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少林禅机 >

第37章

少林禅机-第37章

小说: 少林禅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今天的兴致很好,在宫人的簇扶下,身披狐皮裘,脚踏谢公屐,离了正阳宫皇后的寝宫一路来在李妃的紫云殿。
  寝宫里笼着熏香,烘着一盆旺旺的炭火。
  赟儿和赞儿正在李妃的监护下专心伏案临着帖子。见父皇到来,两人赶忙扔下纸笔:“皇儿拜见父皇!”
  李妃为陛下解下裘衣,亲手捧上热茶。因见今儿陛下的兴致格外好,便命宫人热酒上来。
  陛下望望李妃,见她今儿随意绾了个倭堕髻,身披银狐镶边的胡式窄腰长袍,一张清丽的脸庞在火光的映照下,更添了几许红润和娇艳。
  李妃令两个皇儿把各自临的字呈给父皇。
  武帝看着两个儿子的字比前一段更见进益了,分别夸奖了一番。又问这几天读了什么文章。两个儿子抢着说,先生刚刚讲了《曹刿论战》,又听两个皇儿就文章分别论说了一番,越发满脸喜色。
  李妃见宫人上来了热好的酒和菜点,便令两个儿子去跟师傅学习箭射功课,并退下殿内闲杂的宫人,
  陛下清知李妃有什么话要私下与自己说。
  夫妻说了会儿闲话,李妃轻倚在武帝身边,一面为他抚着肩背,一面抚着他的鬓角道:“唉!陛下又添了几多白发。陛下,再过几天,便是陛下的三十寿辰了啊。”
  武帝一面细细品着茶酒,一面望着旺旺的火盆一语不发。
  李妃抚着武帝的手臂,自言自语地说:“渊泽似海,终有涸时。龙潜十载,更待何日?”
  武帝深邃的眸子望着李妃:“嗯?爱妃欲说些什么?”
  李妃在武帝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她秀慧的双目定定地望着陛下,一字一句地说:“陛下,臣妾想说的是,再过几天,陛下便是三十岁的陛下了。陛下并非嗣君,也非太子,而是当今陛下。从古到今,陛下可曾闻听,天下有陛下年过三十岁,而辅国大臣却未归政的事吗?臣妾不知,何年何月陛下才能亲理万机,彰显大周天子的天纵?”
  武帝低声道:“朝政之事,后妃无须多言!”
  李妃没有被武帝吓退:“陛下!太师至今仍未有任何还政之意,臣妾以为,宇文护不臣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武帝蓦然沉下脸来:“李妃大胆!太师一心为国,英明神武,辅朝理政十数年,使我大周基业稳固,社稷宏兴。而朕声德未树,文武未成,眼下,朕还不想亲政,也没有能力亲政。”
  李妃望定武帝的眼睛:“陛下,你我十数年的夫妻,陛下怎么在臣妾面前也违心起来?是陛下果然雄心磨灭,心甘情愿永远受制于他人,做一介傀儡帝王呢,还是陛下如今竟连臣妾也开始怀疑设防了呢?”
  李妃的目光中骤然噙满泪水。
  望着李妃一双清纯忧伤的眸子,武帝先自垂下了眼睑。
  许久,只听他深深地叹息一声:“唉!爱妃,朕不是对你有设防之心,朕实在是怕你为朕担心。而且,此事关乎存亡大计,不发则已,一发必得万无一失方可为之!朕这么多年来,曾有过许多的除奸之计,最终都罢手了。担心的就是一旦失手,老母幼儿,你我夫妻,诸多亲近,大祸必将骤发于旦夕!而且,朕的兄长、明皇帝临终之前,反复嘱托于朕,为了社稷家国,决不能轻举妄动。前车之鉴,朕决不能再步两位皇兄的后尘了!”
  “可是,陛下!事情已经到了不能再等的关紧时刻了!虽说两位皇兄当初因韬晦不足而致令大祸临头!可是,陛下,你已经等了整整十多年了!再等,恐怕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陛下已经没有了任何反击的机会,便已成了他人刀下之俎!”
  武帝叹气道:“朕对他处处敬重退让,他没有理由,也不敢公然害朕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二章 诛奸奇谋(2)
“陛下!他当然不会公然残害陛下!可是,他却能找出成百上千个除掉陛下又不露痕迹的法子啊!陛下,眼前处境,只有进而死,决无退而生了啊!”李妃道。
  “只有进而死,决无退而生”,这句话,武帝听着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出处了。
  爱妃的一番话,一时令武帝的心绪开始如潮激涌起来。
  其实,他今天上午刚刚获知了一个消息:宇文护一党发生火并,他的心腹党羽与他的诸子、女婿之间,因权力之争滋生了冲突,据悉,内部已呈分崩之象!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今天的武帝才显得格外兴致盎然。
  他岂不清楚:事情确实已到了不能再拖的关键时分了?
  令他忍无可忍的事是,几天前他与王轨、宇文孝伯等一同为宇文护的母亲阎叔母祝寿,第一次驾临刚刚落成的太师府——
  其豪华富丽,装饰精美,其兵丁卫将,旄旆仪仗,好一座远远僭越了大周帝宫的宏大宅邸啊!
  俨然一座新建帝宫。
  奸相修建宅邸的巨额花费是从哪里来的?
  内史下大夫王轨低声说:“陛下,你看到了吗?奸相一旦篡位,这便是他的新建帝宫!恐怕他不会再迁入那座已经连着被他害死了几位大周皇帝和皇后的宫掖里了!”
  王轨说话一向直爽无忌,却也往往一针见血。
  新宫已成,宇文护还能再耐得几时?
  其实,十多年来,绝非没有足以除去奸相的机会!即令是以一对一,骤然而发、戛然而止,事情也决不会延耽到今日的。
  可惜,他不是不忍对这位确实为大周国建下汗马功劳的堂兄下手,便是犹豫万一失手时,兵权仍在宇文护心腹手中,而大周国基尚未稳固,内乱外侵,致江山社稷倾覆于一旦!自己一人身死形灭倒也有数,只怕自家的老母幼儿、亲臣后妃,恐怕统统难免一死。
  犹豫再三,他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除奸的时机。
  如今想来,只怕今后再难有以往那些曾经失去的千载难逢的除奸时机了。
  此时的奸相,早已拥有了“仗剑着履”上殿面君的殊荣。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身边左右的宫禁卫士当中,到底有多少是被奸相买通和安插的?
  武帝对李妃叹道:“咳!朕并非不想除奸!可是,爱妃总不能让朕以赤手空拳,去对付奸相腰间的宝剑不成吧?”
  李妃道:“陛下,臣妾已得到一把可以诛杀奸相的隐形宝剑。”
  武帝疑惑地望着李妃:“哦,隐形宝剑?”
  李妃转过身去,将伽罗送来的玉珽取出,双手托到陛下面前。
  武帝望着这把隐形的“宝剑”,实在哭笑不得!
  他望着李妃,一面点点头:“哦!好一把锋利的宝剑啊。”
  李妃不理会陛下的哂笑,又从玉珽的匣子中取出一份誊写得工工整整的《酒诰》来。
  “陛下!太后近日酗酒无度,常常醉倒后宫,每每在王公和命妇面前有失尊仪。陛下何不以此《酒诰》,请太师与陛下一起到太后的含仁殿劝诫太后,陛下可请奸相宣读《酒诰》之际,乘其不备,以此玉珽猛击奸相后脑,大事成矣!”
  因未曾亲政之故,故而,与太师一起面见太后时,即使他这位当朝天子,也和臣僚一样,都是没有座位的!
  武帝急忙抓起玉珽——
  玉珽在手时,他才发觉,原来这个玉珽竟然如此沉重!中厚而外薄,仿如剑脊,而表面看起来,却与普通玉珽无二。
  武帝双手紧握玉珽,神情凝重。
  李妃见陛下心动,又说:“陛下,此剑虽不能斩贼头颅落地,却也足使奸相轰然昏厥仆地!那时,莫说是陛下,就是臣妾,就是太后和皇儿,也能拿起殿内花瓶玉斗之类,拿起玉玺香炉之流,乘奸相昏迷未醒之际,合力上前,砸碎他的脑壳!”
  武帝点头沉吟:“嗯!什么样的脑袋,能当得此剑猛然一击呢?”
  

第二十二章 诛奸奇谋(3)
他展开《酒诰》。
  啊,真乃锦心绣口的好文章啊!
  这正是魏晋以来最流行的骈俪体文。用典押韵也罢,情挚意切也好,无不精绝感人,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突然,武帝猛地转过脸来,双目炯炯地逼视李妃:“李妃!这,是谁的主意?”
  “谁肯为陛下出此主意?谁又敢为陛下出此主意?”李妃望着武帝的眼睛,虽说心慌意乱,却语气镇定。
  神情威烈的武帝喝道:“住口!这《酒诰》是出自谁之手?这玉珽,又是从何而来?”
  “陛下!玉珽是随国夫人独孤伽罗入宫觐见,臣妾看着喜欢便留下了。《酒诰》是臣妾希望太后能稍减饮酒,烦劳随国夫人所写。臣妾本欲和随国夫人一起以此劝诫太后的。后来,臣妾因此突然生发除灭奸相的主意。臣妾请陛下邀太师一起,以此《酒诰》劝勉太后。”
  李妃迎着陛下威烈的目光说。
  武帝紧紧盯着李妃的眼睛:“大胆李妃!原来是你和独孤伽罗串通在一起,合谋欲图当今太师!你可知,你们已经闯下了滔天大祸,犯下灭族之罪了吗?”
  武帝嘴里这般说着,心下已是激情涌荡起来:自己与奸相有着整整十六年的弑兄擅政之恨,独孤伽罗与奸相则有着杀父弑姐之仇。似这样雷霆万钧之势的诛奸奇计,若非对奸相怀有深仇者,若非与自己同仇敌忾者,如何想得出来!
  武帝的眼睛不禁湿润起来:好一篇奇文,好一个女中豪杰啊!
  李妃哪里知道陛下此时的心思?因见陛下突然变脸,此时最担心的便是陛下不仅没有勇气除奸,又连累到伽罗获罪。她满脸惊惧地提裙跪禀:“啊!陛下,娥姿原本罪人之后、一介奴婢,是陛下使娥姿得蒙隆恩得有今日。娥姿即使身死百回,也难报陛下万千之一!娥姿虽系女流,却也常读古今、深明大义,臣妾愿效古代女子莫邪,投身烈焰,以血肉之躯铸成夫君干将的复仇之剑。若能得使大周江山稳固、帝祚永延,黎民百官一识陛下的天纵神威,皇儿皇女免遭毒手,娥姿粉身碎骨也心甘!”
  武帝蓦觉眼睛酸胀难忍!
  患难与共十数年,娥姿对自己的深情,他心内自然有数。他俯下身去,轻轻地搀起李妃:“爱妃,朕知你心了。只是,此事重大,朕与孝伯、王轨商议一番,再最后决断。”
  “陛下,万万不可!陛下莫非忘了,当年老三闵帝是因何致祸的。”李妃急切阻拦道。
  “爱妃,此乃扭转乾坤的大事,即使诛除了奸相一人,兵马大权仍在他心腹手中,朕还得有左右诸臣发诏拟敕捕拿余凶。同时,还要防止奸相心腹垂死挣扎发起兵变,朕必得有左右帮手才行啊!”陛下不无担忧地说。
  “陛下的胞弟卫王自被奸相罢官后,不是曾几番撺掇陛下除奸吗?卫王原在宫中居住,陛下可令卫王事先躲在太后内室相机而动。还有卫士何泉,陛下知道,他一直都是明皇帝的心腹。而且,朝中文武大臣并非都是宇文护之人,如窦炽、尉迟迥、李穆、陆通、王轨、长孙览、王谊、尉迟纲父子,加上陛下的几位胞弟,陛下既已诛杀奸相,大势所趋,那时,陛下下令诏布天下,捉拿余党,谁又不踊跃前往?”
  闻言,武帝顿时双目精光四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朝廷文武大臣中,除了宇文护诸子和女婿加上三五个死党,其实,朝中文武百官,并非都是死心塌地追随奸相者,他们大多不过是为了自保而表面归附而已。皇帝陛下才是一国之真正主宰,奸相既死,诸臣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如此,斩除奸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