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穷人穷在哪 >

第21章

穷人穷在哪-第21章

小说: 穷人穷在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市里的抽奖就有点像富小姐抛绣球,砸中谁,刘半仙也算不准。正因为如此,花几十块钱买一堆东西还可以抽上一把奖,没准还可捎一位富小姐回去做姨太太,不是太划算了么?尽管富小姐有点寒碜,但反正是白送,也无所谓啦。所以穷人对这种奖举双手赞成,并积极用行动支持。
  如果不是抽而是送那就太理想了。比如买100元商品送20包牙签,买1000元东西送20卷卫生纸。这种不讲运气只按消费金额的公平主义,更是把穷人的心挠得痒痒的——今天可被我逮着了!
  穷人就像猪八戒碰上荡妇,黄鼠狼碰上呆鸡,正着了道了。每每周末在超市门口排长龙,大包小包拎得直往下淌汗却乐不可支的,显然是穷人。他们正领奖归来,颇有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凯旋味道。他们觉得,这回真是太值得了。
  然而穷人总是看前头不看后头,看小头不看大头的角色。
  对穷人来说,管他是夏天里买棉袄,冬天里抢衬衫;管他抢的是内裤100条,还是裤腰带20根;管他提回家会扔进柜子里等着虫蛀、霉变,还是当垃圾扔掉,买,统统地买!奖,统统地要。穷人向来是便宜至上,白拿优先,数量不嫌多,质量不怕坏。如果有可能,奖一窝马蜂,奖一项豆腐渣工程,奖一辆报废车给穷人,穷人也会要。怕啥,马蜂泡酒医风湿;豆腐渣喂猪,好东西;报废车能开几天算几天,不能开,卖钢卖铁也能卖好几千吧。
  穷人都处于饥饿状态。如果让穷人当采购,那么模特一辈子甭想穿皮尔?卡丹,穷人会拉一火车皮减价时装给你。不就是穿起衣服走几步让人看吗,至于要几十万美金买一件衣服吗?穷人搞不懂,如果是我,我宁愿买1000件便宜货,每天穿件新的,事实上,这样穷人也舍不得,最后所有的新衣服也是先喂蛀虫然后喂垃圾桶罢了。
  穷人的家就是一座无物不装的大仓库,随时准备囤积超市、商场拎回来的各色各类廉价品。穷人又是健忘的,家里有多少存货,穷人都记不住。即使知道家里卫生纸多得可用十年,但只要有奖拿,他仍然会不顾一切去采购。
  备战备荒,居安思危,常把有时当无时,穷人的习惯也好。
  富人深知每一笔投资都有风险,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如果不投资,不继续创业,就有重新沦为穷人的可能。
  穷人看到富人赚了一百万,就想:“要是我有这么多钱,就是躺着吃一辈子也够了。”
  但对富人来说,不可能够,因为他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都与穷人不同。很多富人是从穷人中来的,但不可能再回到穷人中去,所以他是提得起,放不下。纵然他输得精光,倾家荡产,他的需求和思维仍是富人式的。富人哪怕一无所有了,他和一般穷人仍然不同,他的观念已经嬗变,他绝不会甘心,他会东山再起。
  而穷人每看到一个富人破产了,除了幸灾乐祸之外,常常都伴随着怡然自得。他们常常感叹富人何苦去冒那么大的险,受那么大的罪,“知足常乐呀!”他说,一副得道的样子。殊不知,不投资也有风险,而且风险是绝对的——穷人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他一辈子都是穷人。
  缺钱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算计,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碎的日常生计,激情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得小惠而大喜,还以知足常乐自慰,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还缺钙,整个人的精神都变软了。
  

穷人渴望富人投资
富人光临穷人区,穷人都以为富人会施舍几个,就连富人装着衬衫袜子的密码箱,穷人都以为里面码着成捆的钞票。于是铺红地毯,夹道欢迎,宰鸡杀鱼,吃空运来的海鲜,巴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炒成一盘菜,只要富人高兴。不要因为富人投了资就歌功颂德,更不必卑躬屈膝,富人不投资就只有憋死。该投的他总会投,不该投的你下跪也没用。
  穷人想办很多事情,给长城贴上瓷砖,给太平洋安上栏杆,给蚊子戴上口罩,给蟑螂戴上手铐,给老鼠戴上避孕套。
  但这样庞大的工程,没有雪花花的银子,那怎么成呢?等穷人“针挑土来燕衔泥”,像杨白劳那样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攒起来,天知道有没有可能等到“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那一天。
  穷人又不是每个都有福气等得到劫富济贫的侠士和开仓放粮的瓦岗军,穷人也不是每个都像黑旋风李逵一样有蛮力,有蛮功,更有简单的蛮脑袋,一神经短路便奔梁山去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大呼“我的宋江哥哥也”。穷人能指望什么呢?天上只会掉雨点,掉冰雹子,掉腥臊死人的鸟粪。从盘古爷爷开天辟地,女娲娘娘和泥做人那阵起,似乎上天从来就没掉过什么馅饼。如果能有免费的馅饼喂饱自己身上的无底洞,那穷人还要钱干吗?
  穷人便只能指望富人的天女散花和普度众生了。
  穷人当然也知道,富人都有了不得的神仙生活,能够不顾体面,不远万里到俺茅草庐里一拜二拜三拜,不晓得祖上积了什么样的阴德。于是孔明便赶忙捧出《 隆中对 》,一者证实富人刘备有眼光,二者表白自己肚中有货,只是待价而沽。等两人签订“聘用合同”,相见恨晚,恨不得也来上一段隆中二结义的时候,卧龙同志终于不再睡觉,起身下山去了。
  然而,穷人也知道自己没有诸葛的雄才大略,更没有什么“对”当见面礼,自然也不敢身居城乡结合部的某个角落,故意给富人耍派头,逞威风。穷人心头更清楚,富人的光临不是专程来请人下山的,富人能来就不容易了,所以请刘备坐草席,喝野茶,吃粗饭,绝对是不行的。
  穷人只知道富人过的都是高尚高档的生活,但怎样一个高法,也只有由穷人自己想象了。赵树理写过一篇山药蛋风格的名文叫《 老杨同志 》。文中说老杨同志奉命下乡视察,穷苦不堪的村民以为这下可来了大官僚了,非好好招待一下不可。于是东家借盐西家借蛋、南家借醋北家借面。就这样东南西北跑了个遍,人仰马翻折腾了大半天,穷人才鼓捣出他们想都不敢想的高级贵宾餐—— 一碗煎蛋面。村民以为这下可顶了天了,可对见过大风浪、大世面、大排场的老杨而言,这显然太稀松平常,不过如此。
  富人移驾穷人区未必是拎着票子来当散财童子的。富人再富,他也知道自己家不是印钞厂,而手中的钱也不是抢的、偷的。除了绷面子的暴发户,真正国外有亿万资产的大老板用钱都是很谨慎的。
  开放之初,中国人开始拜财神爷,先是港台财神,后是东洋财神,接着就是金发碧眼大个子的欧美财神。据说有些地区光招商引资招待费就占了当地GDP好几个百分点,结果财神们吃好玩好之后,毛都不拔一根便拔腿走人了。这简直比铁公鸡还要恶毒——铁公鸡固然不能拔毛,但它们会胡吃胡喝么?
  然而,穷人也只好自认倒霉,谁叫你自作多情表错情呢?
  活该!
  富人最需要的是装满钱袋而不是装满肚子。穷人其实搞错了,富人不是来施舍的,而是来赚钱的。只有穷人才是为了填饱肚子到处奔波,富人的需求根本就和穷人不同。
  至于投资,该投的他总会投,不投的你就是下跪也没用。
  富人是按经济的原则思维的,他做一切事情自然有他的考虑,你只有适应他,而不要想去影响他,改变他。
  

学富人学到皮毛
富人的品位,富人的用语,富人的生活方式,富人的装模作样,从来都是穷人向往和模仿的。只要穷人对富人的敬仰一天不停止,一切与富人有关的东西就将值钱下去。
  为什么穷人也要穿高价西装,花几千块鸟枪换大炮一回?尽管穷人心中一个劲直骂“奶奶的,真他妈贵呀”,但表面上却是一副骄傲的派头。为什么从来没离开过当地的穷人,动不动也会来几句刺耳的普通话,甚至夹带几个英文单词?为什么公司里的小职员,不管白领还是蓝领都一律看《 哈佛管理大全 》,看500强公司老总自传?
  显然,这是一个模仿富人的心理。
  准确地说,这是在剽窃富人,剽窃他们的品位、用语,剽窃他们喝咖啡不加糖,穿休闲服等等。这就像剽窃李白便挂一个大的酒壶,表白自己“一斗酒,诗百篇”;剽窃张天师便揣一把桃木剑,表明自己只需口诵真经,妖魔就会命丧剑下;剽窃关老爷便贴一脸美髯,抹一脸朱红,表明自己也可以舞大刀。这样看来,学不了真传,便学皮毛,捞不到真经,便装一袋白纸,反正,西天去没去,谁也不晓得。
  穷人学富人是很难有耐心的,能像鲁班祖师爷那样把一棵巨树砍三年,刨三年,做成各种模型又三年的穷人现在真的不好找了。何况发财又不是做木工,只要有手劲拉大锯,有心思弹墨线,只要舍得气力练,三年必小成,十年必大成。
  发财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每个富翁的发财秘诀都可以写出来,那么买了一本又一本富翁大作的穷人早该坐在阿房宫里吃葡萄了。可穷人偏不相信,偏要富人讲。尽管富人开课,门票很贵,学费不菲,但穷人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听,也要买富人的“福音书”,所以书店里最畅销、最抢手、最醒目的书仍然是富翁们的什么心经、自传、体会之类。
  穷人剽窃富人,也就捞点皮毛功夫。穷人做不了皇帝,但可以在屋子里对着镜子穿上黄袍;自己当不了富人,便学着富人也西装革履。
  话说西施国色天香,迷倒一大片,回头率100%。有一丑女,名唤东施,一旦此女上街,路人皆以为母夜叉出巡,简直是万人回家,只余空巷。某日,西施心脏病发作,捂胸而过,众人大为称叹,名之以病态美,且云“比平日更美一百倍”。东施闻此,不禁心花怒放,于是趁一黄道吉日,也学起西施皱眉皱眼。这一下可不得了,母夜叉发了神经病,闹出许多乱子。男人们更是避之如瘟疫,不幸看了一眼,也得惶恐回家忙洗眼。此乃东施效颦是也。穷人剽窃富人,说白了就是东施效颦,不但无助于自己脱贫致富,反而使他显得更像个穷人。
  一个人刚当上领导,往往不像个领导,但是当一段时间,慢慢就像了。
  人的气质总是随着他的处境而变迁。基层的领导,总和群众打交道,口里就多了些街巷俚语,穿的也多是市井流行,偶尔要去见大官,刻意打扮一下,反而显得刘姥姥进城似的。
  慢慢官当大了,见的场面也大了,交往的对象层次也高了,气宇也就越来越轩昂。越大的官越是需要包装,需要注意形象。会晤贵宾时,步子该迈几步,握手该伸成哪种角度,留影该坐在什么位置,头发是往侧梳还是往后梳,都很有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越练越熟,习惯成了自然,气质就出来了。
  气质不是天生的。再大的官,当有人亲切地称呼他小名的时候,架子都得放下,不知不觉就卸了武装。
  气质并不是一个人独自修炼的结果,而是周围人共同渲染的产物。当你位卑言轻时,你只能说话小心谨慎,对人毕恭毕敬,别人看你是个小角色,你自己也无法摆出臭架子。而当你终于混出名堂来了,周围的人都低眉顺眼,敬请你指示的时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