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学"开山之作:炒作-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地打一下,于是在阵前放言说要把刘邦他爹煮了吃。(张一一先生按:能生出刘邦这样的儿子,这刘老太公料必也不是什么好人,煮了活该)
大草包项羽的目的本是想借此机会要挟刘邦,逼迫刘邦投降。但这对炒作大王刘邦来说又有何难?刘邦听说项羽要活煮他爹,竟是一点儿也不着急,而是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和你都是受楚怀王的命令*暴秦,当初又曾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的爹也就是你的爹,你既然要煮你自己的爹吃,那好啊,记得分我几碗汤噢!只不过,你小心全国媒体给你曝光,说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到那时候,你就会人心全失,我刘三儿反倒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丫自个儿去好好琢磨下吧!”项羽那大老粗被刘邦的这三寸不烂之舌一忽悠,于是真担心起舆论会对自己不利,竟是从此不敢再提活煮刘邦他爹之事。(张一一先生读史至此,对刘邦的印象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一度的大转变,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恨不能与之立马结为异性兄弟,一起大话炒作,一起把我巍巍中华之美丽炒作事业发扬光大)
而刘邦的炒作术,自然在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广为借鉴,历朝帝王均对刘邦推崇备至,纷纷效法他的炒作事迹。譬如说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曹丕好像捧臭脚、吹喇叭的人特多,他“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魏书二·文帝纪·引〈魏书〉》)。您看,一出生就板上钉钉了:这是当皇帝的料。炒作大师曹操一开始还犹抱琵琶踌躇不决,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不排除也受了些“望气者”鼓吹的影响吧?看来,刘邦先生的“炒作出身术”还真是管用。
又如三国时的一代奸雄刘备。刘备自称身上流的是刘邦的血液,可惜到他这儿混得只能卖草鞋了。不过,吉人自有天相,在他家的“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蜀书二·先主传》)。这一“征兆”玩儿的绝!用你眼目前的实物做文章,给你一种不糊弄人的真实感,叫你不得不信。这一炒作法,完全符合刘备的性格:瞅着实在,其实鬼子六。
再如吴景帝孙休。孙休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皇帝的位子轮不到他,不过,名次虽然靠后,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有一次,孙休居然“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吴书三·三嗣主传》)。这分明是一种暗示性的“广告”嘛!而有趣的是,当文武大臣们拥立他为皇帝时,他竟然很谦虚地来了个三让,在大臣们的三请之后才接过来皇帝的大印。这丫还真能沉得住气,是一个不错的炒作人才。
刘邦是历朝皇帝炒作的榜样(4)
再如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出生的时候,“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晋书帝纪第六·元帝》)。给人的感觉,真可谓“来者不善”。但是“炒作”之下,其实难副,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能力很一般,人用不好,事摆不平,皇帝当的挺窝火。这期间,另一位“闻鸡起舞”的炒作大师祖逖横空出世,好像比他要更会折腾得多。
再如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萧道成的“征兆”,和刘备的几乎同出一辙,也与树有关。他的旧居南面“有一桑树,擢本三丈,横生四枝,状似华盖。帝年数岁,好戏其下,从兄敬宗曰:‘此树为汝生也。’”(《南史卷四·齐高帝纪》)。不过,与刘备不同的是,萧道成的堂兄直接点题,给人的感觉气概十足,很痛快。
再如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这丫是个奇迹,活了八十六岁,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这厮要不是最后被侯景那乱臣贼子给饿死渴死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追赶上皇帝堆儿里的另外几个奇迹:秦昭襄王、康熙乾隆。当然,萧衍的来历也自不凡,他的母亲“皇妣张氏尝梦抱日,已而有娠,遂产帝”(《南史卷六·梁武帝纪》)。显然,这是又一个配合儿子大造舆论的无私母亲——但和刘邦的母亲比起来,萧衍的母亲张氏抱着太阳的梦兆,怎么瞅都比刘媪的身上盘着一条龙要文雅。也许,这就是历史和炒作学的共同进步。
再如隋文帝杨坚。杨坚可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的这个皇位似乎还是很有些不清不白,所以他也没少花时间精力做正面宣传以规范舆论导向。杨坚出生的时候“紫气充庭” (《隋书卷一·高祖纪》),有一次他竟然还“ 头上角出,遍体鳞起”。杨坚如此乐此不疲地炒作,无非是要表明:即便是篡权当上皇帝的,这也是上天的安排。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上台后的杨坚既能务虚也很务实,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再如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颇是继承了他爹的炒作妙法。杨广还有一个哥哥杨勇,杨勇是太子,是未来皇位的法定继承人。杨广为了能取代哥哥当上皇帝,可是没少花心思,无论物力还是精力,在抓宣传舆论这一块没少投入。杨广出生时“有红光竟天,宫中甚惊,是时牛马皆鸣”(《青琐高议·后集卷五·隋炀帝海山记》)。真是神的挨不着边儿,吹的太大劲儿了。但客观地说,杨广还是很有魄力的皇帝,动辄以骄奢淫逸来评价他,似乎有失公允。
再如历史上颇多赞誉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为了争夺帝位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虽然最终贵为天子,但其权力之路因为血腥味太过浓重,而显得来路不正,为了让人主的地位更趋向于合理合法,这就不得不要动起炒作的歪脑筋。于是在《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上》中,就有了这样的记载: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岁那年,有善相者称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唐高祖怕泄露“天机”,决定把善相者做掉时,竟“忽失所在”找不到人影了。奇哉怪哉,二龙三日而去本就透着稀奇,而善相者的忽然消失更是显出灵异。这事儿放在当下,稍有常识者也知道这纯属胡说八道,而在当时则让人们笃信无疑: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谁当?即使是为了争权杀了几个手足兄弟,那也是天意啊!
到后来,即使如武学造诣历代君王中排名第一的宋太祖赵匡胤,他的出生也须充满神秘色彩:“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宋史》)
…………
由是观之,刘邦对推广我中华之伟大炒作事业,功劳之大,两千年以来,竟是无人能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诸葛亮的11件炒作大事记(1)
诸葛亮在我国历代评价甚高,甚至一度被别有用心脑子进水者追捧为“智圣”,然而在张一一先生看来,诸葛亮此人一生中好为大言虚名无实,“六出祁山”未能取得中原寸土,全靠炒作哄得稍逊一筹的另一对炒作高手刘备父子团团乱转,诸葛亮一生中自我炒作的案例太多,张一一先生这里但取“一一”之意,只举他一生中较为夸张的十一例一一曝光之。
第一件是“比管乐”。这“管乐”可不是什么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长笛、巴松、小号、大号、长号、圆号、中音号……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大名鼎鼎、功勋卓越的大人物管仲和乐毅。管仲相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可谓济世之才,诸葛亮后来的成绩和他们根本就没得比,而诸葛亮的“自比管乐”,无异于宋祖德号称是“当代鲁迅”和“李敖第二”的自娱自乐自我炒作,徒让人发笑罢了。
第二件是“装隐士”。在我国古代,“装隐士”其实是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所谓隐士,其真正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出仕,诸葛亮表面上“不求闻达于诸侯”,实际上一双小眼睛时刻关注着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人事变更,恨不能一把做掉黄健翔同学,成为“智联招聘”的形象代言人。“装隐士”在我国历史上不乏有成功案例,譬如唐代的卢藏用,就曾经刻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因而做到了礼部侍郎(六部之中的副部长),“终南捷径”就是由此而来,后来,炒作大师李白等人纷纷效尤。
第三件是“娶丑女”。东汉的梁鸿娶了号称我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孟光,得到了很大的名声,成为当时的“名士”。诸葛亮分明是想要抄袭梁鸿,捞点儿名声,何况诸葛亮一家此时已家道中落,而岳父黄承彦是社会名流,黄家为当时的望族,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而诸葛亮与老婆黄月英的夫妻生活其实并不和谐,婚后十多年才培养出下一代,而且诸葛亮后来还纳了妾。
第四件是“炒出山”。诸葛亮先是借另一位亦师亦友的“伪高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胡诌什么“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之类的鬼话,事实上后来刘备两者兼得也未能安定天下,非天时不济,亦非地利不佳,实在是这种说法水分太多,非常地不靠谱,但是却骗得刘备这位“伯乐”如获至宝,沾沾自喜,以为奇货可居,却不知自己被诸葛亮这家伙给忽悠了。诸葛亮此后又隆重推出了徐庶,在与曹操的樊城一战中,徐庶的那一点儿小聪明恰好又得到了检验,徐庶在与刘备分手的黯然*之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走马荐诸葛”,这样刘备的胃口不觉就吊起来了,此时已是猴急得非要得到诸葛亮不可了,用张一一先生的话说,就是“喉咙里都伸得出手”。而在造访诸葛亮的过程中,诸葛亮就更是将吊胃口的炒作之术运用到了极致。先是故意躲猫猫由崔州平应付一阵,而后石广元和孟公威继续跟进,从侧面介绍孔明的莫测高深,然后再是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至此,诸葛亮已经把除了自己的黄脸婆黄月英之外,所有能发动的狐朋狗友、内亲外戚全部都动员了起来,不消停地轮番刺激刘备,刘备的胃口一次又一次被高高地吊了起来,诸葛亮此时在刘备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那叫一个神秘,那叫一个伟岸,那叫一个高大全。而在当时另一位炒作大师刘备著名的那个“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又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炒作办法,既然全面掌握了刘备的心理活动,那就给他个屁股也无妨,诸葛亮深深知道,这样反而能使刘备更加急切地想要得到他。果然,在这一系列严密而浪漫地策划下,不由得连刘备这样的炒作高手也乖乖上套。再通过诸葛亮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一顿瞎忽悠(隆中对策),屡战屡败、经常寄人篱下、四处碰壁的刘备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顿时信心膨胀豪情万丈,当下如同服了摇头丸一般,兴奋地即兴与诸葛亮合唱了一曲苏永康的《相遇太早》:“……你我都找到新的依靠/过去对错已不再重要/只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心里还有个划不完的句号……”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诸葛亮的11件炒作大事记(2)
第五件是“借东风”。作为“同盟国”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周瑜,因为气候条件不利于火攻,气得口吐鲜血,而诸葛亮却故意对周瑜密书十六字屁话“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此举无非是为了刻意夸大和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