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闻抄袭历史 >

第7章

新闻抄袭历史-第7章

小说: 新闻抄袭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昭回来的时候,拥立姜无亏的易牙自知不好,赶快跑掉了。据说他跑去彭城拜师学艺,重回厨师界,苦练厨艺,不久终成一代大厨。至今台湾地区餐饮界,仍多以易牙为行业祖师,年年举行祭拜。后世人送称号——食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伤自尊的报复
从春秋到战国,齐国一直是一个强国,一度称霸,齐国的国王因此有些优越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有优越感没关系,但优越感怎么表达,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圣贤智者都教导我们要低调做人含蓄做事呢?这都来自血的教训啊。
  战国时期,5个国家联合攻齐,齐国大败。当时的国王齐闵王田地只好逃亡。他先投奔了卫国,卫国国王一听是传说中的老大来了,赶紧请上座、奉香茶,把自己的卧室让给他住,自己睡沙发,吃喝用一应俱全统统提供,自己还口称“臣”,给足了田地面子。
  按说一个逃亡者就不要挑三拣四了,但田地不行,过惯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在卫国这种小城市总觉得条件不够好,禁不住说一些嫌弃的话。卫国国王倒没说什么,但官员们实在听不下去——你一个来逃难的哪儿那么大谱啊?有你饭吃就不错了,给什么吃什么吧。
  田地受不了这个气,又跑到鲁国。刚到鲁国边境就提出了全套的接待条件,要求鲁国以天子的礼仪接待他,鲁国国王必须要亲自到厨房察看伙食标准,端来之后要在台阶下面伺候他进餐,他吃好了,国王才能告退。鲁国受不了他这种谱儿,赶快封闭边境,把这位贵人堵在了门外。
  他又跑到了邹国,邹国正在举行国丧,他要求自己站到祭坛上冲人民群众招手,而新的国王要背对着老国王的棺木向他叩拜。这种无厘头的想法邹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于是他又被赶走了。
  想想战国时候可真不错,就算有那么多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他,也仍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投奔,而这厮居然把这么多地方得罪个精光,也算是相当的厉害了。
  处处碰壁走投无路,田地只好又回到自己国家一个尚未沦陷的城市中,在这里碰到了来摘桃的楚国大将淖齿。淖齿来是为了审时度势,选择往哪个墙头倒的,但因为打着援齐的旗号,且一上来就被田地封了个宰相,是有很大可能倒向田地一方的。遗憾的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在吃了那么多苦头之后,田地还是没有学会低调做人,把自己唯一的救命英雄也给得罪了。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但一定是得罪的挺狠,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恐怖的后果。
  淖齿对田地做了什么?说出来都会让人汗毛直竖。他把田地的筋抽了出来,然后把身体挂在房梁上。可怜的田地哀号了两天两夜才死。看来,淖齿是真的伤自尊了,而他老人家的自尊,代价真是不轻。
  所以啊,做人,一定要低调。自恋没问题,自豪也没问题,但在别人面前,总要关照一下对方的情绪,要不然,说不准就伤到了谁的自尊,那结果,说不定可怕得很呢。
  

史上第一钻石男
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是炙手可热、无数女人心向往之的钻石男,他符合现在几乎所有的择偶要求:
  出身名门——卫国贵族之后,几世先祖都是士大夫,自己的外祖父还是卫国的大臣。父亲是个商人,家里很有钱。
  慷慨多金——除了家里有钱,他自己也非常会赚钱,追随孔子后,不仅孔子一行都靠他资助,自己还在后来的岁月里不断赚钱,终至富可敌国,到后来各国国君都不敢以君臣之礼对待他,而是行宾主之礼。自己有钱还不忘别人,总是资助穷人、赎买奴隶、偷偷给同门兄弟送礼物救穷还不留名,基督山伯爵也没做到他这份儿过。
  名校毕业——虽说孔子在当时不招人待见,但毕竟也名动一时且流传千古了,因此子贡怎么也算是名校毕业。而且他在孔子的三千弟子里排名靠前,被认为得了孔子真传,以至于当世后世很多人都曾经认为他“贤于孔子”。《论语》里有30多篇都跟他有关,《史记》里他占了一章里1/3的篇幅,在另一章里也有所体现。真是“功”、“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了。
  事业有成——由于口才好,又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练就了一身运筹帷幄的本领,他屡屡被各国聘用为重要职务,并在外交方面建立奇功。最为著名的就是通过走访说服,一个人玩了5个国家,灭掉了其中一个,并使另一个成就一时霸业。他当时有多成功、多著名?就这么告诉你吧,一个商队只要挂上他的旗子,就可以在各国间畅行无阻;一个国家只要用他的名义在边境走一圈,就能吓退敌国。
  追求进步——就这样一个奇才兼奇财,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伴随在老师身边,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己,总是用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出门给老师驾车,在家给老师打理外务,老师临死之前,他是守床多日送终的那个;老师死后,别人守孝3年,他守孝6年,还主持整理了老师的作品,建了老师的庙。唉,这位钻石男,是多么的低调啊。
  以上都是硬件,最打动人的还是这些软件:他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孔子走国串州,都靠他打理一切——安排食宿,寻访官贵,处理突发事件。而孔子就会坐在屋里做理想状,动不动还跟他撒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之类的;或者一盆一盆地给子贡泼冷水,对其冷嘲热讽。他感情专一,至情至性,一生只娶过一个女子,只跟过孔子这一个老师。除了给老师送终,无论孔子身前身后人前人后,都是往死里夸孔子,绝不允许别人说他坏话——这样的男人,世上有几个啊?杨过,也不过如此吧?何况杨过还没有子贡有钱。
  唯一的缺憾是不知道子贡帅不帅,这事,史书里没说,只说他很会穿衣服(看看,又是一个优点)。不过就算不帅也很可以了,条件这么好还帅的话,上帝都要怒了。
  借用一句歌词叫“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今世到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人啊?和他比起来,还有谁?
  在那反动会道门横行的岁月
  春秋战国是一个可以让后人浮想联翩的时代,那个年月人们为了理想可以随便割下自己的脑袋送人;可以凭一个计谋就从流浪汉立马升格为一国总理;可以在江湖上折腾够了跟心上人弄一叶扁舟遁世去也;还可以脑子一热就组织社团服务社会……总之,那个时候的人们凭智力和性情混,那是相当的洒脱和自由。
  后世有很多著作描述当时的情景,有写人的有写事的也有专项研究,比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专门记录那时候的反动会道门的。
  不像现在谁拳头大谁说话,那时候混帮派可不是随便就行的,技术含量相当的高,得有足够的蛊惑力,才能聚拢人气。而人气一旦聚拢,就真是死心塌地。
  最成功的帮派首领在我看来有两个: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墨子。
  孔子大家都知道,门下马仔据说有3000人之众,其中一干核心人物如颜渊、子贡等,更是抛家舍业,始终鞍前马后,出门当车夫,在家做仆人。这是何等的老大风采!孔子的帮派一直致力于影响一国政治,但始终未成功,只做到了开启民智吸引教众,直至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帮派理念。孔子死后,他的若干核心马仔都曾经试图接过他未竟的事业把帮派发扬光大,但最终还是作鸟兽散,各成一支,再也没能恢复曾经的盛况。但正如耶稣死了但耶稣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一样,孔子的精神也在日后发展成了儒教,统治中国两千年。
  墨子呢,门下据说至少也有几百人的,虽然不及孔子多,但胜在忠诚、纪律性强,必要时可敌得上一支军队。史书上记载了的这支队伍投入使用只有一次,但足可以证明他们有多牛。据说那一年有个叫公输般的军队指挥官要带队攻打宋国,这时帮派老大、宋国故交墨子听说了,立刻千里跋涉找到公输般,用腰带和玉碟演示,把公输般的各种进攻方法一一化解,并且威胁公输般说,他的几百马仔已经守在宋国城门上,不服的尽可以去试试。公输般立刻就表示何必同志何必呢,于是一场干戈消于无形。
  墨子是个合格的老大,他和马仔同甘苦共患难,吃一样的猪狗食穿一样的褴褛衣——而且只吃猪狗食穿褴褛衣,往他手里塞钱他都当粪土扔掉。这种对忆苦思甜的特殊爱好最终导致这一帮派在传了几届老大之后消散于贪图享受的社会当中。
  那时候反动会道门挺多,但成了帮派的也就这两个,其他的要么利用现成的武装实现自己的理想,像管仲和韩非;要么就是不屑于与人分享思想就喜欢独来独往,像老子和杨朱。按书中记述,老子应该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成气候的愤青,他的始终与主流保持距离和批评态度的精神,堪为古往今来愤青之楷模。
  

当有人说为你好的时候
当有人说为你好的时候,别上来就千恩万谢身体力行,这里边没准是个套儿。
  《韩非子》里头讲过一事儿,说楚怀王的时候,齐国送了个美女给楚王。楚王爱死了,成天围着她转。这事惹怒了楚怀王的老婆,也就是王后郑袖,但人家心里怒,表面上没显出来。有一天她装作特体贴地跟美女聊天,掏心掏肺地说:“你知道吗?大王可喜欢你啦,唯一的遗憾就是有点讨厌你的鼻子。我觉得你要是以后挡住你的鼻子,就能长盛不衰,保住大王对你的爱情。”
  美女一般都没大脑,这个美女也是。她还真感激涕零地接受了郑袖的建议,常常用袍袖挡住自己的鼻子。楚王看见她忽然添了这么个毛病,感觉很奇怪,问她她也不说。有一次就和郑袖提起,郑袖做若无其事状,说:“哦,前几天我跟她聊天,听她说来的。她说老闻见大王身上有股臭味儿,所以得捂着鼻子……”
  这番话惹怒了楚怀王,在那个还不懂得怜香惜玉的年代,他怒的结果是割下了美女的鼻子。当然,宠爱也就再也谈不上了,活不活得下去也就不知道了。
  唐朝时候也有过一事。有个叫李林甫宰相,和郑袖一样,很善于为别人考虑。有一次他和刑部尚书李适之聊天,跟李适之说:“你知道吗?华山有金矿,开矿采金可以增加国家财富。皇上还不知道这件事呢,你要是告诉他,他一定很高兴。”
  李适之也不想想,这么好的事,李林甫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皇帝呢?他光顾让领导高兴了,就趁一次奏事时,跟唐玄宗说了这件事,并建议在华山开矿。
  唐玄宗听了也觉得事情不错,找李林甫来商量。李林甫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但华山是陛下本命和王气所在,开凿不吉利,所以从来不敢提议在华山开矿。”
  玄宗写过《*碑》,其中说过:“予小子之生也,岁景戌,月仲秋,膺少皞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常寤寐灵岳,肸向神交。”李林甫所谓“华山是陛下本命和王气所在”是联系这篇文章说的。
  唐玄宗一听,觉得李林甫真是关注自己爱护自己,而李适之明显是考虑事情不周,不久对李适之说:“从今以后,有事上奏,应该先跟林甫商量商量,不要太随便了。”这一下子,李适之就被排挤出决策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