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232章

三国旌旗-第232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况就这样僵持下去,关羽重新占据了黄忠的大营,每天也不出战,就盘踞在祏县城下不走。而李重手中只有不到两万兵卒,也没有能力攻破关羽的大营,两军兵卒每日竟是大眼瞪小眼了。

不过李重也不是一点事都没有,他还要派人去接黄忠的家人呢。李重当然不会用程普去救人,那太麻烦了,这么说只是为了迷惑刘备一下而已,谁知道徐庶会不会通风报信呢。

李重联系的是刘封,刘封本来就是长沙士族,偷出几个人来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蔡瑁暗中接应。要是这样都不能把黄忠的家眷安全送来,蔡瑁和刘封就真没活着的意义了,齐齐抹脖子算了。

到了九月中旬,李重的第一批援军到了,陈留的太史慈终于整顿好军队,给李重送来一万援军,随行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尚香。

孙尚香为什么回来祏县呢,理由当然很简单,放心不下李重的安慰嘛?侍卫再贴身保护也不能陪李重睡觉吧!

而孙尚香可以,不但武艺高强,能保护李重,还能陪睡,真是最好的侍卫人选。所以就算李重带着女眷出征,手下的文武也不会说什么,当然,就算有人说李重也不会在乎的。

但实际上孙尚香前来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见见周瑜,孙尚香和周瑜的关系也很好,一见到周瑜就哭诉起来,悲悲惨惨的让周瑜给大哥孙策报仇雪恨。

周瑜很是爱怜自己这个便宜妹子,也痛苦着表了一番心意,指天发誓,总算劝住了孙尚香的哭声。

而这时,周瑜也知道孙尚香的第二个来意了。

李重一共有三个妇人,老大就是蔡琰,二夫人甄洛,三夫人孙尚香,剩下的就是亦妻亦妾的顺娘。

顺娘就是李重一开始做贼的时候收的妾侍,也就是一个侍女,不过李重这人毕竟来自现代,比较重感情,也不把顺娘当作奴婢看,久而久之,顺娘就成了李重的四夫人。

当然,顺娘的地位也是在变化的,李重刚赢取蔡琰的时候顺娘是二夫人,娶了甄洛就变成三夫人了,再娶了孙尚香,顺娘就变成四夫人了。

不过顺娘也知道自己就是奴婢出身,自然不会和别人计较身份,和其他三人处的还算不错。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除了孙尚香,李重的另外三个老婆都怀孕生子了,就剩下孙尚香肚子瘪瘪的,一点动静没有,孙尚香能不急吗?

如果别人生的都是儿子的话,孙尚香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现在不是和平时期,谁能接替李重的爵位靠的是能力,靠的是背后实力,而不是绝对的长子继位。

在李重没有表态之前,几个儿子就要靠自己的表现加分了。

看看李重几个老婆身后的实力,蔡琰虽然不显山露水,但人家是正牌夫人,还有荆州的蔡家暗中支持,算是一股势力。

二老婆甄洛是河北士族出身,几乎大部分冀州人士都会支持甄洛的。

孙尚香就更不用说了,孙翊等人投奔了李重,不支持孙尚香才怪,人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好不好,但问题是孙尚香你的有孩子不是,大家总不能干掉李重扶你上位吧,那太不现实了。

毫无疑问,十几年之后,李重的几个孩子肯定会展开一场明争暗斗,甚至可以媲美曹氏、袁氏兄弟之间的争斗。

虽然援兵已经到了,但仗是不着急打的,如果不是面子上过不去,李重都有退兵而回的心思了。但是这绝对不行,现在李重不是小人物了,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动天下局势。

冒然撤兵的话,无形中就会折损了锐气,退一步说,就算是撤兵,李重也要找一个很好的借口才行。

比如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后,撤军回许昌,也是打着躲避瘟疫的借口。当然,这并不一定全是借口,但也可见借口的重要性。

就在援兵到达的第二天,周瑜忽然单独来见李重。

和往日不同,这一次周瑜见到李重并没有口称赵王,而是拜倒在地,称呼李重为主公。

李重略一思索就明白周瑜什么意思了,很显然,孙策的余部已经做出决定,全力支持孙尚香和李重将来的子嗣上位了。这是必然的结果,并不在李重的意料之外,周瑜口称主公无外乎是为了表示自己已经加入李重的阵营,大家是一家人了。

所以李重只是笑了笑,说道:“公瑾的来意孤明白了,但孤王要告诉公瑾,万事不要做的太过,懂了吗?”

周瑜真的不懂李重这话什么意思,只得疑问道:“周瑜鲁钝,但请主公明言。”

李重慢慢说道:“公瑾的来意我已经知晓,但是,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就算将来你和孙翊、程普等人全力支持我与孙尚香的子嗣,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等周瑜回答,李重就接着说道:“蔡家和甄家看似势弱,实际上远比你等强势,甄家有冀州士族支持,文姬……我也不瞒你,呵呵,公瑾和刘表交战多年,不会不知道蔡瑁和蔡家的关系吧?”

周瑜顿时愣住了,说实话,周瑜一直没把蔡文姬方面的势力当作一个对手来看待,在周瑜眼中,蔡文姬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只要不是李重明确支持,蔡家那几个人根本翻不起来什么风浪,唯一能和孙尚香掰手腕的也就是甄洛的甄家了。

可现在李重忽然爆料蔡文姬和蔡瑁有联系,这个消息炸的周瑜晕晕乎乎的,周瑜常年和蔡瑁交战,很清楚蔡家在荆州的势力有多大。可以这么说,蔡家在荆州的势力不亚于现在的孙家。

好大的布局啊!周瑜猛然明白过来李重的布局,这简直就是在刘备的身后插了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更可怕的是,刘备就算明白蔡瑁和李重暗通曲款都没办法,除非他能光明正大的击败李重,不然的话,刘备根本不敢动蔡瑁分毫。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刘备真的敢对蔡瑁下手,鱼死网破的蔡瑁能在荆州掀起多大的风浪?这个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到那时候,李重和曹操一定会借机吞并江南之地,刘备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

当然,刘备是聪明人,无论他知不知道蔡瑁和李重勾结都不会做这种蠢事的。

蔡瑁同样也是聪明人,更不会做出舍己为人,鱼死网破,用身家性命为李重争取一个进取荆州的机会,这也是李重不能过于动用蔡瑁这个后手的原因,双方都有些投鼠忌器。

过了好一会儿,周瑜才叹服道:“主公筹划天下,布局之深远,远非常人可比,周瑜拜服。”

拜服个屁!李重心里嗤笑道,这是蔡瑁自己找上门来的好不好,谁知道蔡瑁为什么看刘备不顺眼?

“看看……”李重摊手笑道:“公瑾你再看蔡家的实力如何,真比孙家差到哪去吗?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军中将领的态度。太史慈、赵云等人……或多或少,都是支持蔡家和甄家的。”

这绝对不是吓唬周瑜,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太史慈一早就跟着李重东征西讨,是李重军中的一面旗帜。

而太史慈又和蔡琰相识时间长了,关系自然不会差到哪去,太史慈会不会摆明车马的支持蔡家不好说,但毫无疑问,太史慈会或明或暗的支持一下蔡琰,虽然力度不会有多大。

同样,赵云作为李重军中的另外一面旗帜,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赵云则对甄家另眼看待一些。这个原因就简单的多了,赵云也是冀州人,和甄家本来就是老乡,而且赵云的老婆樊氏和甄家几姐妹的关系很不错,枕头风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大杀器。

这只是两个最大的势力而已,别以为剩下的几个女人就是省油灯了,就说貂蝉吧!貂蝉到没有什么和众人争宠的意思,她更像是李重的红颜知己,但万一貂蝉真的剩下个儿子来,看看张辽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这和感情无关,都不能说张辽等人对貂蝉的印象好不好,本来他们就是吕布集团的人,就算你自己不这么认为,别人也会这么认为。

“够乱吧!”李重说到这里,摊手苦笑道:“公瑾你看,你还要再插一手吗?”

周瑜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如果主公不反对的话,周瑜还是要全力支持尚香妹子的,哪怕是粉身碎骨。”

第三百七十章玩死倭国的理想

李重仔细看了看周瑜,忽然笑道:“反对,我为什么要反对,不过我已经说过了,你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千万不要过火,知道了吗?”

坑爹啊!周瑜是不知道有这个词,要是知道的话,周瑜一定能骂出声来。一般来说,各方势力支持哪个公子,都是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很少有周瑜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但周瑜也很无奈,他这一方的势力太过敏感了,如果不尽早摆明心意,万一被李重认为孙家有意复辟就糟了。

所以周瑜必须尽早探明李重的心意,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万一李重有一点点防备孙家的心思,周瑜就要死了这条心了。归根结底,谁的意见也不如李重的意见重要,只要李重一句话:你出局了。

那周瑜代表的孙氏家族也就出局了,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不光是孙家,就连甄家和蔡家也是一样的,他们也要看李重的脸色行事,李重可不是年老体弱的刘表,正值壮年的李重再活个三十年四十年不成问题,全力扶植一个接班人还不简单,谁反对,干掉谁就是了。

可令周瑜没想到的是,李重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透露出欢迎的意思:来吧,控制力度就可以了。这货分明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啊,周瑜真的很想问问,你那几个儿子是亲儿子吗?你就这么盼着他们手足相残?

看到周瑜眼中惊疑不定的神色,李重笑道:“难道公瑾不同意我的看法,支持嫡子继位制度。”

周瑜当然不会支持蔡琰的儿子上位了,那样的话,周瑜这次前来也就没有意义了。就在周瑜不知道怎么措辞的时候,却听得李重接着感叹道:“世事繁华,人心浮躁,谁知道我的后代会不会安心享乐,不思进取呢。”

“现乱世之中,根本就没有享乐的资格,哪怕是我的儿子。”

说到这里,李重没来由的想起刘禅来,对于刘禅这个人,李重真是无话可说,能享乐到这种地步的人,还真不多见。

更难得的是,刘禅还没暴毙,这让满腹才华的李煜情何以堪。

周瑜并不知道,李重要比他想象中的更黑,李重的心不光黑在华夏,都已经黑到漂洋过海了。

“我有一个理想……”李重一脸圣洁的光芒,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向周瑜诉说一遍,听得周瑜冷汗直流,只有夺门而逃的想法。

三国时期,沿着东海漂洋过海,有一个国家叫做邪马台国,也就是倭国,倭国是什么国家大家都了解,蜘蛛就不写了。

当时的邪马台还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就连国王都是女人,叫做卑弥乎呼。

李重的想法简单粗暴,自己的儿子不是想挣位吗?那好,你们总得显示出自己的能力来吧。我把你们全扔到倭国去,让你们领导倭国人民内战,谁赢了,我就选谁当继承人。

这完全就是实战锻炼,不掺任何花俏之处,当然,倒霉的是倭国居民罢了。

不过李重完全不在乎,倭国人在李重眼里就不是人类,死多少李重都不会在乎的,最好每一次战争,都让男人死光光,李重才高兴呢。

而且这还是可持续发展,每一代继承人都可以到倭国大展拳脚一番,看看谁更有能力。不出意外的话,一个皇帝的在位时期大约在三十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