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解放战争 上部 >

第25章

解放战争 上部-第25章

小说: 解放战争 上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局圃铺荩抟旅姹缓痛罅康牟计ィ踔粱褂懈俦急傅囊路凸撞摹T谡匠∷闹艿纳铰飞希酱杉汕嘧衬曜槌傻牡<芏樱九屠先嗣窃蚋诘<芘裕欢系馗嗽泵俏顾透闪浮I嗽苯辶耍嗣强醋呕肷硎茄墓俦槐吣ㄑ劾幔槐哂蔑樟可嗽钡慕牛窍肴蒙嗽贝┥弦凰咨闲逵小ù蠹罄ㄗ盅男滦D切┘毙瓒质醯纳嗽币艏弊耍竽锇炎蛲砩纤郯桶偷厥亓艘灰沟纳嗽彼偷酱蹇冢脒蹲胖龈赖<芴У梦纫坏悖缓蟾┫律碜佣陨嗽彼担骸ê⒆樱∧忝螅≡勰锪┤蘸蠹 

    孟良崮战役期间,随军常备支前民工七万七千人,二线常备支前民工十五万四千人,后备支前民工四十五万九千人,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的支前民工达六十九万人。

    十六日晨,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开始遭到炮击。共产党军队已经攻到咫尺之遥,〃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到了它最后时刻。共产党官兵从各个方向蜂拥而上,最后的白刃战在孟良崮山顶展开。上午八时,蒋介石发来急电:〃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汤恩伯发电各部队:〃我张灵甫师连日固守孟良崮,孤军苦战,处境艰危。我奉令应援各部队,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胞泽于危困……〃整编二十五、六十五、八十三师等部队被迫发动猛烈的攻击。负责阻援的华东野战军各部队拼尽最后之力誓死不退。而在围攻孟良崮的战场上,陈毅和粟裕不断给各纵队指挥员打电话:〃谁拿下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雨云密布,天昏地暗。

    山洞里的张灵甫已经绝望,决定与他的军官们集体自杀。副师长蔡仁杰拿着夫人和孩子的照片痛哭不已;副参谋长李运良把脸上途上血污藏了起来,当初就是他一再向张灵甫表态:〃军座,此虽孤山,但地形险要,我们要置于死地而后生,临险境而逢生。〃

    张灵甫开始给结婚不到两年的夫人王玉玲写诀别信:

    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加恶化,弹尽援绝,水粮全无。我与仁杰,决以最后之一弹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署。老父来京,未见痛极,生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同时,张灵甫还给蒋介石写诀别信,诉说由于友军贻误战机,后又见死不救,尤其是李天霞部没有保证整编七十四师右翼的安全,从而导致现在战场结局的来龙去脉。之后,张灵甫将整编七十四师副师长以下、团长以上的军官姓名一一在诀别信中报给了蒋介石,请求蒋介石给予其家眷照顾。最后,张灵甫再次痛斥了国民党军各部队〃各自为谋,同床异梦,胜则争功,败不相救〃的现象以及对蒋介石赏罚不明的严重不满。

    五月十六日下午十七时,首先冲到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口的是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一营。一营向山洞逼近,冲在最前面的三连指导员邵至汉中弹牺牲。官兵越过指导员冒着血的身体,呐喊着拼死向前,在击毙了张灵甫的卫队队长后,他们开始向洞内扫射。

    倾盆大雨狂泻而下。雨水夹杂着血水到处流淌。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和整编八十三师的一个团。国民党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被俘一万九千六百七十六人。华东野战军伤亡一万两千一百八十九人。

    交战双方的伤亡人数几乎相等,战斗的残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共产党军队的伤员和阵亡官兵的遗体被百姓们转移和安葬了,只剩下国民党军阵亡官兵血肉模糊的尸体横陈在孟良崮的岩石上。

    蒋介石获悉整编七十四师被歼灭后,认为是内战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为此,第一兵团司令长官汤恩伯被撤职,整编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被撤职留任,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被撤职押送军法处查办。

    共产党官兵在山洞中找到了张灵甫的尸体。华东野战军用担架抬着这具遗体开始转移,两天之后,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决定就地掩埋。华东野战军花了四百块大洋买了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将张灵甫的遗体擦洗干净,给他穿上了新衣服,安葬于沂水县野猪旺村后的一座小山冈上。跟随第六纵队转移的整编七十四师被俘军官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经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同意,在纵队副司令员皮定钧的陪同下,九名将校军官在张灵甫的遗体旁跪成一圈,泣不成声。华东野战军官兵在张灵甫的坟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张灵甫之墓。

    之后,共产党方面广播了埋葬张灵甫的地点,希望他的家属到该处收尸。不久,张灵甫的棺椁被国民党方面挖走,重新安葬于南京玄武湖边。

战场的腰部 黄土沟壑(1)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国民党《中央日报》载:〃毛泽东、周恩来等已迁往佳木斯,或已潜逃出国。〃

    毛泽东一行撤离延安后,径直向北偏东方向转移,三月十八日傍晚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以南的一个小山村。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正准备继续上路的时候,停在村口的汽车被国民党军飞机发现,在猛烈的轰炸和扫射中,毛泽东乘坐的那辆汽车被打穿了几个窟窿,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又走了两天之后,二十一日晚,一行人抵达清涧县境内的一个名叫高家崄的小山村,这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位于咸阳至榆林公路以东约五公里处。

    毛泽东打算在这里住几天。

    胡宗南部已经从延安向北追击而来。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情报证明毛泽东和他的部队到底在哪里,但是胡宗南判定,共军主力一定固守在延水以北地域,并会聚集在绥德至延安的公路两侧。

    胡宗南的战役部署是: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向他猜测的共产党军队集结地域实施合围。

    与毛泽东分手后,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兵团到达梁村。彭德怀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无论是中共中央的安全,还是西北战场的成败,都直接关系到全国战争的进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历史缺憾。

    彭德怀试图把胡宗南逐步引向延安以北的安塞方向,目的是让敌人距离毛泽东一行远一些,然后在敌军的调动中寻找破绽创造战机。

    果然,三月二十一日晚,彭德怀得到当地百姓的报告,说三十一旅正在准备粮草,计划二十四日占领青化砭。彭德怀立即意识到:吃掉一股敌军的战机来了。

    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小镇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约二十公里的山谷中。两面是高高的黄土山崖,咸阳至榆林的公路和一条小河蜿蜒其中。从地形上看,走到青化砭,就如同走进一个狭长的口袋里,只要口袋的两头一堵,袋子里的人便无路可走。

    二十三日,作战命令下达:第二纵队和教导旅埋伏在房家桥至青化砭以东,敌人进来后负责断其退路;第一纵队埋伏在西面的阎家沟至白家坪,新编第四旅埋伏在青化砭东北方向的高地上,敌人进入后迅速截击将袋口紧紧扎上。

    二十四日,各部队进入伏击阵地。一直到黄昏时刻也没看见敌人。彭德怀命令部队撤下去,明天天一亮再来埋伏。

    让彭德怀空等一天的是整编二十七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李纪云。胡宗南命令他二十四日占领青化砭,部队出发时间应是早上八点半,但是到上午十点钟时他还在睡觉。前线指挥所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推进到何处,李纪云干脆回答说,干粮没有准备好,出动计划推迟一天。实际上,李纪云不按时出动的真正原因是他心里不怎么踏实。他给胡宗南发去了〃势单力薄,恐有不测〃的电报,结果遭到胡宗南的严厉训斥:〃贪生怕死,畏首畏尾,非军人气魄,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二十五日拂晓六点,三十一旅的便衣侦探和搜索连分别在公路两侧小心开路,旅长李纪云率领旅部和九十二团随后跟进。搜索部队在公路两侧的半山腰上不断地用机枪无目的扫射,空中也有飞机在低空盘旋,但无论是火力侦察还是空中侦察,一切都表明这里根本没有共军。

    上午近十点,李纪云部官兵包括勤杂脚夫共近三千人全部进了口袋。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沟壑两侧的军号声骤然响成一片。口袋的两头很快就被封堵,山头上的西北野战兵团官兵杀声震天地冲了下来。包括旅长李纪云在内,三十一旅的官兵还没有反应过来,潮水般的攻击已近在眼前。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

战场的腰部 黄土沟壑(2)

    就在国民党《中央日报》说毛泽东等人不是到东北找林彪去了,就是已经跑到外国去了的时候,在清涧县高家崄村住了四天的毛泽东获悉青化砭战斗胜利的消息,致电彭德怀:〃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之后,毛泽东从高家崄出发到达了子长县任家山村。在这个距离延安仅百公里的小山村里,毛泽东萌生了一个念头:留在陕北,哪也不去。

    三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一行转移到了清涧以北石咀驿附近的枣林子沟。这个小山村只有十来户人家。毛泽东住的窑洞的主人叫吴进增,他看见毛泽东时显得有些拘谨。毛泽东问:〃老乡,我们住在这里很打扰你,如果我们住进去,你住在哪里?〃吴进增说:〃坡上是我兄弟家,我可以住在那里。〃

    凌晨,毛泽东在陕北农民吴进增的窑洞里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正式讨论了中共中央是继续留在陕北还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的问题。

    毛泽东详细阐述了决定留在陕北的理由。一、中共中央在延安十多年,一直处于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了,如何向陕北人民交代?二、有人说陕北的敌我力量对比是十比一,敌人过于强大,出于安全考虑也要离开这里。但是,我们留在陕北,就可以牵制住胡宗南的二十三万大军,蒋介石就不能轻易地把这支大军投到全国其他战场上去,就可以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

    任弼时主张不留在陕北,希望中央及部队全部东渡黄河到山西去。他认为,中央是指挥战争的中枢,各解放区的领导都主张中央转移到晋西北或者太行山等比较安全的地方去,以指挥全国战争。现在中央在陕北的处境极其险恶,一面是黄河天堑,三面是敌人,军事上讲这样的位置如同绝地。万一让胡宗南一网打尽怎么办?

    毛泽东说:〃哪里最安全?人民拥护我们的地方最安全,我看中央在陕北的安全有保证。〃

    争论到最后,大家说,要留在陕北就都留下。但毛泽东又不同意,说不要让胡宗南真的把我们一网打尽。

    第二天,会议形成最后的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和军委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叶剑英、杨尚昆留在晋西地区,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