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 >

第27章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第27章

小说: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爱情的梦唤醒的?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事业的梦唤醒的,唤醒绮梦,那么美丽的梦,是憎啼鸟,就是那个鸟叫声,忽然间一声鸟叫把你的美梦唤醒了,那是哪个人,是哪个事情,是哪个语言,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罥是被一个网网住了,所以上面是网字头。当这个落花,落花飘下来的时候呢,就落在蜘蛛的网上了。辛弃疾写过一首伤春的诗,说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只有那屋檐下的蜘蛛网把落花、飞絮给挽留住了,这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什么要把落花留住,就是一张蜘蛛的网把这一朵落花就留在那里,那蜘蛛对这个花朵是多情的吗?蜘蛛网上的丝是一缕情丝吗?罥入情丝,如果说蜘蛛的网是多情的,对于落花把它网住吗,是好吗?是幸运吗?但也许是幸运,没有让你流水落花地飘零,还把你留住在那里了,可是你回头一看,蜘蛛网网住的不是你一朵美丽的花朵,蜘蛛网上有苍蝇、也有蚊子嘛!罥入情丝奈网虫,你看这个诗人从那么淳朴的《诗经》,到唐朝的那种理性的那种载道的,那种言志的比兴,到现在真是写的人生一种非常微妙、复杂的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情,不管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夫妇,你的儿女,都是你的情丝。你在他们身上有缠绕的情丝,他们在你的身上也有缠绕的情丝,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事情。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这又有出处,intertextuality。雨里罗衾寒不寐,是李后主的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流水落花,所以落花的前面是什么,是罗衾不耐五更寒。所以他现在说雨里罗衾,帘外雨潺潺,罗衾把你惊醒了,罗衾是不耐五更寒,你受不住的。五更天是最寒冷的,一个时间,在罗衾,在帘外潺潺的雨声之中,你忍受不住这个寒冷,而这个梦醒之后他是说,是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这是说杜秋娘有一首《金缕曲》的诗,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他说春阑、金缕、花已经落了。无法空折枝,春阑金缕曲方终,一切都过去了,花已经落了,返生香岂人间有。神话上传说,说有一种返生香,你如果在死人的旁边,点了这个返生香就可以使死人复活。人间真的能够有人从死亡之中复活的这样的神奇的这种妙香吗?返生香岂人间有,没有,没有,永远不会回来的。花落了,永远再不会回到枝头;人死了,永远不会再回到世上。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为什么?为什么人有生也要有死?为什么人生有欢乐,也有忧苦,为什么?所以屈原很早就写了《天问》,问这天,天为什么如此!

    第二首诗,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犹犹。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我们不是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吗?前溪的流水,为什么说前溪?因为中国古代的乐府诗里边有一首诗就叫《前溪曲》,前溪是个歌曲的名字,《前溪曲》上有两句,说花落随流去,花落随着流水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随流去,何见逐流还。你什么时候看到有花随着流水回来的?没有。所以说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他用了一个古乐府的诗句,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在碧池头。这个诗真是写得细致,写得精美。你看到中国的古典的诗歌,随着时代的演进,它的内容的情意慢慢地这么复杂化了,它的表现的手法这样的精美了,流水前溪去不留。如果说花就落了,从此就落了,我们就斩断了,真的是已经不存在了。可是最难以忍受的是花虽然落了,那个花香还在那里,余香骀荡是飘来飘去的样子。那么落花到那里去了,有的落在泥土之上了,就被燕子叼起来去做巢了,有的落在鱼就是落在水里边了,那鱼就唼喋、唼喋,那个鱼的嘴一吞一吞的。它把落花当做一个鱼饵,这么一吞一吞的,想要吞,好啊,你说燕子跟游鱼是不是对落花多情呢?所以它要把你叼起来去做巢,它要把你吞下来当做为一个鱼饵,燕衔鱼唼能相厚,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对你有亲厚的意思,燕衔鱼唼能相厚,可是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土里边,被污染了,还是落在青苔之上被遮蔽了,这个其实它又有一个出处,intertextuality。这是晚唐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做韩偓,他小字冬郎。韩冬郎的两句咏落花的诗,他说,总教苔遮犹慰意,若遭泥污更伤心。你落花落在哪儿了?如果你落在青苔地上,被青苔长起来,给你遮住了,那还是可安慰的;你如果落在污泥之中,被泥土给你沾污了,那才是可悲哀的。所以他说泥污、苔遮,你是苔遮犹慰意,你还是若遭泥污更伤心,泥污苔遮各有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遭遇,你作为一个生命,你遭遇了什么?是泥污,还是苔遮,各有由,每个人有不同的因缘,每个人有不同的遭遇。所以他说燕衔鱼唼能相厚,那泥污苔遮就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而伤心最是近高楼,花都是要落的,最伤心的是从高处飘落下来的花,它本来就矮,它的飘落你没有看见,它已经萎落了。可是从那么高空之上,落下来的,而伤心最是近高楼,也有一个出处,它用的是杜甫的诗。杜甫的诗说的是什么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你就看这个晚清的诗人,他融会前人的作品,李后主的诗,韩偓的诗,杜甫的诗,前人,唐朝人所写的。杜甫的诗,他跟现实结合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以为,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现在才不但是教博士生,带博士后,而且我教中学生,我教小学生,我甚至于教幼稚园的小朋友。我希望当他们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的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会有相当的好处。对不起耽误你们这么多时间,我是以我现代的观点,看这些旧诗,而且说这些旧诗至少不能说对大家,对我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谢谢大家。
大师语录—欧阳自远畅想月球
    主讲人简介:

    欧阳自远,196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介绍四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个真实的月球,第二是当前月球的探测发展趋势和全景,第三呢,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对策和规划。以及最后呢,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现在已经命名叫“嫦娥一号”,它的科学目标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我们从夜空中看月亮,我们能够看到月球的全貌,只是月球的一个表面。月球的另外一面,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相的变化可以从一个星月开始,然后逐渐的慢慢变化,一直到满月。我想这些情况我都用不着详细的介绍了。

    那么月球始终是伴同着地球在一起,从古至今,月球在夜空当中照耀大地,所以给予人们很多的遐想、非常多的期望,世界各个国家都与月球都是充满了赞美之词。那么我们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论证,提出了这样一个看法,就是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近期的首选目标,我们定的是2002到2005年,为月球环绕的轨道器。那么2005到2020年左右,我们实施不载人的月球探测。最终我们将实施载人的月球探测。

    我想很快结束我的介绍,应该说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在科学和技术上应该是已经成熟的,从技术上看也是可行的。“嫦娥一号”工程的实现,将使得我国在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获得突破性创新性的进展。“嫦娥一号”工程是一项投资非常有限,风险极小,但是影响深远的一个国家的战略工程。我相信我们中国一定能够实现飞向月球的梦想,我也相信,我们也会把自己的旗帜插到月球上。因为我们很快也要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的月面探测,当然我们要克服困难,来完成这件事情。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参加到这样一项事业当中,我们共同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我们要飞上月球,要实现我们登上月球的目标,来实现我们的永远的月球梦,也显示了我们国家作为一个航天的大国,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国家,应该对人类做出它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我就介绍到这儿。

    (全文)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我先介绍一个真实的月球;第二呢当前月球的探测发展趋势和全景;第三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对策和规划;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现在已经命名叫“嫦娥一号”。它的科学目标、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这是我们人类所能够看到月球的全貌,这是从一个新月开始,然后逐渐变化,这是月相的变化,一直到满月。我想这些情况都用不着详细介绍了。

    那么月球始终是伴同着地球在一起,而且我们人类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就是这一面,另一半从来没有任何能够有可能能够看得见的,所以这个月球永远展示的是这一面。月球在夜空当中照耀大地,所以给予人们很多的遐想,非常多的期望,世界各个国家都与月球都是充满了赞美之词。

    从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我们国家给月球取了很多很多名字,我这收罗了一些:像太阴、或者叫玉兔、玉宫、玉环、玉阳、玉盘、玉弧等等。凡是各种玉,因为月色像玉一样洁白,所以一般用玉。还有用冰,像冰镜、冰轮等等。还有用盘、轮、镜、环等等,反正一切最好的词汇都用来赞美我们的月球,而且古代有很多诗人写了很多诗吧,都来赞美这个月球,寄托各种各样的一些希望吧,寄情于我们的月球。

    那么月球应该说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是我们地球惟一的一个天然卫星,也是人类离开月球,进入宇宙空间的第一步。那么对于月球的探测在1959年以前,人类只能用肉眼或者望远镜来观测月球,但是它的分辨率都在10公里以上。而从1959年以后人类对月球进行了空间探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探月高潮,1958年到1976年。然后又经过18年的宁静,从1994年以来,一个新的月球探测的高潮又逐渐兴起来了,那么我总结了一下美国和前苏联在整个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他们的月球探测经过了一些非常艰难的历程。开始是击中月球,把一个东西打上去,但是要知道这是非常艰难的,38万公里,而且要很准确的落在月球上。曾经苏联有一句话,就好像是在几公里以外,用手枪去打一个苍蝇。确实是非常遥远,也是很难以控制住的,然后就逼近月球,然后就硬着陆、软着陆,最后进行环月飞行,然后载人环月飞行,然后不载人登上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