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29章

两汉往事-第29章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整个大汉天下。烽烟四起。

    这完全超出了刘启的掌控。初登帝位不满三年。就闯了这么大的祸,对他而言是不堪承受之重。虽然业已34岁,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首次面临危局,并且是不得了的危局。更重要的是,刘启不懂军事,也没经历过战阵,一个个不利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后,让他坐不住了。

    刘启焦躁不安地在大殿内游走了半天。驻足在门口。

    此时,贴身太监近前,轻声禀道:“皇上,将军们在宫门外候见。”

    “快请!”

    刘启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强压住自己的不安,转身进殿,坐回了龙椅。

    将军们是进来请战的。

    这些人都是大老粗,说话水平让人不敢恭维,在和平年代发挥不了特长,也找不到感觉。每逢议事,通常听得多讲的少。大部分时候都闭着嘴不说话;可一见有仗可打,立马就亢奋起来,感觉也有了。

    亮态度、表决心,情绪很高,说起话来激动万分,大殿里一片喊打喊杀,恨不得一时三刻就赶去前线,和刘濞干上一架。

    一片喧闹过后,刘启渐渐又找回了些信心,问道:“愿闻各位将军所用方略。”

    短暂的沉默过后又是一阵喧闹,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休。有人提出挥师东进,迎面克敌;还有人建议兵出武关,直捣刘濞后方;甚至有人认为先灭掉刘遂、刘卬等人,去其羽翼……

    一个个唾沫横飞,说的头头是道,这让刘启犯迷糊。每个人说的都挺有道理,可这一仗到底应该怎么打,却没能做出定论。

    送走将军们后,刘启心里更急了。说白了,他不懂军事,自己根本就拿不出个方略来。本想听听将军们的意见,却把搞成了场辩论会,争执了半天,也让自己一头雾水。

    就在此时,晁错进宫了。

    晁错刚进大殿,刘启就迎了上去。没等晁错行礼,刘启就拉住了他,“晁大夫来的正好。刚才将军们前来请战,对此次方略所言不一,朕正想听听你的意见。”然后满眼期盼地望着他,等待他的高见。

    晁错傻脸了。这么多年来,他还是头一次有这种遭遇。他很会说话,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但对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刘启在这方面征询意见,真是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晁错愣了一会,磨蹭半天毫无一策,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摇了摇头,两手一伸,说了一句,“臣实不知。”

    刘启满面的期盼渐渐变成了失望。心中暗生一丝愠怒:是你一天到晚喊削藩,一闯祸就拍屁股不管了,这是什么人呀。

    晁错突然紧张了起来,他忙低声说道:“臣以为……”

    刘启伸手打断了他,一边向龙椅走去,一边问道:“还有何事?”

    晁错暗松一口气:皇帝终于不再这个问题上为难自己了。他恢复了常态,“袁盎多收吴王重金,而言其不反,今吴王作乱,当治其袁盎之罪。”

    我前边介绍过,袁盎、晁错这对活宝一天到晚都在争斗,一有机会就想弄死对方。虽然袁盎已被削职为民,但晁错依然不准备放过他。刘濞造反,恰是置袁盎于死地的一个很好的油头,谁叫你当过吴国丞相呢?不利用一下真是太可惜了。

    晁错说完这句话后,本以为皇帝会当即表态——砍掉袁盎的脑袋。然而,刘启的表现却出乎他的预料。

    刘启扭过身,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开口了,“等等再说吧!”

    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既没说治袁盎的罪,也没说不治其罪。但意思很明白——现在不是表态时候。

    晁错突然觉得今天的氛围有些异样,他本准备再说一些其他事情,可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

    在颇为尴尬的氛围中,刘启开口了,“晁大夫若没其他事情就先下去吧。”

    晁错叩头行礼后,默默地退了出去。

    然而晁错并没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皇帝虽然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但对“袁盎有罪”这个事实是认可的。因此,他回到御史府后,召来丞史(御史大夫助手)商量,准备给袁盎定个罪名。

    可丞史思忖一番,唱了句反调:“事未发前若治其罪,或可断绝吴楚反叛之念。而今,吴楚已反,再行此事还有合益?再说,吴楚反,袁盎不往投奔而留置京城,不当有何奸谋。”

    晁错开始犹豫了。不光皇帝说不表态,连属下都开始和自己唱反调,袁盎这个人还真得挺难收拾。

    丞史所言这是一句实在话。只能说晁错被私仇蒙蔽了双眼,没去认真揣摩皇帝此时心中所想。

    如果他不来这么一手,也许自己悲惨的结局还不会来的那么快。然而,对他来说,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但他并不自知。(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
    周丘进城后没去县衙,而到客舍安顿下来,并派人通知县令过来拜见。

    也许有人要问,周丘只不过是吴王府上的一个门客,何况吴王业已造反,他神神秘秘返回老家,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正理,没道理如此嚣张。县令不抓他已经很不错了,还让人家前来拜见,不会是脑子进水了吧?

    周丘的脑子没有进水。他相信县令会来,并且会很快。他之所以会如此自信,关键处就在那个“符节”上。

    “符节”代表朝廷,持“符节”之人自然就是汉使,汉使自然就是县令的上司。既然是上司,县令没有不来拜见的道理。

    问题在于县令认不认识他,认不认可这位非常时期的“汉使”大人。

    事实上,县令和周丘是老熟人。当年,周丘犯了法,还没等县令缉捕,他先行跑路。出的下邳城后,举目无亲,不得已投奔了刘濞,成为吴王府的门客。

    后来,县令想方设法逮他,可周丘躲在吴国不露头,让县令大人一筹莫展。

    按理说,一个逃犯不应该敲锣打鼓地回来自投罗网。县令绝不相信会有这等事情发生。然而,还是发生了。

    应该说,县令只闻得“汉使”召见,却根本不知道这位“汉使”姓谁名谁,也不知道“汉使”从何处而来,更不知道“汉使”来这里干什么。信息严重地不对称,让县令陷入了被动。

    县令来了,他很高兴地来了。朝廷派人指导工作。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最起码有人帮自己抗黑锅。

    在“汉使”侍从的指引下。县令怀揣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客舍。

    进门后,县令慌忙行礼,可抬起头时,打了个愣怔,脑子明显有些短路。县令指着周丘,“你,你……”

    周丘站起身,微微一笑。“我?你不是一直都想要抓我?”

    县令突然悟到了些什么,愤怒地吼道:“你竟敢……”

    没等他说完,周丘伸手一挥,“拿下!”身旁几个侍从早扑了上去,把县令按在当场。

    周丘踱到县令跟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没什么不敢的。你抓不了我,可我却拿了你。”伸手拔出腰刀,按在县令的脖子上, ;“并且我会要了你的命,用你的命……”周丘没再往下说。却仰起脖子放肆地大笑起来。

    当周丘收住笑脸后换成一副狰狞,挥起腰刀砍了下去……

    周丘踩着县令的献血走到屋外。站在廊檐下。拧着老脸,冲侍从问道:“按排请的那些人来了吗?”

    “来了。都在外边候着呢。”

    “让他们进来!”

    一会功夫,大院里站满了人。这些人中,有些是周丘的本家兄弟,有些是过去的老友故旧,还有一些是当地达官贵人。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对周丘有用的人。

    这些人被通知来此集合,只知道是“汉使”来了,却不清楚“汉使”是何方神圣。

    大家进门后,眼前一亮,几年前还是逃犯的周丘,摇身一变成了“汉朝使臣”,身份的落差也太大了。

    就在大家一脸疑惑时,周丘开口了,“吴王造反,各位乡里可知?”

    “知道,知道……”一片应和之声。

    “既如此,该如何打算?”

    短暂的沉默过后,终于有人答话了,“县令召集全城之民,协力守城。”话音未落,下边又是一片“是,是”的应和声。

    周丘眯眼微微一笑,冷冷地问道:“各位乡里认为此举可行?”

    大家开始犯迷糊了。你是“汉使”,自然是吴王的敌人;既然是吴王的敌人,自然需要平叛;既然要平叛,“守城”自然是第一要务。大家辛辛苦苦帮你办事,不表彰几句也就罢了,还在此吹凉风。谁不知道吴王有五十万大军啊?(刘濞吹嘘的效果)凭一孤城,若能守的住才是怪事。

    大家沉默了。死一样的寂静。大家心里都清楚,此举无疑是以卵击石,只不过找不到出路罢了。

    周丘猛然转身,在侍从手上抢过符节,扔在地上。

    他的举动,让大家有些发蒙。做为汉朝使臣来此一手,难道是作死的节奏?

    没等大家回过神,周丘开口了,“吴军将至,血洗下邳不过一顿饭的功夫罢了。”

    台下炸了锅。一阵焦躁的喧闹过后,渐渐又恢复了平静了。大家把目光投向周丘。

    周丘适时地说道:“我有一法,可渡危局。”

    一听还有机会活命,大家眼前一亮,当即表示:愿意跟随周丘,由他差遣。

    表完态后,大家深长耳朵听他的“妙策”。

    周丘上前一步,咧嘴一笑,说了一句很无耻的话,“投降吴军,家室方可保全。”

    沉默,又是一阵沉默。这他妈算是什么“妙策”啊,明显是在撺掇大家造反。

    最终还是周丘打破了这个沉默,“吴王精兵五十万,且天下诸侯纷纷响应,此举必定成功。若我等此时归降,他日封侯尚未可知。请各位斟酌。”

    台下开始怯怯私语,后来干脆放开嗓子商量。突然有人问道:“那县令那边怎么办?”

    周丘让开身子,指着屋内说道,“县令有罪于天下,我已斩之,大家无需顾虑。”说完,他开怀地笑了。

    县令死了,叛军也快来了,大家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出于安全考虑,得出了结论:既然“使者”大人带头投降,那啥话都不用再说了,跟你干就是。

    意见统一后,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在全城宣扬造反的好处。

    努力没有白费,周丘一夜间得三万军。

    当然,如此快的节奏,也有县令的一份功劳,由于他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好,把大家都编成了军制。现在周丘顺手拿来,无需再搞什么征兵工作。

    借一根棍子(符节),跑回老家溜达一圈,就摇身一变成了三万大军的首领,周丘这次赚大发了。他空手套白狼的水平着实了得。

    现在的周丘很是惬意,并且很快把这份惬意向刘濞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