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达·芬奇传 >

第8章

达·芬奇传-第8章

小说: 达·芬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里,他是个私生子,母亲是贫穷的农家女,而父亲却是来自富有的公证人家庭,且早有家室。这样的出生背景注定了列奥纳多从小就笼罩在“私生子”的心理阴影中,父爱的缺乏明显地表现在了他以后的作品中。在芬奇镇度过童年之后,15世纪60年代的一天,由父亲操办,年少的列奥纳多离开家乡,来到佛罗伦萨,拜著名的艺术家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那里学习。这是列奥纳多一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学科专家的关键。1475年,即列奥纳多学徒时期的最后一年,父亲的第三次婚姻给他带来的第一个合法的孩子彻底的剥夺了列奥纳多的继承权。列奥纳多和父亲之间的“冷战”开始了。
  学徒期间,列奥纳多系统地学习了绘画,年轻的心灵开始翱翔。11年的学徒时期之后,列奥纳多于1477年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博士来拜》的创作使他一举成名。同时,心灵的羽翼也延伸到了其它领域。他爱好音乐,创作诗歌,甚至还自己谱过曲,练习一种类似小提琴的乐器。他还绘制了机械图,设计了“水力发动的磨粉机、漂洗机和发动机”以及他终生都在追求的梦想——“飞行器”的草图。1482年,他投入到米兰大公卢###柯·斯福尔的帐下,在给大公一封毛遂自荐式的信中,透露出了他那令人惊讶的才能:他可以制造桥梁、云梯、迫击炮、大炮、装甲车;画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还可以创作那座伟大却最终没有实现的雕塑——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骑马铜像。米兰时期是他创作的鼎盛阶段,也是他的羽翼最为丰满的阶段。在这期间,他不仅创作了《岩间圣母》和最负盛名的《最后的晚餐》等作品,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他在许多科学领域里都八面玲珑,如鱼得水。他研究物理上数量与力量,运动与力量的关系;学习抽象的几何学;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还发明了降落伞,设计了各种起重设备。至此,伟大的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以他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为他在后世赢得了众多的头衔: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城市规划家、舞台设计师、音乐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水利学家、军事科学家、解剖学家、发明家、机械大师……除了这些令人艳羡的光环外,书中还展现了达·芬奇的普通生活:研制颜料,记录心得,跟教会签合同,为资金而烦恼,所有的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的”达·芬奇。
  达·芬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众多的重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是和他的科学态度和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达·芬奇生活在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社会变革,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发展的大动荡时代。他反对经院哲学,不迷信权威,倡导把观察和实验当作科学的独一无二的正确方法。他同样重视数学和理论的作用,他认为,“人类的任何探讨,如果不是通过数学的证明进行的,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学。”他的科学思想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特点,他和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赞扬人,赞美人生和自然,追求科学知识,崇尚理性,提倡文化,赞扬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勇敢行为和有所作为等等。文艺复兴时期是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时代“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达·芬奇是这个时代精神的代表。丹皮尔也说;“如果我们要在古今人物中选择一位来代表文艺复兴的真正精神的话,我们一定会指出达·芬奇这位巨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汤还未冷(2)
尼科尔著述颇丰,有长于传记。尼科尔通过广泛查阅现存的资料与深入研究列奥纳多本人笔记中鲜为人知的细节,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达·芬奇的第一部详尽的英语传记,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富含启蒙意义的资料与见地使这部传记成为传记作品中的杰作。
  与其他达·芬奇传记不同,尼科尔以史实史料为基础,抛弃了传统的对达芬奇顶礼膜拜的写作方式,展示给读者的不仅是达·芬奇的伟大之处,更是达·芬奇普通的一面。与此同时,尼可尔对达·芬奇作品里所透漏出来的心理暗示也进行了分析——“私生子”身份对他一生的影响,对飞翔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读者了解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达·芬奇,一个“走下神坛”的达·芬奇。在本书中,作者还探寻了达·芬奇与少年学生之间的暧昧关系,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与几任庇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等问题。
  尼科尔在对列奥纳多及其生活圈的研究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其中包括一幅从未被发现的达·芬奇的肖像画——并深入探究了《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巨作创作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优于其它同类书籍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者对列奥纳多个性及其心灵的非凡“放飞” 进行了敏锐的洞察与剖析,生动地再现了他的音容笑貌与日常生活琐事:吃饭穿衣,玩笑谜语和他几乎达到强迫性程度的笔记纪录。事无大小都记录在笔记当中,从太阳系的结构到打喷嚏的技巧。虽然是一部传记,但作者以顺序的手法,将达·芬奇的成长经历、生活细节、经典作品有机地穿插起来,清新自然,栩栩如生,毫无一般传记作品的沉重、琐碎、呆板、乏味之感。
  看到尼科尔以“冷却的汤”作为自己传记序言的标题,我们似乎感觉到作者的命意之深。记得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达·芬奇的《哈默手稿》(手稿中纪录了达·芬奇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其中记载了他关注人体解剖的原因)。传记作家麦克尔·怀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盖茨苦笑道:“因为我需要它。”
  商业奇才的回答令作家如堕五里雾中。后来,他才知道,比尔·盖茨并未按惯例将《哈默手稿》(以收藏者的名字命名)易名为《盖茨手稿》,而是恢复了它的初始名字——《莱彻斯特手稿》。这位被认为患有轻度自闭症的科学狂人是在通过购买行为来向那位生于500年前、第一个“真正”思考人和世界运转机理的科学巨匠致敬,或者,至少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情绪的流露。在科学分工高度细密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兼具兴趣和能力来全方位地思考这个世界了。看来,达·芬奇还是不乏后继之人和追随者,全世界的人们对他这位匡世奇才越来越感兴趣,他的那碗搁置了五百多年的老汤并未冷却,多年来,人们非但没有让这碗汤冷却下来,还对其呵护备至,使之味道更加纯美芬芳。
  朱振武
  2006年孟春于上海
  

来到世上(1)
五百年前周围的环境与现在并无太大差异。站在托斯卡纳的芬奇小镇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和现在一样,一片田野尽收眼底。几个世纪的农业耕作塑造了这样的土地——河边芦苇丛生,葡萄园狭长蜿蜒,房舍周围绿树成荫,橄榄树丛沿着梯田顺势而上,微风吹过熠熠生辉,往上是一条树木带,蜿蜒曲折,通向阿尔巴诺山脉。高高的山坡上森林茂密,布满了野松月桂、苦栎树以及欧洲栗树等。这些板栗树也被称为面包树。山上的农民用它来磨制板栗面粉,现在有的农民还如法炮制。
  不过当时很可能不如现在整洁,荒地和耕地的比率与现在大不相同,土地的所有权也很不一样,但是地貌基本一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拼缀之形。芬奇镇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中央,地处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和隐蔽性的山脊之上。镇上的城堡和教堂古老而高大,周围是一群群、一簇簇的石头房屋。从政治上讲,这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个边远居民点——从1254年开始一直归佛罗伦萨所有,而在这之前的两个多世纪里一直都是圭迪的财产,是他建造了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城堡。骑马从镇上到佛罗伦萨要花上长达一天的时间,途经恩波利和蒙特卢波。芬奇镇悠闲从容,朴素平常,带着乡土气息。凭窗望去,乡村景象尽收眼底
  145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列奥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出生在这个地方。而他出生的具体位置——是在镇上还是在附近的乡下至今不详。达·芬奇家族在当地颇受人尊敬,在镇上拥有一所房宅。因为工作的关系,芬奇家与佛罗伦萨往来甚密。1451年的地籍册上记载着“Una casa posta nel borgo di Vinci”。也就是说,芬奇家的第一座中世纪住宅就位于镇上的城堡围墙之外,可能就在稍有些坡度现在名为罗马大街的前端。房子3斗地见方,带一个院子。其邻居是铁匠朱斯托·迪·彼得罗一家和牧区教士皮耶罗·迪·巴尔托洛梅奥·切奇一家。列奥纳多完全有可能出生在这里,但是很多有说服力的推测和传统说法坚持认为他不是出生于此。据推测,像列奥纳多这样一个私生子应该是在家族乡下的房子里出生才是较为谨慎的做法。传统的观点则认为,列奥纳多出生在一间小石头屋子里,而这所石头屋子至今还能在镇子以北两公里外的小山村安奇亚诺村看到。
  有关列奥纳多出生在这个石屋的说法产生有多久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19世纪中期这种说法甚为流行。1845年埃马努埃莱·雷佩蒂首次在出版物中提到这个说法。他指出,列奥纳多就“被认为是出生”在安奇亚诺村中的这所房子里。他还着重强调这房子的朴素和典型性:这是一所在托斯卡纳随处可见的佃户农舍。这一点在19世纪稍晚些时候得到了伟大的列奥纳多研究专家古斯特沃·乌兹利的赞同,尽管他指出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之。
  安奇亚诺村的这所石屋是一个单层建筑物,用当地的黄灰色石头建造而成。主体由三个房间构成,铺有陶制地板,还有大量的栗树横梁和一个石制大壁炉。在房子主体右拐角有一间较小一点的房子,房子尽头有个面包烤炉。这两处房子正好和旧文献里的描述一致:一处房子供房子主人想用的时候使用,一处房子供耕种土地的佃户使用,佃户则以油、谷物、酒、水果、奶酪、蜂蜜、木材等形式支付房租。L形结构把院子分成两边,两边都直接接连山谷,但是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被城市绿化和铺路给破坏掉了。现在房子外观整体上已经被整修得面目全非,不过我们可以从一张拍摄于1900年左右的模糊的老照片里获知更多的相关信息:当时这个地方年久失修,极为普通,墙面上镶着几扇粗制的小窗户,几名身着长裙的妇女正站在一堆收获的葡萄周围。
  自雷佩蒂和乌兹利之后,有关这所房子的研究档案大量相继问世,其记述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期。尽管说这房子与列奥纳多有关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不过最后把这儿当成他的出生地还是因为信念使然。这所房子当然属于达·芬奇家族,因为该家族的徽章,也就是一只长着翅膀的狮子,就雕刻在房子的墙上。不过此处有一点疑问:即1452年列奥纳多出生时,这所房子并不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