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3章

两汉往事-第3章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跑不了,那就去会会姓韩的吧。

    出门后,光着膀子田同志被几个人架着(害怕逃跑),晓得的知道这是去肉袒谢罪,不晓得的人还以为遭到抢劫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到牢房,田同志“扑通”一声跪到韩安国的面前,然后又做出一个举动——发抖。

    韩安国故作惊诧地问道:何以如此?

    田同志爬在地上一边抖一边磕头,还配了音:恕罪,恕罪……

    韩安国坏笑道:你哪有什么罪呀?可以尿了。(可溺矣!)

    田同志把头磕的更响了,一边磕头一边答:不敢,不敢。

    韩安国收起了笑容,冷冷地道:滚吧!你们这些人不够格由我收拾。说完大步而去。

    田甲茫然地抬起头,望着韩安国的背影,半天才回过神,摸了摸脑袋,暗松一口气:吃饭的家伙应该是保住了。

    韩安国本次倾情出演的《监狱风云》告了一个段落。

    按理说这只是一件小事,我不应该用这么多文字来记述这件事。然而,我还是把记录了下来,之所以如此,只是希望能真实展现韩安国的全貌。因为这个人的仕途之路还长的很,甚至有一天位列三公,享仅尊崇,但终没再找这个姓田的麻烦,甚至还多方照顾。

    在汉朝,那个叫李广的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受辱程度要轻的多,但做出了相反的举动——杀之。

    历史上,李广要比韩安国出名的多,但器局却不可同日而与。“李广难封”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如果你认为韩安国不记仇、是个老好人,那是大错特错。虽然没整治田甲,只不过那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而已,收拾真正的对手们,韩老兄绝不会手软。

    很快,他站到了梁王刘武的面前,并且说了很长一段话。当然,中心思想是围绕着该不该把羊胜、公孙诡交出去这个问题展开的。他虽然讲的很有水平,但我不想复述他的原话,大家只要知道经他一阵忽悠,刘武一边流泪一边点头:交出去就是。

    韩安国眨了眨眼,低声道:大王需防二人有不当之言。

    刘武点了点头,眼角流出几缕凶光。

    韩安国察言观色的绝顶高手,梁王表情上的变化没躲过他那双老眼。够了,不需要再用过多的言语表达了,大家都明白对放心里在想什么,还是心照不宣吧。他连忙躬身告退,没敢再继续阐释,也没必要再继续阐释,因为他清楚,这种事只需点到为止,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天,羊胜、公孙诡暴毙。这两个家伙到底是怎么死的,有没有人帮忙不得而知,不过史料下了个定论——自杀。当然,我是不相信的。实际上,这个结论报进朝廷后,皇帝也不太相信。

    但不管怎么说,“主犯”被抓了,虽然只是两具尸体,但总算对天下、对袁盎有个交代。这件事总该可以掀过去了,老在这芝麻绿豆上做文章也没多大意思。

    不过这件事还是有一些后续影响。韩安国经这次亮相,虽然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但在朝廷中却赚了不少名声,连太后、皇帝都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人才。的确,十几道圣旨办不成的事,韩老兄一阵忽悠就让刘武乖乖就范,的确有点水平。更重要的是,他没让刘武再搞出什么过火的行为,无论是为刘武的性命还是皇家的脸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为韩老兄以后的官运亨通埋下了伏笔。(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
    一时间,朝廷告示贴遍了全国大街小巷。内容很长,但意思很简单:袁盎的死是羊胜、公孙诡背着梁王干的;这两个家伙很坏很孬种,梁王很无辜;朝廷定将二人绳之以法。

    个别不地道的,甚至把告示贴到了梁王府的大门口。

    有法律常识的人可能会疑惑。缉捕犯人通常是很隐秘的事情,可刘启人还没逮就搞的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实际上,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梁王犯没犯法,皇帝很清楚,梁王自己也很清楚。皇帝准备要办人情案,怎么着也得通知一下梁王,免得自己这位二杆子兄弟不明就里,一激动干出什么过火的事情。先通告再逮人,虽属下策却较为安全。

    羊胜、公孙诡慌了神,这俩家伙做梦都没想到能有机会背这么大的一个黑锅。对视一番,两手一伸,没个主意。没办法,只好去求梁王帮忙了。

    无头苍蝇似的跌跌撞撞奔进梁王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展开脖子使出了最后一招——哭。一边磕头一边哭,亲爹死时都没苦这么痛,苦胆差点没把吐出来。

    事实上,刘武目前也处于半晕厥状态。虽然朝廷文书里只说要逮捕这二人,可刘武心里却怵的很,因为到底犯没犯法,自己很清楚。朝廷既然能查到羊胜、公孙诡身上,自己的所作所为皇帝肯定已知晓。所以,刘武的心里一点也不比羊胜、公孙诡轻松。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闹不明白皇帝这一招是准备干什么。是要放自己一马。还是在步步为营把自己逼上绝路。

    刘武勾着脑袋想了一阵。当然。浆糊一样的脑袋根本想不出个所以然。不但把自己弄的更迷惑,反而越发气愤。

    刘武看了看两个不争气的家伙,气不打一处来:你俩二货给我个骚主意,事情没办成,反把我拖下了水。

    虽然恨的牙痒痒,可刘武还是不愿意把他俩交出去。当然,并非他们之间有多么深的感情,只恐二人被逮后会胡说八道。

    最终。刘武铁青着脸开口了:住我宫里,我看谁敢进来抓人。

    他这边刚安排停当,朝廷那边的缉捕队员就赶了过来。

    这些人在梁国晃荡几天,连羊胜、公孙诡的一根毛都没找到,几经周折终于站到了刘武的面前。规规矩矩的行过礼,客客气气地说明来意。

    刘武冷冷答道:本王也很久未见二人,你们如果找到了,还望告知我一声。

    刘武这种胡搅蛮缠的精神让缉捕人员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是皇帝的亲兄弟,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老几位根本惹得起。没办法。只好扭头回京向皇帝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皇帝本就很恼火,现在梁王又这么个态度,可谓火上浇油。推桌子摔板凳,大发雷霆闹了一通,若不是碍于老娘的面子,刘武当即就能被列进缉捕名单。

    总而言之,皇帝很生气,后果自然也很严重。

    刘启举动就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多日连下诏令,缉捕羊胜、公孙诡。

    字面意思似乎看不出什么出奇之处,但深究起来却很有意味。也就是说,刘启下了道一模一样的诏书,却派去了几波、十几波、甚至几十波人。具体多少波人我也不清楚,史料里没细说,不过有一句原话可以验证——“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解释起来就是很多人几乎结伴去了梁国,去宣读一份内容一模一样的诏书。

    这么一来,该梁王刘武难受了。

    这位老兄一连多天啥事不干,从早闹到晚,专接圣旨,内容还一模一样。夸张的是,饭也不让吃,一顿饭功夫就要被喊出去两三次;觉也睡不好,衣服穿了脱、脱了穿,搞的刘武焦头烂额。

    最终,刘武抓狂了。一天到晚这样的闹法,他要不抓狂才是怪事,

    当然,他也处于极度恐惧之中,唯恐哪一道圣旨会突然变了内容,把自己的名字也给添进去。因为他清楚,皇帝这次是要和他较真。

    刘武挠了挠头,没办法,忙里抽闲,找来了几个人商量对策。

    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摇头,谁也不愿意开口。就在一片沉默中,丞相轩丘豹站了出来,他准备说句话解决掉自己一直以来很讨厌的两个人。其实不用我讲,大家也清楚这两个人是谁——羊胜、公孙诡。

    轩丘豹讨厌这两个人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这俩家伙太热衷于进步,一天到晚陪刘武取乐,久而久之,其他人都得靠边站,连轩丘豹这位梁国丞相也没多少话语权,日子过的窝憋。现在不趁机会为俩人下剂猛药,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

    轩丘豹的话是这样说的:内史韩安国多有奇谋,大王何不召见?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轩丘豹有意弄死羊胜、公孙诡,为什么不自己提出来呀,把韩安国扯出来什么意思?如果你真这样认为,说明太不了解政治。

    政治这种事,只要不到万不得已,话是不会说绝的,因为变数太大,风险也高。很多时候,一句话可能还没弄死对手,却先把自己给摆平了。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家都要兜着圈说话,听起来似乎很平常,其中却大有深意,也暗藏利刃。

    轩丘豹和韩安国有没有关系我不清楚,可他这句话却怎么听都觉得是在拉兄弟一把,因为韩老兄目前正在牢房里逮虱子呢。

    但我个人认为,轩丘豹绝没这么好心,也没这么单纯,他只是想借用韩安国的嘴表达自己的意思罢了。理由很简单,韩安国吃了羊胜、公孙诡的大亏,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把韩老兄放出来,不反咬两人一口才是怪事。

    刘武也相当配合:我怎么把那个老家伙忘了?叫他来。

    轩丘豹暗喜,却装作颇为作难:大王忘了?他还被关着呢。

    刘武如梦初醒,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怎么还关着呢?快去请来。

    受了几个月罪的韩安国终于可以露头了。(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两汉往事》更多支持!

    弄死了袁盎,刘武多少解了一些心恨,应该会高兴的,但他却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大出他的所料。

    袁盎暴死,举朝震动。三公九卿、府曹司丞,纷纷上书,要求捉拿真凶。活着的时候,没几个人待见,可这一死,却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袁盎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敢想。

    当然,大家如此激动,并非完全出于同情。因为袁盎同志具体办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大家都很清楚。更重要的是,袁盎办过的事情,大家都曾不同程度地给予了支持。如此一来,大家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生存环境。

    群臣惴惴不安,皇帝也大为震惊。刘启不相信刘武会干出这等事,但在心里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当即颁布了道诏令:半月内破案,无论是谁严惩不贷。

    接受这个任务的人是卫绾。前边提到过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头不是太响,但却是一个可小觑的人物。

    这个人行事低调,大智若愚,看似忠厚老实,却善于机谋权变。行事蜻蜓点水,不露声色,在不声不响中把事情办的妥妥帖帖。简单点说,这是位高人。

    在汉文帝刘恒临终前,曾给儿子刘启留下遗言:卫绾是长者,好生待之。

    然在景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