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的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节,
但李彦宏不甘心做幕后英雄,他渴望发展新的模式:独立的搜索引擎。在2001年度的百度董事会上,李彦宏因为身体欠佳,在百度深圳分公司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彦宏信心百倍地提出百度要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然而,出乎李彦宏的意料,他的这一提议竟然遭到了董事会的强烈反对。股东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搜索行业还不熟悉,二是对竞价排名模式还不太理解,认为这在未来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所以,股东们认为不如求稳,扎扎实实做好目前的工作。
从投资的角度看,股东们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百度的收益主要来自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而一旦百度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这部分收入就没有了。同时,百度的竞价排名不能立即赚钱,很可能把百度逼向死路。¤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面对股东们的反对,李彦宏这个一向很冷静、理智的人变得很激动,他觉得这对百度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再次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李彦宏仍然没有得到股东们的认可,这时,李彦宏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
李彦宏的态度非常坚决,看准了就一定要做。最终,董事会同意李彦宏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并同期推出竞价排名模式。并且,这些股东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2001年9月22日,百度正式推出了独立搜索引擎网站。baidu。,百度竞价排名系统也同时上线。然而,虽然有了自己的独立搜索引擎网站,但由于缺乏知名度,每天的流量很小,主要的流量还是来自合作的门户网站。这样一来,如何让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熟悉并使用。baidu。,就成了百度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此时的百度,资金并不充裕,那么,应该怎样在短时间内以最经济的方式让百度声名鹊起呢?
李彦宏的战术
百度要发展自己的搜索引擎,第一步就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要让外界知道百度搜索存在。百度该怎么做?
借“新浪欠费”,导演“百度停机”
百度不希望没完没了的等待,百度等不起。百度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在传统的推广模式里一掷千金。李彦宏苦思冥想,突然想起了那句经典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百度的客户,比如新浪、搜狐,都算得上是互联网界的“巨人”,何不在它们身上寻找机会?机缘巧合,李彦宏选择了新浪。
第6节,
2002年年初,新浪拖欠了百度3个月的搜索技术服务费,于是,李彦宏借此导演了著名的“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在2002年3月12日,习惯到新浪搜索条中寻找答案的网民们突然发现,不管搜索什么,得到的结果都是“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几个大字。
按百度的说法,2002年春节前,新浪欠百度一个季度的技术服务费还没有交。按照新浪和百度的约定,新浪是每月10日向百度支付网页搜索的费用。而百度方面称,自从2002年1月开始,新浪一直以各种原委,包括现金暂时吃紧、春节放假、财务人员个人身体问题等多种缘由拖延付款时间达3个月,并且,当百度员工再次向新浪提出付款要求时,新浪方面说“我们公司高层和你们公司高层正在为此事讨论”,百度员工就与公司高层核实,却发现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
于是,正在李彦宏为门户网站。baidu。的推广而烦恼时,他决定借力新浪,导演了这样一出“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在“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几个大字之后,百度还提醒用户“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baidu。”。由于新浪搜索后台服务都是百度在控制,所以新浪没办法把这些话给去掉。第二天,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大标题——“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再经过一番转载、跟踪报道,这件事一下子被媒体炒成了著名的“新浪停机事件”。就是这一事件,让百度的访问量一夜之间狂涨。而后百度又顺势跟进的新闻炒作,让那些没接触过百度的人一下子记住了“。baidu。”。
推出百度超级搜霸
李彦宏清楚,只吸引网民的眼球是不够的。为了留住“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可能带来的用户,李彦宏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推出百度超级搜霸。李彦宏此举,目的就是让网民们切实感受到百度的好处。
此次推出的百度超级搜霸,是一款免费的浏览器工具条,安装于IE浏览器的工具条内。百度超级搜霸检索便捷,安装后无须登录百度网站即可实现百度类型丰富的快速搜索。它支持站内查询,可以直接查询当前访问网站内的全部相关信息。
这一款浏览器的出现使很多网民都选择了百度。事实证明,百度公司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毕竟,搜索这个事情,谁用谁知道。
坎外真经
借力营销,事半功倍
借助新浪,使初出茅庐的百度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可谓是借力营销的经典案例。所谓借力营销,就是借助别人的优势资源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初创时期的企业,迫切需要打出自己的知名度,却因为资金有限,不可能在传统的广告营销中无限制地投入。因此,综合来看,借力营销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少投资,甚至不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第7节,
事件营销需要“提前”做好“后续准备”
在“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中,李彦宏下了两招好棋,一是大胆判断“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百度品牌基本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勇敢地抓住新浪这个品牌巨人来制造事件。如果事件到此为止,这次营销还算不上完美。因为只有影响还不够,还要把影响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就是让了解到这一事件的网民们转化成为。baidu。的粉丝。就在这紧要的时刻,李彦宏使出了另一招——推出百度超级搜霸。百度超级搜霸靠着人性化的设计,让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真正体验到了百度的好,成为百度的忠诚粉丝。到此,这次营销事件算是圆满了。
“险招”还是要慎用。19zs。
百度在这一次的营销中大获成功,不得不说有运气的成分。我们还是要提醒企业决策者,在进行类似的惊险一跳时,还是要防止掉入骂名陷阱。对企业良好的发展来说,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三者是并驾齐驱的,如果只注重其中的一方面,这样的企业发展走向是不平衡的。对于没有知名度的企业来说,造名不能急于求成,要三者统一在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才能去形成自己的品牌。
秦池酒业曾通过中央电视台标王榜迅速地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然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没有永远的标王的。因为知名度太高,外界时刻关注着秦池的一举一动,1997年1月,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使秦池走向了没落,最后落入为了300万便要拍卖商标的绝地。同一时期,通过竞争标王的方式而一夜成名的企业有很多,一时之间,“造名运动”成了一种概念经济。
企业提高知名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要防止自己走进虚名的漩涡当中,实力才是企业最厚实的基础保障。
第三道坎
谷歌在此,何以有百度?
谷歌和百度都是在2000年左右走上中国搜索市场舞台的。不过,它们走上中国搜索市场舞台时,量级不太一样。谷歌已经成为英文搜索——约等于全球搜索领域的绝对的大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中文搜索;而百度,只是刚刚成立的以中文搜索为主业的一家小公司。有强大如谷歌在此,百度何以生存和立足?
坎里那些事儿
要讲百度的起步,首先要从谷歌讲起。谷歌的故事,是英雄史诗,是传说。1995年,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大学首次相遇。他们是瑟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在随后的交往中,这两个年轻人对搜索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共同兴趣。当时已经有了一些搜索技术。但很快,这两个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就发现他们的查询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种搜索都要高明。于是,他们将这种系统称为“返回触摸法”,取自那些指向网站的“返回链接”。
1997年,布林和佩奇正式提出了“Google”'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董事长宣布,Google的中文名称为“谷歌”。
第8节,
'这个名字。取这个名,是为了纪念一种数值测算方法——Googol(古戈尔),即后面带100个零的数字。公司总部的员工风趣地将其称为“Google情结”(Googleplex),又因它后面有无数个零,象征这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
1998年4月万维网大会上,布林和佩奇以论文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了谷歌。不久,两人开始向其他网站兜售这项技术,包括Infoseek,Excite和Yahoo。却发现没人感兴趣。后来,Sun的创办者之一安德雷斯·贝希托尔斯海姆邀请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共进早餐。布林和佩奇演示刚到一半,贝希托尔斯海姆就打断他们,当场为谷歌公司写下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可乐的是,当时,谷歌还没有一个银行账户,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谷歌公司”。但从此,谷歌起航了。﹏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到1999年6月为止,谷歌通过SequoiaCapital,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等投资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学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一共筹集到3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3个月以后,谷歌网站正式开通。当时可以浏览3000万个网页。今天它能浏览的页面是那时的100倍了。
布林说,用户之所以喜爱谷歌,是因为“对于用户而言,谷歌已经变成一个人,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们提供信息的人”。
正当谷歌开始蒸蒸日上时,网络世界却崩溃了,不过对于谷歌的两位创业者而言却是件幸运的事情。随着众多网络公司的倒下,谷歌从他们手里接管了一些比较便宜的办公室,一些铝合金椅子,十几台服务器,还有一批失业的程序员。
在周围网络公司纷纷倒下的时候,谷歌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就像百度出生后的最大敌人是谷歌一样,谷歌出生后最大的敌人,是微软。为了对抗微软所向披靡的攻势,不成为第二个网景'网景通信公司曾经是一家美国的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而闻名。1998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AOL)收购。网景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微软IE浏览器造成的。微软采取操作系统捆绑IE浏览器策略,事后被判决为垄断行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