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忽悠外传 >

第3章

忽悠外传-第3章

小说: 忽悠外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多卖出一倍,‘鸡的屁’就翻了一番;要是再把价格增加一倍,‘鸡的屁’就翻了两翻。政府的脸上有光,老百姓也跟着高兴,功德无量啊!”
  “你自己也是一个消费者,你要是知道了自己买的东西并不像厂家说的那么好,或者完全不必要花这么多钱,你会高兴吗?”沈因落穷追不舍。
  “消费者哪里会知道呢?这也是我们营销人的任务──不能让消费者知道,不能让他不高兴。”
  “没有不透风的墙,消费者多少会知道一点啊!”
  “知道了也没关系。现在过段时间就会爆出一条新闻,说某某化妆品的生产成本不到售价的1/10、某某进口洋服的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消费者还不照样买?你看那些花上万块钱买一个小包包的人、花好几百块或几千块买一条烟、一瓶酒的人,哪一个心里有怨言?不仅没怨言,还对厂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呢!……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消费者不高兴,你也别急,过几天,他就会自己想通的。”
  “为什么呢?”
  “为什么?因为他自己也要在单位里拿工资!他们单位不也这么干吗?只要自己能多拿一点钱,他会跟单位领导说咱别这么干、少赚一点吗?赚钱是第一位的,花钱是第二位的,只有自己手上有钱赚,多花一点钱,有什么关系呢?”
  赵老师的这番道理,沈因落确实没有想到:“这个……这个……但也要对顾客负责啊。我们老板总是在讲,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要做合格的企业公民。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
  “拉倒吧你!老板不会讲这个,还能做老板吗?其实这也是营销,老板是企业的第一营销人。至于是不是真的做到,能做到多少,就要看与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冲突了。如果没多大冲突,谁不愿意顺便做个好人?如果冲突大了,要在顾客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之间做选择题,你看你们老板会怎么做。别看他总是在叫嚷顾客第一、社会责任什么的,哪一年他不是把销售指标拼命地往上加?他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有没有问过卖出这些东西对社会、对顾客到底有没有价值?只要你完成了销售任务,就算手法出格一点,他哪次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信,你举一个反面的例子看看?”
  沈因落掰了掰指头,准备列举两个进入了《中国营销报》“社会责任排行榜”的企业,但想到最近也有关于它们的负面新闻,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开口。
  ……
  

第2课 重要的不是产品好,而是顾客觉得好(1)
我们卖的是水,顾客买的是广告。
  ──可口可乐公司
  这个东西有用没用,在于人们信不信。这就是诀窍。
  ──史玉柱(巨人投资公司董事长兼CEO)
  有时候你的产品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是什么才重要。
  ──李光斗(“中国十大策划人代表人物”、北京华盛智业公司首席策划)
  一样东西值多少钱,取决于人们为它所支付的钱;而人们所支付的钱,又取决于人们认为它值多少钱。
  ──路长全
  品牌是获得认知的较量,而不是产品好或者不好的较量。
  ──路长全
  第二堂课一开始,投影幕布上就打出一个硕大的标题──
  如何把顾客的钱变成你的钱?
  赵老师走到进教室,咳嗽了一声,算是给大家提个醒:“通过上一堂课的讨论,我们的目标明确了;喝了特制的东北酸辣汤,我们的精神更足了。现在我们继续进行‘脑震荡’,继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争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赵老师扬了扬手中的消费券,接着说:“上面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回答,回答得好的有奖。”
  “我看方法很简单,就是抢嘛!”范总经理没好气地说。经过一节课的适应,他慢慢地恢复了斗志。
  “你还别说,这真是一种方法。强买强卖,独此一家,让你掏多少钱,你就得掏多少钱。”哈尔滨黑土地商贸公司总经理黑大春接过话。
  “这个方法好是好,只是一般的企业没有这个条件。强买强卖,那是开黑店,官家都轻易不敢做这样的事;独此一家,只有像水、电、油、气、铁路和电信这样的垄断企业才行。但我们不属于这一行啊。有的企业沾点边,比如说物业管理公司,大多数有开发商或者房管局撑腰,手下又有一帮打手,当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过,要让我动手打客户,还真有点下不了手。”杭州千秋基业营销策划公司策略总监孙午回应说。
  广东卓越电器公司副总经理王强当即打断:“这样的企业,只要收银员就行了,要我们营销人做甚?你别看他们也经常做广告,那是烧钱,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
  温同喜笑了起来:“抢不着就偷呗。偷偷摸摸,我注册一个皮包公司,开一路边店,得了钱我就闪,让你根本找不着人;找着了你也嫌麻烦,懒得扯皮;想扯皮,从我身上刮不出二两油来!”
  “去,别起哄!你这是江湖骗子,哪里是我们营销人干的事?赵老师说了,我们要做的是大事业,开的是百年老店,你这小摊小贩的做法,怎么能叫营销呢?”说这话的是毕业于北京成功大学的MBA、南京方圆电脑公司的企划部部长张立。
  温同喜:“我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事,也就这么一说。但这确实是一条赚钱的途径。不少搞邮购、电视购物的,还有一些搞网络购物的,就是这么赚钱的,有的赚的还不是小钱,公司也是有名的大公司。”
  乔西尔:“中国太大,只要让每个人上当一次,就有赚不完的钱。我看现在有的旅行社也是这样。赚多赚少,就看你的心够不够狠,刀够不够快。”
  张立:“这种事扯皮多,名声也不好,我们还是要立足长期的生意、有面子的生意。”
  重庆山城商业集团总经理助理陈秋萍:“我看过几本美国人写的关于推销员的书,货要卖出去,推销的作用很大。一家企业只要有几个优秀的推销员,销售就不用愁了。只是这样的人才太难得,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采取人海战术,销售员是生产技术人员的好几倍。这么多销售员放出去,在商店里、商场里、顾客的家门口,甚至在大街上把人挡住,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不管你情愿不情愿,多少要买点吧?我看这一招还是有用。”
  “舒蕾洗发液上市时,就用过这一招,我们叫‘终端拦截’。很多啤酒和白酒厂家,也经常招一批促销小姐,在酒店里挨个向客人推销。效果是有的,只是成本太高,只有那些高价格、高利润的产品,像人寿保险、直销产品之类的才承受得起。”北京舒尔爽日化用品厂市场部经理唐若水说。
  “推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推销员的书,大都是美国人几十年前写的。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推销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所以要讲营销。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营销的目的,就是让推销成为多余’。”Tom?李又搬出了新菩萨。
  “是的,”刘三接过话说,“营销嘛,不是抢,不是偷,也不是硬推,根本的方法就是哄,也就是赵老师说的忽悠,让顾客自愿地、高高兴兴地把钱给我们,而且是高价钱。如果是3%,5%之类的所谓平均利润,太辛苦不说,动不动就亏进去了,要我们营销人做甚?!”
  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忽悠术,赵老师的脸上泛出红光。他发给了刘三一张消费券:“刘三说到点子上了。什么抢啊、偷啊,道理可以借鉴,但说法都不好听。我们都是台面上的人,往高里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哪能做这样的事?不能偷,不能抢,只能哄,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舒舒服服地把钱送到我们手里。”
  赵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公式──
  赵氏魔鬼营销秘籍
  赵氏营销进化论
  1.抢(强迫)──2。偷(耍赖)──3。逼(硬推)──4。哄(忽悠)
  (原始阶段)     (初级阶段)     (中级阶级)     (高级阶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课 重要的不是产品好,而是顾客觉得好(2)
赵老师深情地望着面前的学员,循循诱导:“到底是抢还是偷,是逼还是哄,其实不是营销人的道德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环境逼出来的;环境变了,营销的手段也不能不变。这好比猴子变成人,人再分成白人、黑人、黄种人,都是自然条件造成的。哄,是我们做营销的高级阶段。为什么呢?因为它讲文明、讲礼貌,靠的是你情我愿,还让人高兴。”
  投影幕布上又打出一个新问题──
  顾客为什么自愿把钱交给我们?
  “诸位,顾客为什么情愿把钱交到我们手里,这是我们的根本问题。难道他们是活菩萨吗?”赵老师大声地问。
  “不是!”学员们齐声抢答。
  等同学们停下来了,陈秋萍首先回答:“因为我们手里有一个产品,对顾客有用呗!”
  “说,接着说!”赵老师热情地鼓励。
  孙午激动地站了起来:“关键还是要产品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营销的4个P,第一个P就是Product,产品啊!只要有好产品,就不愁顾客不把钱掏出来,营销也好做了。”
  听到这里,Tom?李兴奋地接过话:“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科特勒前两年到北京演讲,我专门跑去听了。他说许多人并不了解市场营销,认为营销就是努力推销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实际上,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却是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我们首先应该开发出对顾客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有创新,性价比高,对顾客有吸引力,后面的销售就水到渠成,省事多了。”
  《营销圣经》杂志社总策划刘本仁又开口了:“现在不是流行蓝海理论吗?我们努力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蓝海,就不用想那些忽悠顾客的主意了。”
  “打住!”赵老师紧急地对学员们的自由发言叫停,“越说越偏了。你们要是这样到企业里去,哪个老板都不愿要你。有了这么好的产品,要你搞营销的做什么?营销的大环境,就是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用你们那个科教授的话,就是‘同质化严重’。要搞个真正的创新,投入大不说,还要看你家祖坟埋的位置好不好。”
  赵老师摁了一下电脑鼠标,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个页面──
  营销人必须实话实说的7个“为什么”
  1.市场上的商品成千上万,有多少是对消费者真正有用的?有多少是无用的?
  2.如果没有这个产品,消费者的生活是否会有丝毫改变?消费者的幸福是少了还是多了?
  3.这一种产品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除了打的牌子不同之外,到底有多少实质差别?
  4.在企业千军万马齐奔腾的时代,找到一个蓝海有多难?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公司,数以亿万计的产品,哪来这么多蓝海?
  5.成千上万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创新,是不是都应该关门?
  6.作为一个消费者,你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创新”和“个性化”吗?
  7.消费者无穷的消费欲望,到底是自发的,还是被企业挑动起来的?
  这么多问题摆出来,让刚才发言的几位脑袋有点发蒙。仔细想想,每一个问题似乎都难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在做营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