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牛市 >

第6章

中国牛市-第6章

小说: 中国牛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主要出产表层煤炭开采设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石油需求的迸发(1)
当然,另一种黑色的物质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那就是石油。俄罗斯和中国政府已经举行常规性会晤,讨论从西伯利亚铺设输油管道以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另一条更具争议的输油管道是从中亚连接到中国,现在已经处于规划阶段。委内瑞拉总统胡戈·查韦斯正打算把他们国家的巨大石油储量输送到中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建立对地球上的每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已经长达数十年,与之类似,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会重新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自1992年以来,中国对石油的消耗已经翻倍,达到每天540万桶。现在中国消费的石油量只占世界的8%,但是新千年的前4个年头中,世界原油消耗增长的40%来自中国。如果这样的需求按照每年6%~7%的速度增长(1990年到现在就是这个增长率),那么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在20年内达到当前美国的水平,即每天2 100万桶。
  而中国现在还只是处于对油料消耗的初级阶段。这既可看做是有前景的,也可看做是令人恐惧的,这取决于你是否为石油公司工作或者是否对它们有投资。2005年,中国对能源的消耗只有美国消耗量的1/3,中国在能源总消耗量上排名美国与欧盟之后,名列第3位。然而,中国在人均每日石油消耗量上只名列世界第136位。日本名列第32位,韩国名列第31位,它们的国民人均每日石油消耗量是中国国民的10倍。
  由于中国可证实的石油储备量大约只有183亿桶,除非近期发现大型油田,否则这些储备只有不到5年的供给量,因此中国正在积极与富油国(如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公司以及个人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中国也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活动,尤其关注的是外国石油公司与其他矿产品公司。仅国有企业,在过去的10年就花费了50亿美元,用以收购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油田。随着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将会有能力在未来的几年为寻找石油供应花费得更多。
  在1998年企业重组改制进程中,中国建立了三家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它们的支配地位远胜于电力公司,这三家公司创造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石油炼油和天然气生产量。这三家大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石油”)是亚洲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石油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商和售卖商,是中国第二大的化学产品制造商。中石油的创建是为了服务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现在,地理区域已经不受严格限制而只是一个指导。这些垂直整合的企业从需求的提高、定价能力和它们直接的关系中获益很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简称“中石化”)是一家更具进取性的企业。该公司涉及石化、光纤与化学肥料等的生产。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简称“中海油”)占据着中国国内超过10%的原油生产。这是中国当前唯一一家被允许与外国油气公司合作在中国沿海进行勘探和生产活动的石油公司。中海油通过在印度尼西亚、中亚和非洲实施并购与剥离活动建立了声誉。该公司因2005年投标185亿美元欲收购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尤尼科(Unocal)公司而在国际上名噪一时。在遭受美国国会的激烈反对后,中海油取消了投标。
  所有这三家公司都对中国经济发挥着关键性影响。它们都在2000~2002年间成功地实施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到数十亿美元的外国资本。然而,所有的关注点和争议都集中在中国企业对海外石油的投资上。到2005年中期,三家公司对中国石油进口的贡献只有每天30万桶的水平。与中国每日进口350万桶的石油量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尽管中国努力分散石油的进口来源,但仍有大约一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其中仅沙特一国就占了17%。
  2005年,中国官方开始建设一亿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在出现全球能源危机的情况下,它将是中国的“生命线”。不过石油炼油企业是中国管理最好的企业。这些企业稳步削减了许多非营利性的辅助活动。与中国许多其他国有企业相比,这些公司仍存在机构臃肿的问题,因此它们已经开始实施减员计划。
  

对石油需求的迸发(2)
一些投资者认为,持有那些能从中国增长中获益的国际性石油公司的股票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你要意识到,这些国际性公司必须依赖于中国企业才能在中国有立足之地。即便是壳牌公司建立了海岸钻井平台,或者埃克森石油投资建立了泛亚输油管道,中国政府还是会优先照顾自己的石油公司。三家全球性石油公司——BP、埃克森和壳牌,都希望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进入中国的零售市场。中国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为自己制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优惠条件。中海油对外国合作伙伴在中国沿海找到的石油有权享有51%的所有权。
  分析家注意到,中国政府仍会人为地把石油价格压低。由于价格控制,中国的汽油价格与美国一道排在石油进口国的最低位。油价只有欧洲的1/3,是税收推高了欧洲的油价。不过,中国政府已经显示出让油价攀升的意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控制石油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的石油企业稳定盈利。在2005年上半年,当中国国内油价与世界油价的价差越拉越大之时,中国的石油公司积极出口石化产品,尤其是柴油,以此来在世界市场上卖个更好的价钱。
  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中国作为原油净出口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对原油进口的大量需求将使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当中国饿肚子的时候,油价就会上涨;当中国吃饱了的时候,油价就会下跌。
  

吉姆的中国档案:极好的石油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HKG:0857,H股;NYSE:PTR,ADR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388%,收入增长734%
  这是一家中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发行了相应规模的股票。由于该公司的年收益能达到26%有余,因此它颇受共同基金的青睐。中石油最大的外国股东包括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BP Amoco)和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
  在2006年“福布斯2000强”公司的排名中,中石油名列中国企业第1名,世界第55名。有人认为它能更上一层楼:2007年3月,该公司宣布发现了一座近33年来最大的亚洲近海油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KG:0135,H股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1558%,收入增长537%
  该公司已经在阿塞拜疆、加拿大、 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苏丹、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伊朗获得了石油开采权。苏丹的石油项目大尼罗石油作业有限公司 (GNPOC)已经于1999年开始向中国出口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该项目中持有重要股份。它还设立了一些用于提炼服务和地理勘探的子公司,并计划将它们剥离出来在国际上进行IPO。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SHA:600028,A股;HKG:0386,H股;NYSE:SNP,ADR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326%,收入增长749%
  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飞机油、化学光纤和化学肥料,其销售收入占到该公司总收入的1/3。虽然该公司的设立是为了服务中国南方地区,但中石化现在已是在全国范围经营的企业,并开始购买海外资产。它最著名的成功案例是开发伊朗的亚达瓦兰(Yadavaran)油田,该油田的最终产量将达到每天30万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石化还购买了加拿大北光(Northern Lights)油砂矿项目40%的权益。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HKG:0883,H股;NYSE:CEO,ADR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916%,收入增长611%
  美国第六大石油公司尤尼科公司在东南亚有巨大的石油储备。虽然2005年中海油对尤尼科的收购被美国国会阻止,但这有助于中海油登上世界舞台。中海油初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刚刚开放其石油储备用于开采,它就获得了一半的开采权。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HKG:2883,H股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608%,收入增长664%
  这是中海油所属的独立油田公司,十分值得关注。该公司也计划在上海上市。
  

铺平道路
在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遇到过不少奇事,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恐怕就是一路上我看不见什么车辆和行人。当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居然没有交通堵塞问题,那是因为当时几乎没有私家车。北京的“环形公路”,构成一个环绕中国首都的巨大盒子。可是这些“环形公路”当时并没有发挥多大的实际用途,更多的时候被当成一大景观。路上只有几辆“解放”牌卡车悠闲驶过;载着第一批西方游客的出租车似乎正参与一次慢动作游行,缓缓地沿着空旷的道路前进。到了晚上,可以看见一些叛逆青年为了找乐子而在路上驾车飞驰。不过,可能他们还有中国经济的管理者们,已经感知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如今,北京的高峰时段可不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其拥挤程度绝不亚于美国纽约。
  就在几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依赖“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的国家。可是现在,那些骑着“飞鸽”牌自行车的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虽然2006年中国仍生产了8 000万辆自行车,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的摩托车产量也居全球首位),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自行车已不再是第一出行方式。政府官员为了鼓励人们少使用私家车,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降低环境污染,于是出台政策号召人们骑自行车上班。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高速增长,速度快于整个中国经济体的增长。2006年,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同时,中国的汽车年产量为1 500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已经多于美国。不过,中国不少城市的大量车库还闲置着;在乡村,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还没有来自底特律或东京的优质汽车。
  看到今天的中国,我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的美国,那时,亨利·福特尚未推出第一款汽车——T型车。今天的中国又如同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恢复的日本。中国还有大量的消费者和卡车司机有待成为明日的轿车消费者,未来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机会无限:在美国,每千人拥有700辆轿车;而在中国,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交通日益拥挤,可是每千人的轿车拥有量也只有24辆。
  长久以来,中国人依靠自行车出行。现在,他们开上了外观优美的轿车和中国式的活顶车。虽然起初各种当地汽车品牌的市场争夺带来了产能过剩以及大量迷你旧车,但这些价格便宜的汽车只会给公路、修路方、零部件商家、修理商、供应商,以及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