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74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74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舐遥只煸樱缘檬且蝗何诤现冢谑牵龆ɡ锤龇闯宸妫烧帕汕鬃月识樱彼龃胧植患啊

  其实这也不能责怪蹋顿们,人家的可不是乌合之众,但是别忘了,现在可不是独自作战啊,旁边还有袁尚的联军,作战风格完全不同,而且几万人乱哄哄着急忙慌的跑了出来,能不乱套吗?

  结果就被张辽逮住了机会,别忘了,以前的老大是吕布,同僚是高顺,这种方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一阵出其不意的冲锋和冷血的杀戮之后,蹋顿战死沙场,他的勇士也是所剩无几,反倒是袁尚和袁熙兄弟逃跑已经跑出经验来了,看看情况不妙,扔下部队撒丫子闪人了。

  比当年官渡之战惨败的袁绍跑的还要快。

  那么失去了乌丸的庇护,袁尚兄弟的下一站是那里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4—08:不孝子们的挣扎(8)
袁氏双熊的下一站就是辽东太守公孙康。

  不要以为凡是姓公孙的就都和公孙瓒有一腿,偶们的公孙大侠是辽西令支人,在今天的河北迁安,而公孙康呢?是前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儿子,籍贯在辽东襄平,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否则依照袁家和公孙家在公孙瓒的问题上结下了深仇大恨,袁尚就算是自断经脉也不会走这条路的啊。

  这个公孙康也算是一个狠人了,别看在政府面前比较老实,循规蹈矩的,但是在屡次侵犯边境的高句丽从来是不手软的,打起仗来,一旦获胜,那就是屠杀屠杀再屠杀,简直就是三光政策。

  不过狠人对于袁尚来说并不是好事,仔细看看吧,他一般是对比自己弱的少数民族下狠手,理由很简单,根本就没有称霸中原的野心,只不过是要在辽东一带做自己的土皇帝。

  所以,袁尚跑到这个地方来完全是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你没兵没粮,就是靠着祖上的一点余威而已,公孙康有理由为你驱使吗?有理由把苦心经营的部队拉出来给你卖命吗?

  没有,所以,袁尚在这里的处境就是很尴尬的了,进,不能借兵打出去,退,一山不容二虎啊,袁尚可不是甘心当个寄生虫的主。

  曹操看到了两人之间的这种裂痕,所以,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停止进军,班师回朝。

  手下的将领们感到很是奇怪,怎么之前一直粘着打,现在敌人就差一口气了反而放弃?

  曹操神秘的一笑:有人帮我们解决袁尚。

  一时间大家都有点发蒙。

  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

  曹操居然要等着公孙康杀掉袁尚他们,而且不采用任何军事威逼手段?众将士更加不明就里,不过,曹操不管这些,班师回京了。

  果不其然,曹操回去没有多久,袁尚和袁熙的首级就被公孙康打包送了过来,以表示对朝廷的忠心。

  为什么对之前敬畏的袁绍子孙痛下杀手?

  公孙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袁尚二人很不老实,仗着自己有勇力(《典略》里面做的评论),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居然要谋害自己篡夺兵权,来个反客为主,无奈之下只好不念袁绍大人的面子,违心的将二人处死,现在把人头送来,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表面看是袁尚太得瑟了,其实不然,史书里面言之凿凿的东西未必就是历史事实,袁尚固然有点头大,但是还没有蠢到曹操前脚刚走,自己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妄图扳倒主人,否则的话你还没有足够的威信和资历来控制这个区域,只能弄巧成拙,就算要弄也是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

  但是公孙康是傻子吗?怎么会让袁尚安然坐在自己的家里培植力量,更加重要的是袁尚是曹操点名要的人,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自己犯不着为了袁尚和曹操闹翻脸,乌丸人就是前车之鉴。

  而曹操适时的撤退也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我不逼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并非傻子的公孙康处死手无缚鸡之力的袁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编造一个死无对证的谎言还不简单吗?

  “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这就是曹操的解释。

  而对待乌丸和公孙康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态度也是因为二者的立场不同,乌丸的问题迟早要解决,否则对边境就是一个祸害,再加上和袁家关系密切,不打是不行的,公孙康则不然,和袁绍瓜葛不是很大,主要是有点忌惮,对中央的态度也是不错,没有什么进军中原的野心,要的只是一个管理辽东(还有今天的朝鲜以及韩国)的名义,这块领土我曹操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要你服从我就可以了,就像少数民族自治州一样,要有点权力嘛,无所谓。

  于是,目标一致的曹操和公孙康很快就形成了心里默契,一拍即合,那么曹操自然没有必要千里迢迢的进攻辽东,逼的公孙一家狗急跳墙了,只需回家等信就可以了。

  至此,曹操张弛有度的搞定了袁氏余孽,袁尚兄弟三人的消亡也宣告了曹操在北方主导了话语权,军事上的威胁已经基本清除,到了挥师南下,一统中国的的时候了。

  不过这次曹操顺利征伐袁氏余孽的过程当中还是发生了一件十分不愉快的事情,就是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在行军途中染病,不幸去世。

  虽然,曹操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郭嘉优秀,荀彧叔侄也是不赖,不过这里之所以对郭奉孝大书特书还是有重要原因的,那就是在这之前,郭嘉出谋划策,曹操所向披靡,而在郭嘉死后,曹操南下乃至以后,都是步履维艰,是郭嘉真的不可替代?还是曹操的运势已到尽头?

14—09:最近于神的男人(1)
郭嘉一开始跟的并非是曹操,而是袁绍,不过没有几十天,就感觉袁绍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虽然袁绍对他的态度还算是恭敬,依然决定跑路,跑就跑吧,还要把辛评和郭图给拽走,理由就是袁绍别看现在比较牛叉,不过蹦跶不了几天,还是早点另投他主吧。

  这算是郭大仙预测准的第一个表现,但是,对于郭嘉的动机我却是很怀疑,袁绍这个人大家都很了解了,看重名气,谁的名气大就用谁。

  而郭嘉呢?恰恰相反,年轻时代故意隐居起来,当然了,是“大隐隐于市”的那一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然后再提高会客的门槛,不是比较级牛人就坚决不见,很有当年袁绍在洛阳城玩的风范。

  但是,袁绍的基础比他好,这一点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效果也是不太显著,“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就像通俗畅销书和严谨的学术著作之间的差别。

  这也是郭嘉一开始投奔袁绍以及袁绍对他不错的原因——郭嘉是经人介绍的,谁呢?就是后来他所拉拢一起跑路的辛评,看看籍贯就知道了,辛评和郭嘉都是颍川阳翟人,老乡啊。

  不过辛评和郭嘉不一样,人家来的比较早,地盘比较稳固,所以断然回绝,于是,郭嘉只好自己走了——想不走也不行啊,居然敢挖墙角,也太没有职业道德了,更何况,鼓动辛评的时候,郭图也在场,他可不是什么好鸟,再不走的话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然后,郭嘉就来到了曹操这里,理由嘛,很简单,曹操手下也有很多颍川人,也许往上爬的道路可以平坦一些。

  曹操呢,自然是来者不拒,有人来总比没有人来强啊,不过一看是个年轻人,而且名气不是很响亮,自然也就没有委以重任了。

  所以,郭嘉刚刚投奔到曹操手下时还是一边凉快着呢。

  好在两个人都比较有耐心,曹操不想埋没他,而郭嘉也发现曹操没有像袁绍那样喜欢论资排辈,就决定再等等看。

  这一等,就等出机会来了,曹操喜欢用颍川人,巇志才就是一个很聪敏的年轻人,可惜,英年早逝,正当曹操悲痛万分的时候,荀彧出现了,向曹操极力推荐新人郭嘉,说他是经天纬地之才。

  哦?郭嘉可以和偶的巇志才相提并论吗?

  那当然,只能比他好!荀彧打包票。

  荀彧给曹操的印象是一直比较成熟稳重的,他说的话自然是有谱,而且这个郭嘉也是颍川人,正对自己颍川情节的胃口,于是决定好好和郭嘉谈谈(由此可见,之前郭嘉根本就没有接近领导的机会),郭嘉能放弃这个机会吗?自然是全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政治才华。

  曹操呢,很满意,一个年轻人达到这个修为已经算是不错的啦,所以,同意顶替巇志才同志的地位,担任军事祭酒一职。

  军事祭酒是曹操在自己的幕僚机构中设置的官职,相当于5品吧,主要负责的就是参谋策划,狗头军师的那一种,升到5品都算是质的飞跃,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之前郭嘉的军中地位的确是不高,而荀彧只是在巇志才死后才正式推荐郭嘉走上前台也是出于一种利益均衡的考虑,夏侯氏、曹氏亲族以及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流派,最好是不要有一个过于强大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再说了,就算是有,也要是曹操的血缘亲族才可以。

  但是,不管怎样,郭嘉还是成功的入了曹操的法眼,以后有机会大展宏图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宿命啊,和自己的前任巇志才一样,都是英年早逝,难道这个位置被人下了诅咒?

14—10:最近与神的男人(2)
成为军事祭酒以后,郭嘉的才干开始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他的才干在哪里?预知未来!很多在旁人看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事情,在他嘴里那么一说,就很轻松的实现了,有的时候,概率发生的越低,越冷门的东西,就越会经过郭嘉的嘴成为现实!

  事件一:袁绍挑衅事件,估计是袁绍想试探一下曹操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样,抑或是想看看曹操的实力到了什么程度,敢不敢和自己叫板,所以,故意去了一封言辞比较傲慢的信件。

  曹操的原则是可以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所以想教训一下袁绍,不过底气不足,就问荀彧和郭嘉,说:偶想教训一下袁绍,但是估计实力不够怎么办?郭嘉二人的意见比较一致,就是还没有到动手的时候,现在应该把吕布之流先行剿杀,再图和袁绍一战,反正袁绍目前的焦点也是在公孙瓒身上,不要在这个时候浪费精力。

  曹操对郭嘉的这个答案很满意,毕竟这个时候的郭嘉才27岁,和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荀彧想到一起去,着实不易啊。

  事件二:征讨吕布,下邳其实也不是白给的,曹操的大军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曹操就想退兵,但是郭嘉完全不同意,认为吕布有勇无谋,而陈宫的话有一半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必须耗到最后,别看咱们累点,但是自乱阵脚的一定是吕布。

  郭嘉以前根本就没有和吕布或者陈宫接触过,但是一语成谶,没有多久,人困马乏的吕布军在洪水滔天前率先崩溃了。

  事件三:三国历史上最为诡异的一次预测事件发生了,就是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决的时候,后方,江东的孙策开始了蠢蠢欲动,平定江东之后的小霸王可不是贪生怕死的刘表之流可以比拟的,曹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江东方面已经有了相关的迹象,刘备可以不害怕,因为那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