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战场-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有家的感觉,真好
第72章 第六十八章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所有运动员心里的警钟也随之敲响——已经进入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年了。主力运动员在努力让自己的技术更完善的同时也让身体尽量保持健康力避伤病,而年轻运动员都在争抢奥运积分,挤破脑袋地抢夺奥运会的入选名单。
为了帮助乔云他们突破瓶颈,黎远岸特意请到了他认识的一位优秀美国体能教练过来指导。那个外教并不是羽毛球领域的,他其实是一位篮球教练;但他对人身体素质提高方面的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来以后,先旁观了乔、余的训练课一段时间,接着才开始着手为两人量身制定练体能的新方法。他首先告诉两个人,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偏大,不要对自己的体能没有信心。30岁在外国人看来正是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甚至比上一届奥运会更好,更接近职业生涯的巅峰。然后,他改变了传统的以器械为主的体能训练,让乔云他们多做一些趣味性的、在运动中锻炼力量的球类训练,这样不仅可以练到器械训练练不到的小肌肉群,而且能训练他们精力的集中度和思维的灵活性。
外教为乔云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从前乔云总觉得自己老了,在比赛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他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这观点震撼了他,也前所未有地刺激鼓舞了他。
年初的苏迪曼杯,中国队和韩国一决胜负。风云自然又碰上了申李组合。之前五连败那段时间,他们最不想碰的敌人就是韩国这对选手;而现在,他们最想碰的就是韩国人。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从谁手中失去的光荣,我定要亲手从他那里拿回来!
风云的团体赛表现一向就比单项好,这么多年都还保持着团体大赛不败金身。所以乔云和余剑锋也抱有极大信心,坚信这次比赛一定能成为他们扭转连败僵局的一个转折点。
然而,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打到了1:1平,进入第三局刚开局没多久的时候,余剑锋一个扑救拉伤了膝盖内侧附韧带。当时场上本是典持坚和常群坐镇指挥的,黎远岸看到这一幕再也坐不住了,直接从看台上冲下来,紧张万分地询问余剑锋的伤情。
“黎导我认为坚持打完是没问题的,最后半局比赛了,我不想放弃。”黎远岸掐着掌心,内心煎熬万分。这是整场比赛的最后一局,他何尝不希望把苏杯直接拿下?但两年前韩眉出事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他太恐惧噩梦重演。“我还是认为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比赛的机会以后多的是。”
乔云突然开口了,“黎导,我相信余剑锋。他说还能行就一定能行。这一次比赛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团体赛。待会我们改变战术,让他往前靠我在后场,我来杀,我们一样能赢。”
最终黎远岸没拗过这两人。申李也知道余剑锋受了伤,专门压住了余剑锋打。但余剑锋早已不是那个防守薄弱、网前粗疏的毛头小子了,他们压得他越狠,他反而顶得越坚决;防守技术仿佛入了化境一般,怎么打都打不死,再重的杀球都接得住,从而最终为乔云创造出进攻的机会。
乔云不常在后场杀球,原本对方也没太把他杀球放在眼里。可交上手没多久申李便发觉,虽然乔云的杀球不像余剑锋那样重,但他的落点刁钻精准得可怕。就像精密测量设计的轻轨导弹一样,专攻敌人的心脏要害,要么压边线要么找空档,要么就打两人的结合部,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申李他们是以为自己早就把风云组合研究得透透彻彻了的。可是今日风云阵仗一变,让申李非常不适应,反而化不利为有利,奇异地组成了一种“怪阵”,完全打乱了申李的节奏和战略部署。
最后一个球申在成弹后场出界,乔云甩了球拍一下子瘫倒在地。而余剑锋足足停顿了半秒钟才反应过来他们赢了。还不等两人来一个激情拥抱,中国队的队友们就洪水猛兽般冲过来。将他们抛的抛压的压,疯成了一锅乱粥。
在杂驳喧闹的人群里,乔云和余剑锋不约而同奋力地抬起头,急切地找寻彼此。然后,他们从彼此的眼中,都看见了闪动的星光和灿烂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
转折性的胜利
第73章 第六十九章
近来高临观不断为小伤小病困扰,再一次陷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低谷。
其实高临观相比较其他运动员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他的幸运不在于拿了许多冠军成就大满贯的伟业,而在于他没有重大的伤病。像他们这种已经过了二十五六开始奔三的老队员是最能深刻体会“伤病是运动员最大敌人”这个道理的。因此老队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特别强,比如医务室这种地方,小队员们是时常躲着走的;但乔云、余剑锋、高临观他们三个“老家伙”,每天训练完必然很自觉地去医务室做放松治疗。三个人被队医们压筋、扳腿、按揉肌肉,经常疼得惨叫连连泪如泉涌。
但即便这样小心保护身体,这段时间还是问题频发。倒没有重大的伤病;但不知为什么就是小毛病不断。比如高临观的脚,总是磨破水泡反复感染;高临观肠胃不好,有时候莫名其妙就胃肠道感染而生病;还有腹肌拉伤、腰肌拉伤等等等等。
因为伤病,高临观不得不有选择地放弃一些比赛。国际羽联安排的赛事实在太紧太密,对于他们这种年纪偏大的运动员,这已经非常苛刻残酷了。但高临观的频繁退赛不能被花钱买门票的观众们所理解和接受。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公开赛上,高临观胃痛得身子都不太直得起来,却还是坚持走到场上向四面观众鞠躬致歉;可观众们愤怒地起哄,甚至有人清晰地大声吼道:“你以后永远别来这里比赛了!”
媒体们又给高临观取了个外号——“高退退”。而由于今年年初高临观去做了日光美黑把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又新添了几个纹身,更是被无数人所诟病,认为他不专心比赛一天到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外在形象上,没有专业素养。
面对这一切,高临观虽然不再会如年轻时那样表现出明显的激烈情绪,但黎远岸也看得出来,他到底还是难过的。高临观这十多年职业生涯,没有一天走的风平浪静;当他失败的时候会有许多人质疑他,当他成功的时候同样有无数人质疑他。他毕竟也是个有血有肉会委屈会伤心的人,其他人的评价他大抵能一笑而过,但球迷的批评和指责,对他而言还是个不小的打击。
然而高临观什么都不说,什么都只是埋在心里。他还是拼命努力地训练者,但他的眼里总会流露出深深的疲惫。他早已过了那个年少轻狂的时期,不像乔云,受了委屈还会直冲冲地对着镜头说“我恨羽毛球”;他永远不会说那样负气的话。但黎远岸担心正因这样的压抑,高临观那颗挚爱羽毛球的心,会被慢慢磨碎。
黎远岸向高临观提议,要不然就再请唐导回来,就像中北奥运时那样陪他再走一个奥运周期。高临观却拒绝了。他说,我不能依赖唐导一辈子,我已经是个男人了,不是孩子;我想自己走这一回。
的确。生命是一种体悟。高临观现在的境界已经不是旁人轻易左右得了的了,很多事,很多刹那的顿悟,都需要他自己主动去把握。
终于,黎远岸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适于高临观的体悟机会——这一年英国的劳伦斯颁奖典礼向高临观发出了邀请。虽然明知这个奖项是不可能得到的,但黎远岸还是极力劝说高临观去参加典礼。
“出去看看,抬头看看,也许能给你带来新的灵感。临观,我认为那是你走向更高境界的一个平台。”
于是高临观去了。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欧洲国家的人们对网球、足球、篮球这样一些运动项目的疯狂热爱;而羽毛球,在欧洲几乎无人问津,似乎它并非一个全世界的项目,而仅仅是亚洲人自娱自乐的游戏。在那里,没有人关注羽毛球。在那里,没有人认识他。
台上,主持人用惊叹而崇拜的语气夸赞德约科维奇打出的200多公里网球时速。那一刻,高临观多么想站起来大声呐喊,“你们可知羽毛球最快的杀球时速可以达到400多公里!它就是我队友创造的!”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他。
高临观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对羽毛球的爱有那么深刻,是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深刻。尽管这项运动的官方组织机构国际羽联有太多太多的积弊,尽管这个赛场还存在许多许多的不公平非正义,尽管这只小小的羽毛球也给他带来过数不清的伤与痛,但是……
没有什么比在赛场上飞翔的感觉更让他眷恋,没有什么比在击球那一瞬间心跳的停顿更让他震撼,没有什么比那种人与球浑然一体的和谐姿态更让他痴迷。
他还是深深地喜爱它,没有办法舍弃它。
高临观的心剧烈地搏动着。他听不见也看不见周边一切的事物了,他眼前仿佛呈现出一条更高、更远、也更艰险的道路。他在那一刻豁然开朗,顿时明白了自己的未来到底要走向哪里。
不断地拿冠军让他渐渐麻木。他现在却懂了,他的使命不再是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夺冠。他要用自己对这项运动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掘羽毛球的潜力,呼唤人们对羽毛球的热情。中国乃至世界羽坛上,还从没有诞生过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巨星,没有一个如太阳普照大地般影响力的存在。
他要改变这一切,他要做到这一步。
当一个人心中有着更高更远的梦想时,他就不会在意脚下的泥沼。他的身躯会更矫健,他的目光会更深邃,而他的内心,会更慈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作者有话要说:
临观,看着你越走越远,我多么悲欣交集
第74章 第七十章
高临观从英国回来后不久,他的自传也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本书甫一上市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非它的文笔有多精彩,而在于它的内核是如此真实。
高临观的职业生涯则继续腾飞。在这一年的世锦赛上,他和老对手木崇岭苦战三局,于落后的险境中艰难地扳回比分,最后打到24:22,才惊心动魄地赢下比赛。在那一刻,很多人为他激动,疯狂甚至流泪,而高临观却愈发地冲淡平和。他不仅热情拥抱对手,而且在赛后丝毫不吝对木崇岭的欣赏之意、相惜之情。“我拥有的不只是对手,所以我收获的也不只是冠军。”
他的明星效应异常明显,身价也越来越高。他的谈吐中充满了质朴的人生智慧、与从容的生活态度。他甚至已经能够坦然倾吐自己最深沉的爱恋,谈及时目光中全然是思念和希望。
“我一直在等待我爱人的回来。我想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羽毛球和我的家人了。我祈盼着他早点回家,和我好好地在父母膝下尽孝承欢。”
虽然他始终没有吐露他的爱人是谁,但没有人不为这样温暖浓烈的爱所感动。那一定是个非常美好的故事。
他的姿态越放越低。比赛时即使是对100名开外的选手也一定会严谨地打好每一拍,从不耍花活,并且在赛后会肯定和赞扬对手。状态不好时一定会向观众道歉,请求他们相信他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调整好自己。接受采访时会更多地谈及内心最真实的挣扎或喜悦,会表现出最平凡的一面,同时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羽毛球事业的热爱与期望。
他承担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乐于承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