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 >

第48章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第48章

小说: 还珠之荣尊天下(风幻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自家姐妹,萌儿以后便唤我三姐姐,唤和婉一声姐姐吧。”看到和婉神色惆怅,和敬便接口道,“你们两个也都坐下,咱们姐妹说些体己话。”

  “就是,在咱们姐妹面前,妹妹以后不用太过多礼。”回过神来,和婉也笑道:“咱们皇家虽然规矩繁多,但也并不需要时刻都如此紧绷,比如像我们姐妹们私底下的聚会,在家里最亲的人面前——”

  “和婉说的不错。”和敬也跟着道:“萌儿也早到了指婚的年纪,今后与额驸及家翁姑嫂相处,也不能像会见一般人那般严肃;在这其中,对额驸及其家人也要区别对待;后者当中,若要细分,面对家翁与面对姑嫂又有不同。萌儿先记着我今日的话,回头再细细琢磨,若实在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再来问我们。”

  “妹妹有些害臊了呢。”旁边和婉接着笑道:“男婚女嫁,人之常情,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还有兰儿和晴儿,听到指婚,一个两个都那般扭捏,真真是该同时被皇阿玛指婚呢。”

  “说到指婚,我便有些来气。”眸子一沉,和敬也略有些恼意道:“最近京里出了一桩丑事,那硕王府的长子因为小时候在围场捉白狐放白狐的事,皇阿玛不过随口说了句‘仁善’,不想几年之后京城竟然传出皇阿玛称赞硕王长子文武全才年轻有为的流言,再加上硕王世子的光环,一时迷花了不少女孩子的眼睛。而那硕王福晋更是个心大的,一般女子她还根本看不上,这两年来她一直在暗中周旋,竟是想让儿子尚主。”

  “如果不考虑其异姓王的敏感身份,硕王府听着倒也还过得去,作为王府世子,将来必定要袭郡王爵位,想尚公主免强够格。”和婉也开始分析道:“但是那位硕王长子却是个脑筋不清楚的,一个月前刚被告发于皇贵妃丧期私养外室,那女子还是个刚刚丧父的歌女——如果这事没有被捅到皇阿玛面前,世人只怕还被那个文武双全的传言蒙蔽呢。”

  “什么文武双全,十八岁了,却是什么拿得出手的差事也没有办过,只好拿七八岁的童趣当伟大,”和敬也极为不屑地开口:“真要是个有才的,不说去旗营历练将来挣军功了,就是在京城寻个差事踏踏实实做起来,也不会让人嘲笑说是靠着祖宗吃饭。”

  “我听说那个硕王长子文采似乎真的不错,曾经做过几首诗文连夫子都说极好。”

  “若是真的有文采那尽可以考科举挣功名,不比什么都光荣?”和敬继续鄙视道:“小时候我也曾跟二姐姐在上书房呆过几年,那里面几乎每个人都得过先生的夸奖,不是说你写的字有大师风范就是说他的文章做得好,或者说这人那人有国手琴师天赋——肯定和赞美只不过是先生激励学生的一种方法,你若是自己真当成那么一回事,那可实在是可笑之极。”

  “听姐姐这么一说,我也算有些明白了。”和婉似乎一脸恍然大悟:“依姐姐之见,这次兰儿和晴儿,皇阿玛会给她们定下何等身份的额驸?”

  “咱们皇家公主,嫁得最多的便是和亲蒙古,比如你我——还有二姐姐。”顿了片刻和敬又道:“除去满蒙联姻,公主格格们也有不少是嫁给满洲八旗中的勋贵子弟,比如和嘉的夫家富察氏,那可不止是皇额娘的娘家,早在圣祖爷时期,富察氏便是满门荣宠。再有像怡亲王府的含烟妹妹,她是嫁到瓜尔佳氏一族,他们与富察氏一样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当初大清入关从龙的功臣,族中亲贵数不胜数,便是宗室当中与之联姻者也甚众。我想着这次兰儿和晴儿,皇阿玛估计不会把她们嫁到蒙古和亲,所以应该是在满洲亲贵当中择一优秀子弟将她们嫁了。”

  “和嘉的额驸是刑部侍郎,含烟的额驸在户部当差,听说每天都跟二哥一起忙得天昏地暗,连儿子出生都没有在家陪着,也确实有些委屈含烟妹妹了。”和婉也半是沉吟半是低叹道:“不过男人嘛,年轻时就该做出些功绩,所谓封妻荫子不正是为人夫为人父的最大骄傲?”

  “可不就是?妻凭夫贵,子凭父荣——我们女人一辈子可不就是这么过来的?”望着两个妹妹,和敬也极为肯定道。

  说了这么多,本就不笨的萌姝自然听明白了两个公主话中的深意,这一夜,自离开承德之后她再一次失眠。

  土尔扈特部之东归

  时间拉回到四个月前,却说清俄关系紧张的源由——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初,远在罗刹国境内额济勒河一带游牧的土尔扈特部蒙古第六代汗王敦罗卜喇什终于病故了,年仅十七岁的独子渥巴锡继任汗位,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大事竟是接受罗刹国伊丽莎白女皇诏令,派出自己的族人出兵欧洲战场。目送着六万多蒙古勇士极为悲怆地告别父母妻儿踏上生死未卜的征途,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再一次在心底告诉自己:回家——自己一定要带着族人回到祖国的故土,不是为了父汗的遗愿,也不是因为祖国的富庶,只是为了让蒙古的勇士不再被罗刹国一次次送上九死一生的战场。

  此时以英法为主导的,涉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在欧洲大陆、地中海和大西洋、美洲、印度、非洲以及西印度群岛均出现军事冲突的世界性大战已经开始接近尾声,虽然法兰西的陆海军均在不同程度受到打击,英法之争结果已明,但在欧洲东部,法兰西的同盟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却始终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导,与英国结盟的普鲁士此时已经开始感受到战争前景的艰难。处在俄奥两大欧洲强国的的包围和打击之下,普鲁士虽然经过了腓特烈大帝的“开明专治”,但做为由一个小公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欧洲内陆国家,十八世纪的普鲁士远远不是两个强邻的对手。

  不过就在普鲁士军队极为艰难地与两个强敌相抗时,一位来自东方的客人却主动表示原意给普鲁士提供金钱和武器援助,对方唯一的要求便是普鲁士要将战争的主要重心全部转移到东线。为此这位客人还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到奥地利和法国为普鲁士进行斡旋,并建议腓特烈大帝向自己的盟友英国请求帮助。

  最终,不知道是那位东方客人的调解还是英国的出面,西线的法国率先同意和谈,奥地利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从俄奥联军中退出,但是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对俄国的战争,普鲁士在战场中的被动情况开始有了逆转。

  此时奥地利眼见战场形势开始出现转折,盟友法兰西自顾不暇,大西洋上的英国频频对自己提出警告,奥地利终于提出了退出俄奥联军的要求,俄国伊丽莎白女皇眼见盟友去意已决,她只好连忙从国内调兵继续与土耳其和普鲁士相抗,听说土耳其、波兰、罗马尼亚这些昔日被俄国侵占过国土的东欧国家也有意向组成联合军队向俄国复仇——此时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俄罗斯帝国随时面临着被昔日的对手群起而攻之的惨境。

  竟识到面临的危局,伊丽莎白女皇连忙派出大批使臣分赴英、法、普、土等国,前线战场上也传令军队保持戒备状态。

  也许真如中国一句俗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帝国西部一向最为保守懦弱的清国不但突然派军队抓获了帝国派到唐努乌梁海的细作和哥萨克骑兵的突锋部队,而且开始大量向清俄两国边境移民。如果搁在十年前,帝国只要派出强悍的哥萨克骑兵便能让这些瘦弱的清人一退千里,但是自从七年前,帝国最为精锐的骑兵在清国一位公主的封地上被蒙古人打败之后,帝国便基本上再也没有从清国的蒙古人手中讨到过便宜。此时伊丽莎白女王开始在心里无比庆幸帝国的前辈们与清国已经签订的那三个条约,虽然帝国人民早就已经不满足于条约上所规定的帝国与清国之边界,但是对于现在的帝国来说,三个条约却极好地保护了帝国与清国大半边境线的安全,那些矮小的黄种人虽然懦弱了些,但在信守承诺方面还是比较可靠的。

  俄国伊丽莎白女皇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与清国在唐努乌梁海的冲突,在西西伯利亚一带的早就归附俄国的布里亚特人(中国蒙古人的近支)和通古斯人却突然来报,西伯利亚西部平原上出现了一支名唤“夜枭”的强盗队伍,神出鬼没的他们已经分别趁夜袭击了自己的部族数次,万幸对方的目的只是劫掠财物,有时候也掠些妇女儿童,并不以杀人为乐趣。

  收到奏报,伊丽莎白也派出了一支三千余人的哥萨克骑兵大队进入西伯利亚进行剿匪,其实若不是怕彻底失去布里亚特人和通古斯人的信任,伊丽莎白女皇宁可把这支骑兵派到第聂伯河加固俄国的东部边防。

  就在这支俄国剿匪骑兵与神出鬼没的强盗夜枭在辽阔的西伯利亚互相狩猎时,在额济勒河一带游牧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突然发动“叛乱”,他们焚烧了木制宫殿和散落在原野上的村落,杀死俄国派驻在当地的官员和卫兵,然后,成群结队向着东方前进。听说有许多老人不愿拖累族人主动留下来抵挡即将追来的俄兵,虽然他们并没有杀死多少俄国人,但他们的牺牲确实让族人加快了回归祖国的步伐。

  十二万人的大军勇敢地向东方前进,虽然土尔扈特部青壮年男子大半都被派到了欧洲战场,但是他们前进的速度仍然极快,摧毁俄军在额济勒河以西的军事要塞之后,前半个月他们每天平均行速接近百里。如果一直保持着这个速度,三个多月他们就能回到祖国的土地。

  只是自从翻越欧亚大陆的背脊乌拉尔山脉,疾病和疲惫便开始侵袭土尔扈特部牧民,用了多出一倍的时间和损失约两万勇士和族人的代价,冲破了俄国人西伯利亚各据点建立的重重封锁,将追击的俄国人远远丢在后面——这一天,他们终于走出了西西伯利亚,进入秋末的哈萨克大草原。

  十三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以前,紧邻西伯利亚的这片大草原住着钦察人,这片草原也叫钦察草原。但是自从蒙古崛起,拨都所率的蒙古西征大军打败钦察人和斡罗思(俄罗斯)组成的联军,蒙古人便在钦察和斡罗斯的土地上建立起金帐汗国,因汗国境内以钦察人为主,汗国也叫钦察汗国。只是不久之后,拨都将汗国的东部分封给弟弟,最终形成独立的白帐汗国。

  几经变迁,钦察草原更名为哈萨克草原,在这片草原上的白帐汗国于是也叫哈萨克汗国。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末,哈萨克汗国头可汗逝世后,汗国在经过短暂的统一之后开始重新走向衰落,汗国内部各玉兹小汗王并不服从大汗的管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也就是从十八世开始,北边俄罗斯在经营西伯利亚的同时也经常派出彪悍的哥萨克骑兵侵入哈萨克草原进行劫掠。

  乾隆二十二年,趁着俄国卷入欧洲战争,哈萨克左部汗王阿布赉遣使入清,表示哈萨克愿意归附大清,“永为中国臣仆”。考虑到大清仍需要几年稳定的国际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在接受了阿布赉汗的请求后,大清虽然与哈萨克加强了经济政治交往,却并没有像对待朝鲜安南那些藩国般进行册封和朝贡往来。不过哈萨克左部(西部大帐)归服大清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哈萨克右部(东部大帐,亦称大玉)归服,进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