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江南春--创意创造生意 >

第2章

江南春--创意创造生意-第2章

小说: 江南春--创意创造生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当大家都在竭尽全力争夺传播资源的时候,创意就变得更为重要。引申开去,创意之于生意,会起到“四两拨千斤”和“以一当十”的奇效,从而带来巨大的商机和非凡的商业利润。
  分众传媒的起源和成功,就是这样一个创意造就的商业奇迹。
  创意,是戴着镣铐的完美舞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时更是一个创意大爆炸的时代,所以才会有百度(baidu)上对于“创意是什么”的一堆光怪陆离的解释:“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词;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
  创意是什么呢?江南春说得很简单:
  我觉得创意是镣铐下的舞蹈。
  江南春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解释了他对“创意”的理解,联系众传媒的发展历史,这一理解的背后颇有一番缘由。
  2000年,不到30岁的江南春已经在广告界闯荡了8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他创办的永怡传播成为了上海IT领域最大的广告代理商,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这一年,尽管灾难的预兆已经在国外显现,但永怡的营业额还是突破15亿元人民币,当时永怡公司内部最流传的两句口头禅,一是“赢怕了”,二是“账号满了”。
  可以说江南春是十分幸运的,他正好赶上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表明,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中国广告经营收入以平均每年增长3973%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广告花费达到近800亿元。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很多广告公司都赚得盆满钵盈。
  江南春的永怡传播也不例外。永怡凭借2000年突破亿元的营业额,成为中国广告行业的50强企业之一。然而,永怡的业务链却十分脆弱,它的主要收入来自包括证券之星、LYCOS、CTRIP在内的7家网站的广告代理,这就把永怡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告公司和刚从国外席卷到国内的互联网产业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创意时代(1)(2)
2000年初,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紧接着拖动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通信、软件、半导体、PC一起跳水。到11月底,纳斯达克指数跌破2600点大关,从9个月前5132点的历史高位上下跌了近50%。
  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已经感受到了腥风血雨的气息。2000年国内媒体转载和引用率最多的论断是:到10月份(或年底),国内80%~90%的网站将要倒闭。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即将来临。
  泡沫总是在它最大最美的时候破灭。2000年冬天过后的上海,伴随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永怡传播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给江南春的感受就是这个昨天还好好的产业一夜之间就崩溃掉了,7个互联网客户荡然无存,永怡失去了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个时候的永怡已经不是当年江南春带着几个人东奔西跑的永怡了,巨额的营业收入之后是相应巨额的运营成本,公司当时还从奥美、智威汤逊等一流4A(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o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广告公司聘请了多名创意人员过来。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守住13亿~14亿元的年均营业额。
  2001年这一年,江南春又重新回到了销售员的岗位,他带领团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稿会,其艰辛可想而知。江南春后来这样描述那一年的工作:
  我们只能以拼命的方式疯狂地工作。2001年是我们最辛苦的一年;等于是在糖水里泡大之后,突然掉进苦水里了。那时候特别痛苦,大家非常努力地去开拓新的市场,连餐馆的广告都接了。
  缺乏危机意识,对市场盲目乐观,使得8年来一路春风得意的江南春和永怡传播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如何摆脱困境,探索企业新的成长模式成为摆在江南春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一年,一向开朗的江南春心情非常郁闷,他经常一个人去上海绍兴路的“###书屋”里喝茶看书。在安静怡人的书屋里,江南春第一次对自己从事了近10年的广告代理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发现自己做的竟然是一项朝不保夕的工作,看似发展很好的企业,公司的业务水平也没有下滑,但瞬间就一切归零了。
  虚幻的业绩和残酷的现实迫使江南春进一步反思:
  2001年苦苦地过了一年,我觉得身心俱疲。我们原来不是处在产业优势的位置,而是处在产业最脆弱的位置。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做的产业是错误的,我做的产业是价值链中最脆弱的环节。公司虽然大了,但还是有很多的公司和我们竞争,他们都有很好的职业团队,我感觉压力特别大,所以,我决定转型,我觉得生意不能这么做下去。
  江南春的反思印证了一句名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里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很多创意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逼出来的,没有牛根生与伊利的决裂,就不会有蒙牛的诞生;没有俞敏洪当年因被北大通报批评而愤然辞职,就没有新东方的诞生。同样,如果没有永怡传播的几乎破产,也就没有后来分众传媒的诞生。
  江南春曾经是华东师大的校园诗人,思考和写作是他的强项。在那段深刻反思的日子里,他写下一系列关于公司发展的文字,并成为后来分发到各地员工手中的“CEO话题”。也是在那个时候,江南春完成了自己对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划分(见第5章),发现了当今中国广告最大的问题——“分众性很差”,即大多数的广告客户和广告商都处于“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都被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的境地。这也为后来分众传媒的横空出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江南春的这种毅力令人佩服,毕竟此前他还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大学期间就成了校园里第一个百万富翁,腰里挂着上万块钱的“大哥大”请女生跳舞,未毕业就自己开公司,年纪轻轻就腰缠万贯,是很多人都很羡慕的对象。按理来说,他不应该具备这么强的抗“击打”能力,但这个戴着眼镜的文科生硬是挺了过来,以其坚强而豁达的心态,戴着镣铐优美地舞蹈。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更多的人是死于忧患的。在2000年那一轮互联网的冬天,倒下去的公司很多都没有站起来,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只有极少数,像永怡传播这样实现漂亮转身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2001年的“痛苦”遭遇,恐怕江南春一直会在自己的美梦中无法醒来,也不可能对广告产业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而永怡传播继续在互联网行业发展下去,最多也就是成为后来被分众收购的好耶广告,绝不会有现在的分众传媒帝国。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承受失败但不承认失败,置之死地而后生,2001年也成为江南春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他决心带领永怡传播从小小的###书屋里突围出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章 创意时代(2)
世上从不缺少生意,缺少的是发现生意的创意
  无论何时,只要有人问江南春:“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他总是会这样回答:“开创出一个新的媒体视频广告产业。”
  江南春所谓的“新的媒体视频广告”就是指户外楼宇液晶电视广告。当人们初次发现电梯口的液晶电视不停地播放精美的广告时,或许只是会心一笑,但当他们听说江南春依靠这些液晶屏赚到了上亿美元的时候,他们中很多人恐怕都会捶胸顿足: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据说江南春真正找到“分众”广告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突破点,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2002年6月的一天,江南春在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等电梯,电梯门徐徐打开时,一则舒淇代言的RED EARTH平面广告跃入他的眼帘,非常醒目,让人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它。江南春一怔,随即一道闪电划过脑海,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苦苦探寻的绝佳广告模式吗?如果能在电梯门口播放电视广告,那么所有等电梯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关注电视的内容。这正好符合自己创建新媒体,投资特定的时间、空间的想法。在此之前,江南春一直冥思苦想,希望找到一种能摆脱时间和空间对广告的制约,从而以人们生活中的某个点为依托而产生的广告模式。
  关于这个创意的发现,还有一个版本是这样的:上海衡山路上的一家茶馆里,江南春指着自己前面靠窗的一个座位说:“我当时就是在这个位子上想出了商务楼宇液晶电视广告的创意。当时我很为自己这个创意感到兴奋,这完全颠覆了受众晚上收看电视广告的惯性思维。这个白天的电视广告媒体不仅能更加清晰地勾画出目标受众,而且干扰度低得多,是真正有效的广告平台。”
  到底江南春是怎么发现电梯口这个“黄金地段”的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为什么上千万人的大上海,数以十万计的广告人、投资商天天在电梯口进进出出,而发现者偏偏是江南春,难道真的是上帝眷顾他?还是听听江南春自己的说法吧:
  很多人把创意归结于偶然。其实创意的由来并非是大家所以为的“灵光乍现”,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做商务楼宇液晶视频广告前,我在广告产业摸索了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深知整个产业的运作过程,知道市场最需要什么,受众最喜欢什么,广告主最在意什么,正是这10年的积累才会有那一刻的“灵光乍现”。
  江南春的这一席话绝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自吹自擂和故弄玄虚。在商业投资领域,有一个对于风险投资机会较普遍的共识:通常是某人在一个处于产业前沿的大公司或者大机构中,发现了一个机会,但是该公司基于某种理由没有介入,这个机会才是有投资价值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在这样的公司或者机构工作过,那么风险投资商会认为,其实他没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有,仅仅是因为他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创意泛滥,而拿着大把钞票的投资商却找不到项目的根本原因。
  在广告行业,江南春的敬业精神是众所周知的。2003年,著名风险投资公司软银中国基金在上海宣布参股刚成立不久的分众传媒。软银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余蔚谈到投资分众传媒的理由时这样说道:“江南春居然能够背出以徐家汇中心为圆心,500米为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广告牌,这让投资人很欣赏他的专业素养,他的敬业精神。”江南春最初的强劲对手,后来携聚众传媒合并入分众传媒的虞锋不止一次提到江南春在广告行业的专业性,并自叹弗如:“江南春在广告专业领域的判断力,是我见到过的人里最强的,很多4A广告公司都没法比。”
  不管是之前身为永怡总裁,还是后来作为分众传媒CEO,江南春一直保持着与客户面谈的习惯。尽管此举饱受公司内外非议,但江南春乐此不疲,他说自己需要保持敏锐的嗅觉。这种对行业的透彻了解,使得江南春比常人更能发现生活中的商机。
  在一次接受腾讯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