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宦之风流无边 >

第567章

明宦之风流无边-第567章

小说: 明宦之风流无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问你,你怎么知道明年就一定会天下安定,稻谷满仓,万一明年还是旱灾连绵,民变四起,难道皇上要向隋炀帝杨广一样,永远也回不了都城吗?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这个责任你负得了吗?!”

易土生也看出来了,跟叶向高没必要把关系搞得很暧昧了,干脆就撕破脸算了,反正现在摆明了就是在朝廷里清除异己,树立自己的势力,谁冒出头来就打谁,魏忠贤完了,下面也就轮到叶向高了。

“皇父摄政王这话说的太过于言重了,当年大隋朝是因为天人交变,国运到了尽头,所以才会亡国的,眼下我大明朝圣主在世,国运昌隆,断断不会像隋朝一样短命,明年开春,旱灾一定会结束的,这,这,一定会的。”叶向高刚才的几句话,表面上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推脱,易土生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他的漏洞,把他驳斥的哑口无言,只能乞灵于虚无飘渺的‘国运’之说。

“你是算命的还是搞天气预报的,说的这么斩钉截铁,你知道不知道,你这么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出这么一段废话会害死多少老百姓,拿到你就不怕死后有报应嘛,叶首辅你究竟是老糊涂了,还是贪生怕死,如果你贪生怕死的话,可以不回去,本王带着两宫回北京去也就是了。”易土生义正词严声色俱厉的说道。

“启禀太后,老臣绝对不是贪生怕死,老臣为了皇上和太后可以肝脑涂地,可以碎尸万段,可以化为灰烬,可以……”被易土生抢白了几句,叶向高理屈词穷没有话说,转而对小桃表起忠心来,意思就是让小桃拉他一把。互相帮助嘛。

小桃也不是呆鸟,当然明白叶老头的意思,再说这半天她一直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这时候忽然灵机一动说道:“本来哀家也是打算听从皇父摄政王的主意,返回北京城的,可是既然现在朝臣中有了不同的意见,叶大人又是三朝元老,哀家也不能不尊重叶大人的意见,我看这件事情不如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在处理好了。”

想要玩缓兵之计拖延时间,门也没有。易土生嘴角一撇,露出一丝冷笑,背着手站出来说道:“本王觉得这样不好,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该当机立断,现在皇上年纪还小,太后临朝听政,不应该给皇上留下这种拖拖拉拉的印象,让他以后有理由做一个昏君,这件事情还是今天处理完比较好。各位大臣认为怎么样?!”

那些依附于易土生的官吏顿时一个个站出来点头表示同意,并且纷纷进言,要求立即解决这件事情,弄的小桃没有台阶下,只得继续把早朝进行下去,说是早朝,其实已经快要中午了,百官们的肚子都饿了。

小桃极力的在俏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易土生说道:“王爷非要现在解决也可以,但是,大臣们意见不统一,哀家也无法决断,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就请王爷自己出个主意,来解决这件事情,即便是抽签决定也可以呀。”

抽签决定?

易土生觉得这是绝对的不可以的,小桃这分明就是在跟他赌命,赌博这东西谁能保证肯定会赢,万一输了怎么办,易土生现在胜券在握,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所以他断然摇头:“这个太儿戏了,传出去让百姓笑话,会失去民心,还是不要了,本王有另外一个好主意,可以解决这件事情。”

长长的睫毛地垂下来,小桃沉默了一下,挑动着眉尖道:“哀家正在听着,请王爷把好主意说出来。”

“究竟两宫要不要回北京去,本王说了不算,叶向高大人说了也不算,我看咱们还是要看看民意。南京城里有那么多的读人,他们都有满腹的经纶,一肚子的见识,对当前国家的局势也都有自己的见解,咱们不如就把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他们。这样做应该是很公平的,相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除非那人是别有居心的。”

“听从民意……这……”小桃想了一下,寻思着现在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自己要是跟易土生硬顶,肯定是顶不过,要是听从民意,没准还有一丝机会,于是点头道:“好,那就按照皇父摄政王的意思,听从民意,让南京城的读人来决定这件事,可是,具体事宜交给谁去处理呢?!”

“老臣是南京的留守官员对这里的读人都很熟悉,不如就交给老臣去处理,为了公平起见,可以在正阳门外设一个站点,让有兴趣的读人都到这个站点去投票,同意皇父摄政王的就站在皇父摄政王一边,同意叶向高大人的就站在叶向高大人一边。所有的文武都去观看,以免有人作弊,大家认为怎么样。不过,现在还要麻烦张维闲大人,派出你的手下去京城里宣传一下,让读人都到正阳门外去集合。”熊明遇一听到易土生说完了话,立即就站了出来,同时心中有谱了,这场仗易土生已经赢定了,为何呢?因为有件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心里却是清楚的,易土生可是南京城最大的文学组织‘复社’的社长啊!而南京城里将近有一半以上的读人几乎都是复社的成员。

复社这个东西,其实要说起来也不是很单纯,表面上是大家一起研究诗文,讨论政治,力图复兴国家,跟东林党有一拼,实际上,也是分门别类,派系众多,比如复社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团体:几社、龙社、民社、江浙文学社……都各自为政互相攻讦争权夺利。就这么个破社团,斗争之激烈不亚于大明朝的朝廷,要不怎么说中国人好斗呢!

不过,复社里的所有人有一样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易土生的支持,他们把易土生当成神一样来崇拜,当成孔子一样来尊敬,当成玉皇大帝一样来惧怕,当成太上老君一样来推崇,给易土生做广告,美化他的形象,给他写,给他唱赞歌。可以说,在这方面,易土生比后世的雍正皇帝做的好十万多倍,你看雍正的下场就知道了,做皇帝做的再好没用,得罪了读人,一样臭名远扬。

可这是为啥呢?难道这些读人就没有一点十分观念嘛,难道易土生的所作所为他们就一点也不知道吗?答案是肯定的,易土生做事一定那么高调,一点也不避讳,怎么能瞒得了天下人的眼睛,他做的事在南京城里几乎是尽人皆知,但是偏偏这些事就是没传出去,因为易土生维护住了读人,就等于是堵住了悠悠众口。

真正的原因就是易土生肯花钱,出手大方。复社那帮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都让他用银子给喂的饱饱的了。以前,在易土生没有当上复社的社长之前,复社的那些人百分之九十都在贫困线以下挣扎着,有的还拜倒在青楼女子的石榴裙下吃软饭,有的则干脆勾搭名门望族的小妾们当男宠,日子过的挺惨的。

自从有了易土生,就像有了救世主,这些人像咸鱼一样翻身了,要办挺起来了,头型也拽起来了,走路都带风了。记得去年,易土生一下子就给复社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新修了一处‘会馆’,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工资,另外又给上了养老保险(易土生答应他们,只要是复社的成员,六十岁以后,每人每月可以领到一旦稻米,当然能不能兑现就不好说了,这事儿易土生还没想好呢!反正他说话不算数的时候比算数的时候多)

又比如每当过年过节,易土生都会给复社的成员发红包,每人至少是五十两银子,在当时二十两银子可以过一年的情况下,五十两银子可谓是一笔巨资,这些人能不感激涕零嘛。在感激涕零之余,这些人就少不了到易土生的王府去走动走动,拜会拜会,临走的时候,易土生都会吩咐送一些绸缎呀,金银呀,要是带着家眷来的,还送一些首饰,连柳如是都帮着易土生给这些人好处呢。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二十七章遍地粉丝

更有甚者,由于易土生家里的漂亮丫鬟多的比花园里的鹅卵石还多,易土生看的都眼花缭乱的,去一趟厕所,至少有十几个小妞给他抛媚眼,满脸期待的祈求他临幸,易土生都懒得看一眼。可是那些跑他家来串门的穷酸秀才们,却受不了这种超级大诱惑,居然连续发生了两次自由恋爱的事情,要是在别的家族里,这可是犯了大忌讳的,因为名义上说,易土生家里只要是个母的,全都是他的私人财产,也就是他的嫔妃,别人要想来插上一脚,那就等于是第N者插足,是要被严惩的。

可易土生没这么办,他以前也看三国演义呀,像马腾、董祀这些人不全都是坏在这种事情上嘛,被自己的丫鬟、小厮给出卖了,死的那叫一个不值。

易土生寻思着这些天生丽质的小丫头自己根本都用不上,不如成人之美,就索性成全了他们,给人间留下一段佳话。当然,这些小丫头他都没见过,你要是真勾引他用过的娘们他就不愿意了,非杀你全家不可。

大家试想一下,这么伟大的一个社长,能不被手下爱戴吗?于是易土生在南京城的读人之中那是有口皆碑,形象高大,灵魂纯洁的好像婴儿一样,两袖清风的就像没穿衣服,超牛笔呀。

这些事儿小桃根本就不知道,也没人向她报告,因为所有人都没当一回事儿,还有人背后讥笑易土生,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溜须这些穷酸学子,可是易土生心里最清楚了,这些家伙的如椽大笔,可比刀枪剑戟要锋利的多了,万万的得罪不得,尤其是自己往后要干的事情,是要载入史册的。

熊明遇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刚才易土生开口提议,他就明白了易土生的意思,所以马上就站出来请缨,要求负责此事,一方面是想促成太后和皇帝赶快走人,另一方面也是向易土生表示一种亲近。

小桃点了点头道:“这样子最好了,可是今天天气太冷了,皇上年纪还小,哀家的身子也弱,就不参加了,下面的事情就由皇父摄政王和叶向高大人商量着办,好啦,散朝。”

小桃转身走了,易土生作为诸侯王之后,第一个走出了朝堂,身后跟着的是桂王、惠王等诸位王公。

叶向高走在文官的首位,正好和易土生并驾齐驱,出了门口之后,冲着易土生深施一礼:“王爷,刚才如果有冒犯之处,还请王爷多多海涵,都是为了国事,老朽绝对没有开罪王爷的意思,王爷宽宏大量,千万不要介意呀。”

易土生笑道:“叶首辅真是太多虑了,咱们没有私人恩怨,都是为了皇上和太后考虑,政治上有不同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首辅大人不要想得太多了,本王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走,咱们还是到正阳门外去看看,张维闲大人也许已经准备好了也说不定啊。”

“请!”叶向高也很淡定,似乎已经下了某种决心,微笑了一下,迈着四方步奔着正阳门的方向走去。其他的人都站在易土生的身后,没有一个敢越雷池,站到他前面去的。易土生冷笑了一下,随后跟上。

正阳门外,张维闲果然已经准备好了,由于张维闲出动了上千名御前侍卫,加上锦衣卫的配合,很快就在正阳门外聚集了很多的读人,而且各条道路上还有很多的读人不断地向这边赶过来,城门外的广场上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吵吵嚷嚷,像个蜂巢。

就在正对着门口的位置,整齐的排列着几十把太师椅,太师椅前面有一排桌子,上面放着茶水,看到文武大臣来了,张维闲急忙就迎了过来,把除了易土生和叶向高以外的所有人全都让到椅子上坐好,然后又让易土生和叶向高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6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