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海霸 >

第22章

海霸-第22章

小说: 海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要挤出人群时,符强又看见了成衣店里遇上的哪两个家伙。黑瘦汉子正带着长随上了一辆马车,向另一辆由穿着皂役服装的马夫赶车的官员打扮的人道别。边上还有一辆车像是在等着那个黑瘦汉子,里边一个长方脸庞、穿着褐色团花缎衫的中年人正探出身子陪着笑脸。
  他猛然想起,哪个长相清秀的长随就是黑风山打完战后,被自己吓得跪在地上的年轻人,而衣着光鲜的汉子,则是扶起他向自己道歉的家伙。
  符强紧赶了几步,想上前偷听点内容。挤出去时,那三辆车已经各自驰远。他只好咒骂一声,心里默记下哪辆官车的特征。
  俩人回到都察院公廨大院时,符强看见那辆马车就停在一侧厢房的边上,马夫和人都已经不在。
  符强和熊瑚进门时,刚好看见熊延弼正在和一个男子说话。
  “舍下酒劣菜粗,就不留姚兄用饭了。”熊延弼几乎是用自己宽厚的身子,硬把那个家伙推出了门去。
  那人被顶出了屋门,没看见他露出什么不高兴的意思,反倒笑得十分爽朗,挥手大声道别,走进了另一排平房的房里去。
  “姚宗文,那是他家。我怕他纠缠你,所以特地不介绍。”熊延弼往那人指了一下。熊延弼说话的意味,让符强有点疑惑,觉得他要解释的似乎还有其它意思。
  熊延弼告诉符强,自己在三姓堡报往兵部和都察院的疏文,他们早已收到。阁老、各部卿和御史们对三姓堡和、符方堡的战果十分怀疑,所以开始时根本就没有核定,打算等熊延弼抵京后再详加勘论。
  因为押囚的队伍在入关后走得较慢,前些天黑风山的捷报在用快马传到京城后,又被民间证实,那些人不敢再怀疑三姓堡捷报的真实性。所以兵部武选司才赶紧把符强上一次的战功核报了出来,阁部也迅速庭议论定。
  阁部已经按赏功例庭议出了结果。因为在熊延弼的疏文上符强虽然是指挥使,但三姓堡的人全都是符强的家丁,所以一千来个鞑子人头,和毙杀速儿哈赤的战功全都算在符强一个人身上。明朝赏功的惯例是,单独获得敌人首领人头者,升三秩,单独获得普通敌人三个首级者升一秩。速儿哈赤的人头除外,熊延弼为符强报上兵部的人头是一千零二三个,战功核计总共要升三百四十五秩。
  如果这些战功全部都用来升官的话,估计足够让符强把从小旗到都督的世官加流官的十九等官衔升个五六轮。不过明朝的战功一次授予的职衔最高只能连升三秩,剩下的可以选择是否让子孙世袭或每秩五十两的赏银。所以符强在前两天就已经被越擢都指挥佥事,另赏战功银一万七千一百两。职衔等他抵京报到之后正式授予,赏功银着他回去后到辽东矿税监张烨支领。
  一万七千一百两银子!熊延弼的七品俸禄一年也才四十五两吧?符强张大了嘴巴,发了好一会呆才说:“这战功的官职和银子这么好赚?难怪李成梁那么多的儿子都是大官。”
  熊延弼哈哈笑着说,黑风山的战功兵部还没有核报。长昂和哪几个戴金环的人头都是一个三秩,其它还有五百多首级和几十个俘虏。所以等这次的战功核报之后,又是两百多秩战功,符强的职衔还要再升三秩,一直到都督佥事,那时候充任总兵的资格都有了。而且,战功银只怕还有一万多两。
  符强告诉熊延弼,自己在教堂边看到边厢旁旁那辆马车的主人和奴儿哈赤的人相会,问他那辆马车是谁的。
  熊延弼嗤了一声,说那车子就是姚宗文的,一定是奴儿哈赤向他行贿了。这姚宗文是礼科给事中,既然连他都收到了贿礼,那么其他部卿一定都已经被奴儿哈赤孝敬过了。而且事情还不单如此,恐怕连李成梁那边也都打通了这些人的关节。
  “对了。岳父和这个姚宗文是朋友么?”符强想起史书上对熊延弼的记载,小心地试探着问。
   。。

第四节 明朝民主
“放屁!谁跟这种下三滥是朋友?那些东林党还真是些饰非污是的家伙,什么谣言都敢造!姚宗文贪婪成性,睚呲必报,我会跟这种人做朋友?还有那个什么汤宾尹,身为国子监祭酒,不知道教化天下学子,整天就挂念着那家生员的老婆好看,用自己手握的考核权利,四处淫人妻女。可恨那些生员,还恬不知耻地自己把老婆女儿送到人家床上,你要是去调查时,他还要说你污蔑!东林党那些人,就因为我抨击他们虚伪造做,把我硬安上了个什么楚党的名头,跟这些下流东西摆在一起。”熊延弼脸上涨成紫色,仿佛符强说的话是在侮辱他一样。
  符强大为尴尬,急忙道歉,又问:“那些东林党不是提倡以国事民生为重么?这个,为什么岳父说他们……”
  “啊?我忘了,你是……边地来的人,肯定不知道这些内幕。”熊延弼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什么,脸色立即缓和下来,让符强慢慢听他诉说。
  万历十八年之后,万历皇帝已经二十来年没有出来见过自己的臣子,更不要说上朝廷堂主持国家事务。这些二十年来,都是由阁臣主持庭议,六部首脑和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的御史们参与商定国是。整个国家,在管理上处于全权委任、自动运行的状态。
  阁臣是由六部的首脑,会同都察院给事中及御史们会推后报皇帝批准,或是由皇帝自己亲点产生。
  六部的首脑和各部院官吏的升迁,都是由六部各自的官吏会同都察院会推后报皇帝批准。而有资格参与国家决策的给事中和御史们,则是由阁老及六部首脑提名,在会同各部高级官员会推后,报皇帝批准产生。
  皇帝有时也会亲自点名某人出任阁臣、部卿、给事中和御史这些要职,但是如果在职的阁老、六部和都察院都反对这个人选时,就会一同抵制,皇帝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阁臣主要是召集主持各类庭议,替皇帝制定各种政策,由皇帝审批后,交由六部执行。
  都察院执掌天下百官的风纪,劾查国是利弊,乃至各部院的施政得失,每一道御史都兼有分管各部风纪的工作。
  六科给事中则稽查和参与各部的实际工作,如果各部的政务偏离施政方向,则劾报阁部庭议或皇帝处置,甚至可以先行纠正。皇帝有时也会直接下旨,让六部施行某种政策,但是如果该科给事中认为皇帝的旨意有错失,则可以封回皇帝敕旨,要求让阁臣和各部会同庭议后再做决定。
  万历皇帝虽然不理朝事,但他也没有对大明的国策做什么实质性的变更,所以六部一样能够自行运转。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这个行政体系看上去十分完善,但是因为万历皇帝二十年的怠政,使得它变得越来越荒唐。
  阁老、六部部卿、六科、都察院的官吏都会老、会死,新会推出来的人选,必须报给皇帝批红认可之后,才算被正式任命。没有皇帝的认可,这些会推出来的人一样不算数。
  然而会推之后,皇帝高兴就批,不高兴就给你放个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
  “会推?”符强对这个词闻所未闻。在来这个时空之前,限于文言的知识,他学的历史都是后世学者根据史料用白话文写的,一般上也就是记载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一些科技。符强当然知道史学家们肯定会因为他们写书的动机和个人喜好,对选用的史料做一些筛选,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接连受到大明一些科技和社会现象的震撼了。这个会推是什么意思,还真是没从记忆里看过的史书中找出影子。
  “这都不懂?顾名思义都不会么?会推。会者,大家聚在一起。推者,把自己心里认可的人推举出来。懂了吧?”熊延弼非常不满地扫了符强一眼。来北京的这一路,符强都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说起来也算他的学生。看样子他对自己这个女婿兼学生的悟性,多少有些生气。
  “这是民主选举!”符强终于明白,大声惊叫起来。明朝有这种民主选举?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看的那些近代的皇宫戏电视剧里面,都是皇帝作主,大臣们跟应声虫一样傻乎乎的装模作样,什么时候有过熊延弼说的这种事情了!
  “什么明主选举?从世宗开始,皇帝们基本都不干涉会推,跟明主又有什么关系了?说公平选举还差不多。”
  熊延弼显然是听错了符强的意思,斥责了一句。而后想了想又说:“不过历朝皇帝好像还没有那些像咱们大明这样干过,这种让臣子自主推选上官和其它职位的规矩,说是咱们大明之主才敢用的选举也对。啊啊,对了,你那个选举一词,用的十分贴切。”
  符强冷汗流了下来,这个词是自己从后世学来的,当然贴切了。
  熊延弼接着说。从万历深居不出开始到现在,阁老已经只剩了两个,有一个已经闭门不出一年多。六部尚书里,是经过皇帝批红正式认可的只剩下三个,有一个还在闹意见要辞职,其他三部都已经没有正式的尚书。更有甚者,都察院已经八年没有都御史,和哪三部一样都是由侍郎署职代理。而且,就是各部的侍郎,也都只剩了一个。给事中原先的定制是五十人,都察院的御史是一百一十人,到现在竟然都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整个朝廷的中枢机构,已经在人事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到了几近瘫痪的地步。
  符强虽然在史书里看过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出内宫的记载,却还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说:“这个皇帝也太懒了点吧?他自己朱家的天下,难道自己都不想顾么?”
  “嘘!这话可要小心。”熊延弼提醒了一下,突然指着符强手里的东林院抄问:“这是什么?”
  符强把院抄递给了熊延弼,他看了几眼,摇头大笑。符强觉得奇怪,问他笑什么。
  “惠民便商,海禁全解。这就是我为什么抨击东林党的原因了。”熊延弼指着上面的几个字,呵呵一笑说。“明天的庭议会推要热闹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节 民主殇滥
符强问为什么,熊延弼弹了弹手中的纸张说:“东林书院的座师和学子们,基本都是江南一带的地方生员,或被贬黜的朝官。有很多都是经商之家出身,便商法令一出,海禁一解,他们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熊延弼长嘘一声,继续说道:“我最讨厌的其实也就是东林党。其他朋党虽然也争权夺利,可他们坏事干出来时,百姓还比较容易分辨。这东林党专门沽名钓誉,以民生为笔锋,为自己谋私利。比如他们这院抄上说得那些,商人获利多了之后,自然就会多雇织工,多给织工薪米,天下民生自然因此而丰足。然而真的会如此么?”
  “自古商人趋利,无利则避。我只知道那些江南织业和各地矿冶的豪商们,都有各自的私下协议。把佣工的薪资,定在一天薪资刚好资用一天生活的最低水平,免得佣工们钱赚多了会时常休闲,他们又要再花更多的薪资去雇其他佣工。而且,这样做还能避免佣工们用薪资节余合股,自己也去开矿或购置织机和他们争利。可百姓们不知道商人们想的这些,他们还以为这些商人真的在向朝廷给自己谋求栖生之举措。那晓得他们其实是想借着朝廷吏员补缺的机会,给自己培植势力呢。”
  “关于商人们私议的那些内容,是我从那些排挤东林党的人哪听来的,我本来是推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