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 >

第6章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第6章

小说: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偌大的陵园自然要有人打扫看守,所以来此守陵的和荣真的一点都不寂寞。当然,比起紫禁城里成群的宫女奴仆,守陵的日子可以说得上是清苦,不过来这里本就不是为了享受,永琏和荣兄妹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那些有幸被选中的宗室子弟眼见皇子阿哥都如此用功,一个个也开始退去身上的娇气贵气,扎扎实实随师傅学文习武,八旗的腐败之风从他们身上开始好转。

  至泰陵,众人自是先去正殿祭拜。永琏和荣亦会亲手将祠堂内整理清扫,就如以前每次来都一样。当然,一尘不染的祠堂本就不需要二人过这一遍手,只是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使然。从四岁起来这泰陵,永璜和荣兄妹便惯于对着祠堂内的遗像缅怀祖父,然后就开始包揽了这里的清扫工作,及至七岁时回到深宫,再来泰陵时兄妹二人的这个习惯便保留了下来。

  一天的舟车劳顿,再加上随后持续了半个多时辰的祭拜活动,饶是兄妹二人身体底子都不差,待周围沉寂下来时二人都没了多少精力。祠堂内,回想着四岁以前的点点滴滴,此刻和荣不再是那个仪态万方且有着玲珑心思的大清公主,在这里,她只是一个缅怀亲人的普通女子,虽说最初接近那位后世惹人争议的帝王时确实带有好奇和讨好的心思,但是短短的几年相处,也不管那位年迈清冷的帝王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没有拒绝一个刚会蹒跚学步的小丫头楔而不舍的纠缠,和荣心里早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亲人。

  旁边永琏望着早已陷入自己回忆中的和荣亦是感慨万千。幼时许多记忆早已模糊不清,偏又有些片断无比清晰地留在了脑海。

  永和宫内,刚学会走路的和荣跌跌撞撞扑向让人生畏的皇玛法;御花园中,又是这个小丫头迈着小短腿吃力地追着前面的大清天子;养心殿内,与帝王议政完毕的大臣们刚刚离去,暖阁内便冲出一个娇小的身影直奔帝王怀中,一阵软语娇笑,大多时候,原本会继续处理政务的帝王都会带着小丫头到殿外园子里歇息片刻,祖孙二人或吃茶聊天,或弈棋玩闹,主角虽然一直都是那个小丫头,面色愉悦的皇帝却同样教人怎么也无法忽视。

  一度永琏以为自己会嫉妒这个异母妹妹,可是在他学会嫉妒之前,他和大哥亦得到了皇玛法更多关注,甚至可以进入养心殿,而且不是像和荣一样躲在暖阁内偷听,而是光明正大地“听政”。只可惜这时已经是雍正十二年底了,那一年大哥六岁,自己也不过四岁,终究是年纪太小,皇玛法教给的东西大多都忘记了,不过幸好,和荣都还记得,虽然她还小自己一岁。

  说不好奇原因肯定是假的,不过比起这十年来这个妹妹带给自己的惊奇,这个就根本不值一提。想到这里,永琏又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和荣,烛火将少女秀致的容颜映得真真切切,明明很年轻的一张脸,他却似乎在里面看到了沧桑,也许正是因此,他才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旁边的女子不像是自己的妹妹,反而像是姐姐,对自己和大哥谆谆善诱关爱有加的长辈。而且他也再一次发现,一脸冷肃的和荣给人的感觉与已逝的皇玛法是如此地相似,也莫怪这祖孙二人如此投缘。而且能得皇玛法另眼青睐,除了血缘关系,自己这个妹妹身上确有不凡之处。

  乾隆四年,山东曲阜孔氏与富绅何正联名创办了大清第一所义塾,三年以后,他无意中发现和荣竟然一直在关注着那个书院。

  乾隆七年,皇玛法留给大清的私银已经翻了五倍,据五叔所说,大清遍布全国的商号铺面至少有三成属爱新觉罗氏。

  乾隆十年,琉求国世子尚穆入朝,一个月后,自琉求出发的两艘巨型海船在天津港口靠岸,坚固的船身,极快的速度,豪华的装饰……所有的一切无不让围观者震动。

  乾隆十一年,在海外漂泊近六年的第一批考察团如期返回大清,给大清带来了法兰西的名酒和奢华饰品,英吉利的精美羊毛制品和绒料,意大利的精致银器和水晶器具……而他们带回来的最大财富却是那一船一船的图书典籍。只可惜这些书都被送到了琉求典藏,而自己和大哥除了对着暗卫们送来的图书清单惊舌,后来倒也有幸看到了一些洋人的书,大多是介绍各国历史风情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权术和谋略的,让自己不由得感叹,洋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

  乾隆十二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十叔关于开放海上贸易的请求终于得到皇阿玛批准,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自己第一眼便看到了这个妹妹脸上的激动。

  听说琉求几乎每个州府至少都有一所学院,在那里,所有孩童按年龄大小分班别类读书,里面课程设置很多与曲阜的义塾大同小异。

  听说琉求许多乡绅富户已经不再热衷于买田置地,反而办起了所谓的手工工场,许多农人在农闲之时也愿意到工场做事换取一些银钱,亦有许多无田产的佃农干脆丢了祖业,长年在工场做工,成为后来所谓的工人。

  听说琉求早就有了规模不小的造船厂,冶炼场,化工厂……

  泰天九部

  永琏的回忆在看到门外难得出现的秋嬷嬷时嘎然而止。

  “二阿哥,公主,西南急报——”身为粘杆处暗卫的元老人物,接下信封的时候秋嬷嬷就知道它带来的定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心中欣慰的同时她也亲自将信送到两位主子面前,同时更是为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瞧嬷嬷这神色,定是个好消息了!”回过神来,和荣连忙扶着年近六旬的老嬷嬷到一旁坐下。

  这边永琏亦早已接过秋嬷嬷手中的信细细看了起来,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惊喜和难以置信。“寿春这小子竟然率百余骑夜袭敌营生擒了莎罗奔父子,当真是将门虎子。只是这小子未免也太胆大了些?回头定让皇阿玛先治他个不遵军令的罪!”岳阳字寿春,大将军岳钟琪嫡孙,北宋名将岳飞后裔,亦是众人一致看好的战场新星,当然,也是二阿哥党的铁杆粉丝。

  “我们伤亡情况如何?”别说永琏惊心,对胜局早有预料的和荣亦是意外万分。没错,她是早在两年前大小金川内讧的时候就派人深入敌营,川地的民俗地貌和各种势力纠结早就打探得一清二楚,半年前傅恒率军出征的时候,自己也给岳阳从暗卫中调去了一批人马,虽说这些人上了战场个个都是以一挡百的,可自己也没想过他们会将“擒贼擒王”的计划实践得这么彻底。得了,早知如此自己一开始就该让皇阿玛将那位岳王爷的传人派出去,这样就不会有之前的两场惨败,身为巡抚的纪山和大学士讷亲还真是死得不值啊!

  “伤三成,亡一成。”永琏知道这个妹妹对那些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高手还是很心疼的,还有——拍了拍和荣的肩,永琏又轻声道:“放心,他们都没有暴露,舅舅和岳老将军都以为是叛军内部出了细作。倒是寿春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因为私自行动,现在已经被老将军让人关起来了。”

  “二哥晚上得了皇玛法嘱托,明天一早可要给皇阿玛和老佛爷送个信。”莎罗奔父子被擒是在七天前,现在这封信是暗卫当天晚上就传出的,而朝廷要得到消息最快也得到明天中午以后,想到这里和荣不由开口道。

  看了看和荣平静的脸,永琏含笑将手中的信递了出去。生在皇家,不争宠又怎么能活得下去?

  “二哥觉得寿春此举如何?”看完暗卫传来的消息,和荣复又开口。

  “作为一个小小的千总也敢随便就去偷袭敌营,置军纪和上属如无物,往大了说,可以说是——罪不容诛!”思虑间永琏也慎重回道,“不过以我对寿春的了解,夜袭前他定是有所安排,不可能舅舅和岳老将军当真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一切还是等他们回京之后才能评判。”

  “唔,这就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二哥英明。”对永琏的回答和荣还是很满意的。正常而言,上位者的错误决断都建立在失真的消息来源上,所以和荣还是忍不住把毛爷爷的这句至理名言借机传给了自家兄长。

  淡淡瞅了和荣一眼,永琏率先在先帝遗像前跪下。皇玛法,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已经平息,大清又是国泰民安了,您就好好歇歇吧……

  只是真的就国泰民安了吗?

  来自金川的消息略略扫去了孝贤皇后去逝带给永琏兄妹的沉重,兄妹二人在泰陵的生活也开始恢复如常。

  早上起床后,二人先去一起练习骑射,却从不猎杀活物,不是不忍心,只因毕竟是在守陵。

  从林子里回去,嬷嬷刚好准备了早餐,用完饭两人必定也要去散散步的,这是从养生角度考虑,和荣“强迫”两个兄长必须坚持的习惯。当然,永璜永琏两兄弟被这个妹妹“强迫”养成的习惯多了去了,这只是其一。

  散步回来,暗卫们从各地送来的消息都已经放在了案头,大到例如人尽皆知的金川战事西北旱灾,小到某某大人在温柔乡一掷千金的种种。总之,那些隐匿在全国各地的暗卫就是朝廷的眼睛,朝廷官员要盯着,百姓举止要留意,自然天象有异常也要及时上报,即便知道了还是什么都不能做,和荣仍坚持牢牢掌握这个知道。

  说到暗卫庞大的情报网,就必须得提一下改组后的泰天九部,其前身正是一度让人谈之变色的粘杆处。这个由世宗皇帝一手建立起来的特务组织曾经最大的作用就是搜集情报和监视朝中大臣。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却抱病将这个机构进行改组,其中三成的人依然做着自己的血滴子,后来追随了现在的新帝。至于另一部分人,大多留在了泰陵,职责是守卫世宗的泰陵,且终生不可出泰陵。

  这些人,与世宗秘密留给大清的庞大私产一起成为和荣兄妹复兴大清的原始资本。

  新帝即位,粘杆处的暗卫都要效忠新皇,泰天九部之名就此出现。九部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白黑,黑白二部继续原本血滴子的任务,职责是监视和刺探消息,当然,该残忍的时候也不能胆怯。而其他七部中,赤部专管火器开发,橙部目前以造船业为主要任务,黄部负责人才招募和培训,依现在的国情和九部的重要性,少不得要经常做些人口买。绿部主营商业贸易,青部亦是一个情报部门,只不过探听的都是海外他国的情报罢了。乾隆五年,亦是公元1740年,在那个距灾难开始仅隔百年之际,近百名暗卫相继搭乘西方传教士的巨轮飘洋过海,乾隆十一年,尽管最后回返大清的人只有一半,但他们带给大清的财富是无法言喻的。蓝部算是一个后勤机关,偶尔也会接手上级交待的一些应急任务。而紫部则掌管京城八旗子弟的教育,包括大清下一代朝廷要员的挖掘培养工作。

  九部的最高领导自然是和荣永琏兄妹,朝堂之上则以和亲王弘昼和果亲王弘瞻为首。当然,他们每人背后亦都有自己最为信任得力助手。九部的直属上司为左右两个部长,暂无正副之分,大多由皇室宗亲子弟担任,当然,他们不必全部了解泰天九部的性质,只要在各自部门内各司其职就好。这些人也是自小便开始秘密培养起来的,数年下来,经过极其严格的军事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洗礼,他们对接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