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何处寻芳踪 >

第51章

何处寻芳踪-第51章

小说: 何处寻芳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娘娘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事,她下意识地看了看姜嬷嬷,姜嬷嬷也半张着嘴在发懵,二人大眼瞪小眼,齐齐地傻了。
    “这这……这……”闹了半天,原来她们都猜错了,冯氏的姘头竟然不是方驸马,而是方二爷么?可是,方家老二也就一张脸能看,冯氏是怎么看上他的?而且,汝南王妃竟然为了保住安王的身份向方驸马动杀手,这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娘娘,”净宣忽然面色一整,双膝跪地朝皇后拜下,“民女有罪。”
    翡翠也在她身边跪下,面容同样的肃穆沉静。
    皇后满脸惊愕地看着她们俩,“你们俩这是在做什么,快起来,有什么事儿起来再说。”
    净宣并不动,脸上盛满了毅然与坚决,“娘娘,民女并非倪家大娘子,而是前太医令周至亢之女周净宣。”
    姜嬷嬷“啊——”轻呼出声,难以置信地指着净宣,“你是周太医的女儿!果然,果然……难怪长得像倪家大姑奶奶。”
    皇后有些迷糊,“真是老天有眼,周太医竟然还有血脉遗存,好孩子你快起来,跟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何要冒名顶替倪家娘子进京?难不成倪家还会不认你这个外孙女么?”
    净宣被皇后扶起身,翡翠也在宫女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娘娘且听我说细说。”净宣并不隐瞒,除了谢氏的事不足为外人道,其余的所有谋划她全都一一说明,如何将姚氏抓获逼供,如何知道了安王的身世有异,又如何怀疑上了方驸马……
    皇后早已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双目微微发红,眸中泪光闪烁,“她……她们竟然做出如此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事来,那可是好几百条人命啊,她们怎么能?怎么能——简直是天理不容!”
    皇后忽地站起身,挺了挺腰杆,朗声吩咐姜嬷嬷道:“去把本宫的朝服拿过来。”
    姜嬷嬷大愕,“娘娘,您这是要做什么?您可别糊涂,这事儿谁都能去找陛下说,就您不行。您就不怕陛下心生猜忌吗?”
    “本宫身为皇后,就该有皇后的担当。既然知道了此等霍乱朝纲的大事,不去提醒陛下,难道眼睁睁地看着陛下为奸人所迷惑,使忠臣蒙冤,无辜之人枉死吗?”皇后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一往无前的气势霎时就将姜嬷嬷给震住了,应是半天没说出话来。
    “娘娘请稍候,容老奴给您换衣。”姜嬷嬷目光复杂地看了她半晌,终于叹了口气,沉声应下。
    不一会儿,皇后便换好了朝服从里屋缓缓走出来,庄严又威仪,让人不敢逼视。
    皇后一马当先,净宣与孟二郎随侍左右,一行人匆匆地往谨身殿而去。
    皇帝陛下正在翻阅奏折,听说皇后求见,陛下略觉意外,“梓潼来这里了?”
    “是,娘娘她——”内侍面露疑惑之色,“娘娘身着朝服,看起来似乎有要事。”
    皇帝愈发地觉得不对劲,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起身迎了出来,见孟二郎也在一旁,立刻发问道:“二郎你不在御史台当差,怎么三天两头地往宫里头跑?”
    他一边说话一边走上前过来扶住皇后的胳膊,柔声道:“不是说了最近都在床上静养,有什么事儿就差宫人过来唤朕就是,何必亲自出来。”
    皇后正容回道:“陛下,妾身有要事上奏。”
    …………
    皇帝陛下已经一动不动地坐了有一刻钟了,皇后并不急着催他,任凭是谁,突然得知自己养了近二十年的儿子竟然是别人的种心中都不会好受,更何况,那孩子的爹还是压制了他许多年的死敌。
    屋里头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孟二郎心里有些打鼓,生怕皇帝一怒之下要寻净宣的晦气,忍不住悄悄地打量陛下的脸色。将将才抬眼,却陡然与陛下的锋利的目光相接,孟二郎一滞,额头上顿时沁出了细汗。
    半晌后,皇帝终于开口,面无表情地道:“宣方五郎进宫。”
    这是打算让大理寺介入了!
    孟二郎顿时松了一口气。
    等待的工夫,皇帝终于将皇后娘娘劝回了太极宫,又道:“梓潼放心,朕心中有数。”
    两刻钟后,方五郎应召入宫。
    皇帝也不再遮遮掩掩了,开门见山地问:“关于安王身世的传言,你是否早就知道了?”
    方五郎“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臣有罪。”
    “你——”皇帝霍地跳起身,三两步冲上前抬脚就把跪在地上的方五郎给踢翻了,这还不罢休,等方五郎艰难地跪正了,他又拳打脚踢地冲上前一边骂一边打,净宣吓了一跳,孟二郎赶紧朝她使眼色,示意她千万别作声。
    皇帝憋了一肚子的火可算是发泄了出来,心腹内侍赶紧上前递帕子擦汗。
    “你……你们俩——”陛下的手指头朝方五郎和孟二郎点了点,“赶紧去给朕查个水落石出,谁要是敢再隐瞒不报——”他凌厉的眸光射向方五郎,方五郎心中一寒,慌忙低头道:“微臣不敢。”
    “都给朕滚出去。”
    孟二郎赶紧拽了拽净宣的衣袖将她推到最前方,走到房门口时,身后忽又传来皇帝阴测测的声音,“真相未查明之前,谁要是敢泄露半分——”
    他们仨齐齐地打了个冷颤。


☆、第55章 
????出了谨身殿大门,方五郎后怕地摸了把脖子,满手潮汗。
    孟二郎关切地问:“没伤着哪里吧?”皇帝陛下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可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骑马射箭样样精通,那般拳打脚踢下来,一般人可受不住。
    方五郎起先还没想起这事儿,被他这么一提醒,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痛,呲牙咧嘴地使劲儿哼哼,小声道:“陛下下手还真够狠的,妈呀,我背上的骨头都快被他给打折了。”
    “你就偷笑吧。”孟二郎摇头,“陛下这是没把你当外人,好歹不曾追究你欺瞒不报的罪过,而是让你戴罪立功,日后宏叔醒来,有你功劳相抵,他也顶多就是丢了爵位和官职。”方家兄妹俩犯下如此滔天罪行,依照律法是要祸及家族的,方家族人保不保得住性命都还难说。
    方五郎显然也明白这一点,表情格外沉痛,苦笑了一声,便欲孟二郎告辞,“我身负重任,就不跟你再废话了,眼下找到我二叔最要紧。”他说罢又朝翡翠看了一眼,似乎有什么话想和她说,但终究没开口,最后只净宣点了点头,净宣亦颔首示意,目送着方五郎不急不慢地走远。
    “我也要走了。”孟二郎松了一口气道:“既然陛下已经下令彻查,相信过不了多久真相就能大白于天下。”他说到此处有些不自然地停了下来,轻咳了一声,又试探性地问:“你……还打算回去吗?”
    翡翠轻咳了一声,低下头轻声道:“我先回去了。”说罢,便退了下去。
    净宣一声不吭不知道该怎么回,孟二郎期待的表情渐渐僵硬下来,但他并没有就此失望,而是勉强咧嘴笑笑,“无妨,你若真要走——大不了,我去找你。”
    净宣闻言不由得愣住,她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孟二郎,眼神复杂又纠结,半晌,唇瓣终于勾起一丝笑意,柔声道:“那你可别忘了今儿说过的话。”
    对很多人来说,今儿这一天实在是惊心动魄,净宣和翡翠回了偏院便齐齐地倒在了床上,连动一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真像做梦一样。”翡翠觉得自己的声音都是轻飘飘的,“竟然这样就快成了,再过一个月,甚至更短,我们的大仇就能报了。”
    净宣也道:“是呀,我们北上的时候脑子里一抹黑,原本还想着恐怕要等个十年八载才能报仇,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可是,身上却没有如释重负,只是有一种忽然不知道该去做什么的茫然。
    这么多年,她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仿佛都是为了报仇,可真正等到这一天了,却又有些不知所措。将来要去做什么呢?
    “以后我想在南边找个小镇子住下来,买个院子,沿着墙种一排密密的紫藤花,院子里还要有棵桂花树,不用太大,八月的时候满园飘香……”翡翠睁大眼睛看着头顶的帷帐,嘴角渐渐勾起浅笑。
    “那方五郎呢?”
    翡翠心里一抖,猛地扭过头,“什么?好端端的,你提他作甚?”她的表情稍稍有些不自然,这对一向镇定冷静的翡翠来说极为罕见。
    净宣哂笑,“方五郎不错啊。”
    “那孟二郎呢?”
    净宣忽然就安静下来,半晌后才幽幽地道:“他也好。”她也喜欢他,可是……
    “娘子也不想留在京里么?”翡翠问,她目光清亮,像黑夜中最闪亮的明星。
    净宣点头,“像个大牢笼一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都要守着规矩,我在这里待了大半年,倒比在药王谷十年还要累。”
    “我也觉得累。心累。”翡翠又补充了一句。
    …………
    方五郎一出宫便立刻领着大理寺的下属把汝南王妃给围了起来,明面上的借口是为了追捕谋害方驸马的神秘妇人。他真不愧是静德长公主的儿子,并不急着去拍门,只吩咐两个大嗓门的侍卫站在王府门口大声喊,让王妃交出谋害驸马的凶手。
    不一会儿,王府门口便又围了一圈人,悄悄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汝南王府一日之内竟被人堵了两次大门,让人如何不好奇,再听得竟有害人的凶手藏身于府中,不由得也大声地在一旁帮腔。
    汝南王府始终大门紧闭,仿佛完全没有听到外头的动静。这在外人看来,倒有做贼心虚的味道。
    方五郎倒也没觉得自己能把汝南王妃给逼出来,而今所为不过敲山震虎,让她不敢轻举妄动而已。他在王府门口看了一会儿,跟属下叮嘱了几句后,便又带着人去了方府。
    方二郎依旧不知踪影,方家上下都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慌了神。
    “我听说你带着人把汝南王府的大门给堵了?”方老太太一听方五郎回了府,立刻就带着人冲了出来,在院子门口拦住了他。
    方五郎平静地道了声“是”,他不清楚方家其他的人是否也参与了此事,或者是否知情,心中难免有些芥蒂,语气十分公事公办,“汝南王府窝藏逃犯,大理寺依律令行事,自然要追查。只要王妃能交出谋害我父亲的犯人,大理寺的人自然会撤走。”
    方老太太生气地否认道:“这不可能,那可是你姑姑,她怎么可能会去害大郎。你不要听信你母亲的一面之词!她是公主,什么话都是她说了算。现在更好,竟然红口白牙地指责你二叔和姑姑。她没脑子,连你也没脑子吗,这种事也能信……”
    方 五郎的脸上露出讥讽之色,“祖母,我爹还在床上躺着,生死不知。您不问他的伤情,不斥责害人的真凶,反而来骂我不该为我爹主持公道?不过您也不要误会了, 我虽然执掌大理寺,却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主。此案已上达天听,陛下亲自着我追查,您若是想要帮忙,不如亲自去王府与王妃好好说说,让她把那凶手交出 来,也省得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方老太太脸色微变,一时语塞。她膝下的几个孩子里头,最疼爱的还属小女儿十一娘,她打小就聪明,样子也漂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真可谓是名满京华,到后来她嫁给汝南王,成了王妃,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国之母,这更让方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