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做局 >

第2章

做局-第2章

小说: 做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大学成立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50余年,但其综合实力却已经排到了全国前十位。中原大学的理工专业非常强,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但文科专业却相对较弱。这一局面,在15年前平民校长易伯夫上任后得以改变。这名机械专业出身的大学者,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他的任期之内,经常请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到中原大学举行人文讲座。“文科生与理科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人文素养的大学生,不能算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是易伯夫时刻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有易老校长的重视,文管类的专业与理工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从此扯平。李向泽上学的那四年,正是中原大学人文运动最红火的时候。他所就读的新闻学院,集聚了长江市新闻教育界的“大腕”,徐洁老师便是其中一位。   

  徐洁老师很年轻,比她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正因为年轻,才显得有激情,有活力,思维也往往是带逆向性质的。这不,毕业临近,其他教授们给学生出的论文一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证党报作为耳目喉舌的功能》、《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坚持正确导向,稳定大局》,等等。徐洁老师的题目没有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范围,而是巧妙地引导大家注意传媒行业的最新动向。那几年,媒体最时髦的做法是“大报定导向,小报找市场”,平面媒体普遍实施主报与子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而电视台则将部分频道或者栏目承包出去。媒体改革的最初几年,子报子刊子频道层出不穷,传媒市场一时间百花齐放。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有些子报连刊号都还没有,就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市场。部分媒体内容上一味追求猎奇、低俗,低估读者的智商,矮化读者的素质,经营上则毫无章法。李向泽敏锐地感知到这些问题,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调查,写成《传媒经营多元化陷阱》一文。徐洁老师看完后大喜过望,当即批示:稍做修改,此文可发表在我院学术刊物之上,供下一届的毕业生们参考。         

→虹→桥→书→吧→BOOK。  

第5节:有志男激扬文字 无冕梦初历风雨(3)         

  徐洁老师的特别嘉奖让李向泽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当年正是毕业的年份,李向泽投了三份简历出去,其中两份有了眉目。一份是一家地市级党报,该报社党委书记亲自打电话给李向泽,力邀他加盟,甚至答应只要他过去,立即提供一套住房。另一份是一家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神州工程有限公司下属的报社《神州工程报》。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特大型水利电力公司,总投资为1000亿左右。公司全面负责神州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并从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手中有多余的刊号资源,他们办了一份面向社会的都市类子报——《神州都市报》,该报社的领导没有给李向泽太多的承诺,但却丢下一句话:“智者赚未来,愚者赚现在。”李向泽年轻气盛,尽管他认为前一份工作在待遇方面可能更优越,但后者的发展潜力却更大。1997年6月,李向泽离开学习生活了4年之久的长江市,前往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所在地——游兴市。   

  李向泽出发的当天下着小雨。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到达了游兴市。这座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街道不是很宽,很多还是单向行驶的马路。被雨水清洗过的绿化带清翠可人,路面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如果说长江市是一个粗犷的大汉,那么游兴市则更像一个小巧的女孩。李向泽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更为令他感动的是,《神州都市报》的主编伊彪与主编助理龚明强打着伞在雨中守候了一个多小时。   

  “哈哈,欢迎中原大学的才子!”   

  伊彪一边说,一边向李向泽伸出他的大手,李向泽心里感觉暖呼呼的。   

  一周之后,李向泽已经熟悉了《神州都市报》的基本情况。《神州工程报》总编、《神州都市报》社长银尚桥是这份报纸的始作俑者。原来,随着工程竣工日期的临近,《神州工程报》总编银尚桥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一种压力:《神州工程报》的宣传功能将会逐渐减弱,届时公司200余名从事宣传的干部职工,最多只需一半,另外100多人何去何处?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为报社的掌门人,他必须具备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未雨绸缪。   

  经过一年左右的调研之后,他们创办了《神州都市报》。   

  《神州都市报》创刊之后,银尚桥从《神州工程报》抽调了两名骨干,即伊彪与龚明强,前者主抓经营,后者把关采编。管理层的基本框架搭好了,但员工的招聘却遇到了难题。伊彪与龚明强原想从主报 “挖”几个人过来,奈何主报的人嫌子报的“庙”太小,工资奖金没有主报的高,因此竟没有一个人愿意给他俩捧场。见此路不通,他们马上提出到高校物色一批应届毕业生,道理很简单:应届毕业生虽然经验差一点,但有闯劲,有激情,不怕碰钉子。         

BOOK。▲红桥▲书吧▲  

第6节:有志男激扬文字 无冕梦初历风雨(4)         

  李向泽就是这批被物色的毕业生之一。   

  一心想尽快做出成绩的李向泽,来不及欣赏游兴市的山山水水,一头便扎进了工作之中。很快,一条大鱼浮出水面。   

  罗娟是报社的编外业务员,她自己开有一家花店。由于罗娟人长得漂亮,性格开朗活泼,社交面广,既有混迹于市面的无业人员,也有地位显赫的高官巨贾,因此前去她店里买花的人不少。伊彪就是她的老主顾之一。经过几次交往之后,伊彪对伶牙俐齿的罗娟非常感兴趣,于是以一种玩笑的口吻邀请她加盟报社,谁知罗娟竟一口答应了。就这样,罗娟平时打理自己的花店,必要的时候,会给报社拉来一单、两单广告,自己从广告中分享一笔提成。这种合作方式让双方都很满意,于是一直得以维持着。   

  在罗娟庞大的人际网里,有个叫黄显富的律师。黄显富在游兴市司法界小有名气,原因是他脾气倔、性子轴,有些别的律师避之不及的案子他敢接。前段时间,他就接了这样一个案子:游兴市600名的士司机状告出租车公司,要求公司退还巧立名目的管理费,并将出租车的产权从公司转到自己名下。由于这个案子牵涉政府的部分职能部门,有些律师一看难度太大,就找各种理由拒绝受理。几番辗转之后,司机们找到了黄显富。黄显富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他原本想通过媒体造一造声势,让舆论偏向于司机这边。可是,游兴市的报社、电台与电视台,无一例外地对此事保持了沉默。黄显富知道罗娟在《神州都市报》兼职,因此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跟她谈了此事。考虑到黄律师是自己的一个老主顾,罗娟同意跟报社的领导反映情况,争取让报社介入进来。   

  李向泽初到游兴市,没有什么信息来源,从罗娟口中听到这件事情后,如获至宝,立即着手采访。游兴市的出租车不是太贵,起步价5元。因为游兴市是个中等城市,跑完全城,也不会超过60元。李向泽拦住了一辆的士,上车之后,并未表明身份,只当自己是一个外来旅游的客人,想看看游兴市的风景。   

  “师傅,开出租车挺赚钱的吧。”李向泽问。   

  “赚钱,可都是给别人赚了!”师傅愤愤地说。   

  “哦,怎么说呢?”   

  “每个月正常的工商地税、客运管理费就不用谈了,还要给公司上交1000元左右的管理服务费。公司在哪里为我们提供管理服务了?出了事是我们自己理赔,日常的培训与学习是出租车协会组织的。公司所谓的管理,就是通知我们每个月什么时候交钱。”   

  “让的士车挂靠在出租车公司下面,可以规范管理呀,有什么不妥呢?”   

  “问题就在这里。车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经营权也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就拿我的这辆富康来说吧,买车办牌照买经营权共花了22万,是我个人掏腰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找亲朋好友借的。游兴市政府规定:个人申请取得本市城区出租车经营权,应当委托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投标或竞买。所以经营权只好委托游洋公司购买,但8万元的经营费还是由我出。结果,不仅经营权归游洋公司所有,而且连车的所有权也成了游洋公司的。”         

。←虹←桥书←吧←  

第7节:有志男激扬文字 无冕梦初历风雨(5)         

  “是吗?这岂不是乱弹琴!”   

  “谁不是这么说呢!有一次,游洋公司与别的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法院判决游洋公司赔偿对方10万元,游洋公司居然将我的车拿去作抵押,你说气人不?”   

  “哦,那倒也是。师傅,我是《神州都市报》报社的记者,您能否留个电话给我,同时把游洋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李向泽觉得是时候了,于是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原来是记者呀。你们一定要为我们这些的哥的姐们呼吁呼吁。几十万的车呀,我一家五口全靠它吃饭,不能这么被强取豪夺过去。”   

  当天上午,李向泽又采访了另外五六名的士司机,说法与第一个出租车师傅所述大同小异。他觉得下一步应该采访当事人的对立面——出租车公司了。下午,李向泽来到了游洋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苏虎来自长江市。在李向泽表明身份及来意之后,苏虎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只是一味地念叨着同一句话:“游兴市的投资环境太差了,我以后再也不来了。”   

  “你们将车主的汽车产权、经营权都归于自己名下,这是事实吗?”李向泽问。   

  “……”   

  “你们把别人的汽车拿去作抵押,这也是事实吗?”李向泽不管苏虎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穷追猛打。   

  “……”   

  看来从苏虎身上不可能掏出什么东西。   

  李向泽又乘车前往游兴市陆庭区法院。   

  600名出租车车主状告出租车公司的案件,就是由这家法院经济审判庭受理的。因为尚未开庭,庭长明确拒绝接受采访,但开庭时欢迎李向泽前去旁听。   

  为全面核实情况,李向泽又采访了游兴市工商局。工商局一个姓刘的中年男子接待了李向泽,他说:“小李,如果没有穿这身制服,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告诉你事情的全部真相。但抱歉得很,我现在什么也不能对你说。”李向泽追问了一句:“出租车公司将司机自己掏钱买的车据为己有,这是真的吗?”老刘微微笑了笑:“你都知道了,还问我干什么?”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楚。回到报社,李向泽立即动笔, 2000字的新闻稿件《游兴600“的哥”怒争经营自主权》一蹴而就。   

  主编伊彪指示编辑刊发在头版头条。   

  次日,8万份《神州都市报》不到三个小时便告售罄。有些车主一口气就买了30余份,除了自己看之外,还送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报社当日紧急加印1万份,同样不出三个小时,又全部卖光。报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