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51章

两汉往事-第51章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土德”、“水德”本身却是阴阳家学派的理论范畴,闹到了现在,如果专业人士不出来凑凑热闹,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因此,新垣平同志毛遂自荐,热情洋溢地站出来趟这滩浑水。

    然而,新垣平同志并没按常规理论出牌,而用另外一种方式,全面阐释了阴阳家学派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对这一层次,我把概括为两个字——忽悠。

    新垣平就是个大忽悠。

    朝廷广征天下祥瑞,惹得新垣平一阵暗喜,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为了把握好这个机会,他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另辟蹊径、不拾牙慧。

    新垣平的第一道上书是这么写的:长安城东北有神异云气,色呈五彩,犹如冠冕。

    看过很多古装剧,阴阳先生所说的“云气”绝非平常人所能看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世上有没有这种东西,我不敢下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新垣平搞的这一套犹如初中课本上那个“皇帝的新装”。这是高级货,不是谁都能看到的。我说有那就有,你要看不到,说明你实力不行,规规矩矩站一旁,最好连屁都别放一个。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骗局,只要你搞迷信,一定会在这方面栽跟头,屡试不爽。

    新垣平这道奏章就收到了奇效,因为刘恒很快就召见了他。

    新垣平要的就是这种机会。当然,他对自己忽悠人的能力是极其自信的。

    在刘恒面前,他阐述了自己的“科学发现”:东北乃神仙所居,西方南为神仙之墓,今东北呈现祥云,实乃福兆。

    新垣平这句话,让刘恒心潮澎湃。得道成仙的梦想看来是要实现了。现在的刘恒愈发相信推行“土德”的合理性,至此,张苍在他心目中位置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刘恒这段时间工作日程安排较满,四处游窜,拜天祭地。在新垣平的鼓动下,在渭阳修建了“五帝庙”,涅了五座神像;为了神仙们来往方便,开工造渠引渭水注入京城兰池。夸张的是,还点烽火,祭苍天。烽火是干什么的,大家都清楚,可到刘恒手里还有这么一项功能。不得不承认,刘恒在这方面是很舍得下本钱的。

    据传有次刘恒烧香途中,还隐约看见五人立于道旁,近前后却空无一人,刘恒认为是五帝显灵,因此在五人所立之处设立“五帝坛”,做为自己日常烧香拜佛的一处指定地点。

    刘恒这段时间东奔西跑,虽然比较辛苦,却极其兴奋。他认为自己离得道升仙不远了。这一切应该感谢新垣平,他为自己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因此,高兴的刘恒将大忽悠新垣平封为上大夫,并慷慨地赏其千金,好让他安度晚年。这对一项省吃俭用的刘恒来说,已经算是大手笔了。

    按理说,新垣平靠一张嘴既升了官又发了财,不应该再去捣鼓无厘头的事情。然而他还是操着把自己玩死的决心,干了一件极有影响力的事情。

    一日,新垣平入宫和皇帝闲谈。阴阴阳阳、神神鬼鬼,俩人聊的很是投机。

    聊着聊着,新垣平掐指一算,突然言道:“恭贺圣上,天降玉杯,又得祥瑞”。

    这让刘恒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地问道:“何以得之?”

    新垣平颇为自得地答道:“此杯已至宫门矣。”

    刘恒连忙派人去宫门口打探,果然有献玉杯之人。

    这种场景在《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里就频繁出现。《西游记》讲的是神仙们的故事,有这种能力也不算什么奇异之处。然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似乎擅长此道。姜子牙封神时,肯定没想到后世会有这种能人,没给诸葛老兄留个位置真是封神史上的败笔。不过说实话,我一直没敢相信这种事情是真的。

    但刘恒相信这一套,此时的他已佩服的五体投地,掐指一算就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简直就是活神仙嘛。

    进献之人被领进了宫中,跪在大殿,把刘恒和尧舜禹汤做了一次比较,并做出了个定论:尧舜禹汤只配给刘恒提鞋。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行,进献之人拿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物证”——玉杯。就玉杯的来历,还生动传神地讲了一段神话故事,并且定了性:此乃天降神物,绝非人力所为。

    玉杯呈上来后,刘恒开怀地笑了,因为玉杯上工工整整地刻了四个字——“人主延寿”。

    不用我解释,相信大家都明白这四个字代表什么意思。老天爷直接和刘恒他对话了,给他扔下来这么个东西,并且还替他增了寿。刘恒是兴奋的,他想不高兴都难。不过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老天爷和我们一样,都学汉语,甚至可能用的是同一本教材,不然的话怎么会写出相同的文字?

    新垣平是得意的。可事实上,他并没有得意多久。

    人,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风格。就如新垣平,“望气”是务虚,“玉杯”是务实。靠务虚搞出了政绩,就一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发扬光大,绝不能随意改变风格。若不然,一时三刻就会使自己陷入绝地。
第十六章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
    刘恒一听有“黄龙”,立刻激动起来,直接下诏,征公孙臣进京为博士,由他牵头负责草拟历法,改换朝廷主色(将黑色改成红色,土德崇尚红色)。

    张苍真的坐不住了。小小地公孙臣竟然敲锣打鼓地和自己抢饭碗,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随即,业已92岁高龄的张苍眯着双眼,亲自动笔,发挥几十年文学功底,颤颤巍巍地写了道奏章。这是一项体力活,他已经好多年没干过了。

    耄耋之年,皆该寿终了。可你看看这位老同志,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简直是“劳模”的n次方。

    说实话,连我自己都怀疑他的年龄,可找不到反驳的依据,只好人云亦云地记录下来了。我真没闹不明白,这个生活都很难自理的年龄,是如何上班的,就算是混日子也得有那份精力才行。

    不过当我们认识了一年后的那位新丞相,就多少会明白刘恒时期的“丞相”是怎么一回事了。

    简单点说,刘恒时期的丞相不搞“德能勤绩”这一套,也不按个人能力、亲近程度、功绩大小来确定,主要参考依据只有一条——年龄。只要你能活、资格老、精神头足,就有机会熬成丞相。哪怕你在这个位置上啥话不说、屁事不干,都没关系,只要有口气在就行。说白了,刘恒一朝,丞相基本上是在养老、混日子,也是前边我对这些人着笔很少的原由了。实际上,这也是“君权”与“相权”拉锯的结果,根本原因还是一句话:皇帝不相信这个岗位上的人。

    好了,不在胡言乱语了,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上吧。

    第二天早朝,张爷爷被搀进了未央宫,颤颤巍巍地行了跪拜之礼后,喘着粗气开口了:“老臣有奏本”。

    刘恒知道他会来这一套。“土德”被提出多年,张老头一直反对。以往刘恒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毕竟年龄大、资格老,能活到现在不容易,“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还多”,对这些虚无缥缈东西,刘恒还是比较相信老年人的。

    然而,“黄龙现世”后,刘恒信任的天平开始倾斜,甚至对张苍有些恼火——“难怪我升不了仙,原来是你这老家伙给我定错了位”。

    皇帝耐着性子,缓缓展开了奏章,而台下的张苍已迫不及待地发言了。

    毕竟年龄不饶人,张老头的记性远不如以往了,但骂人的功夫还在,他扯着嗓子,拉拉杂杂、颠前倒后地把“土德”之说驳斥了一番,捎带把公孙臣本人骂的狗血喷头。

    刘恒的脸渐渐阴沉了下来。就在张苍捶胸顿足之时,刘恒突然冷冷地问道:“黄龙何以现世?”

    的确,这个传言是“土德”理论能够立足的关键所在。张苍并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而此时的张苍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破解之法。既然没有办法,只好耍无赖了,他不经大脑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黄龙之闻,不可为信。”

    这是句老实话,的确“不可为信”。但他这句话却让刘恒恼火,原因其实很简单——刘恒相信。刘恒一辈子烧香拜佛、乞求成仙,对光怪离陆之事深信不疑,现在张苍冷不丁要让他“破除迷信、讲究科学”,简直是自寻死路。

    我成不了仙还没找你事呢,没想到你现在站出来宣扬“除四旧”,作死的吧?

    刘恒怒而起身,将奏章掷于地上:“狭隘!”拂袖而去。

    这次早朝提前结束,群臣也得以提前下班,张苍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同情,有人暗笑,而此时的张苍却满心仓惶。

    同情的人想帮忙,可自己对“五行”知识研究不深,在这个领域不敢造次;暗笑的人也没敢上前凑热闹,毕竟张爷爷在朝廷里混了很多年,从秦朝混到汉朝,从嬴政混到刘恒,老大换了一茬又一茬,他都能屹立不倒,绝不是盖的。

    而张苍愣在了当场,老脸一阵红一阵白。

    俗话说“当局者迷”,人一旦被牵扯进一件事中,就开始不断地犯迷糊,也会说一些很不合时宜的话。张苍当了十几年丞相,很了解刘恒的脾气,一直都小心翼翼。可没想到临了却搞了这么一处。

    丢人了,真是丢人了,九十多岁的老大爷,当着满朝文武面挨了骂,的确不算是以件光彩的事。

    张苍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未央宫。

    公孙臣进京了。

    这个人的年龄也不算小,但和张苍比起来,他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小朋友。并且皇帝亲自出马帮他扫除了障碍,事情就好办多了。

    年轻人精力旺盛,办事效率也不错。公孙臣很快就把新历法给捣鼓了出来。

    刘恒对他的办事效率很是赏识,借着高兴劲下了道诏书。内容很长,核心的是这么一句话:将祭天地及神灵,由奉常(礼仪官员)定出方案。

    最后还强调了一句:方案不怕麻烦,应由我干一件别省,在祭拜鬼神这方面,我是会不辞辛劳的。

    既然领导重视,大家自然不敢含糊。当年四月,一场规模宏大的郊祀开始了。皇帝和满朝文武全部穿上红色礼服,排着队,一口气跑到雍州,轰动天下。

    至此以后,红色成了这段时期的主流色。

    也许有人会反驳,看了过很多关于汉朝的电视剧,皇帝的工作衣明明还是黑色嘛,你为什么说是红色?

    的确,汉朝皇帝的工作服依然是黑色,关键原因是刘恒做了个变通,并没完全按公孙臣的招数来,反而借用了反对者张苍解释“水德”时的一句话:色外黑内赤。也就是说,汉朝皇帝的**基本上是红颜色的。

    要说这也是无奈之举,老爹都穿黑衣服上班,刘恒还没那份魄力彻底变了规矩。

    刘恒虽然干的并不彻底,但宣传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公孙臣一步登天这个案例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在公孙臣光辉形象的指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