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总动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太空服,个头很小,与其说是倔强倒不如说有点搞笑。他一方面是个自欺欺人的宇航员,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是个有主人的玩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6)
迪士尼高层非常喜欢这个样片,但反对伍迪的布袋玩偶形象,因为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恐怖故事都和这个形象有关。拉赛特转而从他童年的另一个玩具里寻求灵感。那就是鬼马小精灵,一个可以拉线发声的玩偶。伍迪的新形象诞生了,这回是个填充玩具,背后有根拉线,嘴巴不会像从前那样一张一合。登普斯变成和伍迪个头差不多,这使得他更像个强有力的对手,并且更名为巴斯光年,灵感来自宇航员巴斯?爱尔德林(Buzz Aldrin)。
拉赛特和皮克斯故事小组的其他成员——斯坦顿、多科特及乔?兰福特——清楚地知道他们中大部分都是电影剧本创作的新手。情况确实如此,没人能和任何动画长片或故事写作扯上干系,除了兰福特。他曾为几部迪士尼长片做过故事板的工作,参与了《勇敢的小烤面包机》(The Br*e Little Toaster)的二维空间制作,还在卡尔艺术学校教过与故事相关的课程。创作一个精彩的五分钟短片和构思一个有情节的*十分钟的长篇故事大相径庭。此外,拉赛特从《安德烈和威利的冒险》往后的短片连一句对白都没有。
为了学习,拉赛特和多科特去洛杉矶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主讲是剧本创作的领袖人物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回到里奇蒙角后,他们成了麦基原理的虔诚信徒。此原理根植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这些原理中最重要的要属“麦基教义”——冲突让人物和故事变得有趣;面对问题做出抉择时的人物个性最真实最有说服力。麦基研讨会还充满了大师的经验之谈,如故事结构如何一步步体现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及他做出的反应。麦基的教导成为皮克斯的“金科玉律”。
拉赛特和他的故事部观看了一系列的“兄弟电影”,包括《48小时》、《逃狱惊魂》、《午夜狂奔》(Midnight Run)和《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等,以研究他们的故事结构。抱着一直以来对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热爱,拉赛特也仔细研究了他1986年的冒险电影《天空之城》。(后来,当拉赛特开始设计电影最后那场追逐场面的时候,他集合了好几部电影的追逐场景——《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警网铁金刚》(Bullitt)、《洛杉矶生与死》(To Live and Die in )以及其他他研究过的电影。)
迪士尼请来约尔?科恩(Joel Cohen)的戏剧写作团队和曾在《国家讽刺》(National Lampoon)杂志工作的亚力克?索克罗(Alec Sokolow)与皮克斯故事团队一起打造电影剧本。七份草稿之后,科恩和索克罗与皮克斯达成一致,离开了团队。迪士尼又请来另一位编剧,乔斯?威登(Joss Whedon),准确说是第三代电视编剧。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改写剧本。据威登后来回忆,他发现《玩具总动员》有个极好的结构,但是剧本没有体现出来。
威登加入团队的时候,电影中的玩具“人物”基本上都定了。包括伍迪和巴斯光年在内,房间里其他玩具也大都是“婴儿潮”时期家长们熟知的经典,或者是经典造型的变体。拉赛特担心这些当年“时髦”的玩具会给电影一种陈旧感。孩之宝玩具公司(Hasbro)已经拒绝授予他们对美国大兵玩具GI Joe的版权,而且是很不情愿才批准他们可以使用土豆先生()的造型。(“为了可以让土豆先生出现在我们的电影中,我们跟其代表律师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这件事当时成了一个流行的笑话。”古根海姆说。)威登增加了一个玩具恐龙,名叫雷克斯,缺乏自信,胆子很小。他还给芭比娃娃安排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7)
按照威登预想的,伍迪和巴斯光年在西德的房间里眼看就要死掉了的时候,将被芭比以突击队的方式营救出来。她的角色将仿照琳达?汉密尔顿在《终结者2》中扮演的莎拉?康纳。(这是一个会拳击、会回旋踢的强悍女英雄形象,在当时来说非常新奇。该形象也出现在威登1992年的电影剧本《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中。)但是威登的构想并没有实现,因为马特尔玩具公司不授予芭比的使用权。
除了剧本断断续续的进展,迪士尼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拉赛特在使用音乐方面的立场。迪士尼当时最热门的影片都会模仿百老汇音乐剧。影片中的角色会突然唱起歌来,而且总是会有以“我想……”开唱的歌,以揭示主人公内心的向往。但是迪士尼对音乐的依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如《当你向星星许愿》(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等歌曲是迪士尼电影内在传统的一部分,它们有力地传达了电影中的各种情感。拉赛特拒绝迪士尼想要的音乐剧式的配乐,他认为歌曲会让《玩具总动员》失去真实感。最后,迪士尼皮克斯达成妥协,电影中的角色不会突然唱起歌来,但是电影会使用配乐歌曲来烘托情节,就像影片《毕业生》一样,音乐可以传达和放大巴斯光年与伍迪体验到的感情。
1993年1月19日,卡岑伯格批准了电影剧本。之后,拉赛特开始寻找配音演员。为了判断一个演员的声音与角色是否合适,他从迪士尼动画长片借来一项技术——从演员的电影中找到一个最能体现他人物个性,同时也是动画片里需要的场景,然后取演员在场景里的声音,配上动画片里的故事板或者是已经做好的片段,出来的效果就是动画角色与真人声音的结合。对于伍迪,拉赛特希望能找到汤姆?汉克斯来配音。1993年,汤姆以多个喜剧角色出名,但还没拿到奥斯卡奖。拉赛特对他一年前在《红粉联盟》(A League of Their Own)中的表现印象深刻。“我最爱汤姆的就是他对各种情感的那种表现力,”拉赛特说,“就算是冲人吼,他也是招人喜欢的。这非常关键,因为伍迪在失去玩具领袖地位的时候,也表现得非常坏。”
为了能让拉赛特看到汉克斯在表演中对各类情感的综合演绎,测试的电影胶片选取了他在影片《福星与福将》(Turner & Hooch)里的一段戏。在这段戏里,他刚一开始是个很冷静的角色,但很快就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一面,尤其是那段,他冲他的狗喊:“车不行,不要吃车,不要吃车!”
卡岑伯格爱死了这个测试片,并同意汉克斯是合适人选。他安排拉赛特、古根海姆与汉克斯会面,地点在格兰岱尔的迪士尼动画中心。拉赛特和古根海姆在会议室里放满了关于电影的图片。他们给汉克斯放了一段测试带,详细讲解了伍迪的角色。汉克斯非常兴奋,当场签约。(古根海姆回忆道,当汉克斯走进房间,一开始都没人认出他来。他刚刚结束电影《费城》的拍摄,其中他扮演一个濒死的艾滋病患者。他显得非常憔悴以至于大家都不敢认他。)
接下来,拉赛特希望能找来比利?克里斯特(Billy Crystal)为巴斯光年配音。为此他也做了测试,用了克里斯特在电影《当哈里遇到莎莉时》(When Harry Met Sally)的声音片段。这一次拉赛特自己做出了测试带。但克里斯特拒绝了这个角色,拉赛特转而寻找其他的演员。通过一个名为《男人是猪》(Men Are Pigs)的半小时电视特辑,卡岑伯格注意到了蒂姆?艾伦(Tim Allen)。他曾是洛杉矶的喜剧演员。在拒绝了另外两个节目的试播之后,艾伦和迪士尼签约制作《家居装饰》(Home Improvement),该片在1991年秋天首映,片中艾伦饰演的不合时宜的、骄傲自大的角色让拉赛特非常喜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8)
艾伦接受了巴斯光年的角色并且很快开始重塑他的性格。拉赛特及团队赋予巴斯光年最初的形象是来自月球的拉里,一个感情夸张、总想着要拯救地球、骑警杜雷德(美国知名喜剧中的人物)式的人物。艾伦第一次录音时,他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巴斯光年,没那么滑稽,也没那么自我中心,更像一个普通的家伙。拉赛特被折服了。“与其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个超级英雄,不如就让他是个受过良好训练的警察。”他回忆道。
汉克斯、艾伦和其他演员录制了对话,拉赛特将这些对话和一些粗略录制的其他对话(通常是由动画师们自己录制的临时用的对话)及一些随便准备的音乐配合到一起制作出了故事卷。所谓故事卷(story reel)就是电影一个段落的草图,而非完成的胶片,在这个阶段看到的还是非动画效果的手绘故事。但故事卷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一部真人电影(live…action film)中,通常一个场景会拍摄很多个镜头,有主镜头(master shot),有特写镜头(close…up),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距离记录一段对话,这样导演和编辑在衔接场景的时候才有可选择的素材和修改的余地。在动画片制作中,不论手绘的还是电脑的,每一格成本都很高,所以电影摄制者不想拍了很多之后再去编辑筛选,他们通过故事板、最终是故事卷把这个编辑的过程提前来做。从工作室的执行制片的角度,故事卷可以让他评判工作进度,此外,这也是人们第一次可以以放映电影的速度在屏幕上观看故事。
1993年11月19日,星期五。施耐德和拉赛特、古根海姆,邦妮?阿诺德(Bonnie Arnold)一起观看了故事卷。邦妮?阿诺德是一位真人电影制片人,迪士尼派她以合作制片人的身份加入团队。看过之后,施耐德断定这不能拍成电影。这一天,被称作里奇蒙角的“黑色星期五”。施耐德关闭了制作组。除非他们交上新的剧本并被迪士尼通过,不然动画制作不能继续。
他们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制作小组的成员,他们有20来个人,许多还是离开了其他的工作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的。当《玩具总动员》被搁置的时候,他们转做电视广告。一些软件组的成员利用这个间歇花更多时间来稳定Menu系统。拉赛特为了保持士气,尽力表现得很轻松,并不断传播着这样的信念——让影片停工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对于拉赛特、斯坦顿、多科特和兰福特来说,“停工确实是一段让人害怕的时光。”伯里兹?佩特罗夫(BZ Petroff)回忆道。她是从科洛撒制片厂(Colossal Productions)雇过来的,当时负责管理故事组。“迪士尼其实是在给出警告,意思就是‘把故事弄好不然就解散’。但是那些家伙都泰然处之,充满自信。” 她说,“凭借非凡的决心,他们扛过了危机。”他们意识到故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把伍迪设计得不招认喜欢,成了一个卑鄙、自私、尖酸的混蛋。“他必须在最后变成个无私的人,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自私一点。”斯坦顿说道。
从纯结构的角度看,这是个合理的策略,但这样的故事没人要看。在脚本里,伍迪侮辱弹簧狗,骂他道:“你在想什么呢,小香肠?如果不是我,安迪根本不会注意到你。”伍迪故意把巴斯光年从窗户上推下去,让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