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邓小平自述 >

第4章

邓小平自述-第4章

小说: 邓小平自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方的宛旦平同志会面,得知八军及左江工作大略:1左江政权仍在动摇时期。2革委虽然成立,然尚无实际工作。3.大军出发后,留守后方的是极靠不住的收编的队伍。4八军本身的基础完全在旧军官手中,甚至有好些同志都没有分配带兵的工作。根据中央不打南宁的决定及这些条件,乃停止了下南宁的行动,并电七军亦停止此行动,并指出从主客观的条件上来估计,攻南宁必遭一个失败的结果,特别是第八军本身更为危险,如到南宁打了败仗,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二)停止了攻南宁之行动的第三日即得到七军由右江来的电报,报告已在隆安失败,同时我们召集了一个干部(包括地方党部)会议,决定八军暂时组织一个前委,因为当时我的计划是与七军汇合后八军即取消,健全七军实力。在会议中我根据中央指示作了一个口头报告,决定了八军及左江工作方针:1.以龙州为中心发动左江土地革命,一方面分配所有的同志到下层群众中去做实际的工作,反对机关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分发队伍到龙州附近几县游击,发动土地革命及建立苏维埃、农会等政权及群众的组织,我们是这样进行了。2.八军的总方向是与七军汇合向外发展,应多方设法与七军联络,八军的发展方向应向右江推进。3加紧八军本身的改造,肃清旧的军官,分配同志以主要的工作。这一工作因作豫同志执行不力发生了极大的困难。4.迅速解决地方有反动可能的武装(因技术上不完善只解决了大半),武装农民(发了三百多枝枪)好组织工人农民赤卫队,以为扩大红军之基础。5.此外对于党、政权、红军的工作均有相当具体的决定。
  (三)上面这些决定,在短期内作出了相当成绩,但因干部的缺乏(地方工作干部简直没有)收效仍然不多,发动群众方法完全不懂,不能回答群众的问题,斗不过敌人的把戏。
  (四)同时我们注意到反帝国主义的工作,因为左江与法占地(指今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地——编注)接壤,一般群众反法的热情很高,“打倒老番”的口号每一个群众都懂得都热烈地拥护。不过过去反法的运动为流氓及封建势力所领导,所以我们将反法运动与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与反帝、反国民党联系起来,作广大的宣传,收到了相当结果。在二月中旬群众大会中通过了没收海关、领事馆、教堂财产并驱逐法领事出境(当时并不懂得可以讲一讲外交政策),群众甚高兴,*时亦甚热烈。我们并利用了无线电发英法文通电于全世界。后法政府曾派飞机一架到龙州附近之上金县侦察示威,适我军一营开往游击,当
  即号召了千余群众,口号之声震天,士兵开枪,司机慑群众威,致飞机跌下,得机关枪一挺、手枪几枝、炸弹十余个。三法人,一死二重伤(住医院医治)。后阅报载,法政府曾将此事向南京政府抗议,结果不知。总之帝国主义对龙州赤色政权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安南(今越南——编注)革命的影响,给法以极大之恐慌,故敌军之迫不及待地向龙州进攻,与法帝之催促有很大的关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2)
(五)在龙州工作不久,即确知我七军已退出右江,何往不知,并得探报,桂系将以重兵犯龙州。我们当时考虑龙州是绝对不能守的,敌来必退,同时八军如不与右江七军联络将感极大之困难,故决定速下靖西,加紧龙州附近的群众工作,地方政权有相当基础时八军即全部向右江推进。决定后我即率一纵队攻靖西,因为与右江联络我自己去比较好,同时八军第一纵队的改造也要我自己去才有办法,靖西有电话,指挥龙州工作不成问题。
  (六)攻靖西数日不下,适右江向都县委书记来到,报告右江沿岸还有果化在我们手中,故我决定带一连人去联络,转达中央指示。临行时电告龙州务须照前决定原则进行,如敌来即向右江前进,即敌不来,左江工作有相当基础时亦须照前决定迅速向右江推进,求得与七军整个的联络。
  (七)我一连人冲到右江,始知沿岸完全为敌占领,七军已退入东兰一带,惟沿岸还有几个赤色乡村,故得偷渡右江,在一乡村(赤的)住了半月之久,始得机会冲到东兰,其时已是三月下旬了。
  (八)到达东兰之第二日,适作豫派了两个卫队(东兰人)亦到,报告龙州已于我离靖西之第三日失败,因侦探不好,敌人到了城边还不知道是桂系主力,以为是土匪,及至接触了两小时后听到大炮机关枪声才懂得,但结果是被敌人冲散,全部无法退右江,只得逼退安南方向之凭祥,又受敌追兵打击(旦平同志即于此时牺牲),曾一度冲向右江但无效,乃又退回粤桂边企图去玉林一带工作(作豫家乡,过去有相当的基础),但中途即发生部队叛变(叛变官长是作豫始终不肯撤换的),作豫仅得几十卫队,曾一度冲向右江来联络不果,后闻将武装交给地方同志,只身到港遂被捕。攻靖西之第一纵队(龙州的为第二纵队)得到龙
  州失败的消息,乃经滇边向右江前进,企图到东兰与七军联络。到右江之凌云(接近苏区仅数十里),因技术上及侦探不好,受了敌人极大打击,损失三分之一,乃退贵州边界,受编于贵州一个土匪队伍(改组派收编的),仍与东兰设法联络,几次不成功,直到七军回右江才取得联络,更于七军第二次向外发展才汇合起来,此时该纵队仅存二百枝枪了。这部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还是改造得比较好的原故。八军失败,龙州政权亦失败。
  (九)八军开始成立时的武装约枪一千枝(内坏枪约有三百枝),组织两个纵队,每纵队两营六连,另有一挺机关枪,一门迫击炮,还有一个手枪连。
  (十)以上就是八军的成败兴亡史。
  二  七军的经过
  (一)由百色转变到隆安之役。
  一九二九年十月革命节日,以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及东兰农民武装为基础转变成了第七军,转变后兴奋了右江的群众,百色、平马的群众大会到的群众非常之多而热烈,红军本身的情绪非常之好,战斗力亦甚强,在隆安作战中充分表现出来。
  惟当时前委没有将中心工作摆在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上面,而决定了打南宁的行动。当时前委的估量是打南宁极有把握,桂系主力在前线没有开兵回来的可能,轻视了攻坚和敌人的力量,结果到隆安即与敌人接触,经过三天最激烈的作战,敌人的损伤虽比我们为大,我们的损伤亦不小,好几个很得力的干部亦于此役牺牲,加上作战的指挥太差,双方都成为各自为战的局面,结果是我们失败了,耗费了子弹不下五十万发。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3)
我们对于此次行动指出了不但轻视了敌人,主要的还是忽视了发动右江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错误。当时右江群众情绪虽已开展起来,但过去并没有经过斗争,始终是暴发户,纯粹由红军弄起来的。如果不注意用正确路线来发动群众,群众的情绪是不能保持下去且易走到失败情绪上去的。打下南宁固好,打不下,一失败下来则必给群众一个很大的打击。同时,当时作战完全没有运用群众的战术,单凭红军的力量,深入白*域去打硬战,处处受敌人(豪绅民团)的扰乱。如果当时作战不在隆安而在赤区的果化,很有消灭敌人三团的可能。我们更指出这次幸好在隆安失败,如果有一个小的胜利,直追南宁,有全部或大部被敌人消灭的可能。
  (二)由隆安失败到向外游击时期。
  隆安失败后,完全放弃了右江沿岸。平马为敌占领,我军曾一度进攻平马,但无最后决心,故未成功,乃向东兰退去。此次攻平马没有决心是一错误,因为如果攻下了平马,可以保持群众的情绪。事实上是可以攻下的,攻下后可以得敌人不少的辎重。后敌人追至亭泗与我接触,战甚烈,双方损失均不小,结果双方均同时撤退。这次军事上如果有最后决心,可以全部消灭敌军两团,因在作战中我较占优势也。亭泗作战时我军士气仍好,失败后则大不如前了。
  亭泗战后,前委即讨论行动问题,决定向外游击一时期,乃留第三纵队在东兰右江工作,一、二纵队向河池方向游击。本来是一步步发展的计划,后来变更了,一直经怀远到思恩,在思恩因不小心被敌人袭击,受了一个小的挫折,后又向贵州之古州(贵州三大城市之一),结果攻下古州,子弹得到相当补充,经济也得到相当解决,士兵情绪也比较提高。本来他们当时欲直出湘南,但因未与第三纵队联络好,故又折回河池。
  我们攻下古州,消灭了敌军大部(四五百人),对敌军俘虏的官兵均非常之优待,对贵州军队有不少的影响,甚至不少中下级官长,对进攻红军问题表示动摇。这是我们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来证明的。后来王家烈之始终不愿与我们接触,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河池会议与回右江的决定。
  一、二纵队回到河池时,我已到东兰近一月,得消息后即赶到河池与他们会面,召集了一个党员大会,报告中央指示,同时讨论到行动问题,认为:1.当时湘南驻有重兵,不易通过。2.右江群众自红军去后,失败情绪非常之深,对红军表示不满。在发展、巩固右江
  工作上,需要红军回右江一时期。3.回右江可以发展第七军。4.回到百色可以解决服装、经济的问题。因此决定回右江一个短的时期,在这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深入右江土地革命及发展改造红军,但总的方向还是迅速向外发展(此时是阴历五月初)。
  (四)回右江后的工作。
  回右江后即恢复了沿岸的城市和政权,在百色解决了敌军五六百武装。在百色仅十日,适滇军一师经百色到南宁攻桂,我军在力量上不能与敌人正面作战,故决定暂时退到平马,准备在平马运用群众战术扰乱他,打击他的一部分。结果在果化作战有五日之久,敌人损失
  甚大,团长死一伤一,营长死二伤一,士兵死伤五六百。我军亦死伤官兵六十余人。但因军事技术上的缺点,没有能实现打击敌人之一部的计划,仅得到两万发子弹而已。算起来我们还是吃了亏,虽然滇军对我们再不敢轻视,攻南宁失败后再不敢与赤*域为难。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4)
与滇军作战后即回师攻百色,因等大炮问题及被一个连长领导一营叛变(当土匪)问题牵延了一个时期,后百色加了兵(滇军),难攻下,故又改变,不攻百色,而在平马、田州、思林、果化一带加紧工作,相当创造右江的基础,改造七军发展七军,并在经济上准备向中心区域发展的出发伙食费。
  统计在右江约有三月半之久,没有一天停止武装行动,与豪匪武装的作战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至于在右江的群众工作,以后专门讲。
  (五)向中心区域发展问题之讨论。
  回右江时即已决定在右江仅是短的时间,与滇军作战后又提到此问题,因为:1。经济未解决。2秋收快到,如果红军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