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巴黎-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么一位漂亮的、用功的、富有的完美女郎法瑞尔,却时常以林妹妹的姿态,郁郁寡欢地出现。她总是非常紧张,一丁点儿越出常规之外的小事都能让她伤心欲绝,哭个不休,豆大的泪珠从蝴蝶一般四面扑飞的睫毛上滚滚而下。地铁罢工考试延期进行,分组分得不好,打电话回家听奶奶说话好像有点鼻塞……她都能在上课的中途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恐慌,觉得既是自己的错,也是所有人的错,使得这个世界不能够按照完美的秩序运行下去。Julie偷偷告诉我们,法瑞尔每个礼拜都要见心理医生,还要定时打针,类似于镇定剂一类的东西。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她捧着一大摞书开车门,没拿稳,稀里哗啦撒了一地,路人都扭过头看;她满脸通红,蹲下来捡那些书,一边拣一边眼泪就簌簌地落下来了。
▲虹桥▲书吧▲。
第53节:二十岁的巴黎(53)
学期快要结束,上完最后一堂复习课,大家一看,法瑞尔又在那儿抹鼻子抹眼儿的,于是围上去问。原来,法瑞尔订婚多年的未婚夫的父亲去世了,这位老人是法瑞尔家的世交,也是她本人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者。按理说,她应该尽快赶回突尼斯去,可是下周正好是考试周,每天两门排得满满,学习认真的法瑞尔进退两难,于是就哭起来了。
我们这帮同学立刻显示出了明确的价值观,都说:“考试算个××啊,赶紧在未婚夫最需要你的关键时刻赶回去吧!”劝了半天,法瑞尔依旧犹豫不决,最后决定打电话到航空公司问一下,看有没有周五下午的航班,可以赶回去参加周六的葬礼。一问,倒是有一次突尼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可是时间卡得死死,如果考完下午这最后一门再去机场,就正好赶不上。法瑞尔一听,又哭起来,肝肠寸断的,让人看着好不伤心。
正在这时,她突然停下来,双眼一亮,说:“咦,我怎么忘了!让飞机等我一会儿不就行了!”大伙儿心说法瑞尔莫非哭糊涂了。Julie说:“飞机不会等你的。”法瑞尔说:“会的。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他们,他们就会等我的。”说着手忙脚乱接着打电话:“我马上让助理安排一下。”
直到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法瑞尔的爷爷原来正是突尼斯首相,奶奶是个意大利贵族,手里攒着个数十亿的基金,有风险投资商为她辛苦打理着。父亲经营一家大得惊人的奢侈品代理公司,又娶了个法国美女回去,法国、意大利那些响当当的牌子都是通过他才到北非的。法瑞尔是说着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法语长大的,有一个哥哥早两年也在巴黎求学,住福熙大道,英俊得像齐藤笔下的阿拉伯王子……
难怪法瑞尔那么用功了,每天也不用洗碗也不用洗衣服的,可不就是看书嘛。有她和我们一块儿上“奢侈品”这门课,多么幸运啊。
最后一天,考完最后一门,法瑞尔向校门口走去了,只留下那瘦长的背影。助理开着她的小车子,默默等在那里。
“奢侈品市场”这门课的老师,虽然一介清贫书生,可是触角十分广阔,经常把时尚界的名角儿请过来和大伙儿聊天。这使得我们纷纷猜测老师本人是否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
比方说,她请过一位金牌裁缝,据说是欧洲王室的座上宾,王室成员的实际身高腰围他全都知道。这位老人家怎么说呢,看着也就是个裁缝,而且掌握了那么多绝密资料的人,必然嘴紧,来了半个小时,没说上几句话。
从所请的客人可以看出,老师本人对于香水产业有所偏爱。她请过一位常住纽约的Rahme女士。Rahme推出了自己的香水系列,用一种香型代表纽约的一个特色街区。在此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例子,其中以Yves Saint Laurent的Rive Gauche(左岸)最为著名,不过范围都很小。而这位Rahme女士,已经成功推出了九款“纽约香”,包括Wall Street(华尔街), Chinatown(中国城), Park Avenue(中央公园大道), Riverside Drive(河滨大道),Little Italy(小意大利区),So NY(绝对纽约)等等。
还有一位Dinand先生,土生土长的巴黎人。4多年前,他是一家广告公司年轻的艺术总监。广告公司有一些奢侈品客户,一天,一位客户非常赞赏Dinand的平面广告创意,又得知他学建筑出身,便问他有没有兴趣为刚刚推出的一款香水设计瓶子。香水是以客户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的,Dinand花很多时间和这位美丽的女儿聊天,让自己在那几个月里爱上她。结果他的第一件作品一炮而红,并且一发不可收,设计了近5个香水瓶,包括著名的Yves Saint Laurent的Opium,还有Calvin Klain的Eternity和Obsession。
然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物是一位Christophe Laudamiel先生,他的职业是大名鼎鼎的巴黎调香师。Christophe的外表不能引发丝毫幻想,朴素,其貌不扬,然而,当他开口说起自己心爱的职业的时候,却立刻散发出一种魅力来。
虹←桥书←吧←BOOK。←
第54节:二十岁的巴黎(54)
Christophe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他的鼻子就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训练。那时候,烹制三餐在他家简直是一项隆重的仪式。全家老小能够花几个小时在山坡上、树林里寻找各式各样的浆果、水果、蘑菇或是可以食用的花朵,用以完善自家的菜谱。屋后的花园里,种满了郁金香和玫瑰。Christophe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杂志和书,详细描述了法国本土1种不同的古老苹果树,吃起来臭闻起来香的桔加利芽,以及哪种郁金香应当种在哪种土地上。Christophe的童年便是在各种食品原料的各种香味中度过的,他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厨师。
中学里,Christophe从开始学习化学的第一天起,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因为它能够使Christophe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物质,并且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使他重温了烹饪时的幸福感。于是,他一直读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化学硕士。毕业之后,他在法国宝洁的味道化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自然微粒和人工微粒所能产生的种种香型。在这个实验室工作几个月之后,他的人生豁然开朗,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顾全他的兴趣与专长的、最最适合他的工作——调香师。于是,他在宝洁攻读了调香/制香学位,开始了高级调香师的生涯。
所谓的调香师,Christophe解释说,可以侧重于精密调香与实用调香中的一种。前者是为时尚品牌开发香水香型,后者为香波、洗衣粉、除臭剂等等设计香型。大部分的时尚品牌,并没有内部调香师,不论是倩碧还是拉尔夫·劳伦,都向一些专业的调香公司(比如Christophe工作的这一家)定制香型,有时候会有几家调香公司竞标的情况出现。
“一个调香师设计一个配方,通常要用到4至1种不同的自然或人工微粒,组合这些微粒就如同作曲,”Christophe说,“你必须在纸上用音符写出乐谱,然后弹奏出来,然后修改,然后再弹奏……我们也是这样,反复在不同的介质中间嗅同一种香型,修改个别微粒,直到自己和客户都满意为止。有些创作偏商业性,有些偏艺术性,客户的要求与梦想不同,我们的灵感也不同。”
“香味是按照延续时间长短进行划分的,很巧,我们把它们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不同的是,音符里的一个‘咪’,不论前后的音符是什么,都还是‘咪’。而在我们的行业,这是不可能的。具备3年经验的调香师都不能够对微粒的搭配做出准确的预测,而只能够对于结果做出分析。对于一个灵敏的鼻子来说,意大利东南出产的佛手桔和西南出产的佛手桔,闻起来都有细微的差距。”
在我的想象中,调香是非常浪漫、非常艺术的过程,但是在Christophe口中,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过程。调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研究不同的原料与微粒,以及探索如何开发新原料和微粒上的,另外还要研究各种新香型的香水在纸张、皮肤、布料上的渗透,其中有很大学问。Christophe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若干新微粒和新渗透技术的专利的调香师。此外,了解原料市场也十分重要。比如说印度尼西亚有一种天竺薄荷油,包含2种重要微粒,而且暂时还没有替代品。印尼骚乱时期,这种油的价格一路飙升,这就需要对所设计的香型进行一些调整……
Christophe离开教室的时候,他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已经完全改变了,变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优雅的音乐家和敏感的情人的迷人综合体。他在向我们告别时,忍了忍,终于没忍住,弯腰对前排的Sarah说:“最好不要把Kenzo的‘花样年华’和Cacharel的Amor混在一起用……”
有时候不禁在想,巴黎为什么会有这样发达的奢侈品产业,成为世界奢侈品之都呢?答案非常简单:巴黎的品位、情调、传统、视觉艺术上无处不在的冲击……造就了它无与伦比的时尚产业,而奢侈品,只不过是“时尚的最高端”、时尚之树上最绚烂的一朵花罢了。大师云集,创意无限,巴黎对于质与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世界对于巴黎时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巴黎是必先成为时尚巴黎,才自然而然成为奢侈巴黎的。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55节:二十岁的巴黎(55)
巴黎的时尚与奢侈是在骨子里的,绝对不是买一个LV的包包然后把牌子show给你看的那一种。在巴黎,追牌子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很平和。不论买得起还是买不起,小小精品店能够与旺多姆广场带来同样的惊喜,因为他们犀利的目光总能淘出最具时尚感的精品,搭配起来,几块钱的衣服首饰也能穿出几万块的奢侈品的气质和魅力。所以说,巴黎的精彩,不在于奢侈品,而在于潇洒的巴黎人啊。
“奢侈品市场”这门课上到尾声,老师组织了一次小论坛,嘉宾之一是Celine的创意总监Michael Kors,他同时还创立了同名时尚品牌Michael Kors。Michael是美国人,多年以前因为巴黎的缘故来到法国。他与老师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在此奉献给大家,作为Paris Luxe的结尾吧。
老师:“我们的课堂上还邀请过其他一些设计师。他们都说,巴黎女人和其它任何地方的女人都不同,她们有一种特殊的姿态和诱惑力。”
Michael:“我同意。美国人就常常问:‘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是她们有而我们没有的?’”
老师:“答案是什么?”
Michael:“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信。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有一种自信,他们的穿着方式、饮食方式都体现这种自信。不是那种使人看上去很呆板的自信,而是一种找到了快乐的媒介的、饱满的自信——自得其乐的文化,良好的自我感觉。而美国人呢,好像总是有点缺乏安全感。”
老师:“很多世界各地的年轻设计师,最后都跑到巴黎来了,或者说,他们非要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