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刹那芳华 >

第217章

重生之刹那芳华-第217章

小说: 重生之刹那芳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应该是刚从巷子里拐出来,正在快步走上桥。

两人视线一对上,马上同时收了了电话,并向对方走过去。

芳华先是快跑了几步,然后又放慢了些脚步,只是静静地走向嘉辉。

因为此时此刻,两岸的钟声还鸣响回荡在耳边,她和嘉辉走上这中世纪的石桥相会,实在是太过童话了。

所以,芳华只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浪漫甜美的梦中,所以她需要缓一缓,好确定这是不是梦。

嘉辉却是迈着坚定的大步,几下就来到了她面前。

他二话不说,双手一张就将芳华整个人搂在怀中,然后低头打量着芳华,嘴角还噙着笑容。

直到被嘉辉紧紧搂住,芳华终于从梦境中一下子醒了过来。

真的是嘉辉啊,她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了。

芳华不再怔忡了,而是抓紧嘉辉的大衣领子,让两人的脸贴得更近些,呼吸相闻。

她笑了,熟悉的笑容让嘉辉情不自禁地轻啄起她的脸庞,芳华也用自己的鼻尖和唇瓣在嘉辉的脸上摩挲着。

此时,她才感觉这一个多月来,自己第一次踩实了脚下的地面。

芳华半嗔半喜地问:“你不是要回家过年的吗?”

嘉辉又重重吻了她一下,才停下来说:“只有你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芳华听得心里一热,不禁更加动情地吻上嘉辉。

嘉辉也早忘记了自己十几个小时旅途的疲劳,只知道自己万里迢迢来这儿一趟,就是为了看到芳华一切安好,笑容依旧。

如今见到了,他也就放心了。

没有办法,虽然嘉辉理智上知道芳华是个能照顾好自己的成年人,可在感情上他总是把芳华当小孩,一个永远需要自己照顾和爱护的小孩。

这一次,是芳华第一次单独一个人去陌生的国家,身边完全是陌生人。想到她比自己当年出国时身边有同事和熟人的情况还不如,嘉辉的心里就很不踏实,不亲自来确认芳华到底过得好不好,他是不会安心的。

所以,芳华刚出国没多久,他就开始准备来看她了,并趁着这个春节长假,跟孙飞请了十天的假。

现在,搂着芳华,吻着芳华,嘉辉才知道自己心慌慌地着急来看芳华,其实也不全是为了芳华,也是为了自己。

因为这次芳华走后,他的心莫名地空虚,大概也是因为这是两人共同生活后的第一次分别,已经习惯每晚相偎相依的两人其实都很不适应单人入睡了。

现在来到这儿,看到她,实实在在地抱着她,嘉辉的心里再度充实和活跃起来。

他也顾不得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了,理智暂退,让情感主宰一切。

嘉辉热情地将积压了一个多月的,看似不长时间,但程度不亚于那五、六年别离的浓烈相思,都向芳华释放出来。

芳华快被嘉辉熔化了,她什么都不能想了,只能在迷迷糊糊中体会着嘉辉唇舌之间的蜜语:想你,想你,……。

小姑娘佩特拉倒是见多识广,大大方方地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石桥栏杆处,笑嘻嘻地看着那一对忘情的情侣。

在这个爱好自然的小姑娘眼中,眼前的画面就像自然界的风起雨落一样自然。

她觉得很美。

渐渐地,最后一响钟声的回音也停歇了,四周在相对安静下来的同时,像走路、人语这样的声音反而又明晰起来。

这时,正好有一辆自行车驶过石桥,车上的小伙子按了一下车铃,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嘉辉和芳华被这声口哨从忘我的境界拉回到现实中来,他们慢慢分开了彼此的唇,却仍然紧紧相拥着,对视着,微笑着。

这次,是在用眼神交换着彼此的爱恋。

佩特拉在一旁等不得了,使劲咳嗽了几声,才打断了二人的默契。

芳华这才醒觉自己刚刚上演了少儿禁止的戏码,可是回头看到佩特拉无邪的目光,又觉得自己是多虑了。

她转身拉着佩特拉,给嘉辉介绍起来。

嘉辉早就听说过她了,他蹲下身子伸出右手说道:“Guten Tag! (你好/日安)”

小姑娘伸出手后却用比较纯正的普通话说道:“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嘉辉笑了:“嗯,你的中文比我的德文好多了”

正文 二百二十一、城堡

二百二十一、城堡

原来,嘉辉下飞机后,先找到了格罗斯大教堂——芳华说过房东家在这儿附近,才给她打的电话,所以才会从桥东出现。

开始的惊喜过后,慢慢平静下来的芳华看出嘉辉还是有些疲倦的,便带着他回到房东家。鲁迪和米娅对远方来客都表示欢迎,知道他刚下飞机后,米娅还马上端来简单的午餐。

等嘉辉吃了些东西,两人回到芳华的房间。

其实他们也就一个月没见,平时还经常视频的,但是两人一见面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当然还是芳华说的多。即使有些事情她也和嘉辉说过,但怎么都没有身处芳华居住生活的环境,更让嘉辉有现场感。

嘉辉很享受这现场直播的感觉,何况还能拉着芳华的小手,边听她诉说,边把玩她的手指。

也许是大半年没做手术,不用再往手上抹消毒剂了;也可能是近日来吃米娅做的猪肘子吃多了,芳华的手又恢复了些少女时滑腻的触感。

嘉辉摸着摸着,就忍不住放在唇边亲亲,继而又扩展到芳华的其他部位。所以,芳华的诉说也就断断续续了。

两人就这么腻了一个下午和晚上,中间出来吃了顿晚餐,不一会儿又回屋继续说话。

至于佩特拉的历史课,自然是还没开始就无限期延迟了。

第二天,等他们神清气爽地走出房门的时候,鲁迪一家早就出去做礼拜了。

芳华拉着嘉辉一起去逛老城区,还去了湖畔码头,登上了环湖的游船兼轮渡,欣赏了苏黎世的湖光山色。

这是芳华来苏黎世后玩的最高兴的一天。同样的风景,在心爱的人陪伴下,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了。

这也算是实现了两人学生时代的梦想和约定:一起出国,一起看世界,一起长见识。

晚上,他们去了大学城,参加中国留学生举办的新年晚会。有的吃,有的玩,还有留学生自己表演的文娱节目可以欣赏。就像曾经在大学里开过的联欢晚会,只是开在了异国他乡,开在了传统佳节的前夕。

第二天,芳华给R教授请了一周假,也和B教授打了声招呼。他们听说是她新婚不久的丈夫来了,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很人性化地同意了。

反正进修医生又不实际管病人,也不值班,放假对科里根本没影响。另外,这种进修培训虽然要求学分,但芳华完全可以靠以后多听一点国际学术报告,把学分补回来。

中午,芳华给国内亲朋们打长途电话拜年。

林家二老看到嘉辉大老远的跑去陪芳华过节,当然很放心。

倒是嘉辉妈妈调侃儿子:“连着两年的春节都不回家过,这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啊”

嘉辉虽然孝顺,但是从小就沉默寡言的,可没有芳华会哄老人开心。要不,怎么他**说他是闷葫芦呢。

芳华帮着嘉辉狡辩:“妈,嘉辉那是不想当电灯泡,免得打扰您和爸过二人世界啊”

其实姚阿姨并没有生嘉辉的气,早就知道他的脾气了嘛。她也很看得开,退休后正是夕阳红的时候,她还忙着和老张享受人生呢,哪有功夫和媳妇争风吃醋。

而且,她一直很喜欢芳华的率真,觉得她的生气配嘉辉的沉静是正正好,所以只要两个孩子过的好,她就很高兴了。

就连张叔叔都很喜欢和关心芳华,他也抢过电话嘱咐着:“芳华啊,你那身体也不太好,要小心照顾自己,不要得病啊不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了病都没人照顾”

这张叔叔刚见到芳华的时候,正值她受伤后的休养期,还送过她补品,所以这一直以来潜意识里就留下了芳华体弱的印象,每次见到她都会提醒她注意保重身体,比芳华的亲妈还能啰嗦。

芳华对长辈们的关心,自是只有连连感谢,一一答应的份儿。

下午,芳华和嘉辉又与留学生们一起看春晚。

虽然春晚在国人心中早就成了鸡肋,但在国外看这春晚,还是觉得很亲切的。即使是平日觉得很无聊、膈应人的相声小品,此刻也能看得哈哈大笑。

这大概是因为在国外,基本上就是处于中国文化的沙漠,所以留学生们才给点阳光就灿烂了。

当北京时间午夜12点时,瑞士这边正好是晚餐时间,大家也是边看春晚边一起动手包饺子。

当春晚现场一片欢腾时,这边的留学生也跟着一起撒花纸。只是不能放鞭炮,大家就敲碗打碟地伴奏,高喊着“过年啦”“新年快乐”,然后又吃几口刚出锅的饺子,就这样迎来了农历马年的新春。

芳华还特意带了一饭盒饺子,拿回去请鲁迪一家品尝。

男主人鲁迪吃了后只是礼貌地道谢,大概因为这几个饺子就是让他全吃了,也不够他塞牙缝的,所以他还没品出味来吧。

米娅对这饺子的做法倒是很感兴趣,问了半天是怎么把饺子馅包进面皮里去的。她感慨——这中国人吃东西就是讲究,肉都剁烂了还要包进小面皮里才吃,不像德国人就是大碗喝(啤)酒、大块吃(猪)肉,吃得豪爽。

佩特拉倒是真心喜欢中国饺子,还说以后要跟芳华学包饺子呢。

得勒,看样子,芳华还要办厨师培训班了。

不过芳华觉得,向世界人民推广宣传中国的美食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也就欣然同意了。她还在想,要不要教米娅做正宗的四川泡菜呢。

大年初一,嘉辉和芳华乘坐国际列车,前往德国,目的地是慕尼黑,看望老同学和老朋友——赵玉玲两口子。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慕名先去了一个德国的小镇——迪特福特。因为这个千年小镇的居民都自称“中国人”,外界也将迪特福特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

其实,这小镇上的几千名居民全是地道的白种人。至于他们为何自称中国人,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个版本,“征税说”。话说很久以前,主教派遣税务官前往迪特福特催缴税款。迪特福特的人听说后,马上将城墙门紧闭,以逃避沉重的税赋。吃了闭门羹的税务官只好回去,气急败坏地向主教报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墙里”迪特福特人因此有了“中国人”的绰号。

第二个版本,“通商说”。也是话说很久之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同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随着通商和交往的深入,迪特福特人渐渐迷上了中国文化,因此才被称为“中国人”。

反正不管当初是怎么回事,现在的迪特福特人不但非常骄傲地自称中国人,也非常迷恋中国文化,还会在每年的2月(中国的农历春节期间)举行“中国人狂欢节”,而且都坚持举办了70多年。

嘉辉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听一名曾经去这个狂欢节玩过、也因此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德国留学生说起,才知道这个小镇的。

他和芳华说了后,芳华也很有兴趣,两人便顺路拐到了这个小镇。当他们到达小镇的时候,距离狂欢节最具特色的化装游行开始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街道上已经有穿着中国古代服装的男男女女,在做各种准备。

小镇的街头巷尾和周围房屋上,到处挂着大红灯笼,插着印有中国龙的彩旗,窗户玻璃上也贴着“喜”“福”字样的剪纸,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而且有着很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