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鞯隆EI嫒ナ乐螅拍粱固匾馕戳四怪久4笕丝涞酶ǘ频模员泶锒云渲鲋鞯母屑ぁ
做御史时,杜牧曾分司东都。尽管在“反贪污贿赂局”工作,本应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杜牧先生还是改不了###的本性。当时有一位李愿先生,退休后呆在洛阳养老,家里蓄养着数以百计的美女歌手,常常大开酒宴,于是他家便成了洛阳最有名的社交场所。杜牧很想跟着李愿凑热闹,但因为他的身份太特殊,李先生怕担上一个“拉拢腐化国家工作人员”的罪名,不好意思邀请他。杜牧却不客气,而是通过别人之口,直白地告诉李愿:杜某人想去你家看美女。李愿无法,只好给他发了请柬。收到请柬的时候,杜牧正百无聊赖地在花下喝着闷酒呢,请柬一到,他立马扔掉酒杯出发。在李愿府上,唉呀呀,数百美女,看得杜牧两眼发直。喝到半醺,杜牧问道:“我听说过您家里有一位叫紫云的姑娘,是哪位?”李愿用手指给他看,杜牧直勾勾地看了半晌,回头说:“嗯,果然是一位名不虚传的美女,您把她送我得了,OK?”李愿愣了一下,马上就笑了。乖乖,还反贪局呢,居然公然索取性贿赂。不过也好,既然杜大人好这一口,以后咱们歌舞升平就不用避着他了,嘿嘿。
在朝廷做了不长时间的殿中侍御史,因为弟弟杜顗病重,杜牧不得不辞官回家,料理弟弟的后事。这位杜顗先生,才华与其兄不相上下,有“得杜顗足敌数百人”之誉。可惜天妒英才,他最后因为眼疾而去世。办完弟弟的丧事,杜牧重返官场,先后任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兼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之后,他又先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在池州,杜牧包养了一位姓程的女子为二奶,程氏怀孕后,杜牧干了一件令人发指的坏事,严重有损于他“情场圣手”的好名声:他逼着怀孕的程氏嫁给了一个叫杜筠的人。杜牧此举不是没有考虑的,程氏嫁给杜筠,生下来的儿子还是姓杜。他就像一只布谷鸟,将蛋产在别人窝里,让别人替他辛辛苦苦地养儿子,咳,人品问题。杜牧的这个私生子名叫杜荀鹤,继承了他父亲的文学基因,后来也成了著名诗人。后人诗曰:“向来稍喜 《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意思是说:我说怎么觉得杜荀鹤的 《唐风集》 越读越耐读呢,现在才整明白,原来是因为杜樊川(杜牧)是他的父亲兼老师的缘故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杜 牧:天生就有女人缘(4)
大中四年秋,在朝任吏部员外郎的杜牧多次上书宰相,终于如愿以偿地出任湖州刺史。
究竟湖州有何吸引杜牧的地方,以至于他一连给宰相写了三封信要求来此地做官呢?原来,这一切都缘于十四年前的一个承诺。很久以前,杜牧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辞了宛陵从事的职务,特意赶到湖州看美女。湖州刺史崔元亮早就听说了杜牧的才名,使用极高的规格来接待他。但杜牧先生阅人无数,看了崔先生派出陪侍的公关小姐,很是失望,说:“她们漂亮是漂亮,但离我杜某人的审美标准还是颇有距离。”在湖州吃了半个月的酒,失望的杜牧准备走了。崔大人觉得很过意不去,小心翼翼地问他,还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杜牧回答说:“我想搞一次盛大的彩舟巡游,希望您能让全城女士都来参加,要是这样还见不到让我满意的美女,我也没有啥遗憾了。”于是,应杜牧的要求,湖州果然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彩舟巡游。全城美女听说有热闹瞧,都跑到河边参观。她们在岸上看风景,杜牧却躲在船上看她们。饶是如此,杜牧还是没有找到能让他一见倾心的美女。快到了傍晚的时候,一个妇女带着的小女孩让他眼前一亮:他的梦中情人终于闪亮登场了!杜牧连忙让人将这对母女请到船上,拿出一大筐绫罗绸缎送给她们,作为定情的聘礼。小女孩的母亲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借口女儿年纪太小,不肯答应这门亲事。杜牧解释说:“我不是现在就要将您的女儿娶回家,我先下聘,您让她等我十年。十年之内,我一定会来到此地任刺史,到时候再跟您的女儿完婚。如果十年之内我不回湖州,您可以把她嫁给任意一个她想嫁的人。”妇人暗忖:十年后,女儿能嫁给本州刺史当然再好不过,即便十年之后女儿嫁不了刺史,这笔聘礼也用不着退还,左右都是赚,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杜牧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位美丽可人的“洛丽塔”,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到湖州做官。十四年后,他的哥儿们周墀入相,杜牧赶紧连上三封信,要求出镇湖州。来到湖州才三天,他就命人寻找当年的“洛丽塔”。可是已经晚了,“洛丽塔”三年前已经嫁为人妇了,现在连儿子都生了两个。杜牧很气愤地将“洛丽塔”的母亲找来,严厉地责问道:“你当年收了我的聘礼,凭什么又把女儿嫁给别人?”老妇人拿出当年下聘的文书,对杜牧说:“我完全是按照您当年的约定做的。我们等了十一年,您还不来湖州,我总不能让女儿一直等下去吧?”杜牧无法,只能长叹作罢。后来他还特意为他的“洛丽塔”写了一首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一股懊恼之气,真是恨不得捶胸顿足、以头抢地。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惊讶地发现,怪不得杜牧先生在沈传师家里喜欢上了十三岁的张好好,在湖州又恋上了这位未成年的佚名美女,原来他心头有一个解不开的“洛丽塔情结”呀。您看他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罪证如山,大理寺完全可以据此传唤色郎杜牧,判个十年八年,还算便宜了这小子,哼。不过呢,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杜牧,确实有些误解他。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也就是成年仪式,成年了就可以嫁人生子;法律甚至规定,天子之妇十二岁就可以生育。所以,她们从十三岁就开始谈恋爱,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了,再补充交待一下湖州洛丽塔的故事:其实,这是无良的狗仔队炮制出来的绯闻。因为唐律规定,地方官禁止娶民女为妻妾,违者夺官,杜牧先生不太可能顶风作案。而杜牧先生再三要求到湖州做官的真实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他寡居的妹妹以及弟弟的孀妻都住在扬州,他到湖州做官,可以顺便照顾一下这两位可怜的女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杜 牧:天生就有女人缘(5)
杜牧是个极有自信的人,常以治时济世为己任,可却才比天高、命如纸薄。他的堂兄杜悰,能力不及他万一,很早就出将入相了;而杜牧呢,仅仅做了几任州刺史,官便再也升不上去,所以心情一直很郁闷。咳,我说杜先生您就知足吧,蛀书活了几十岁,才只当过几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级别的“主任”呢(班主任,不好意思)。当然,杜先生是天才,蛀书是蠢才,没有可比性。扯远了,回来。其实,早在杜牧“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就已经有高人为他指点了日后的运程。当年杜牧刚刚进士及第,一行人到长安城南一间寺院中春游,遇上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道行颇高,谈起玄来让大家不得不服气。谈罢玄理,老和尚问杜牧姓什名谁,大家连忙介绍说:这位公子就是刚刚占得文场大捷的杜牧呀,您这位老同志,怎么连这么有名的人都不知道?老僧微笑着摇头道:“不知道,老衲不关心这些身外之事。”杜牧心有所感,写了一首诗,道是:“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可惜,杜牧虽然有所感悟,但毕竟不能悟透世事,所以失意便成了必然。湖州刺史任期未满,杜牧重新被调入中央,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诏,也就是皇上的代理秘书。再后来,他升迁为中书舍人,总算将“代理”二字拿掉了。从湖州赴京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两句:“自怜流落西归疾,不见春风二月时。”一语成谶,第二年,杜牧便在京去世了,享年五十岁。在去世之前,他曾梦见有人告诉他说:“您的功名到中书舍人为止了。”又梦见有人给他题写了“皎皎白驹”几个字,意思是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一辈子很快就玩儿完。醒来后,仆人前来禀报说,正在蒸饭的甑突然烧裂了,一锅米全煮成了夹生饭。祅祥屡现,杜牧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从容为自己写好墓志铭,然后将自己写的文章中的不如意者挑出来,用来煮了一壶茶。
最后大略说说杜牧的诗。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二人合称“小李杜”,以区别于老李和老杜。不过,“小李杜”与“老李杜”的精神气质恰好相反:小李如老杜,有一种天生的忧郁气质,作诗为文,法度森严;小杜如老李,狂放不羁,诗文如同天风海雨,兴之所至,格律什么全都视之蔑如。杜牧自己就说,诗文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可见他不太在意格律之类的外在形式。当年的阮步兵曾放言道:“礼岂为我辈设耶?”按照这个逻辑,老李、小杜估计也会说:“诗律岂为我辈设耶?”
史载杜牧为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意思就是“行大事者不拘细谨”,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别人爱怎么嚼舌头就怎么嚼去,老夫懒得尿你。这种气质,体现到诗里,便化而为一种洒脱超迈的风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这种人,天生就爱谈兵论史,而且他对历史的见识远胜一般人。正因为如此,杜牧成了晚唐怀古咏史诗的第一人,还创造出了“论史绝句”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他的诗歌,襟怀旷达、思致俊爽而又精致婉约,其逸韵风神,远绍盛唐,在充斥着头巾气、脂粉气乃至僧衲气的晚唐别具一格,被后人评为“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不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得,您找个60度以上的陡坡,然后骑着自行车冲下去体会一下,就啥都明白了。记住,别捏车闸哦,否则得来一知半解,您又该骂我拿您开涮了。
温庭筠:鹦鹉才高却累身(1)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太原祁县人,太宗朝宰相温彦博后裔。据说周兴于岐,文王出猎,卜,辞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就“猎”了个一肚子计谋的姜太公回家,靠他辅佐才推翻了纣的统治。庭筠原名“岐”,按照上面这个故事,应该字“非卿”才对,不知道怎么就讹作“飞卿”了。反正不管怎样,温家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想来是对他日后的政治前途抱了极大期望的。可是后来他在江淮一带做官时,曾经被几个表兄弟臭揍了一顿,自尊心很受伤,于是让“温岐”去承担这个耻辱,自己改名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