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

第24章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第24章

小说: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年10月我们发布的2007胡润能源富豪榜上,彭小峰拨得头筹,个人财富为400亿元,施正荣名居第2,财富为200亿元。
   。。

能源首富诞生的基因
施正荣和彭小峰,这两位超级能源富豪的诞生,有其必然性,比如前者的能源科学家背景,后者嗅觉的极度灵敏。然而这些元素构不成二人异军突起的充分条件——没有企业所在地政府当初的大力支持和力排众难,尚德和赛维至少不会那么顺利,前者从创立到上市用了4年时间,而后者更是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他们是权力护驾下民企飞速成长的两起经典案例。
  尚德案例的精彩之处在于,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在风险投资机制上给民企创新以大力支持——国资入股给尚德以关键一推,国资退出又为上市扫清障碍。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的表态直截了当:“如果一个国家有三家单位,一家企业、一个政府、一家事业单位,同时只能选两家的话,那么我们只会选企业和政府,而不会去选那个事业单位。为什么?因为政府要靠企业,企业是纳税人。基于这一点,企业应该发展,企业家应该发展。政府不应该与企业在利益上发生冲突,国有股应该从一般企业中退出。”
  施正荣后来回忆说,“在尚德发展过程中,无锡市政府像保姆一样提供服务,像导师一样给予指导。”有媒体报道称:无锡市政府在进退之间创造了尚德的神话。
  赛维案例同样非常典型。当初彭小峰为试探江西新余政府的诚意,提出三个比较近乎苛刻的条件。一,政府协助赛维引进人才;二,协助解决2亿元的资金缺口;三,必须保证24小时双回路供电,而且电价要优惠至四毛钱一度。
  据《环球企业家》报道,2004年全年,新余市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我本人的政治风险极大。”市长汪德和说。不过,他还是亲自带队找到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新余市财政作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则由省市财政“七拼八凑”而成。
  两起案例中,企业得到了什么?尚德得到了宝贵的原始启动资金、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挣脱传统体制的机会,赛维得到了必要的启动资金、难得的科技人才和稳定的发展预期。这一切便成就了中国光伏产业帝国的两个翘楚。
  政府得到了什么?国资的增值、税收的猛增、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就业问题的缓解,都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无锡和新余,两张城市名片为国际所熟悉,影响力和美誉度迅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赛维上市,彭小峰和他的高管团队拥有的期权财富数以亿计,不少赛维普通员工都拥有期权。据《京华时报》称,纽交所一位高管曾经这样评价:很少见到一家公司几乎一半的员工甚至车间工人都拥有公司的期权。
  江西新余2005年在江西的进出口总额排名倒数第一,2006年已跃升到全省第二,外贸增幅持续居江西首位;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在宏观环境不景气、人民币升值继续加速等因素下,新余的进出口总值高达近17亿美元,出口增长增幅近180%,进口增长增幅高达近500%。
  施正荣和彭小峰的财富传奇被津津乐道,“无锡模式”和“新余模式”被广为传颂。事实上,这两起案例并不容易被复制。虽然行政力量调节资源在短时间内极有效率,但依靠的是个别官员对时局的明智判断,面对未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变数,尚德与赛维未来的路还很远,挑战也会更大。
  当然,由于民营企业在传统能源领域中的弱势地位难以改变(比如曾以26亿元财富成为2005年能源榜首富的蔡天真,2007年仅排在能源榜第19位,财富22亿元,三年来没太大的发展),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掘金潮应当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加以鼓励,但要谨防寻租现象的产生,背离了初衷,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2007 幸运直通车(1)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大国崛起,还是首富崛起?中国曾经有过500强,可传下来的只有宅子。”
  2007年10月,我们发布了新一届的百富榜。碧桂园老掌门杨国强之女杨惠妍以130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新首富,房地产富豪财富集体井喷;广东的《新周刊》在报道中发出上述慨叹。
  800位富豪登上这一年的百富榜,门槛仍是8亿元,总财富高达万亿元,相当于上一年中国内地GDP的16%(2006百富榜,这一数字为6%),其中有38位全国人大代表,41位全国政协委员。财富超过100亿元的有75位,前13位富豪的身价都在300亿元之上,前50名富豪8年平均身家暴增了18倍,前100位富豪当中有74位拥有上市公司。
  从地域分布来看,前100名上榜富豪中,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的达26位,居各地之首,其次为北京与上海均为13位,江苏11位。
  房地产富豪再度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上榜的房地产富豪,平均财富比上一年膨胀了4倍。个人财富超过100亿元的富豪当中,房地产业就占到了26位。杨惠妍、许荣茂、张力分别以1300亿元、550亿元和420亿元分别成为房地产富豪榜的前三位。
  从市值来看,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公司也是碧桂园(至我们这一年发榜前),市值高达2100亿元,富力地产、世茂集团、雅居乐和SOHO中国,依次排在第二至第五的位置,市值分别为1100亿元、810亿元、650亿元和480亿元。
  百富榜发布后,引发了坊间对房地产业持续暴利和“超级富豪批量造”的的强烈争议。《中国证券报》一篇题为《危险的首富》的文章写道:“白玉为堂金做马,早已成明日黄花。如今的中国首富,坐拥1300亿资产。临风遥想,估计足以盖起一座白玉阿房宫了。”
  《新周刊》写道:“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高价拿地—— 股票上涨——再融资——再拿地。结果是人民币在升值,地价在飞涨,地产股票在创新高,房地产商们在暴富。房地产界超级富豪就是这么诞生的……”
  “碧桂园初上市时,市值一度超过万科,但对于大多数广东省以外的中国人来说,碧桂园这一名词甚至比杨惠妍更陌生,说碧桂园是水果名都有人信。至于杨惠妍,虽然其父杨国强确信其拥有着世界级企业家的潜质,如有爱心等,因而放心地将700多亿身价交付于她,但是她只有25岁,或许有爱心足以让她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但做一个世界级企业家则远远未够。”《新周刊》以调侃的口吻说道。
  上一届的首富张茵这一届以770亿元财富排名第二,她的财富增长同样惊人——拥有玖龙纸业72%的股份,个人资产一年内增长了285%;许荣茂以财富550亿元排名第三,蝉联“上海首富”,旗下的世茂房地产自上市至这一年百富榜发布前,15个月里股价涨幅同样高达280%。

2007 幸运直通车(2)
“饲料大王”刘永好这一年再度受到追捧。原因不在于他的主业,而是金融投资——他成为这一年金融富豪榜的首富,金融资产为230亿元,而在上一年,他的金融资产仅为30亿元。事实上,连续几年,刘永好掌舵的新希望集团60%以上的净利润来自于对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倚靠这笔资金,新希望集团在农业、房地产等领域重拳出击。
  金融富豪榜上有位并不靠前但很特别的的富豪——雅戈尔掌门人李如成,他的主业是服装,但让其声名远扬的,也是在金融投资上——雅戈尔拥有中信证券、宁波银行、中国人寿等一大群上市公司的股份,使得雅戈尔在这一年的前三季度赚的利润占到了整个公司总利润额的98%还要多。
  大佬李如成的故事使得“上市公司炒股”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上市公司的年度财报公布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者郑朝晖(即“财务侦探”申草)制作出一份“2007最会炒股的上市公司”,雅戈尔赫然在列。
  IT富豪们同样借道资本市场再度崭露头角,百度突破300美元的股价使其成为纳斯达克市场上第一家总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掌门人李彦宏的身家水涨船高,以180亿元财富成为这一年的IT首富,在百富榜上排在第29位;史玉柱和马化腾分别以135亿元和120亿元的IT资产紧随其后,这三位IT富豪分别代表了中国互联网最有前景的三大盈利模式:搜索、网络游戏和电信增值。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三人在百富榜上的排名却是史玉柱高高在上(第15位,280亿元),原因与刘永好类似,史玉柱投资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赚了个乐翻天,为其个人资产贡献130亿元。史玉柱的特别之处正在于他的“两栖”——在IT界是位金融大佬,在金融界是位IT巨人。
  借道资本市场铸造财富神话的模式在这一年引发的争议从未曾间断过。《南方都市报》发表题为《资产泡沫下降日 富豪真相显形时》的社论称:“应该反思的是畸形的财富形成机制。原本资本市场与银行一样是企业的融资手段,在成本权衡之下进行取舍,而现在则成为某些人资产重估幌子下重要的生财之道。人们担忧的是,大股东的财富增值是否成为账面游戏,它刺激了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却使实体经济失去了依托。”
  贫富差距加大成为另一隐忧。有评论者写道:“‘Money讲普通话。’西方投资界的这句话,盘点出热钱涌向中国的当下景况。中国人的财富在2007年进入爆炸期,但这种财富爆炸并不波及每一个中国人。即便是这轮财富受益者都怀有某种酸酸的相对剥夺感。不管哪个版本的新首富登场,骂声总是盖过赞扬。所以首富们也有剥夺感。如果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相对剥夺感,那这个社会就是危险的。这种危险远远超过一穷二白时。”
  监管部门并不是没有采取行动。就在我们发布这一年百富榜的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开始对房地产行业展开新一轮力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调控,11月14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甚至发表题为《警钟,对囤地者敲响》的“警示性报道”;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以及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资本市场掉头向下,曾翻云覆雨的资本大佬们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如首富杨惠妍财富半年后缩掉6成 ),逐一走下“神坛”,开始“过冬”。
  从坐上“幸运直通车”到穿上“棉袄”,百富榜上的富豪们经历了最具喜剧性的一年。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事实上,这一年我们的百富榜发布时,经济学家巴曙松在现场其实已给了出答案:“财富的资本化、金融化是中国的财富观形成和完成的必经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熟悉投资工具并学会财富管理。”
  于是不少人转而开始称赞起百富榜富豪杜厦和张大中来——他们在这一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旗下的产业全部售出,分别套现40亿元和38亿元,正可谓落袋为安、一了百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杨国强的尴尬与精明
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寻找一位26岁名叫杨惠妍的女士。4月,家族企业碧桂园在港上市,10月登上胡润百富榜首位,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