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故园情 >

第8章

故园情-第8章

小说: 故园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杩除了诸天菩萨之外,还有协天大帝,增福财神,东厨司令,眼光娘娘,


送子张仙,二十八宿诸位神祗。所谓当值的财神老爷,早在腊月二十
四之后除夕之前就来到人间了。
    据老一辈的人说,年根底下事情忙,早点把神杩请回来保险,万一
把这个茬儿忘了,到了除夕天擦黑,就有顽童挨家挨户吆喝送财神爷
来了。反正一般人的心理,财是多多益善,多请一份财神爷也不过破
费几文小钱。如果不打算搭理他,就喊一声有啦,那些小捣蛋也就不
哕嗦了;要没请财神爷愣说有了,那算欺骗神祗,这一年就甭打算财源
滚滚万事如意啦。
    从前三教九流每一个阶层人士,都供财神,所以各式各样的财神
无不悉备,多数人家供的是玄冠朱服缁带素辚,手捧元宝如意,神采灿
然,好像利市天官的一位财神。也有人把协天伏魔大帝关老爷当财神
供奉的。更有人把文武财神分列并祀的,据说文财神是纣王的诤臣比
于丞相,武财神是黑虎玄坛赵公明。剖腹挖心的比干丞相是要与赵公
明文武并祀的,一位无心,一位失明,两神合祀才能财源辐辏滚滚而
来。
    不论南北买卖家更有供五路财神的,领衔的是黑虎玄坛太乙真人
赵公明,还有进宝郎君,招财童子等等四配。想不到黑虎玄坛赵公明,
既然名列武财神,五路财神又忝为班首,一人顶着两份香火,我想众多
财神之中那位赵爷可算贿神中之财神,最为富有啦。一心想发大财的
朋友,应当多给这位增福财神多磕几个响头,必定能够有求必应。
    北平广宁门(俗称彰仪门)外,有一座五显财神庙,每年正月初二
开庙。当年北平的各处城门一交子时就全部关闭,要交卯初才能开


门。北平的买卖人,吃开口饭的艺人,以及八大胡同的姑娘们,都纷纷
赶到广宁门挨城门,等城门一开,大家一窝蜂似的,争先恐后赶到财神
庙烧头一炷香,说是谁要烧了头炷香准保一年之内顺顺当当大吉大
利。其实说穿了,这头炷香不用说城里头住的人赶不及,就是财神庙
附近的住户也挨不上呢。因为这头炷香总归是庙祝们特权,谁也别想
抢到他们头里去。人马车辆在城门洞前挤成一团,每年交通事故,总
是一起跟着一起,官厅方面有鉴于此,特地核准广宁门正月初二提早
开城,可是交通秩序,车马壅塞照常,丝毫没有改善。后来有人建议正
月初一到初二那一天,索性把广宁门城歼不夜,交通拥挤的情形这才
缓和下来。,
    梨园行唱小生的朱素云、金仲仁两人都是这个五显财神庙的庙
董。据他们两位说,五显财神是姓伍的兄弟五人,是岭南侠盗,生前偷
富济贫,输财仗义,后来沦落京师。在他们故后,受过他们五位恩惠的
人,打算醵资奉祀,又恐怕官府以淫祠滥祀批驳,所以就以五显财神为
名盖了一座财神庙,让他们兄弟永受香火。因为正月初二是大爷伍元
的诞辰,九月十七是祭日,所以就拿这两天算是庙期啦。
    凡是去五显财神庙的香客,除了烧香祈福外,还有一个项目是借
元宝。这种元宝是用硬纸壳做成元宝式样.分金银两种,给若干香敬,
就可以换元宝一只。今年借元宝一只,明年还元宝一对,借金还金,借
银还银,对本对利,一律奉行.,明是钱买,愣要说借,元宝借回家来,都
得高高在上供在神龛里头,明年再借就是加倍,节节高升,过不几年真
就金银满库啦。有一年笔者看见四大名旦尚绮霞的令弟富霞装满了

一马车的金银元宝进城,兴高采烈地说是带福还家,那一年甭提准保
吉祥如意财源茂盛呢!
    当年正月初二到财神庙烧香还元宝,各色人等所用交通工具也是
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可是坐汽车的少而又少。因为广宁门是北平比较
荒僻的一道外城,交通流量不甚频繁的一条西南官道。彰仪门内大街
的马路已经坑坎不平,出了城的马路更是嵌崎难走。该处地方为了便
利香客,只好采取临时措施,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洋车走在上面固然
舒坦,小毛驴跑起来也不颠得慌,最怕是四轮汽车风驰电闪而过,红尘
十丈蔽日遮天,这一阵黄沙,拉车坐车的,骑驴赶脚的,可就成了泥人
儿啦。所以就是汽车阶级也要图个新年新岁皆大欢喜,免得汽车一过
招得人人咒骂,尽可能也都换乘玻璃篷马车。坐马车也有好处,既可
游春观景,又便浏览庙会风光。男女名伶,巨绅名流,加上绮袖丹裳的
北里艳姬,更有素雅淳朴村姑野老点缀其间,上海人讲话所谓眼药塌
足了。
    又有人说,北方的五显庙,就是南方的五通神庙,可是当年在上海
擅写小品文的郑逸梅兄说,苏州对门有一所飞阁圆拱,雕琢工巧的五
显庙,是明代的建筑,每逢正月韧五是一年一度的庙期,所有全城勾栏
中人,都约妥自己的私相好前往五显庙祈福进香。有时浪子娇娃为了
争风吃醋,吵架打斗时常酿成命案,到了清朝苏州府迫不得已只好把
这座五显庙废了。北方五显庙供的是侠盗伍氏兄弟,南方五显庙祭的
也是五位弟兄,可是姓冯亓百不姓伍。因为同是五位,所以通称五显,实
际北伍南冯,互不相涉的。逸梅兄说之有据,当然不假。



    记得老盖仙夏元瑜兄说过,他所认识的大善士们,请他没计一座
财神庙,屈指一算列位仙班的财神爷,已有十六位之多,打算多凑几位
(大概是想让他们成立财神爷公会)。于是把古代善于理财又爱国家
的范蠡、计然、白圭、子贡四位先贤,各上封号,晋爵财神。可惜当时在
下没在当场,否则一定要提醒一声,计然他们三位是什么尊神?我莫
宰羊,可是人家陶朱公,据在下所知,可早就叙列财神有案啦。
    有一年笔者去海安看韩紫老(国钧),坐的是一只乌篷船,经过一
个小镇叫奔叉,一苇所如,忽然轻寒斜雨衣履沾湿,只好弃舟登岸。我
在丘墟枯井旁边,找到一所两进小庙,清罄摇穹,香烟袅袅,庙叫增福
灵显官,里头当然供的是增福财神。庙既称宫,想必是一座道观,应门
的小童果然是个小道士,所供神祗,正是扁舟载美的范大夫。至于当
地何以称鸱夷子皮为增福财神,小道士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料想奔叉
人氏的想法认为范大夫善于操奇计赢,把他老人家晋爵财神,正是理
所当然,跟夏盖仙的想法正是不谋而合呢!
    胜利来台在某处看见旧王孙溥心畲画的一幅工笔财神,玄冠赤
帻,犀环金带,撰袖素鞣,神采俊迈,蕴藉俨雅。上方还有溥氏亲自写
的一段蝇头小楷“财神考”,大约有四百字。这幅画当然是溥二爷精心
乏作了,可惜当时赏鉴匆匆,未能细细地展读。以他的博解宏拔,定是
剥草析羽另有一番说辞的。
    当年有位不得志的艺人叫栗庆茂,他跟刘派须生高尘奎是同科的
师兄弟,出科后因为外务太多,人又放荡不拘小节,不是上戏误卯,就
是台上开搅,所以戏班都不敢领教,穷愁潦倒,沦落在天桥撂地卖艺

啦。因为他是科班出身,玩意儿学得瓷实,不但文武不挡,而且六场通
透。平常在天桥撂地唱唱,还真有整出京腔大戏,所穿戏装,所用道
具,七拼八凑,光怪陆离,令人喷饭。可是他有一件平金苏绣寸蟒,平
素深藏不露,不轻易拿出来亮相,每年逢到春节,他打听到凡是走马章
台有名有姓的花花公子新正在八埠名花妆阁开果盒,他必闻风而至冠
戴起来,或是跳个加官,或是勾个元宝脸的财神来个招财进宝,唱段
“喜莺迁”,所得红封,足抵在天桥唱个十天半个月的收入呢。所以新
春正月在八大胡同里,栗庆茂是最受欢迎的活财神。
    财神诞辰庆典,北方是正月初二,南方是正月初五。北方称初二
是财神日,祭财神的供品是猪头、公鸡、鲤鱼。公鸡宰好拔毛,可是要
留尾毛,鲤鱼要欢蹦乱跳的,活鱼眼睛上贴一张红纸。祭神完毕鲤鱼
要拿去放生,这一年之内,才能驾福乘喜大吉大利。到了长江一带,财
神日子一下就晚了三天,变成正月初五了,祭财神的供品,最讲究有用
整席鱼翅席的,似乎南方财神的朵颐福厚比北方财神受用脑气多了。
    扶前梨园行有位唱铜锤的尹小峰虽然声若铜钟,可惜脸庞太窄,
不管怎么勾脸,也没法显出魁梧奇伟架子来。因此他发誓收徒弟首要
的条件是大脸盘虎背熊腰的年轻人。晚年他收了一个徒弟叫汪鑫福,
仪容俊伟,体格高大,当时伶票两界净行中人都认为这位汪小弟是个
杰出之才。可惜倒仓的时候没保养好,从此嗓音失润,一字不出,于是
拜在翁偶虹门下专门学画脸谱。
    有一年我们在协和医院药房大管事张稔年家吃春酒(张曾一度下
海,效法金少山以花脸挑班唱了半年多),翁偶虹送了两幅财神脸谱,



是他爱徒汪鑫福画的。每幅十二张脸谱,一共二十四位,其中居然有
一位是绿碎脸,一位是蓝碎脸的财神。这二十四位财神爷不仅画得工
致细腻,而且张张传神。翁偶虹对每一位财神都博涉旁搜,爬罗剔抉
一一加以考证,一笔晋唐小楷,更是隽逸有致。可惜当时看来匆匆,事
隔多年,只剩模糊印象,否则提供盖仙老兄建庙参考,岂不是更加热
闹。
    如此算来,我们中国财神竟然有两打之众,方今世界正闹能源荒,
经济不景气,祈诸各位财神爷发发慈悲各显神威,早点儿做到民丰物
阜,士饱马腾万众一心。大家一定忘不了晨昏九叩首,早晚三炉香来
供奉各位财神老爷,仰答天庥的。



    我们拿清朝来说吧,在政府还没设立官银号金融机构之前,无论
是朝廷库收,地方的税赋,以及各种协饷杂项收入,有些省份规定可以
存放在典里生息。可是利息比一般民间利息为低,只有七八厘,最多
不得超过一分,有些贫瘠省份最高利息还有不到一分的,这对生意人
来说,是最稳妥可靠、利润又厚的生意了。不过这并不是每一家都有
资格承做,必先经过当地官署审查合格,发给“公典”凭执才能正式承
受官家存放款项,在一开始只有典才有资格当公典,一般当铺是不准
承办这项业务的。早先典当之分就在于此。
    到了康熙末年,凡是幅员广阔、人口稠密、财源充沛的省份,因为
库款寓足,如果报奉户部核准,也可加以通融,拨一部分库款,存放指
定的当铺里,当铺则按八厘以下生息,最高不得超过八厘,这种当铺名
之为“朝廷税典”。清朝当时全国共分为十八行省,差不多每一省份都
有几家公典。至于供一般市民通有无的质押那就更多啦!可是最奇
怪的,是辇毂之下皇皇帝都,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当铺,所谓公典反而极
为罕见,就是质或押也是南多于北,南方各省质押随处可见,越往北来
质押就越少啦。
    据典当业中人说:“顺治时代,北京还是‘公典’,后来自从当铺可
以存汇库款,各省解库大宗款项,一到北京,孰立即径解户部缴纳。公
典因为开支大、利润薄,在做生意方面反而竞争不过当铺,逐渐归于淘
汰。倒是华中、华南各省,在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