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遗事 >

第219章

大宋遗事-第219章

小说: 大宋遗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呵,照司农寺说的办!”贾蕃听见汇报,翻着册子吩咐。
  “怎么个办法?难道真要逐户重新计算登记?”主簿问。
  “眼见农活都出来了,来得及吗?灵活一点嘛,有个差不多就行了。”贾蕃说。
  主簿心领神会,就在簿子上加减乘除,生生造出一份新的五等户册。可他毕竟心里没底,这里一弄完,就拿给了贾蕃:“大人看看行不行?”
  贾蕃嘻嘻一笑:“怎么不行?张榜公布!”
  “这——”主簿有些愕然。
  “怎么?”贾蕃问。
  “这么张榜,不是引人来吵吗?”主簿问。
  “这是朝廷的要求,谁敢不遵?吵嘛,那是当然,我还怕他们不吵呢!你只管张榜,有我呢!”贾蕃拍着胸脯说。
  既有这话,主簿也就不再犹豫了。榜一出来,乱点鸳鸯谱,等次错得一塌糊涂:该下该上,几乎全都被颠倒了次序!那可不是纸上谈兵,每一笔都要兑现的,老百姓还能不急吗?当时就有几百人围住了衙门,要讨个说法。
  贾蕃早在门里等着他们!一见人多,立马笑嘻嘻地迎了出来:“各位乡亲,请不要乱!各位的来意,本县已经知道了。无非是为户等不公的事,是吗?”
  “不错!”大家嚷嚷。
  “本县也知道不公!可我也爱莫能助呵!”贾蕃一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可是大家没想到的,一时都愣住了!
  “你们觉着奇怪,是不?告诉你们,本县也觉着奇怪!”贾蕃还是一副无辜无助的受难面孔,大家更奇怪了!
  “本县为什么奇怪?这等级根本就不是本县弄的,是司农寺叫这么弄的。既是上峰的命令,本县能有什么办法?大家还是回去慢慢消化吧!”说着,竟转身进了衙门,再不出来了,只叫主簿来与大家周旋。
  这是吃蜜吗,能慢慢消化?经他一逗,大家更激愤了,嚷成一片。
  “大家散了吧!大人不是说了吗?他也是爱莫能助,解铃还得系铃人!谁这么定的,你们就去找谁吧!”主簿一向颇能领会贾蕃的意图,替他劝告大家。
  “这位大人说得对,咱们找朝廷去!”有那领悟快的,抢先号召说。
  “对呵,走!”又有几个人附和。
  情绪激动的人群最容易引爆,当时就跟着走了。几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号召。知情不知情,有意无意,不少人也就那么跟着队伍裹挟前进了。进得京城,已经成了一两千人的庞大队伍。
  除了送葬出丧,元宵灯会,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队伍?城里人更好奇,管他三七二十一,跟着看看再说。队伍,也就越拉越长了。
  原先号召的几个人,一见这么长的队伍,先就怕起来了。
  一个说:“这么多人,朝廷要是怪罪下来,不要杀头呀?散了吧!”
  另一个自己壮胆:“又不是造反,凭什么杀头?我们来朝廷告状,登闻鼓还许敲呢,怕什么?”
  “是呵!可上哪儿呢?又去找谁?”又有人问。
  这还真是个问题。商量的结果,是去开封府告状:东明县属开封府,不找知府,能找谁?司农寺是个什么衙门,又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怎么找它?
  好端端的大街上突然拥进这么多人,早有人报告了相关衙门,渐渐就有城厢的马步兵卒与役吏等悄悄围了上来,将这一帮人监视起来。队伍刚转到浚仪街,要向西北拐弯去开封府,就见几个当官模样的人,过来拦住了去路:“你们要去哪儿?干什么?”
  领头的说明了来意,当官的笑道:“你们这是绿头苍蝇乱撞哪!这事不归开封府,找也没用。真想解决问题,最好去找王丞相王安石大人!”
  大家一想,对呵!丞相可不是一言九鼎吗?有他一句话,可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是倒是,可丞相在哪儿呢?”有人问。
  “打这儿转东,问尚善坊,离尚善坊一箭之遥有个兴道坊,就是王丞相的家。好找得很!”当官的介绍说,既热心,又详细。
  队伍转东去了,开封府的人大大松了一口气。祸水既转给了安石,他们家还能不紧张?刘成听到风声,早手按刀柄,雄赳赳地站在门口,等着大队伍。监视的马步兵卒,也抄先在安石家门前布起了明岗暗哨。
  队伍到了门前,先远远地停了下来。打头的几个人,一看小小一张门脸,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当朝丞相的家:比自己住的也不如呵!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怯场,悔恨。等到安石一身家常打扮出来,不过是个头发灰白、有几分憔悴的老人,他们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这样一个丞相,说什么也不能唐突!几个人都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大宋遗事 第九十三回(4)
后面的见陡然安静下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自然不免猜测。“怎么不见丞相出来?难道不见我们?”“出来个老家人,可能要赶我们走?”“走?不见丞相,我决不走!”“好了,安静,那老家人要说话了!”
  “各位乡亲,我是王安石!”那老家人提着嗓子,大声说道。
  “怎么,他就是王大人!”人群里一片惊讶。还有人叫道:“前面坐下,让我们也见见丞相!”前面的人,果真纷纷坐倒了。
  “对,我就是王安石,不比大家多长一只鼻子,一只眼睛!各位少见,所以不大认得我。”安石笑道,大家也跟着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和缓下来。
  “承各位的情,大老远地来看我,我谢谢大家!照理说,既来看我,就是安石的客人,我该请大家进屋坐坐,喝杯清茶。只是屋子太小,只好请你们原谅了!”安石说着,真朝大家很认真地叉了叉手。大家听他说得幽默,一发笑了。
  “听说你们是为划等不公,才上朝廷来找我的,是吗?”安石问道。
  “是,底下乱划等次,丞相要替我们做主!”有人大声答道。
  “差役,雇役,究竟谁好谁坏,你们比我这当丞相的更清楚。”安石说道,“就朝廷而言,实在不想麻烦大家收什么免役钱。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实在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出来。怎么办呢?只好有劳各位,尽地方之力,办地方之事,有能力的都帮着点儿。大家出的钱,朝廷不会要一个子儿,全都会用在差役上。有结余,就转到下年,遇到灾荒什么的,大家就可以免交役钱了。所以要划等,是要量力而行,尽量做得公平,不叫弱者吃亏。这是朝廷的想法,皇上总惦记着大家不要负担太重了!可这事刚刚开始,难免有种种不足;也少不了坏人捣乱,或乱调等次,或浑水摸鱼,等等。凡有这种情况,绝非朝廷本意,肯定是不法之徒在捣鬼!你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朝廷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欢迎大家随时来清账告状!最好,当然是逐级找当地的官长。他们不受理,再越级上告。这次来,你们知县知道吗?”
  愣了一下之后,有人答道:“贾大人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并不重要。关于这次划等不公,朝廷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直到大体公正为止。还有,你们当中有人要觉着出钱太冤,还愿意继续服役,也可以提出来。服役免钱,我看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得一刀切,总得你们方便才好。不过,要是只想找个借口,既不交钱,也不服役,那可不成!朝廷不答应不说,增加了其他乡亲的负担,他们也不会答应!你们说是不是呵?”安石最后问道。
  大家听了安石的话,先已忘了为什么而来,及至听到问题,才猛然又清醒过来,都大声答道:“我们也不答应!”
  “那我们就一起来监督免役法实施。大家看还有什么问题?更具体的,也可以去找御史台,他们会替你们出气的!”
  丞相都这么说了,再有什么也说不出口了!大家发声喊:“再没有了,谢谢丞相替咱们做主!”
  人群很快都散了,只有少数乡民,结伴找了一趟御史台。可御史台并没有丞相那么好说话,根本不受理他们的投诉,将他们远远地轰走了。他们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而返。京城又恢复平静之后,朝廷——包括安石在内,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松是松了,可它留下的震荡却远远没完。
  安石除了纳闷、气愤,也多少有些寒心。从上到下,居然没有一个横身任事的人出来,愣是将他这个丞相推到了第一线,他能不寒心吗?当然,他也想到,突发事件,不是每个衙门都会知道。可东明县呢,还有他的上司衙门开封府呢?县里的问题该县里解决,解决不了才是开封府,他们都哪儿去了?而且,是开封府的官员直接推给自己的!联系到知府韩维一向对新法的态度,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一件有预谋的活动。至少,开封府作为主管衙门,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做它该做的事情!
  关心安石的人,都纷纷上政事堂,或去他家里,问安压惊,无端给他增加了许多麻烦。台谏官员中支持变法的则义愤填膺,纷纷上书请求追究东明县令与开封府的责任。而勾着贾蕃的那一拨人,则反咬一口,将责任推给司农寺,说是他们自上而下,避开府县妄改等第,这才激起民变,要追究应当先追究他们!枢密院另又有人帮腔,上书请调贾蕃到进奏院主事。进奏院不是专管向皇上进呈四方的奏章吗?没有重权,却是个要害部门。贾蕃真要在那儿做了筛子,有进有出,报该报的,留该留的,皇上信息有限,脑袋也就不能不跟着转了!
  皇上虽然也颇震惊,他更关心的却是升降户等的实际利害,连着给安石下了几道手诏,询问酸枣、东明等县升降不实的事。安石只好一一解释:“畿县既要划等,官吏不同,缓急有别,升降是难免的,也并不全是只升不降。臣比较了新旧簿册,大抵开封、祥符两县,就是降的多,升的少。开封一县原有七百户一等,不减怎么成!至于酸枣、东明两县,三等以上户才各几百家,服役的时候人不够,只好从原不服役的四等户选提。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大抵是官吏狼狈为奸,有意将该入上等的划进了下等。这些人要不取实重划,对其他服役出钱的百姓就太不公正了。政者正也。不辅助弱者,反而偏偏特别加重他们的负担,不是为政之道。财产既有登记,明显错误的,司农官员代为改正,也没有大错。何况,还明令东明县重新核产划定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九十三回(5)
皇上见是这样,也就不再说话了。安石见皇上不及其余,心里不无感慨,不由得又说道:“陛下爱民如子,仁心深厚,叫人感动。可治理百姓,也该知道情伪利害,不能一味姑息。若骄纵他们,让他们动不动就打鼓截驾,聚众妄造中书、御史台,恐怕也不是为政之道!还有,现在大政方针基本上都确定了,剩下的事情,不过是让各职能衙门具体经办罢了。办得好呢,给予奖赏;办得不好,则予以惩罚。眼前这事儿,真正小得不能再小了!可陛下再三下诏查问,微臣也怕会伤于繁杂丛脞。股肱大臣不得不为这些小事反复申辩,久而久之,也就不能不避事毁堕了!从来王公大臣,唯一的任务,不过论道而已。道术不明,就是整天忙得团团转,不过自劳自困,与治政却没有什么关系。道术明了,君子小人各当其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