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春三几年 >

第17章

青春三几年-第17章

小说: 青春三几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用他,常常让他帮手改试卷,俞璐一次晚上在家旁边的电大里看见郭教师给函授文凭的成人上课,当时俞璐并没有跟他打招呼,回来后说这是电大夜校学生的试卷吧。郭从此再也没敢找俞璐改卷,全给了老实巴交的矫厚根改。

8
晚上在玻璃房,师姐专心致志的看书,俞璐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许彩虹扬手给他看一下书皮,是某个少年作家写的《几扇门》,这书是近两年很畅销的校园小说。

  “你还看这种书啊?作者多垃圾啊。”

  许彩虹说:“我不许你骂他,他多有个性啊,我欣赏。”

  “少年作家就会装出一种所谓老子天生就是天才,老子没有死,老子跨世纪的假象,好让无知少女读者崇拜,无能少男读者嫉妒。”

  王艳说:“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说好看?”

  俞璐说:“因为现在人心浮澡啊。”

  王艳说:“那人心为什么会浮澡啊?”

  俞璐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许彩虹说:“你知不知道啊,人家身体力行对中国当下填鸭式教育提出了严正的抗议啊。”

  俞璐说:“现在大部分深谙教育制度弊端的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他们知道必须适应现行制度,否则只能面对被淘汰的事实。骂教育的人不过是在应试教育这条道上跑不过别人,又不甘心,要引哗众取宠而已。啊,这年头的学生忧断寡断,或者说都是两面派,一方面附和着少年作家痛骂教育制度,一面方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去接受应试教育。”

  “你!”许彩虹气得说不出话。

  俞璐接着说:“这种人其实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王艳说:“他上次不是上节目和大家讨论教育吗?”

  “这是炒作,你给他提意见保准不听。”

  王艳说:“怎么会呢?节目里他还说了自己的通讯地址,不是想让大家给他写信吗?”

  “对,是想更多人给他寄信,我猜少年作家肯定是集邮的,骗邮票而已。”

  王艳说:“不会的,他不会是为了邮票。他把笔友的信都留下了。”

  “后来他不是把信编辑成书出版了么,如此又挣几十万,何乐而不为。”

  许彩虹说:“你别老盯着人家的钱。有本事你挣去啊。销量大就能说明问题,证明读者认同。”

  “不是卖得多的就是好东西,地下工厂印的黄册子销量更好。《几扇门》读者群主要是中学生及一些文化水平不高喜欢跟风猎奇的大学生,其中又以你们这样的大专生居多,近几年国家教育兴国,教育强市强区搞的有声有色,大学又连年扩招,学生多了,读者面自然广,销量自然大,并不代表有多好。”

  俞璐的《几扇门》是在夜市地摊上花三块钱买来的,当时看见这书挺新,却和一堆旧书放在一块被当成旧书卖,肯定是学生买来看影响了学习,给家长一气之下丢掉的。

  王艳是少年作家的粉丝,她说:“他另外几本书也卖得不错啊。”

  “这个道理你也不懂?你喜欢某歌手一张专辑,深感其影响,是否会去买他其他的专辑?哪怕知道下一张里唱的全是儿歌,所以某些人还傻乎乎地去研究少年作家的东西为什么出众,出众个屁啊,这些东西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研究。”

  两人直摇头。俞璐不明白为什么女生都爱给少年作家辩护,她们越是辩护,俞璐嫉妒心理越是强烈,越是要诋毁他,继续说道:“明星爱到追捧也是这个道理,某歌手一首歌如果真的打动了你,那怕他其它歌唱的很烂,你也还是会觉得他是明星,就算他不是这个料。”

  许彩虹说:“你这么能说会道的,怎么不写几篇骂骂学院,骂骂教育让我们开开眼啊?看你平时就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

  “我刚才说了,骂教育的人都很白痴,谁不是在受教育?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不想接受中国教育,有本事就出国去,别利用骂教育桊肥自己。”俞璐说完心想自己曾经当过白痴,但现今依然很瘦,不见长胖。

  许彩虹说:“少年作家写的东西多有思想啊!可以启迪我们思考,促进我们改变现在的教育模式啊。”

  “你们以为他能有什么高见?中国人太多,不实行这种考试选拨人才的方式是不行的。”

  许彩虹反驳道:“高考制度要改,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学应该破格录取他上大学。”

  俞璐骂道:“少年作家凭什么读大学?他数理化全不通,写个破书,大学就应该破格了?真这样对其他人才不公平。”

  王艳天真的说:“可以让他参加高考,额外加分处理。”

  “加分就更加不公平了。”

  其实一向自称公平公正的中国高考也是有许多地方不公平的。俞璐高三那年,学校有两个“市三好学生”的名额,获得者高考可以加二十分,所以那会班上突然出现许多说以后要出国留学深造的人,希望刘松能把加分的机会给他,让自己能考上本科方便出国。庆幸的是最终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都没有。

  王艳要维护偶像,说:“起码人家写出东西来了,你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老子写的东西没人看,署上小子的名说是小子写的,如此一来,老子的东西出版了,小子也成神童了,一箭双雕。”

  王艳说:“你意思是少年作家的作品是请枪手写的?。”

  “我可没说过啊。”

  许彩虹说:“又不止他一个,现在出了好多个少年作家啊,难道他们的东西都是请枪手写的?不可能吧?”

  “他们中大部分人写的东西我都看过,昧着良心说些恭候的话没意思。80年代生的人,摹仿性强,王朔火那阵子没人去模仿,倒让其独树一帜火了一把。”

  王艳说:“言下之意,他们没才华,写的东西不入你法眼,是这个意思吧?”

  “对,看来你们和高智商的人聊上一晚也变聪明了,当江郎才尽写不出东西了又把出过的书挑出段落订成一本,纯粹是骗钱的,还叫什么“毒”,等我以后出了很多书以后,也挑些有趣的话订成一本,就叫“草”好了,天才作家就再不会觉得寂寞啦。”

  许彩虹说:“人家才不会在乎你怎么说呢,你这人太自以为是了。”

  “真不在乎才好,教育家评论家说他的东西不行他还不是一样发难了。”

  许彩虹说:“我才懒得听这些,我只看销量多的书。我们老师说历史上销量多的书就是好书。” 

  “当然,在中国更多的时候销量大的书一般都是好书,少年作家的书,*和字典之类的工具书除外。”

  许彩虹说:“我就是要看,你管得着吗?”

  “看少年作家的书的人多数是未成年学生,其中又以心理失衡者居多,少年作家的书销量越大,只能说明中国心理失衡的学生越多。“

  这时,边上一直默默注视讨论情况的一个文专师兄发话了,他骂俞璐道:“你这就是有口贬人,无口自鉴,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就是心理不平衡罢了。”

  俞璐不认识此人,一时哑火,不知说什么好。

  师兄继续道:“唉,现在人家书的销量好了,心里不平衡的人就评论说是现在的读者人心浮澡,喜欢哗众取宠的东西,那人心为什么会浮澡?”

  许彩虹见有同学来支援自己了,马上开炮:“没话说了吧,”

  师兄摇头晃脑道:“其实这社会本身就是浮澡的。”

  此师兄是个伪文学青年,读了《几扇门》后产生共鸣,写了大量豆腐块附和文章投去报刊杂志,皆因其时这类豆腐块太多,他的太碎成了豆腐花,不好发,稿费没挣到还亏了邮票,大怒下为泄愤写了一篇痛批少年作家的文章,岂料不日发表,师兄收到第一笔稿费,大喜过望,从此每天撰文痛骂少年作家投于各大报刊杂志,那时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的报刊杂志也爱煽风点火,在学生都支持少年作家,形势一边倒的情况下,忽然冒出个反少年作家的文章,很是能吸引读者眼球,促进销量,师兄接连收到稿费,从此痛恨少年作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骂少年作家成瘾,继而还去骂其父亲,乐不思蜀。

  此时忽然听到有人骂少年作家,大禁大怒。这并不奇怪,自己经常痛骂的人,就是自己专属的,岂容别人来骂。但师兄也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说:“我在此并不是赞扬谁,病态的教育不被家长老师承认,这是一种什么状况啊?在没能改变现状之前,必须适应现状,那是否我们都不应该站出来说话了?知道少年作家那些无厘头的东西为什么会吸引到学生吗?很简单,因为他道出了学生的心声,学校里的这些事并非鲜为人知,但国人明哲保身惯了,只要不侵犯到自己利益就可以了,谁会站出来说话,大家都处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之中,除非真到了情非得已,才会像少年作家那样已身试法,其实如果大家早知道能混成少年作家那样大红大紫,衣食无忧,谁都是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

  俞璐说:“按你说的,我们不仅不应该骂少年作家,还应该感谢他打破了我们的现状了?”

  其实师兄心里真要感谢少年作家,昨晚写的一篇骂其父亲的文章获得发表又挣得稿费数十,可以继续买纸买笔批判社会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9
俞璐渐渐跟两位师姐混得熟络,在她们心情好时一张证可以借到三本杂志,有时忘记带证也可以借到杂志,此时师姐只能无奈地用自己的证帮他登记。

  今天晚上俞璐来还书,值日的是其他人,她们告知俞璐师姐去了机房上网,上网的机房就是俞璐上《C++》的课室,这里的机子比较烂,晚上被学院用来创汇。

  王艳和许彩虹在上QQ。

  俞璐看到对话框里有一个男的影像顿觉新奇,“你怎么能看到他?他能看到你吗?”

  “不行,我这边没摄像头看不了。”

  俞璐在刘中天宿舍看过他们用一种叫摄像头的东西,知道这叫*,201现在课后整日都是摆弄这个和网上的女生聊天。

  “你那儿借的?书这么新!” 俞璐看到电脑台上放着几本很新的书。最上面的名字是《悬疑地带》。

  “王艳买的,你以为在图书馆能借到新书?那怕有也轮不到学生,都是先放到教职工阅览室一段时间才会拿过去。”

  “谁写的?”

  “马原的最新力作,现在很畅销的书啊!你不知道吗?”

  “畅销书都是垃圾,其实畅销书买盗版就行了,因为没几本有水平,工具书倒该买正版,必竟花了很多心血才编制成的,再说写东西错别字多不是好事。”

  “人家写的好几本书都堪称经典啊,哼,卖得好到你嘴里就成垃圾了?”

  “这本呢?”俞璐翻起最底下的。

  “《平凡的世界》啊,这书拿过茅盾文学奖啊,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俞璐看这书上下两册叠起来比砖头还厚,问道:“是中篇小说集吗?”

  “不是,是一个超长篇。你连这个也没看过啊?”

  “我主要是看世界名著,国产的基本不看,再说,通常字数超过三十万的东西我就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