴复汉室。这就是“隆中对”的全部内容。 。 想看书来
三国的战略思想之比较(2)
这是一份既审时度势又鼓舞人心且极具操作性的一流的战略规划:首先它明确了根据天下混战的实际情况与刘备集团的实力状况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三分天下:抓紧时机在曹操与孙权还没有余力,而荆益二州又没有防守能力的情况下,一举夺取西南,与各占据北方、东南的曹操与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第二步练好内功、治理内政、巩固根据地、安定大后方;第三步两路出兵,进军中原,兴复汉室。
这篇战略规划除了拟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外,同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政策,即:以曹操为主要对手,与东吴采取统战政策;对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