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心理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在菲利普斯看来,这些发现其实和季节波动、谎报死亡证明的信息、拖迟生命攸关的重大手术以及自杀都没有什么关系。相反,这些发现证明了前面提到的观点:有些人的确有能力运用意志延缓或加速自己的死亡时间。
菲利普斯的这个观点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许多激烈的辩论。'37'有些研究人员成功再现了菲利普斯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或者未能得出同样的结果,或者激烈抨击菲利普斯所用的研究方法。不过,心理因素能够影响身体健康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研究成果的支持,研究显示,乐观和人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举例来说,1996年,一群研究人员开始调查2000名芬兰人的健康思维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把这些人分成了三组:悲观组的人觉得未来是非常渺茫的;乐观组的人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望;而中立组的人对未来的预期并没有特别积极,也没有特别消极。随后他们对这三组人进行了为期六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悲观组的人比中立组的人更有可能死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相反,乐观组的死亡率比其他两组人都要低很多。'38'
其实,并非只有菲利普斯一个人在研究能够影响人们与死神会面确切时间的奇怪因素。1993年,《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纳税义务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死亡日期。'39'该文结合了菲利普斯奠基性的死亡研究方法和父母为获得减免税款而操纵子女生日的可能性(前文已有所阐述)。在这篇论文中,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沃依切赫?科波兹科和密歇根大学的乔尔?斯莱姆罗德想知道人们会不会选择在最有利于后代获得遗产税优惠的时刻告别人生。
为了弄清楚事实是否如此,他们分析了美国的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革期间的死亡形态。从1916年颁布第一部税法至今,美国的税法共经历了13次大的改动。其中8次是提高税率,5次是降低税率。在媒体发布税法改革消息到新的税法正式实施期间大概有一周的时间。通过分析税法改革前后两周上报的死亡记录,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确凿的证据,这些证据明确无误地表明:在税率正式提高之前,死亡率会上升;在税率正式降低之后,死亡率会下降。正如论文的标题所言,有些人可能真的会“死也要节税”。
然而,这并不是他们所收集数据的唯一合理解释。死亡资料通常来说都是由可能继承遗产的亲属上报的,如果税收义务得以减少,他们肯定能从中受益。所以,这种情况也有可能证明,人们会谎报富有亲属的真实死亡时间,当然还有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他们被谋杀的真实时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章 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1)
好莱坞明星莱斯利?尼尔森的谎言实验。
刚砍下的头与人类微笑之间的关联。
里根总统与虚构的故事。
神奇的Q测试结果。
人类易受暗示影响的阴暗面。
在我八岁的时候,看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
爷爷给了我一支记号笔,让我把自己的姓名首字母写在一枚硬币上。随后,他郑重其事地把硬币放在掌心里,合上手掌,轻轻地朝自己的手指吹了一口气。等他把手再次张开的时候,我发现那枚硬币已经神奇地消失了。接下来,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锡盒,盒子是用几条塑料胶带密封着的。爷爷把这个看起来怪怪的小盒子递到了我的手上,告诉我拆掉上面的胶带,然后把盒子打开。我照他说的去做了,发现盒子里放着一个用丝绒做成的红色小包。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个小包,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签过名的那枚硬币正完好无损地躺在里面呢。
爷爷玩的这个小把戏激起了我对魔术的兴趣,并因此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魔术俱乐部“魔术圈”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职业魔术师,经常在伦敦西区最流行的餐厅表演纸牌魔术。有时候,我也会让一枚签好名字的硬币消失,然后又让它出现在一个小锡盒里面的小布袋里。每晚骗人两次的魔术表演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人们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这促使我去攻读了心理学学位。二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未能摆脱对欺骗心理学的迷恋之情。
多年来,我已经学会了如果通过说谎者发出的各种信号揭开欺骗背后的真相,也知道了虚假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微笑之间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欺骗人们让他们相信曾经历过根本就不曾发生的事情。
现在,就让我们踏上探访这个阴暗诡秘世界的旅程吧。我们首先关注的就是针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展开的罕见研究。你读到的将会是一个奇怪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甩鼻子的大象、会交谈的大猩猩以及偷偷回头窥视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孩子。
大象骗术、会交谈的大猩猩和说谎的孩子
几年前,当动物研究人员麦辛恩?莫里斯在华盛顿公园的动物园里观察一群亚洲象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古怪的行为。'1'
进食时间一到,饲养员就会给每头大象一大捆干草。莫里斯注意到有那么几头大象会迅速吃完自己的那份干草,然后悄悄地走到那些吃得比较慢的同伴身边,开始漫不经心地摇晃鼻子。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这些大象看起来只不过是在消磨时间罢了。然而,经过长期的仔细观察,莫里斯发现这种看似无辜的行为隐瞒了一个欺骗的意图。一旦晃动鼻子的大象距离另外一头大象足够近,它们就会迅速地卷起一些对方没吃完的干草,以最快的速度吞进自己的肚子里。众所周知,大象是高度近视的动物,所以那些吃得比较慢的同伴通常对这种偷窃行为一无所知。
有人或许会将这种晃动鼻子偷吃干草的举动看作是精心策划后实施的欺骗行为,是大象版本的“瞒天过海”。然而,这可能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有时候我们会跟自己的电脑或者汽车对话,好像它们通人性一样。因此,在看待四条腿的大象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采用拟人化的思维。那些看起来颇有心计的大象很可能只是偶尔发现了偷吃干草和晃动鼻子之间的关系。由于能够额外得到自己喜欢的干草,所以它们就开始重复这个动作,很可能它们并没有想着要刻意这么做。当然,要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必须确切地知道大象的脑子里在想什么。遗憾的是,大象并不能像人一样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大象做不到这一点,但在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祖先们”却已经做到了。
第2章 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2)
20世纪70年代,会聊天的大猩猩一下子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作为探究跨物种沟通大型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弗朗西?帕特森开始尝试教授两只低地大猩猩使用简单的美式手语。这两只大猩猩分别叫迈克尔和可可。'2'在帕特森看来,大猩猩完全有可能与人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你甚至可以跟它们谈论比较复杂的话题,比如说爱情和死亡。大猩猩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方面都跟人类非常相似。比如说,迈克尔喜欢观看儿童节目《芝麻街》,而可可更喜欢《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居》。1998年,可可作为嘉宾参加了自己最喜欢的真人秀节目的拍摄,在其中帮助教育小朋友们“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涵”。迈克尔喜欢绘画,而且已经完成了很多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自画像和几幅静物写生。他的作品很受人们欢迎,并且已经在很多展览馆展出过。公众对于可可同样并不陌生,她已经出演过好几部电影。迈克尔?克莱顿的畅销书《刚果惊魂》中会说话的大猩猩艾米的创作灵感也是来自于可可。可可还在自己的网站宣传片中担当了主角(通过她的沟通技巧募集善款),并在1998年参与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跨物种网络聊天。对话是在访问者、可可和帕特森教授之间展开的,公开的对话内容显示,要了解大猩猩的只言片语的确还有些困难。'3'
访问者:现在,我们来看看听众都有哪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可可,将来你会生宝宝吗?
可可:粉红色。
帕特森:我们在今天的早些时候已经谈论过颜色了。
可可:听着,可可喜欢吃东西。
访问者:我也喜欢!
帕特森:那么宝宝呢?她在想……
可可:心不在焉。
帕特森:她用双手遮住了自己的脸……这意味着基本上不会发生,或者说事情还没有发生。
虽然沟通起来还存在困难,但负责训练迈克尔和可可的训兽师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能够证明这两个毛茸茸的大家伙掌握了撒谎的小伎俩。'4'有一次,可可弄坏了一只玩具猫,随后却用手势表示是其中的一名训兽师弄坏的。还有一次,迈克尔把一名训兽师的夹克给撕坏了,当训兽师质问他谁应该对此负责时,他借助手势直接将责任推到了可可身上。训练师对他的回答表示怀疑,于是迈克尔表示其实犯错误的是帕特森教授。在训兽师的再三追问下,迈克尔终于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对于一只大猩猩来说这可不太容易),放弃抵抗,全盘招供。大象偷吃干草的行为完全是观察的结果,但大猩猩撒谎看起来很可能是刻意为之,他们那明显的沟通技能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那么,大猩猩是否具备与人交谈和撒谎的能力呢?针对这个话题,研究人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持肯定观点者声称,很显然,迈克尔和可可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在“是谁撕坏了夹克”、“是她干的”这些场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欺骗之举是有预谋的。持怀疑观点者则反驳说,大猩猩的举动可能只是一些随机的行为,驯兽师在解读这些行为时显然是操之过急了。至于撒谎之举,可能也只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因为此前大猩猩很可能因做出这些举动而摆脱了麻烦。大猩猩的这些行为其实跟偷吃干草的大象没什么区别,要想真正了解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秘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 想看书来
第2章 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3)
既然要弄清楚大象和大猩猩是否具备撒谎的能力绝非易事,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就将研究目标转到了另外一个更合适的群体身上,也就是孩子。
在探究孩子撒谎行为的实验中,最著名的就是要求小孩子不要偷看他们喜欢的玩具。'5'在这些研究中,一个小孩子会被领进实验室,研究人员要求他面朝墙壁站好,然后说会在他身后几英尺的地方放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把玩具放好后,研究人员会对孩子说他必须离开实验室一会儿,并要求孩子不要回头偷看摆好的玩具。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隐藏的摄像机会拍下孩子的一切举动。随后,研究人员回到实验室,然后问孩子是否偷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