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 >

第26章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第26章

小说: 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是捉鱼的鱼网,如果鱼网里边都是鱼,跳来跳去,你怎么能看到天上的三星,映在捉鱼的鱼罶之中呢?所以你天上的三星,照在鱼罶之中,是说连抓的鱼都抓光了,鱼也没有了,真是人也没有东西吃,牛羊也没有东西吃,抓鱼也抓不到。所以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这个鲜字是念鲜,鲜是少的意思,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形象,写出来人生最基本的。《桃夭》最基本的欢乐,《苕之华》最基本的忧苦。这是我们早期的诗的形象跟情意,在《诗经》里边所表现的。

    到了唐朝你看就有了变化了。后边就是陈子昂跟张九龄的两首诗,我们先看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他是用草木鸟兽来说的,他是用草木,我说的都是用咏花的诗。所以都是植物,他说兰,兰是兰花,你看那很多的兰花嘛;若、若是杜若。杜若也是一种花,是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就是兰花跟杜若。说兰若生春夏,在春夏的时候,到万物生长的季节,兰花和杜若都生长得很茂盛,芊蔚是一片碧绿的草木茂盛的样子。何是多么,青青是茂盛,芊蔚是茂盛的样子,青青其实也是茂盛的样子。他说这个兰花和杜若长在哪里呢?是在空林之中。空林,没有人的山林。色是在空林之中的美色,在空无人迹的,寂寞无人的空林之中,有这么美好的容色,那么它既然在空林之中,所以它幽独,所以它是幽静的。它是孤独的,它是没有人欣赏的。所以,唐人也有诗说,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就要有人欣赏,你爱它,你把它折去了,那是代表你对它的爱,你代表对它的欣赏,纵然被折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有人爱它嘛!可是现在这个空林之中的花,连看它一眼的人都没有。空林色,所以它幽独,是幽静的,孤独的,幽独空林色。可是,草木花朵是为了你人看它,它才开花的吗?你不看它,它开不开,它一样地开。所以虽然是幽独空林色,是朱蕤冒紫茎,没有人欣赏它是开,而且开得这么美丽。是朱蕤紫茎,朱的颜色,紫的颜色,这么美好的生命,这么美好的颜色,没有一个人看见过呀!它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呢?所以迟迟白日晚,迟迟慢慢慢慢地。这个天上的明亮的日头,就从日出到日落,就夕阳西下,袅动的秋风就吹起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岁就是一年。华就是芳华,一年的芳华;竟,完全都凋落了。所有的草木花朵都枯萎凋零了,你尽管是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一样地憔悴、凋零。所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完全摇落,你芳意竟何成。芳意,你的芬芳,你的美好,你的生命,你的情谊;竟是到底,究竟、何成,你完成了什么?你不是白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欣赏你,你的生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有一天岁华尽摇落,你芳意竟何成。你白白地美了一场、你白白地生长了一番、你白白地开放在这个世界上,芳意是竟何成。这是陈子昂的《感遇》诗。

    下边这是张九龄的《感遇》诗。这两首诗恰好是相对的,这两首诗跟刚才的《桃夭》,跟《苕之华》,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桃夭》是直接的,是生命最基本的欢乐和忧苦。可是现在就有了一些人的思想的一些反省,一些思想的性质、思路,思质里边的这种意味就融入到其间来,就是说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所以陈子昂的这首诗的意思,说是你的生命贵有一个用,要有人知道你,有人欣赏你,有人任用你,这才是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可是马上你看就有一个相反的说法了,就是张九龄,他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说得好,他也说的是兰花,说兰叶春葳蕤。你看那兰花的叶子,春天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叶子生长得这么茂盛。桂华秋皎洁,桂花的花朵,黄黄的颜色这么鲜明,秋天在树上,他说欣欣此生意。不管是兰花也好,不管是桂花也好,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生命的表现,而且都是欣欣向荣的。这么欣喜、欢乐地表现了生命的一种欢乐,欣欣,此,同样的是这一份,生命生长的生意,自尔为佳节,他自己,每个人自己,自尔就是它自己;为佳节,就有它一个美好的季节。兰花生在春天,它有一个春天的美好的季节;桂花开放在秋天,秋天它有一个美好的季节。只要你活过了,只要你曾经开过,只要你曾经有过一段灿烂的日子,你就不辜负你这一生。他说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你谁想到就是在山林之中,栖就是隐居的那些个人,闻风,他闻到这种兰花桂花的香气。因此,他就对你相悦,就欣赏了一种爱悦。欣赏的欣,山林之中的人,闻到兰花的香气,闻到桂花的香气,他说我真是欣赏这兰花和桂花,我去看一看,我去折下一枝来吧!但是张九龄说:我作为一个兰花,我作为一个桂花,我不需要你的欣赏,我更不需要你的攀折,草木有本心,作为草木我自然有我的生命,我自然有我的美好,何求美人折,就算你是美人,我也并不期待。你就看到这个在情意上跟《桃夭》,跟《苕之华》有了不同了。他从《桃夭》的《苕华》的,那个最自然的,最本质的,最淳朴的生命的、基本的喜乐和哀愁,加上了很多反省、理想、志意在里边它有一个理性的思辨在其中了,而且它不是直接的这种像《诗经》的简单的比兴,它有一种什么呢,它有一种中国古人最讲究,有一种寄托,它就是在兰花桂花,兰叶春葳蕤,兰若生春夏。在这里边表现了作为一个人,他的理想和意义。这是有了托喻了,这不管在内容的情意上,在表现的手法上,已经比原始的《诗经》更进一步了。

    好,现在我们看第三组诗了,是两首落花诗。清代的陈宝琛的,你看慢慢就复杂化起来了,也是咏落花的。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我们就先看第一首,第二首等一下再念。这两首诗是非常妙的,它用的都是古典,但是它有很新鲜的,表现的手法跟内容,用的是古典因为它里面的词语,常常有一个出处,就是这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最早的周代的诗人,他是原始的,他没有依凭,没有查字典,没有找什么类书,他直觉地感发,就这么直觉地说出来。可是现在这两首落花诗,它的词语都是有出处的,都是有联想的。如果我真要用一个现代的西方的理论观点来说,我们刚才从开始就说了,我现在的解释就算我不用一点现代的理论,我也是现代的观点,只因为我是现代的人,我把这几首诗这样的组合起来,做这样的讲解。这是我不是以前什么人这样做的,这已经是现代的观点,而现在如果更说现代的观点,除了有我的观点所说的,我这种按照接受的美学来说,每个接受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把自己融入在其中去了,每一个读者有自己不同的一个readinghorizon,一个阅读的视野,每一个人有自己获得的一种感发,不但是如此。现在,因为我说它用的都是古人的词语,融注在其间,融会、凝注在里边的,那在西方有一个词语,叫intertextuality。我们说一篇文章的文本,我们说了那是text,就是文章我们不叫本文,而要叫它文本,有区别的。就是一个文本,就是这篇文章,是一个课题,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它不固定,它的生命是从你读者来给它赋予它的生命,这是一个text,它不是一个本文把它固定下来,它是一个文本,这个文章本身的text,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你每个人阅读它,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你可以有不同的感动。而且在这篇文本里边,它所用的每一个词语,就是它所用的每一个语言按照原则来说,语言都是sign,都是符号,每个语言都是一个符号,而每一个语言的符号如果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里边,用了很久的时候,那么这个语言符号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传统的信息在里边了。这个时候,这一个sign,这一个语言它就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一个语言了,它就有文化的背景在里边了,这种时候它就变成一个culturalcode,就变成一个文化语码,变成一个语言的符码了,就给你很多的联想。所以在一句诗里边你可以有很多的联想,其实这是起源于索绪尔,就是德国的一个语言学家。他说凡是语言有两条轴线,一个是横向的轴线,就是语法的结构,一个是纵向的一条线,这是你联想的结构,是从这两条线一个横向,一个纵向的结构组成的。那么这种联想就在纵向的这个轴线之中,所以中间它就有inter,就是彼此之间的intertextuality。现在中国把它翻译作互为文本,就是彼此互相作为文本,这个文本里边,有别人的文本,就是这个文本之间的关系结合成一个很丰富的一个内容。

    生灭原知色是空,你看到花落了,从生到死,你说我早就在哲理上明白了,我早就知道,色本来就是空的,生原来就有灭的,生灭色空,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我生灭就原知色是空。古人说,我是看得破,忍不过,在思想上,在哲理上我知道,有生有灭,即色即空;我早就在哲理上懂得了,可是你忍堪倾国付东风,你在思想上有了准备,理性上你说我认同,认知。可是你在感情上你怎么能够忍受、可堪,堪就是忍受,你可以堪受吗?堪受什么,是倾国付东风?倾国倾城的这么美丽的颜色,现在就被一阵东风给吹落了。所以我知道,知道是一件事情,看得破忍不过,我忍受不了这种悲哀,所以说是“生灭原知色是空”。但是可堪倾国就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谁给我叫醒的,就是外边的鸟叫,这里边有个文本。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以落花,他用了一个古人写落花的一个文本,是因为说是昨天晚上是春眠不觉晓,醒了是处处闻啼鸟,是鸟把我叫醒的。而唐朝人,还有另外一首诗,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梦见我所爱的那个人,我的丈夫正在辽西的前线,我梦里边正跟他欢会,可是黄莺鸟的叫声把我叫醒,所以打起黄莺儿。你不要在树枝上叫,啼时惊妾梦,你黄莺叫的时候,就把我的梦惊醒了。不得到辽西,我梦到辽西跟我爱的人相聚会,我还没有走到呢,你就把我叫醒了,所以他说唤醒绮梦憎啼鸟。当然了,现实上说起来,唐诗所写的是现实,现实的梦,现实的鸟叫,鸟的叫声把我惊醒了。可是当现在的陈宝琛,作为晚清清末民初的诗人在用的时候,不是现实的花,也不是现实的鸟了。你人生有多少美梦吗?你曾经在爱情上有过美梦吗?你曾在事业上有过美梦吗?是什么东西?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爱情的梦唤醒的?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事业的梦唤醒的,唤醒绮梦,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