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升级版) >

第7章

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升级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汽车是个例外。2007年,丰田销量超过通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丰田成功的秘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成本减半战略。2005年6月,63岁的成本杀手——渡边捷昭接任丰田汽车株式会社社长,更是将丰田的成本控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渡边捷昭指出:丰田要实行成本减半,必须对整个流程上的工序都实行成本减半,如果不对行政部门变革、对臃肿的行政部门开刀,那么高额的行政费用必定让丰田的竞争力完全消失。如果行政部门的人数多于生产部门,即使生产部门将生产效率提高1成,将成本降低1~2成,也无法占有绝对优势。现场为了降低一两分钱的成本在拼命,而我们的行政部门呢?
  于是,丰田在行政部门推动少人化、灵活用人化、将人数
  减至2/3。但是丰田是循序渐进的,下的是“慢刀”。
  方法一,就是让行政部门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做到“可视化”。就是说,任何一位行政人员都要熟悉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做到能替代别人的工作,而不是非他不可,“这事只有A知道”,“负责人不在,我不清楚”这样的回答,坚决杜绝。
  方法二,做好整理整顿工作,编制标准化流程,让员工许多事情在不需要行政人员的帮助下,也能简单完成,比如,仓库管理人在架上表明地址,库存数量,让哪怕是新人也能马上知道东西放在什么位置,不需要再去请教库管员。
  方法三,培养行政人员的市场意识,让他们到现场去。有时候,到现场去看一看,比废寝忘食研究过去的数据,在纸上找答案,来得更准确、更简单。
  方法四,试着抽调行政部门的优秀人才到其他地方去,让行政部门其他人员顶上,不断做到人少化。
  

6。瘦身是一场大革命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词叫“削藩”,就是皇帝要把底下分封诸侯的权力废除,让国家机构扁平化,最终达到中央集权。然而,这样的斗争一直是残酷而激烈的,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差点不可收拾;明朝的建文帝削藩,招来“靖难之役”,把自己的位子和性命搭了进去,康熙皇帝削藩,导致“三藩之乱”,内战打得不可开交。
  所以,在瘦身的时候,如何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你动刀的时候,不会有人挥刀反击,是很重要的。做企业,大的公司都会经历这样一场瘦身战争,为了避开痛苦的大公司病,他们必须从财务和信息系统管理的机制方面展开全面的“削藩”运动。
  ###集团,从前的电信设备采购权是下放到县一级的,分散的采购额很难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拿到更优惠的价格,无形中就造成了运营成本的增加。于是,集团将采购权收归省一级的公司。
  IBM瘦身之后变成开始翩翩起舞起来的大象。客户面对IBM时,总是只看到销售代表一张面孔,而IBM各种下级组织结构如产品部门、技术部门、咨询人员等,永远是在幕后配合提供出客户满意的一揽子软、硬件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这些大公司,一个明显的改变是:除了节省管理费用降低成本,还可以把各个分公司纳入到一个规划完整的管理系统当中来,从而加强了集团对下属公司控制力。
  

7。砍机构要巧借外力
我提倡砍机构快刀斩乱麻,但你要小心用刀,要注重策略。
  集团加强对下属业务的控制,途径可以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的集中控制,也可能是业务重组以及职能管理的整合,甚至是直接的人员调整。
  你砍机构想达到“扁平化管理”的目的过于明显,最危险的做法是在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之后,断然宣布新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任命。直接削减下属权力的后果,有可能会激化企业内部的矛盾,甚至天下大乱,这样的办法不可取。
  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应该考虑另外一个工具——流程的变革。就是在过程中,引入客户导向、利润导向的理念,转移矛盾焦点,也是为业务重组提供理论依据,以规避风险。通过流程变革,实现责任、权力、利益的再分配和平稳过渡。
  一定以客户为导向、利润为导向考核团队,并以此筛选机构。2005年1月份,我们的北京公司出现亏损,一旦公司出现亏损,我们的工作作风是,马上到北京公司找到公司老总,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同时制定出下个月的工作计划。然后北京老总对我说了,下个月亏损不会有。可到了第二个月,还是亏损,我们马上又分析原因,让经理作出保证。第三个月,仍然亏损。这样,公司的电网来了,经理自动离职,没有任何怨言和解释。北京经理离职以后,我们把北京和上海合并,把上海的总经理调到北京,然后把两个团队合并起来。
  还有一个团队在广州,也是出现亏损,虽然亏损金额比较小,我还是努力马上止亏,三个月后,扭亏没有成功,广州老总也被撤了,我们发现找不到合适的总经理,那么,关闭广州公司。
  团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就宁愿合并。所以我想表达的一个重点是,假设一个部门不能创造利润,不能带来价值的时候,你就不要去等待、去拖延,你要快速决断,马上砍。这也是你缩减机构的最佳时机。你砍了,就能为你节流;你不砍,就成为你的漏洞,然后一直失血,造成你的公司最后瘫痪。
  (1)通过“我能创造多少利润,我能为客户做什么”的大讨论,引入“利润导向,客户导向”的理念。
  (2)按照利润、客户导向的原则,通过学习和研讨,重组企业的三大流程,即产品研发流程、销售流程和订单交付流程。
  (3)根据新的业务流程设计新的利益机制。让业务负责人最终对企业价值链和三大流程负责,他们的利益将根据流程的最终成效和流程关键点的成效来确定。
  1。 你的公司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上是否效率低下?是否有些部门之间的职能可以合并,有些职位可以兼职?
  2。 你是否在用“利润导向、客户导向”设置机构?你是否觉得部分管理人员有严重脱离市场的倾向?
  3。 你是否觉得有些部门是没有创造价值的?有些职位没有存在的必要?
  4。 学完本章,你觉得在自己的企业中哪些机构可以立即砍掉?
  

1。购买固定资产,你要承担“七宗罪”
购买固定资产,你的罪过大了。听我的忠告,有钱别买固定资产,宁愿去做市场,做品牌,做客户!没钱更不能借钱买固定资产,宁愿去租别人的!有多余的固定资产,马上砍掉!
  很多企业家都是把钱花到了固定资产上面去。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固定资产不是增加企业的利润,而是侵吞企业的利润。
  固定资产购买以后,你要承担“七宗罪”:一是你的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不能去用来做别的投资,机会成本的耗费太大了;二是不管使用不使用,它都要产生的大量折旧,每天都在发生;三是固定资产不像其他资产,它要产生大量的磨损;四是你一旦转产,或者使用不足导致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五是固定资产本身在建造当中,比如说盖厂房、建生产流水线,也还是需要大量的成本,同时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六是固定资产购买以后,若经常闲置会产生浪费;七是随着技术的影响,固定资产要不断更新,不断维护、修理的相关费用。七种浪费,就是你的“七宗罪”!
  如果你的企业收入是10,成本是9,收入减成本等于利润,那么利润就是1。我们要增加固定资产,比如说要增加一辆汽车,我们从什么地方买?当然是到商场的汽车销售展示厅里买,而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从利润里面买,现金流里面买。假如这辆车是100万,那这100万的现金就变成了固定资产。所以本来利润是10-9=1,但是你买了一辆车,变成了0。
  你花了100万,拿到了心爱的车,这100万已经贬值了,你不可能再以100万的价再卖出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你买车以后,你开始缴税,开始装饰,开始支付过路费、养路费,同时你还要请专职司机,于是你要养人,你就要有桌子,有办公场地,甚至还要有一个人去管他,一个办公室主任去管他。这些养路费、修理费、维修费、折旧费等等,会让你应接不暇。
  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国际大公司,他们不买车,他们宁愿打车。前一段时间我住在东方曼哈顿,那里有好多国际公司的CEO,我看到,没有一部车是他们自己开的。租车,给人感觉是贵的,但实质不是,因为它是一次性开销,比起把固定资产变成了负债要好得多。
  

2。资本性开支是旋涡
如果把企业发展看成是登山,那么,负债就是山顶上的那块大石头,一有风吹草动,它就可能掉下来让你一命呜呼!固定资产是负债,是那块大石头。
  一次,一个浙江的企业家对我说,李总,不对呀,我买固定资产不等于负债呀,因为我买了一块地,那个地增值了,怎么会是负债呢?我说:“很好啊,那你知道什么叫增值吗?假如你买这块地是10万,你买了以后,认为它增值了,那不叫增值。你把这块地以15万或20万的价格卖出去,扣除税金、利息、成本、各种费用,如果剩余一定的现金,那是增值。你必须把它变为现金,拿回来以后才叫增值。”
  史玉柱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外界评论他的巨人集团是怎么失败的,说他盖楼,40层的大楼,好高骛远,所以失败了。他说,其实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投资失误,也就是资产投资项目失误;第二个失误,财务管理失误,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你企业有多少钱,你根本不知道企业的现金流,你根本不知道企业的利润,是10减11,还是10减15,还是10减8,你根本不知道。所以肯定亏损。
  再给大家一点忠告,你的资本性开支的费用一定要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建立流程,责任到人。
  在我刚刚接手集团总裁的时候,当时整个集团14个公司,媒体投资预算是15亿。我说,我们必须把每一分钱、每一分成本当成魔鬼杀死,杀不死就变成投资,必须得到回报。所以,我们建立流程,每一个回报必须要在25%以上,而且要在当年度,一个年度不能低于25%。它的回报率有没有现金流,现金流的比例是多少,然后责任到人,谁花了这笔钱?什么时候花出去?什么时间回收回来?回收的周期每个月都要列出来。按照这个比例追加绩效评估,到最后如果没有落实,那就要追究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笔钱,每一分钱严格把关以后,控制每一个流程,最终每一分钱结果是什么。
  就这样,157亿元,最后花了多少钱?一年下来,只花了2700万!而且业绩一样地增长!而我的竞争对手,他是花了三个亿来竞争!他投入资本性开支来扩大他的规模,扩大他的生产量与市场占有率,但是,未必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利润。
  砍掉你的固定资产,搬掉山顶的大石头,你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清理无效资产,将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清理;
  (2)必需的固定资产尽可能通过租用等方式使用,将固定成本支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