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

第2章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第2章

小说: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张大学收费单
  我国学费猛涨的历年记录
  高校学费为何会居高不下
  高校审计风暴
  国家投入
  学费负担成为沉重的包袱
  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公
  “高学费”什么时候不再杀人?
  教育质量下降
  关于大学学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大力健全和加强奖学、助学金制度
  公开、公正地规范高校收费制度
  大幅度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切实提高国民实际收入
  [附录一]人民币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的诞生
  老人民币的通货膨胀与迅速贬值
  折实单位、折实牌价、折实存款、折实公债
  附录:上海市历年“折实单位”表(老人民币元)
  指令型计划经济和票证供应制度
  人民币的汇率
  人民币的币制改革
  “标准银圆”和“标准人民币”的比较
  社会调查为验证
  [附录二]50年来的物价
  1951年的物价(旧币)
  1956年新人民币的币值
  1960—1962年间官价上涨
  80年代前几年开始调整物价
  1985—1989年间物价调整
  90年代市场继续调整物价
  20世纪中的币值比较
  50年代中期标准人民币1元的购买力
  30年代一块标准银圆的购买力
  [附录三]20世纪下半叶人民币的币值变化
  1976年——1998年人民币的币值变化
  

序言:什么是知识分子?(1)
知识分子的经济生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1世纪开始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待遇明显提高。反思整个20世纪,我国知识阶层的生活状况几经曲折,中期逐步贫困化,以至于发生“脑体倒挂”的怪现象,这已是无庸置疑、不可回避的历史真相。那么,以往我国知识阶层贫困化的历程如何呢?今后又怎样争取合情合理的致富方式呢?
  根据我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20—30年代,我国知识阶层经济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知识阶层的贫困化,是从1940年以后愈演愈烈,到50年代前期有所回升;但是不幸在60—70年代特别“十年浩劫”期间陷入谷底。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末逐步好转,目前进入提高的阶段。这个历史进步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
  既然书名叫做《知识分子和人民币》,那么首先要问: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人民币?名不正则言不顺。
  半个世纪以来,什么是人民币,妇孺皆知:人民政府的钞票也,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以来发行流通的货币也,详见本书附录:“人民币的历史演变”和“20世纪下半叶人民币的币值变化”,有关人民币的学问,一目了然。
  那么,到底什么是“知识分子”呢?一言难尽。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多年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总之“知识分子”在学术上至今还是个模糊概念。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价值观的转换,正处在某种尚待确定的过程之中。
  我们要区分两种“知识分子”的界定。一种是某些人心目中“知识分子应该是怎样的人”例如“社会的良心”、“民众的喉舌”等;另一种是“社会上老百姓看作是知识分子的人”。本书讨论的对象是后一种人群——社会上所谓知识阶层。
  现代知识分子不同于古代的“士”
  从语源学看来,“知识分子”乃属于现代的范畴,而不是“古已有之”的概念。
  尽管有学者主张“知识分子”等同于古代的“士”,然而《辞源》和古汉语词典里面并没有“知识分子”这个条目。《春秋·谷梁传》云:“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为国家的柱石。《汉书·食货志上》云:“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
  封建宗法社会中,“士”专指学道艺和习武勇的男子,《唐·六典》定义:“凡习学文武者为士”,所以两千年间“士”都包括文士和武士在内,并不专指古代的“脑力劳动者”。古代在四民之外,从未有“兵民”之一说。士不仅是舞文弄墨的秀才,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者,误会也,岂不知“兵者”亦士、即兵士武士也!“士”手中不仅掌握笔杆子,而且还可掌握枪杆子;“出将入相,文武双档”乃为国士。
  而现代的知识分子,手中一般仅有笔杆子,早已丢失了枪杆子的权利。这是现代“知识分子”跟历史上的“士”最大不同特色之一。
  现代知识分子由现代教育体系所获取的科学知识结构,也完全不同于“四书五经”和科举功名的知识结构。
  遥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有冬烘学究解释国旗上的四颗金星,认为乃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商人(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新时代的“士农工商”。那种牵强附会的腐儒之见,实可贻笑大方了。
  据笔者考证,在现代中文的话语系统(词汇库)里,“知识分子”这个名词,大约出现于1925年左右、而逐步流行于1928年以后。如果说在此几年前“智识阶级”这一集合名词刚出现的时候带有褒义的话,那么,“知识分子”一词起初则是带有贬义的。最早的使用者为瞿秋白、毛泽东和胡适等人。读者请参看《知识阶级考》一文。
  《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明知识分子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辞海》解释知识分子为“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这里问题又来了:什么叫做“较高文化水平”或“一定文化科学知识”?较高的“高”是指高校?高中?高小?一定的“定” 到什么程度?歌星、球星、运动员、影剧明星算不算“知识分子”?……恐怕很难说得清楚。怪不得又产生了“大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这样的分野,甚至引发“知识分子最无知识”这样的判词。
  界定知识分子的三条标准
  在政治文献里,“知识分子”逐步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
  中共中央在1948年 5月25日作出《关于1933年两个文件的决定》。此处1933年的两个文件是指:(一)《怎样分析阶级》;(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1948年重印这两个决定的目的,是因为这两个决定“只有一小部分现时已不适宜用,现在将这一部分删去,其余全部在现在的土地改革工作中基本上适用。”这两个决定中,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并非完全体现在后来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长期以来,关于“知识分子属于哪个阶级(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争论和斗争尖锐复杂、艰难曲折,最终才达到了“知识分子属于劳动人民(属于工人阶级)”的结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言:什么是知识分子?(2)
中央文件《怎样分析阶级》中指出:“知识分子不应该看做一种阶级成份。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成份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份,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决定。一切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服从民主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应该充分使用他们为民主政府服务;同时教育他们克服其地主的、资产阶级的或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当著作家、当艺术家等的时候,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此种脑力劳动者,应受到民主政府法律的保护。”(《中共中央关于1933年的两个决定》第14页,中共北岳区党委翻印,1948年7月2日)
  到20世纪50 年代,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了便于实际工作,曾为界定知识分子提出过三条标准:
  一、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国家干部(行政管理人员、经济工作人员等);
  二、有技术职称者(高校教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医务人员等);
  三、中小学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不在内。当时一般尚无技术职称)。
  确实,社会上老百姓一般把上述三类人,看作是“知识分子”。
  1985年,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又重申了这三条标准。
  20世纪50年代估计全中国知识分子大约500万人。其中“高级知识分子”即教授、名作家、科学家、工程师、名医等,不到10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4个500万”的说法,即现代产业工人5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500万、各级党政干部500万、知识分子500万,这是初步估计数。在“干部”队伍中有所交叉,即大致分为“工农干部”和“文教(文化人)干部”两块,其中文化人占少数地位,又属于知识分子范畴。
  50年代以后我国培养了许多大专院校学生,主要是这些人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据政府有关部门测算,1987年我国有技术职称(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等)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共约2200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的%;但实际上,其中某些人的素质并不达标,恐怕还不能称作知识分子。
  我国知识分子职业的三个层次
  贯串整个20世纪,我国知识分子成为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职业。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职业分类,属于脑力劳动者的范畴共有18种职业大类,或101个小类。我国知识分子,按照18个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大致可以归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知识专业劳动者”,从事发现、应用、转化知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的社会职能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从事生产。这类知识劳动者统称为专业技术人员。据1987年人口抽样共有1746万人,占全国在业人口的%;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04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8 %,他们是知识分子中人数较多、文化素质较高的层次。
  第二层次为“知识教育传授者”,主要是指教授、讲师和各级学校教员。他们是智力和人才的开发者。1987年各学校的教学人员有974万人。其中高校教师万人,已定职称的正、副教授为万人;中等学校教师万人,小学教师万人,幼儿教万人,特殊教育系统万人。
  第三层次为“领导和管理者”,指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官方和非官方)的各级管理经营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他们处于社会的中上层地位,具有党政、经济的特定权力。据1987年1 % 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责人共1031万人(不包括一般管理干部),占在业人口%,其中,国家机关有117万人,各级党群组织有207万人,企事业单位有707万人。在领导层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56万人(占44%),当时平均文化素质偏低。后来才逐步提高。
  又,参照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从事于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业、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约为1907万人。(引自《中国统计提要》第61页。)
  经过体制改革,按照“现代化、专业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