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

第19章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第19章

小说: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烦恼?2008年4月,同济堂赴美上市刚满一年,就因备受华尔街冷落而宣布回购所有流通股并可能退市,3个月后,王晓春又宣布停止回购,同济堂的股价颓势却丝毫不减,甚至跌破了当初声称的回购价的一半,成为在美上市跌幅最大的中国概念股;正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005 资源争夺术(1)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
  “非公36条”来了。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共七大项36条(俗称“非公36条”)。民营企业家们群起振奋。
  “非公36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专门规划非公经济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提法,意味着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系统形成。
  一个月后,“奥凯航空”飞上蓝天,实现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运输企业的首次航班;6月底,由30多家民企入股、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综合性石油企业长联石油公司成立……
  10月中旬,我们发布了新一届的百富榜(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基于宏观环境回暖等因素,百富榜大幅扩容——由100人增加至400人(上榜门槛5亿元)。黄光裕以140亿元个人财富蝉联首富。
  百富榜发布后,作为官方媒体的新华社发表一篇题为《胡润百富榜:为中国民营经济写照》的报道,对中国民营企业群体进行了高度认可,提及前10位富豪的企业雇佣着约30万员工并在此前一年共纳税约60亿元,以及作为“首善”黄如论(蝉联2004和2005胡润慈善榜首位时,称赞他们“智慧、透明、自信、成熟”,同时称其财富的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环境提供的机遇密不可分。”这是官方媒体第一次大篇幅对百富榜上的富豪及榜单本身给予肯定。
  这一年,“百亿级富豪”变成五位,即百富榜前五位的黄光裕、严介和、陈天桥、丁磊、许荣茂,上一年还只是黄光裕一人。
  严介和成为最大的“黑马”,他的财富一年间增长了7倍,达到125亿元。严介和异军突起主要原因是所执掌的太平洋建设介入了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基础建设,并从2002开始飞速发展。
  不过,未曾料到,严介和刚成为百富榜的“老二”,就有银行盯上,来追讨贷款,从此开始了一场闹剧。《中国企业家》用一种黑色幽默的口吻说道:“一夜之间,胡润把严介和培养成了一棵招风的大树”。
  这一年的前100位上榜企业家*有9位全国人大代表,16位全国政协委员。
  所谓“愈调愈勇”,受宏观调控影响最深的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最容易创造富豪的产业。在上榜的400名富豪中,138名从事房地产行业;此外,从事制造业的为101名,从事IT产业的为50名,零售业与金融业的富豪人数分别为32名、26名。富豪们生意来往最多的国家与地区依次为香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
  · 一个有趣的小统计是,9%的上榜企业家英语水平不错。
  在调研和制榜过程中,我们与上榜的400位富豪逐一联系,希望获得他们的配合;或许因为大气候回暖的原因,有近三成的企业家主动回复了我们,这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最好的txt下载网

2005 资源争夺术(2)
可以说,经历过2002年有关富豪偷税的争议和富豪落马不断的悲怆后,民营企业家们心态重新回归至趋于开放,他们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意规范经营并逐渐敢于、乐于向公众公开企业的一些信息和状况。
  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少壮派”的崛起,也使得这个群体比他们的父辈具有更加开放的心态。统计显示,上榜的400位富豪平均年龄为岁。其中,最年轻的10位富豪包括了24岁的李兆会及其家族、30岁的周云帆和杨宁、32岁的陈天桥和江南春等,其平均年龄仅为31岁,平均财富却高达27亿元。
  不过,尽管一套保障机制在逐步形成中,民营企业向垄断行业进军其实步履维艰。从这一年我们发布的金融富豪榜和能源富豪上可见一斑。
  金融富豪榜上共有18人,金融资产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刘振江、刘方家族(49亿),叶选生(19亿),刘永好(18亿)。前两位均是平安保险的股东,刘永好则是民生银行大股东。
  纵观整个金融富豪榜,其中平安保险和民生银行的股东们分别占据了5席。平安保险的股东是通过源信行投资、三水市正天科技、宝华集团等间接持股,民生银行的几位上榜股东则分别是:刘永好、史玉柱、卢志强、黄晞、李兆会家族。
  金融富豪榜是民营企业将大举进军金融业的一个前兆吗?在我们榜单发布后第三天,恰逢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举办的中国投资说明会上介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特点。其中一个方向是,“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民营企业只字未提。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称:“一方面,民营金融丑闻频发,令监管层不敢掉以轻心。在唐万新和*的案例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最终沦为大股东做局的提款机,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最后终于酿成悲剧。”
  能源富豪榜的前三位为蔡天真、王玉锁和孙广信,财富分别为26亿元、22亿元、16亿元。上榜的31位富豪当中有19位公司总部设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甘肃和重庆等中西部、东北等地区。而且即使是总部设在北京的3家公司,其投资方向主要也在中西部。中西部的市场化程度要弱一些,竞争并不充分,成为富豪们扎推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能源行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难度何其难也。拿蔡天真和王玉锁来说,他们的产品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但他们做的并非生产——蔡天真没有自己的石油开采、炼化企业,在石油产业链中只是承担仓储与运输角色;王玉锁在上一年获得了十多个新城市的天然气接驳权,但其油气供应绝大部分来自于中海油等国有企业。
  蔡天真和王玉锁都很低调,有时恨不得把自己给“藏起来”。《第一财经日报》在一则题为《那些藏起来的富豪们》的报道中写道——
  产品自然特性(如不可再生性)衍生的市场魅力无比*,诱惑着资本之手的痴情探入;另一方面,产业的社会特性(如对国家主体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以及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现状)又足以浇灭试手者们的大部分热情。注定了这是一群小心翼翼、藏匿身形的创富者。在胡润的财富榜中,这群富豪多少袒露得有些战战兢兢。这种小心一方面由于其产业空间的狭隘,也缘于产业灰色地带的客观存在。这些灰色地带直接催生了诸多进入壁垒和管制雷区,影响了民营资本的深入和扩张。问题是:两者何为因,何为果?
  就像一个矮个子篮球运动员即使获得了与姚明同台竞技的资格,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突破一样,民营企业在2005年因为“非公36条”等利好而亢奋,但真正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3年后的2008年7月21日,《财经》杂志网上一则题为《卡在“玻璃门”外的“非公36条”》的报道,仍对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惨淡现状表示感叹:“直到目前;‘非公36条’落实很难,也可以说基本没落实,原因是碰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严介和的单口相声
谈到2005年的百富榜,严介和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2004年至2006年是严介和大起大落的三年。2004年,严母去世,介和大恸,不过这一年他事业发展迅猛,江苏政府视其为香饽饽;2005年,严介和在胡润百富榜上一跃成为第2名,个人财富从上一年的15亿飙升至125亿,“黑马富豪”震惊国内外;2006年,“欠债门”接连爆发,银行气势汹汹逼宫,严介和措手不及。
  表7…1  严介和与胡润百富榜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百富榜上名次 66 2 16 65
  财富(亿元) 15 125 75 100
  在特殊政经背景下,严介和提供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企样本。利用政治资源从来都是一步险棋,奈何严介和天性张扬。百富榜也成了严介和走下“神坛”的推力之一,这一点令他始料未及——上榜前他听说自己能名列前茅还很开心,而当上榜后麻烦找上门来时,他又对百富榜有所抱怨。严介和从来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欲擒故纵
十年百富史,我们发现许多富豪都是26岁开始创业的。严介和也是其中一员。1986年,26岁的严介和做了几年中学老师后突然觉得乏味,遂跑到当地一家国企去做临时工,干劲十足。第二年,天生豪赌的本性使得他承包下一家乡办的水泥预制品厂;所谓预制品,就是将水泥和其他材料如钢材等做成建筑水泥产品。
  “严厂长”上任后扭转了工厂先前的颓势,不久便成为三家企业的领头羊──水泥预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
  他的转折年是1992年,这一年他成立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得知南京绕城公路有几个过桥涵洞无人承包,于是决定接手,但测算后发现可能会亏损5万元,其副手劝他不作考虑,而严本人不但接手了,而且还故意多亏了三万元。如此一来,他深得当地政府信任,从而拿得2700多万元的绕城公路工程,最后赚下第一桶金800万元。
  可以说,严介和从创业一开始起,在处理政商关系上就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智慧和敏锐性。
  多年之后,严介和仍对他当年这一欲擒故纵的阳谋津津乐道。然而,与政府同行,不到最后,焉知是福是祸呢?
  1995年严介和成立太平洋建设工程公司,后成立集团公司,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这一年,严介和开始了自己的BT(Build…transfer)模式,即先从政府拿单,以政府信誉向银行作担保,然后利用银行短期贷款启动项目。6年后,太平洋已是江苏一家以公路、市政和水利基础设施与建设为核心产业的大型民企集团。
  他的第一张BT订单来自江苏宿迁市,当时的宿迁市长找到严介和,希望他在宿迁建一条市府大道,项目完成后,宿迁政府甚喜,而严介和更是备受鼓舞,进一步加大马力复制BT模式;由于他做的项目大都是政府工程,为继续博得好感,他遂将并购濒危国企与BT模式捆绑起来,此即后来其饱受争议的“零资产并购”风波。
  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由于使太平洋整个链条持续运转的基础是订单充足,严介和彼时大量聘请各地前政府官员任职太平洋。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仅2002年一年间,严介和在江苏省内通过承接近18亿元的企业负债,一举收购27家国企的股权,还顺利获得60亿元的基建大单。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严介和说:“太平洋是一家‘私有共用、私营共有,权力公众化、资产社会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国企’。”
  2005年,严介和的“太平洋系”发展到巅峰,这一年初他手里握有的项目定单超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