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二战中英美德股市的变动:二战股市风云录 >

第14章

二战中英美德股市的变动:二战股市风云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些战败国,通盘考量之后,整个世纪里的证券年实际收益率为,这还是相当可信的数字。不管怎样,在100年间,即使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那样的国家里,股票也提高了资本购买力,要知道,那些国家可是经历了全民族的噩梦。不过,那是指整个世纪而言的。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打败了仗,遭到占领的战败国家,在20世纪的前半叶,证券的账面年收益率是负数,而在20世纪年代的灾难岁月里,实际年收益率是两位的负数。
  还要看到这样的事实:在我们所研究的15个国家里,只有4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在20世纪的前半叶里,每20年期的实际年收益率都是正数。在其余的11个国家里,因每20年一直下降而所损失的购买力看上去并不大,但是,如果你恰巧那一年要用钱,问题就严重了。不过,考虑到流通性的话,我们还是认为股票是保存财富的最好手段。
  当我们把那些收益率依复利计算的话,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证券在20世纪前半叶就糟糕透顶了,到了20世纪40年代简直就是一场大灾难了。那悲惨的10年之间,这4个国家的股票跌得如此厉害,把前40年的收益都一扫而光了。如果你在20世纪40年代生活在法国或者轴心国,10年可是很长的时间啊,当时你的手中握着几张纸,眼看着它们一天比一天不值钱,而且想往外抛也没有人要了。此外还有更烦心的,那就是其他财富形式也在急剧贬值。到了1944年,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给你缴纳房租、地租了。甚至你需要自己去种地,拿你的金银珠宝去换日用品。

第十四章 战乱保住财富(4)
这些数字从学术角度看是准确的,然而它们肯定有一定的误差,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和日本的股市都被政府把守或者关门停业了,在很长时间里,它们都再没有营业。战后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在法国达到了30%,在意大利超过了40%,而在日本则达到了50%。尽管德国官方的数字要低一些,但是那是完全不可信的,因为根本无法估算。在丹麦和荷兰这两个被占领的国家里,证券在20世纪40年代升值很快,收益颇高,主要原因就是两国都没有形成战后的高通货膨胀。不管出于哪种情况,我们都看出了,在那些战败国,在战时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证券的实际财富净值损失极大。相比之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球证券从1914~1918年间只丧失了12%的实际购买力,德国股票的价值损失了66%。
  当心“长期持股”
  其次,历史给我们的另一个教训就是:即使在战胜国,把财富投到证券时,你也要多样避险。没有什么长线、“持有型”股票,你只要买到手就可以永远放到保险箱里不管了,因为没有任何公司会永远强大,永远具有竞争优势。连续几届管理者保持优良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的优势可能比别的优势要保持长久一些,但是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此外,我们还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公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剧变时期,什么都变得太快了。这正是商业进化论的本质。另外我们还要记住,正如约瑟夫·熊彼得所说,战争乃是“创造性毁灭的大风暴”,战争一结束,就会带来飞速的技术进步。
  公司进化的过程包括:公司形成了某种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了这种优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接下来,它的股票增值了,人们很快会发现这种股票,于是变成了一种长期持有型增长股。随着公司的扩张,它变得越来越大,吸引来了更多的竞争,最后不可避免地变得呆板麻木,缺乏创新精神了。然后,它就变老了,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组织生态学的研究发现,在世界经济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发明创造产生,都是一些新的公司在进行新的创造,而在大型成熟的公司里发明创造就要少得多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阐明这一观点:公司不能进行创新,但是企业家却能进行创新。IBM和英特尔以前曾是创新型的大公司,现在它们成立了公司研发实验室。比尔·盖茨是创新者,而微软公司却不是。
  例如,让我们回到变革的步伐慢一些的时代吧,那时有一些股票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埃里克·贝哈克在《财富的起源》一书中讲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在17~18世纪里,同时在4个国家保持垄断地位的,当时它在世界经济的所有方面都有绝对优势,从咖啡、羊毛到鸦片,真是应有尽有。它拥有自己的海军和陆军,事实上,它还得到了英国女王的授权,可以在它认为恰当的时间对外宣战。然而,世界在变化,这个公司却没有变。当新技术、新发明出现之时,它的“无所不能的坚固城墙”就轰然倒塌了。它在1873年宣布了破产。
  1917年,《福布斯》公布了美国100个最大公司的名单。在其后的71年里,美国经历了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以及战后的蔚为奇观的经济腾飞。当《福布斯》现在再一次审阅当年的那份名单时,发现有61家公司已经不复存在,21家还在经营,却再也进不了前100名了。只有18家还在100名之内,然而,除了通用和柯达公司之外,其余的公司都处于垃圾股的境况。后来,柯达公司也发生了严重的经营困难,结果只有通用电气一枝独秀,成为仅存的成功者。1997年,福斯特和卡普兰研究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存活纪录,结果发现40年前标准普尔创建时的老公司里,只有74家公司还在前500强企业之列,不过它们的经营业绩也要比标准普尔的平均收益低20%。 。。

第十四章 战乱保住财富(5)
沃伦·巴菲特是公认的股神,但是,即使像他那样目光如炬的投资天才,在判断个别公司的股票时也有失算的时候。11年前,我就听说他把可口可乐公司捧上了天,说大型公司的股票你可以放心购买,好好保管起来,可以永远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很快就卖出了好价钱。他误判了该公司所面临的诸多社会、工业,以及公司特有的困难,正是那些因素导致了后来该公司股价大跌。他同样也误判了另外一个公司,那也是他所钟爱的一只股票:华盛顿邮报。
  贝哈克还引用了另外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位是罗伯特·维金斯,另一位就是吉姆·卢夫里。他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专门用来研究战后40个工业领域中6 772个公司的业务表现。他们专门研究那些持续时间达10年以上的优异公司(根据该公司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浮动),看该公司的具体表现如何,而不是看股市如何。他们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安全的行业。高科技类公司的变化频率要远远高出传统公司,不过随时关注进程,几乎所有公司的变化都在加快。他们发现只有5%的公司取得了一段时间的优异表现,并将之持续达10年之久,只有的公司将优异表现延长到了20年。只有3家公司,即美国家用公司、礼来大药厂和3M公司将这一时段延长到了50年。
  我们主张在几十年或几代人的时间框架里,要把你在证券方面的投资多样化,这意思就是说,你要么购进指数基金,要么就得自己去找那些精于投资管理的公司,因为它们富有智慧,眼光独到,可以帮你设计出一个综合多样投资计划,这一计划有望与市场平均收益拉平,最好还要高出这一平均值——当然是在缴纳完各种税费之后。指数基金有两大优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税并减少交易费用,因为它转手率低,管理费少。你现在就可以买一只指数基金,照此可以处理几乎所有证券类别。最近有好几项研究发现,一个美国投资者,不管他(她)买的是个股还是对冲基金,他(她)的收益要比标准普尔指数的收益低得多。把这一条写下来真是痛苦,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即使是一个专业投资者,也无法靠概率在一赌胜败的行业里,比别人算得更准,赚得更多。
  历史记录表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长线上看是(用一个俗不可耐的说法)“相当有可能”取得一种高于通货膨胀的回报。如果你居住在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且有把握在指数基金上取得400~700点的实际回报,那你干吗还去折腾别的呢?也许你还是相信童话,你本人又是见识高超的投资商,相信自己可以干得更好。不过,你千万不要太迷信这一点了。最重要的是,你不要把你的鸡蛋只装在区区几只大篮子里。有一句话说的是:“把你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然后一眼不眨地盯着这只篮子。”告诉你,这是股票经纪人的谎言。单一化的投资计划风险之高,骇人听闻。
  常识也好,历史经验也好,都证明中值恒律是投资领域压倒一切的万有引力,在证券方面尤其如此。没有什么超级回报投资组合!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一旦某些高回报吸引来了过度的投资资金,那么该投资的规模就大到了一定程度,而规模越大,就越难以有好的表现。我们对任何非上市的避险基金,也不抱有任何幻想了。 。。

第十四章 战乱保住财富(6)
黄金、艺术品和债券也不值得信任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已经表明,如果以储藏黄金和珠宝来保住一小部分财富的话,一点儿也不成问题。可以把它们看成自己的“一笔救命钱”。然而正如前面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不要把黄金和珠宝放在“国内”的保险箱里。占领军一旦要银行交出钥匙,银行就会乖乖从命。把你个人的保险箱藏在家里,或者找一个可靠的避难所。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如果野蛮人入侵,不管是恐怖袭击还是大瘟疫,你都要保证这笔“救命钱”就在手边。
  艺术品也不是特别具有优势。它很容易毁于火灾,很容易受损,很容易被抢,却不容易藏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仅华沙就报告说有13 512件艺术品丢失了。这就表明,有些欧洲人已经成功地将名画从画框中取下,装在行李中偷运出国,将它们藏到了理想之所。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当他们要把这些画作出售时,所得款项要远远低于实际价格。
  至少从20世纪的经验可以看出,固定收入根本无法与证券投资相比。即使在战胜国,它们所提供的回报也远远低于股票,虽然它们的浮动性比较低。在情况各异的国家里,债券的回报率都只及股票的1/2,银行票据的浮动率仅有证券的1/4。说到流通性,则固定收入投资是相当不错的。在战争年代,伦敦和纽约的固定资本投资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流通性。
  在战败国,固定收入投资却是严重亏损,虽然政府债券一般来说应该是无风险的,然而德国票据的投资人在1923年赔得血本无归,德国政府债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际收益损失达92%。必须承认,战后的通货膨胀极为惨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固定收入投资当然没有立足之地。战后,战败国处于满目疮痍、混乱不堪的局面中,无论怎样你还能卖出一点儿股票,可是却不可能卖出政府债券,更不能把银行票据兑现。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也曾有过那么一段时间,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政府债券作为良性资产,在世界各地都大受欢迎。
  财产保存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