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254章

三国旌旗-第254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两个人非常明智扮演好傀儡角色;向刘备讯问对策。

伊籍和吕介根本就不用向刘备报告战况;丹徒距离江陵千里开外;信使就算速度再快也需要一个月上下才能赶个来回;张飞根本就支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刘备早就预料到张飞的状况了;只是刘备还在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何取舍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刘备想要救援张飞千难万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救援张飞;让张飞抛弃手下兵卒;带着少数人突围;这样做;张飞存活的几率还会大点;伊籍的水军还能保存下来。

只要水军得以保留;李重在短时间内就过不了大江;过不了大江;刘备就不会陷入两线开战的尴尬地步;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曹cāo;虽然曹cāo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至少还有希望不是。

久经沙场的刘备很清楚这个问题;不光刘备清楚;诸葛亮;司马先生等热你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没人敢对刘备名言;原因就是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太好了。

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就不用重复了;想让刘备狠下心来;放弃救援张飞;太难了。再说了;张飞真要是死了还好说;万一张飞活着回来;知道是自己提议让他自生自灭的;依照张飞的火爆脾气;哼哼……

上面的问题虽然很难取舍;但刘备还是很快做出决定;命令伊籍和吕介全力救援张飞。

刘备的这个决断并不出乎诸葛亮等人的意料;但就算如此;诸葛亮等人还是暗暗叹了口气;心中无奈至极。

自古忠义两难全;刘备到最后;也没舍弃掉兄弟情义。

这确实是个忠义之间的取舍问题;刘备和张飞关羽的关系更接近兄弟;而不是君臣。要说到忠;不管刘备的人品如何;刘备确实算得上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

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汉王朝;而不是说献帝刘协;刘备的忠是广义的忠心;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汉王朝雄风;延续刘氏江山。

而董承王子服等人忠是忠于汉室朝廷;忠于小皇帝刘协;虽然这些人的忠过于狭隘;接近于愚忠;但这些人的人品确实值得敬佩。

相对比来说;曹cāo李重等人也算得上忠;但他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小皇帝刘协;也不是大汉王朝;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华夏民族。

打个比方;就像效忠于某党和效忠于某民族一样;这里面的对错就不分析了;不过千百年后;估计人们能记得的是霍病封狼居胥;岳武穆诛仙阵破敌;朱元璋北伐等等;不多说了。

上面的问题不说对错;但从战略意义上说;刘备的决定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简直是葬送江山的决定。

李重也不傻;别人能猜到刘备的决定;李重同样猜得到;甚至李重都能笃定刘备会如何取舍。所以李重一边压制张飞;一边在广陵和大江之间布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用来对付刘备的水军。

李重的兵力很充足;特别是骑兵很充足;但骑兵就算再厉害也没用;战马不是壁虎;爬不上城墙的。所以李重只留下少部分骑兵震慑广陵;让张飞不敢随便派兵出城就可以了;剩下的骑兵都被李重用来对付伊籍和吕介了。

现在李重的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留下一万对付张飞;剩下两万对付吕介和伊籍;已经有杀鸡牛刀的嫌疑的。

诚然;这两万骑兵如果到大江上和刘备打水战;估计多少沉多少;但如果对付伊籍和吕介上岸的水军;那真是怎么打怎么赢。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伊籍和吕介刚派出信使没几天;刘备的军令就到了;军令简单至极:不惜一切代价给张飞创造突围的机会

接到刘备的军令;吕介和伊籍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来;心中根式叫苦连连。但刘备的军令到了;也不能抗命;只能依令行事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伊籍驻守大营;吕介出兵救援张飞。

这个决断很正确;也很无奈;伊籍本来就是个文官;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所以出兵的责任只能落到吕介身上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吕介也不是带兵突击那块料;这种亡命举动还是赵云、吕布、马超、张飞这种猛人来干最合适。救援张飞的计划其实简单至极;没有什么智慧可讲;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就是水兵上岸;然后派兵向广陵方

吕介第一次出兵救援张飞带了五千人;这不是扯淡吗五千水军上岸;要冲破两万骑兵的层层封锁;别说吕介了;就是吕布也白给。

奇迹之所以称作奇迹;就是因为创造出这种奇迹的都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都有猪脚光环加持;很明显;吕介在历史上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光环加持;就算有;那也是龙套光环而已。

小龙套吕介带领的五千人连十里都没冲出;就被赵云率领的骑兵冲杀干净了;五千兵卒伤亡大半;就连吕介自己都惨死在赵云枪下;一命呜呼。也算是吕介倒霉;遇见了赵云;不然的话;吕介就算兵败;也不一定会惨死当场。

但赵云负责阻击刘备的水军可不是意外;骑兵出身的赵云并不擅长攻城战;张飞又受伤了;短时间内不敢出城冲杀;所以赵云被李重发配到这里很正常。

一战之下;五千水军世上三千余人;这还是赵云过于谨慎;没敢追到江边;不然的话;吕介的五千水军一个也跑不了;谁见过水军比骑兵跑得快了

就在吕介身死的第三天;广陵的张飞也带伤出城冲杀了一次;结果孤掌难鸣;被李重硬生生打了回。

张飞也是没法;现在广陵被李重团团包围;到江边的路上也被赵云带领骑兵层层封锁;根本就没办法和伊籍的水军取得联系;两人根本就没办法确定出兵的时间;张飞也只能撞大运了。

最后还是陆逊出了个主意;白天就别出兵了;一举一动都落到李重眼皮底下;还是夜间出城为妙。夜间出城好处多多;不但能点火当做信号;让伊籍出兵接应。而且骑兵在夜间作战;战斗力怎么说也会大点折扣不是。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陆逊的军事才华确实很出众;几次冲杀下来;张飞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码两个人在时间上能踩上点了;基本上就是点火之后两个时辰;张飞和伊籍一起出兵。

当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张飞的信号;李重也同样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但总体来说;陆逊的提议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兵力问题;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够了。几次大战过后;伊籍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也就和甘宁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无奈之下;伊籍只能暂时停止救援张飞的举动;抽调沿江各县的兵卒补充兵力;再就地招募兵卒;嗯……就是拉壮丁。

也就是说;无论胜败;丹阳郡和吴郡沿江的兵卒已经被伊籍抽调的差不多了;防御力大大降低;甘宁已经有能力进攻沿江各县了。可现在伊籍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刘备的军令已经明说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飞。

十天之后;伊籍勉强凑了两万五千兵卒;展开第二轮救援活动。

但就算这样;伊籍也杀不透赵云的防线;在到广陵的路上留下一具具尸体。这很正常;论到打仗;赵云能完爆伊籍十条街;更何况赵云的优势太大了;以逸待劳;优势兵力;优势兵种;优势地形;伊籍能赢才不科学。

从这里;也能看出刘备最大的劣势了;那就是缺乏骑兵。

多了不说;如果伊籍手中有一万骑兵;可能结果完全就是两样。别看赵云兵多;但赵云的战线也非常长;广陵的东西南三个防线;都在伊籍的攻击范围之内;甚至北方都不是绝对安全地带。

如果伊籍有骑兵;赵云就只能平均分配兵力了;相对来说、赵云防线就会薄弱一些。可伊籍没有骑兵;赵云完全可以通过骑兵的机动力来弥补战线的薄弱问题、

这就是地理的优势;南船北马;不是说说而已。

在古代;大多数战乱;南北割据的情况;都是北方集团取得胜利;骑兵优势就是一个主要因素。

把长江当做分界线;北方集团可以好整以暇的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南方集团只要有一次疏忽就完了。

可南方集团不行;他不能训练骑兵;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木头又都是;没有战马你舀什么训练骑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太祖北伐才被改变;必须要承认;朱元璋的胜利是有前提条件的;朱元璋能击败元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的意志在起作用;华夏民族的力量;永不磨灭的民族激ng神。

…………

;开春了;总停电;呜呼哀哉

♂♂

第三百九十七章广陵城下的混战

现在李重军中最忙碌的不是赵云、不是黄忠;也不是周瑜;而是贾逵贾仲道;出于种种原因;李重现在攻打广陵完全采取机械化措施;如果弓弩也算是机械的话。

四面城墙之外排列着无数投石机;巢车;等攻城机械;而在这些庞然大物身前是密密麻麻的的弓弩手。每一次号令之下;广陵城外都会有无数羽箭石块冲天而起;落到广陵城墙内外;情形完全就是地毯式轰炸。

这种攻城发誓是最耗费时间;也是伤亡最小的;但现在李重一点也不着急;可能的话;李重甚至还要拖延一下破城的时间。

对于这种全方位的打击;张飞也很苦恼;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带伤出城;破坏李重的攻城器械。但张飞的目的并不是这么简单;张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尽快和伊籍取得联系。

在遭受了无数损失之后;张飞的斥候终于冲破了层层包围;来到丹徒城中。

张飞的斥候当然不是拼死冲杀出的;那完全是扯淡;吕布都没有那样的武功。张飞的斥候是换上李重军队的衣甲;夹在张飞的夜袭军队之中;趁着夜晚混进李重大营;在辗转反侧;穿过赵云的防线。

最重要的是;斥候要有横渡大江的本领;还好;张飞军中水性好的斥候为数不少。

张飞派人和伊籍取得联系当然不是求援了;李重的战略计划一点隐蔽性都没有;差不多的将领都看得出来;张飞自然也非常清楚;所以张飞的目的是让伊籍放弃救援广陵;自己带兵突围。

但张飞并不知道;刘备已经给伊籍下达了死命令;所以……张飞的这个举动造成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本来伊籍还打算仔细查探一下;看看赵云布置的防线有没有漏洞可寻;但现在张飞叫他放弃救援;伊籍立即就急了。想一想;张飞既然要伊籍放弃救援广陵;肯定是想要自己突围了;张飞要是能逃出还好;逃不出伊籍可就麻烦大了;见死不救的罪名肯定会落到伊籍身上;依照张飞和刘备的情谊;刘备绝对会斩了伊籍。

所以伊籍必须要赶在张飞独自突围之前救出张飞;也就是是说;伊籍现在只能破釜沉舟;全军出动了。这还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就是破罐子破摔;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自己的军队也打残了;刘备也就怪罪不到自己身上了。

这是伊籍自保的手段;也是伊籍葬送水军的手段。

不能怪伊籍不识大体;伊籍也是被刘备逼得;更不能怪以及不能舍身取义;伊籍确实和刘备关系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伊籍如果是舍身取义的人;也不会背叛刘表投靠刘备了;伊籍不是审配沮授。

所以就在张飞斥候到达的第三天夜晚;伊籍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势;全军出动;亡命冲击赵云的防线。

还别说;伊籍的亡命一击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赵云的骑兵布置的有兄散;在伊籍冲击的路线上;只有三千骑兵;三千骑兵对付两万多步兵;兵力对比还是比较悬殊的。

于是赵云没敢正面冲击伊籍的军队;采取了分割削弱的作战方式;同时给其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