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枢密的话讲得有理!”赵恒立即肯定地说道。“自古征战,伤害的全都是黎民赤子。朕以为契丹乃是虎狼之国,难得他今日有此意图。苟能讲和,岂不有利于我河北河东百万生灵?”
“陛下!”寇准出列奏道。“只怕这‘和’字的背后大有文章啊!”
“说下去!”
“契丹大举攻我河北,是蓄谋已久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今天之所以提出和议,完全是由于他作战失利,丧失了元帅萧达览,故退而求其次。陛下试想:假如契丹真想讲和,退回涿州不就万事皆休了?假如契丹真想战,也用不着派使节来进行威胁,拼个你死我活多干脆?所以臣以为契丹如今是处在两难境地:战又没有必胜的把握,大败而退又不甘心,故而仍以决战相威胁,其意一定是要我朝把三关之地交还给他们。依臣之见,我军当乘三军振作之时,与契丹决一死战,这才是真心剜脓挤血一劳永逸的上上之策!”
陈尧叟当仁不让,冷冷说道:“若按寇大人所言,必会把契丹人逼到背水大战的境地,谁能保证我军一定能够战胜?万一我军失利,契丹人渡过黄河,那就悔之晚矣!自古兵家相争,以和为贵。如今寇大人极力言战,该不会是拿三军将士的血肉做赌注,以求百世流芳吧?陛下千万不要再听寇大人的蛊惑!”
“寇爱卿,你的心意朕深深理解。如果契丹人不提出约和,朕也绝不会率先提出与他讲和。可如今契丹人先礼后兵,我朝如果执意要战,岂不授契丹以决战的把柄?至于爱卿刚才所说契丹要索我三关之地的事,朕绝然不会应允,苍天可鉴!”
“陛下……”
“此事朕意已定!”赵恒打断寇准的话。“寇爱卿暂且去休息一会儿,朕要细细思虑一下。众位爱卿,你等也一起退下吧!”
陈尧叟是个十分精明的人,他听出赵恒的话有留他之意,所以直到众臣退尽,他还留在原处。那个从西北来的使者不知该往何处去,奏道:
“陛下,臣在何处候旨?”
赵恒寻思了一下,说道:“你先到门外稍候吧,待朕与陈枢密议过讲和之事,再宣你进来说话。”
“遵旨!”使者拱手行礼,退到堂外。此人是谁呢?原来就是前两年在京城饮酒,和丁谓邂逅相逢的鄜延路走马承受曹利用,他这次来是向赵恒禀奏西夏变故之事。李继迁死了,其子李德明接替了节度之位。曹玮认为此时李德明年纪尚幼,夏国政局动荡不安,希望出兵一举拿下夏国,以图西北安宁,故而派曹利用前来奏请。
赵恒把陈尧叟叫到跟前,问道:“刚才寇准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契丹要讲和必有其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臣意以为,无论什么条件都可暂时答应下来,只要能息兵罢战,结束两国数十年的对峙,做出一点儿牺牲也未尝不可。”
“契丹人如果非要三关之地怎么办?”
陈尧叟揣测赵恒对此事拿不定主意,自己当然也不敢贸然表态,免得罪责落在自己头上,于是俯首言道:
“此事还须陛下圣断!”
这话明明是暗示赵恒:我陈尧叟没意见,皇上自己看着办吧!
赵恒缄默良久,自语道:“朕要是答应了这一条,就是卖国,就要愧对列祖列宗和子孙后代啊!”
第四十七回 王钦若谨守大名(8)
“可契丹人绝不可能不提任何要求便与我大宋讲和!”陈尧叟话里有话地说道。
这个道理赵恒何尝不知?他长叹了一声:
“难啊!”
“陛下的意思是地不可割,如果用羁縻之术,陛下是否以为可行?”陈尧叟所说的“羁縻之术”,就是中原政权惯常使用的对异族收买的政策,说白了也就是朝廷出钱哄着蛮夷听话别闹事。
赵恒盯着陈尧叟问道:“你是说给契丹输岁币?”沉思了片刻,自语道:“这倒是个可行之策。朕年轻的时候听刘贵妃读《汉书》,汉朝对匈奴就施行过这样的策略。嗯,容朕想想!”
陈尧叟不停地偷瞥赵恒的脸,他猜测赵恒求和之心并不比自己弱,刚才把寇准支出去,其意已经十分明确。现在关键是看赵恒怎么下这个决心。
终于,赵恒又开口了:“陈爱卿,朕想把此事交给你办,就不必再经过寇丞相了!你以为如何?”
“请陛下明示!”
“契丹人十分贪婪,朕想只能多给他们些银绢岁币,才能封住他们的嘴。一旦和议定下来,他们就再也没有理由发兵生事了,这算不算是朕为大宋子民做了一件好事?”
“此乃大好事,大大的好事!”陈尧叟连声赞道。“陛下打算每年给他们多少银绢?”
赵恒掐着指头算了半天,说道:“朕看,每年给他银百万两、绢百万匹,总不算什么重负吧?”
“有陛下如此大度,臣以为此和必成!”
赵恒一副如释重负的轻松之态,说道:“陈爱卿心里有数?”
“臣料此和必成。”陈尧叟又重复了一遍。
“那好,朕这就让杨亿草写国书,你尽快准备,下午就出城!”
“啊?”陈尧叟听罢大惊,不由叫道。“陛下让臣前去?”
“是啊。”赵恒有些不解。“朕刚才说把此事交给你,你不是答应了吗?”
“陛下,两国之使,古称行人,不过是些能言善辩的小官充当,岂有堂堂大国枢密副使驱车出使的先例?若以高官出使,被敌方扣留,岂不有伤大国体面?”陈尧叟明明是惧怕契丹,却摆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陛下,此事交枢密院办理即可,臣这就去寻派使者,前来领旨!”
“那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去呀,辱了国命,岂不坏了朕的大事?”赵恒不以为然。陈尧叟眼珠一转,立即想到一个人,连忙奏道:
“陛下放心,臣选一人,绝对不会辱了使命!”
“哪个?”
“就是门外候旨的曹利用!”
“曹利用?嗯,此人是有些威风劲儿!”赵恒满意地说。“爱卿且去交待,速速成行!”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永和好澶渊成盟(1)
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赵恒把寇准支开,独留陈尧叟议事,寇准早猜了个###不离十。不过刚才陈尧叟扔了个撒手锏,警告自己不要逼皇上太过,力主出战而为自己身后留名。他暗中观察,感到随行的官员中,有不少是赞成和谈的,倘若再一意孤行地坚持下去,恐怕连一些将军也要出面反对了。他无可奈何地“唉”了一声,对跟在身边的知制诰杨亿说道:
“人都以为当宰相是件荣耀事,本相怎么感到当宰相如此之难啊?”
杨亿坦然一笑,说道:“丞相的难事儿大概还在后头呢!”
寇准咀嚼着杨亿的话,斜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意思?”
“寇大人,你说这忠臣是怎么来的?”杨亿问寇准。
“这话问得大失水准!”寇准被他逗笑了。“爱国忠君,圣贤所训嘛!”
“下官以为不对。”杨亿应声答道。“下官以为,忠臣是从奸臣那儿把名声赚过来的。大人想想:有天才会有地,有阴才会有晴。若是朝中没有奸臣,清一色都是忠臣,也就都不是忠臣了!”
寇准哑然片刻,若有所悟:“你是说有了陈尧叟、王钦若之流,才能显出寇某的忠直?”
“寇大人又错了!”杨亿连连摇头道。“站在寇大人这一边儿,尚且可以这么说;倘若站在陈枢密、王参政那一边儿,人家才是真正体君护国的大忠臣,而你寇大人,只能是站在忠臣的对面的那一个!”
“你等等你等等!”寇准觉得杨亿这话有琢磨头儿。“你刚才说本相的难事儿还在后头,是不是想告诉本相谁忠谁奸还难以定论?”
“不不!寇大人别误会,下官口无遮拦,开罪大人了!”杨亿是个好戏谑的文人,有时候说话把不住门。一看寇准着了急,赶忙劝道:“依下官的眼光,百年之后,寇大人一定是个普天之下被人讴歌的大忠臣,可是两年以后、十年以后,那可就说不定了,寇大人还是把脾气改改吧!”
“本相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你想让本相变成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娘们儿,怕是不大容易。”
正说着,赵恒派人来宣杨亿。杨亿朝寇准做了个鬼脸儿,说道:
“下官有圣旨可写了!”
寇准一把拽住杨亿,低声吩咐道:
“若是让你写投敌的圣旨,你务必回报本相,否则本相饶不了你!”
“寇大人回下处等着吧。”杨亿向寇准作揖告辞。
寇准往北城走的路上,一直在考虑赵恒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既然写圣旨,那就一准儿是要与契丹讲和了,因为如果想战,用不着写什么圣旨。怎么个和法?且等等杨亿的消息再说。他没有立即回屋休息,而是信步登上城楼,朝下望去,但见成片成片的银枪铠甲在阳光下闪着晶光。多好的形势啊,此时振臂一呼,契丹不败才怪呢!他惆怅地在城头上转了好几圈,才闷闷地走下城去。
日正午时,杨亿匆匆来找寇准,一进屋便开门见山:
“寇大人,皇上要以羁縻之策对待契丹,许以百万银绢岁币!”
“写在圣旨上了?”寇准被这个数目字吓了一跳。他是个从县令做上来的人,深知老百姓织一片锦赚一文钱是何等辛苦!如今一许就是一百万,这个赵恒,出手太阔绰了吧!
“没写在国书上,下官是听皇上私下念叨的。”
寇准这才定下神,又问:“皇上派谁出使,是不是陈尧叟?”
“寇大人和下官一样,都猜错了。陈尧叟没那个胆儿,临时把曹玮派来的部将曹利用抓了垫背!”
寇准稍一思忖,立即命杨亿道:“你速去把曹利用叫到本相这里来,本相有话要对他说!”
“是是!”杨亿闻声出屋,风风火火地朝南城而去,也算他运气不错,曹利用准备停当,正打算出城呢。杨亿箭步上前,扯住曹利用的马络子说道:
“曹将军,寇丞相有请!”
此时陈尧叟就站在曹利用身边。曹利用不知所措地看了看陈尧叟,想征询他的意见。尽管陈尧叟连连摇头,怎奈杨亿抓得紧,连拉带扯把曹利用拽到了寇准面前。
“敢深入虎穴的勇士,壮哉曹君!”寇准赞赏道,请曹利用下马。
“临危受命,下官必会尽心其职,请寇丞相放心!”曹利用语气坚决。
“好好,像个西北汉子!”寇准携起曹利用的手往屋里走。“本相不多耽搁你的使命,只问你一句话,若输岁币,皇上打算以多少为限?”
“回丞相,皇上设限在银、绢百万,下官拟先以五十万试之。”
“不行!”寇准突然吼道。“一百万?五十万?那都是民脂民膏啊!五十万银绢能养活多少百姓,你知道不知道?皇上从小锦衣玉食,他哪知道稼穑的艰辛!”
曹利用顿时不知所措,望着寇准,问道:
“丞相以为多少为限合适?”
“依本相的性子,一个子儿也不给狗日的!不过既然要求个安宁,不妨少许他们一些。”寇准算计片刻,对曹利用说:“至多不过三十万!就这么定了。你记住,三十万。如果超出此数而成和,别怪我寇某对你不客气!”
“是!”曹利用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但寇准是当朝宰相,又是个强硬惯了的人,他只能应允下来。“寇丞相如果没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