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孩子过不去-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中也许常常有这样的镜头:某一天,孩子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你开始肯定这么想:这孩子, 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他,我们先吃饭!心里想:他回来非得“好好教 育”他一顿不可!晚饭后孩子还没有回来,你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 个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你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劈头一阵责骂:“你死 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孩子试图解释,但此时的你哪里容得下倾听孩子的解释?劈脸又 是一巴掌,打得孩子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
其实你这样做,原本是出于“爱和善意”,却因为忍不住一时的激动,爱和善意就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 所遮掩。所以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 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 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 过孩子怎么看自己。
3。重新和孩子亲密接触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常和孩子有一些亲密的举动,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这种行为就变得越来越少 。我曾经读过一篇题目为《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的文章,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 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 关系了。
4。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
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 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 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 ,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 ,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 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沟通(2)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惟有用嘴去说就行,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 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总之,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沟通。在沟通中不仅可以和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还可以表述 自己的计划与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父母自身的鼓励。更有助于代沟的化 解,隔阂的消除。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平等,不仅存在于大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也需要平等。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
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 度对待孩子。
和颜悦色,避免用命令、训导式的口气,应该是父母与孩子讲话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对朝夕相处的 孩子,虽倾心关爱,但与其谈话的内容仍离不开“训导”这根轴心。
其实,这种训导对孩子是不公的。孩子需要适时指点,但需要的并非只有居高临下的训导。父母、老师在 孩子面前是长者形象,孩子要尊敬师长,但现实中尊重孩子的父母与师长却不太多。这种单向的尊重,无形中 使孩子永远处在附属地位。
在生活中,要想与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就应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 满足或不应满足时,千万不要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我 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大人和孩子之间需要平等,特别是交流时要平等。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的个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充 分得到展现。在平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是独立的、有主见和意志坚强的。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有独 创精神的。
对此,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教的班上曾有一个成绩特别差的孩子,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一直提不上 来。可令我吃惊的是,短短几个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从班上的倒数几名跃升到第十名,尤其是物理成绩 ,从倒数第一猛升到第一。
我为此去他们家里做了一次家访,他的妈妈刘女士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家长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 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
我说,你这些感触是怎么产生的呢?
刘女士说,初二下学期时,我家的孩子就一直迷上了网络游戏,对此,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儿子对 我的话无动于衷。”我为此也感到“心灰意冷”。
一次,我找了一个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他问我:“你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吗?他是否因为感受不到学习的乐 趣而迷恋上网?”心理医生的话使我猛然惊觉,一直以来,自己只是一个劲地督促儿子的学习,却很少留意儿 子对学习的感受。
一天放学后,我一改平时凶巴巴的样子,关切地问他:“孩子,你学习累不累?”儿子见我这么问他,诧 异地扫了我一眼,应了句:“累死了,真不想学了。”“妈妈在工作上也有很多烦心事呢,你帮我拿主意好吗 ?”这时,我就像如对知己一般,向儿子说出了工作上的烦恼。
想不到,自己眼中还是孩子的儿子,分析起问题来还是一套一套的。使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 “你比妈妈强多了!”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声赞扬就此打开了儿子的话匣子,儿子将内心的郁闷倾诉了出来。 从此,我家的孩子再也不那么痴情于网络了,有了什么烦恼就直接和我说,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可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其作用有多么的巨大。生活中,由于我们许多的父母
成天忙碌于工作岗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也就出现了。从而,导致了 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苦恼,父母也无从了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直接管束应该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一个十 几岁的孩子能够跟父母讨论他对某一事物的手法,那么他就会在他这个躁动不安的年纪里,找到一种被他人认 可的自信。相反,如果缺乏有效的交流,那么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思想的困境中。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只做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应当尊重孩 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如果家长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接受父母对他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为大”、“我的话就是圣旨”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而是 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把你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将心中的 烦恼告诉你,将心中快乐告诉你。
其次,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的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方问:“爸爸你为什么 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 多少,怎么谈?
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我们就等于将一颗关怀他 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们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我 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
代沟的化解,需要双方的理解(1)
当孩子逐渐长大,知识面、接触面增大,他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 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这样父母就会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于是 对孩子的怨言也就多了起来。作为孩子呢,他同样也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彼此的心境就不难解决了。家长的理解对孩子的成 长至关重要,它是使家庭教育步入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 孩子!他们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提前准备的,孩子想什么家长根本不管。正是这种互相的不理解才造成了代 沟的加深和沟通的难度。
比如下面这个孩子在给他爸妈的一封信中,就强烈地倾诉了对这种理解的需要。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你们不相信,我是噙着泪水给你们写这封信的。也许我说我委屈,你们会觉得过 分,但你们若是知道我当时的心情的话,我相信你们会理解的。
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摇滚乐,并且十分喜欢出去游玩,因为我的心里已不能装下这个 繁杂的世界,我希望用摇滚乐来宣泄我的心情。我和同学经常出去,想逃出这个压抑的空间,寻找我们自己的 乐园。那是一个只有音乐的世外桃源。你们一再束缚我,虽然我很安全,没出任何危险,但这样的我已经和外 界隔离了。而我是要走进这个社会的,我以后终究会独立的,你们为什么不放开我呢?
记得小学时,我要和两个同学去公园游玩,求了你们半天却无济于事。可我已经答应了同学,你们让我怎 么办呢?我在虚荣心和逆反心理的驱动下,就和同学出去了。一回到家,你们也不等我开口,就臭骂了我一顿 。我当时好委屈,我也知道你们心疼我,但我又没出事,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从此以后,我心里所有的事都 不跟你们说,只向同学倾诉。我当时的心情你们知道吗?我很希望你们能帮助我理解我,但你们一点反应也没 有。从此,我的心真正与你们隔绝了,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再也没跟你们说。
还有一次,在小学毕业前,我和班上一个学习很差的女同学成了好朋友,你们却一再地阻拦我,我的逆反 心又让我自己来抉择我的事。我很感谢我的逆反心,因为它让我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路。希望你们能理解我, 可以吗?
我已经知道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的任务,但我没有因为和差的同学交朋友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我真的希望 你们能了解我,因为我已不是小时候的我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