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浪漫弹指间 >

第4章

浪漫弹指间-第4章

小说: 浪漫弹指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嫩嫩的小花,曾经让一个孤单的孩子长久地仰望,哪怕是小小花蕊的触须的颤动,都没能逃过他的眼睛。他的心里充满着欢喜,那时他只知道每一朵花都可能长成一个果实,并不知道花是有魂的。想象着那些花的心情,自己也就渐渐地成了杏树枝头的一抹花影。若干年后第一次从课本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时,一下子就勾起了那回忆那感觉。就像此刻的梦泉,杏花缭绕着我,我在回想着关于杏花的林林总总的往事。     
  不经意地,走近了另一座石头的院落,一枝杏花正在探向墙外。对比〃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无疑是含蓄的。含蓄是一种美。这样的美如今越来越少了。我对这诗的突然理解,是因了一个叫做所城的地方。所城是曾经的城,位于我所生活的港城的中心地带。我一直以为,所城是被后来的城层层包裹了的。它不仅仅是记忆,还是根,是港城之所以是港城的理由。早在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的袭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港城的发祥地,比北京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它设在距海岸约1公里处,城墙之上可行军驰马,城外四周是护城壕,城内的〃十〃字大街与四门相通,并建有环形的车马道通达城墙之上。整座守御所背靠青山,虎视海湾,内设若干报警用的狼烟墩台。到了清朝,〃奇山守御千户所〃被废除后,原地改称〃所城〃。后来的城在步步逼近。所城的古旧建筑留了下来。青灰色的砖墙,残缺的瓦片,磨得光滑的台阶,还有棱角分明的石,肆意疯长的树。这样的建筑,与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是不同的。房与房相望,屋与屋牵连,巷子越发显得幽深。潮湿的青石板,凝结了一层层暗色油污,好似历史风尘都沉积在了这里。我曾经一次次地从那里走过,默念着戴望舒的《雨巷》,并没有邂逅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那巷始终是一幅凌乱的,很生活化的样子。偶尔可见的几个摊点,稀稀落落地摆着一些古旧字画。旁边,原本新鲜的盆栽花草,在它们的映衬下,平添了一些沧桑的味道。所城人有一搭无一搭地卖着它们,冬日不怕冷,夏日不嫌热,对询价的买主,他们不但没有商人的那种热情,反而常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暖暖的冬日阳光,就像他们若有若无的表情。很少有人留意到,他们的皱纹里收藏着的一缕阳光,淌汗的脸上保留了的一丝阴凉。突然地有一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我看到一枝杏花从墙内探了出来。小小的新鲜的杏花。高大的古老的院墙。我被这种巨大的反差击中了,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第一次读懂了那句妇孺皆知的诗。     
  而在梦泉不是这样的。遥看一枝探出墙来的杏花,你会想到墙内的百花争艳,想到早已关不住了的满园春色。你甚至想,经年生活在这里的梦泉人,会不会有什么审美疲劳?     
  这种顾虑很快地就打消了。〃现在看了花,过两个月就可以来摘果子,五月份杏就黄了,接下来就是海棠,粉果、梨、枣、山楂、柿子……直到十一月份都有果子摘呢。〃山里人热情地向你发出邀约。     
  杏园。桃园。枣园。花椒园。海棠园。梨园。柿子园。山楂园。酸枣园。核桃园。粉果园。葡萄园。李子园里。这里有多少种类的花,就可能有多少的园。用石头随意地一围,就是一个个性情的小小院落。那些相同的树聚在了一起,好像在商讨着关于这梦泉的什么事情。园子里的所有果实,客人是可以自由采摘、随意品尝的。山里人看到你一个接一个地摘吃果子,脸上就漾起了幸福的笑,欣慰的笑。这让我想起一首叫做《吾有十亩田》的唐诗:〃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自足从容的心境中,流露着一种简单的快乐。是的,简单的快乐。         
▲虹▲桥▲书▲吧▲。  
第9节:浪漫弹指间(9)       
  简单就是宁肯简单。美就是选择了美。当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如此地简单呢?大家都怕被遮蔽被忽略,都努力地活在别人的事务中,把别人挑剔的目光,错认成照耀自己匆匆赶路的太阳。     
  在梦泉,有一株千年杏王。树是哪年栽下的,已经无从考究,据村中最年长的老人讲,从他们的老祖父记事起,这株杏树就有这么大了,至今少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朋友说,那是一株吉祥树,花开时香飘十里,结果时硕果累累,一定要与那树合个影呵。站在树下,我一脸的茫然,脚下是千年的根,头顶是新鲜的枝和叶,还有飘飘洒洒的花瓣,一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就这样在瞬间里定格。     
  在山野     
  在山野。梦泉依在山的怀里,像一个被我们珍藏的童年。它拒绝长大,拒绝走出山野,拒绝城里的某些东西的肆意涌入。石墙、石门、石碾、石磨、石头建的房屋,在一个飘忽的年月里,这个村落仍在守侯着石头的品质。     
  树是不受局限的,随处地立着,随意地长着。还有水,山上淌着的,天上飘着的。太阳正悬在半空,雨居然就下了起来,是粗线条的那种,大滴大滴地跳跃着,不紧凑,也不松懈,像是经过特殊处理了的慢镜头。梦泉人称呼这是〃太阳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味这般心境,梦泉真是一个好的角度。你奇怪地想像着,在流水和云朵的眼中,梦泉又该是什么模样呢?     
  鸟的啾鸣此起彼伏。清脆的,婉转的,低柔的,任何一种声音的发出,都不是为了覆盖别的什么声音。庞杂的鸟鸣,时抑时扬,时急时缓,没有什么章法,但让人感觉和谐,感觉心里舒畅,不会对任何人构成任何的打扰。这是人与鸟的彼此的懂得。从这声音里,想到了人的声音,那些嘈杂的争论,那些所谓的各抒己见。人们越来越喜欢言说,越来越看重自己的想法,很少愿意静下来聆听别的声音。人群中有着太多的声音。大家在纷纷地自言自语着,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去看情人谷。这个兴致,并不是因了它的时尚的名字,也不是为了走进那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个地方与孙膑相关,我喜欢他作为军事家的运筹帷幄,也相信他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万般柔情。相传战国时期,魏惠王非常赏识孙膑,让他做了魏国客卿。为了让孙膑能安心为魏国效力,魏惠王从府中选了一个叫妙嬉儿的美女送给孙膑为妻,择日完婚。妙嬉儿在帐后看到孙膑满脸正气,一表人才,暗自以心相许,非孙膑不嫁。没过多少时日,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由于庞涓的陷害,孙膑遭受膑足之刑,后被齐国使臣救回。妙嬉儿得知消息后,整日以泪洗面,心想自己已是孙膑之妻,岂能在魏国偷生,最后决心千里寻夫。几经辗转,受尽了磨难,她从魏国找到齐国,听说孙膑马陵大战归来后,在梦泉驻扎修整,就连夜翻山而来。想到即将见到心上人时又高兴、又激动,不料脚下一滑落入谷底,当即昏死过去。妙嬉儿醒来后发现自己遍体鳞伤,衣不遮体,无法见人,只好终日躲在谷中默念着孙膑的名字,饿了找野果充饥,渴了喝山泉水,与孙膑咫尺之间却不能相会,心中悲痛万分。每当夜深人静时,妙嬉儿就会出现在谷口,盼望孙膑奇迹般地出现,日久天长,妙嬉儿站的石块上深深地陷下了几个脚印。当孙膑的士兵发现妙嬉儿时,她已怀着美好的梦想死去了,她满脸的安详,怀里抱着一个泥娃娃,上面刻着孙膑的名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为情献身的妙嬉儿姑娘,便将此谷称为情人谷,将谷口带有脚印的石块唤作望夫石。     
  又是石头。在梦泉,可以遇到太多的石头。石屋。石墙。石门。石碾。石磨。各式各样的山石。而此石是不同的。这个原本冰冷的意象,为什么在古代传说中总会遭遇柔软的情感?     
  诗人舒婷在《神女峰》中曾经这样慨叹:〃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当下,等待常被视为〃美丽的错误〃。我们已经越来越不习惯于等待,越来越不屑于犯下〃美丽的错误〃。一切都在加速推进。快速地旋转。比如情感。比如对自然的开发。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0节:浪漫弹指间(10)       
  梦泉是一个关于等待的隐喻。这不仅仅是因了情人谷的存在。不知这样的等待,最终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我还想说的是,一些情感的美好,常常是因了另一些情感的不美好;就像一种生存状态的蔓延,往往是以覆盖别的生存状态为前提一样。比如眼下的梦泉。比如远方的城市。比如庞涓对孙膑的陷害。比如妙嬉儿的真爱和等待……也是在齐国故地,在一个叫做〃梓山〃的地方,我温习过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细节。那里谷深林密,僻静幽邃,据说曾是鬼谷子讲学之地。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师祖,培养造就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位高徒。鬼谷子是个神秘人物,关于他的历史资料最早只有《史记》中提到的〃鬼谷子〃、〃鬼谷先生〃几个字,民间将他传说成了一个神仙。他在梓山作窟三丈,潜心修炼,著成了《鬼谷子》这本智慧、谋略之书,并在那里讲学,传播他的思想。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就是在梓山跟随鬼谷子学术,得其真传而名满天下。相传古时鬼谷上边只有一根20米长的独木桥,下边是深深的山谷,还有水流湍急的梓河。这根独木桥,是去鬼谷洞的必经之路。孙膑与庞涓相约来这里拜师学艺,看到腐烂不堪的独木桥,庞涓就想回头。孙膑求师心切,义无返顾地踏了上去,人刚刚走过之后,腐木就断裂了。孙膑见到鬼谷子并拜了师。鬼谷那头可急坏了庞涓,他后悔自己不该动邪念,忙跪倒在地,恳求鬼谷子收其为徒。鬼谷子说〃腐木为的是考验你们的决心,我今天只收一个徒弟,你还是请回吧!〃孙膑忙跪下给庞涓求情:〃我二人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一路披星戴月,好不容易来到了鬼谷圣地,希望师傅收下他吧!〃鬼谷子叹了口气:〃此人心术不正,日后必会害你,难道你不在意吗?〃孙膑是个忠直之人,哪会考虑日后的事,忙说:〃我二人是结拜弟兄,荣辱与共,但求师傅成全!〃鬼谷子双目微闭,说看在孙膑一片赤诚的份上,你庞涓就暂且在鬼谷住下吧。鬼谷子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一点,立即刮来一阵大风,把庞涓卷了过来。十年之后,一切如鬼谷子所料,孙膑被庞涓所害,庞涓被孙膑用计所杀,死于马陵之战。关于庞涓与孙膑反友成仇,全然是庞涓妒火中烧、小鸡肚肠所致。直到临死,他都没有为自己残害孙膑的负义行为感到丝毫愧疚,反而诟骂他侥幸成名。让人总也弄不明白的是,多几个比自己更有能耐,更有远见的朋友有啥不好?偏要对其造谣中伤,或者置其于死地?落井下石的,常常是那些被称为〃朋友〃的人。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受到伤害是难免的。总以善良之心揣度别人,其实他们远没你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如此性情,极易沦为悲剧式人物……而且是,最终栽在〃朋友〃的手中。     
  有些存在,并不是有你无我、非此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