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国术馆 >

第33章

国术馆-第33章

小说: 国术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学员对干事说:“中国传统文化高深莫测,什么都可能发生,如果凶手是练武术的呢?”
  干事登时来了精神,问:“你这么一说,我就理解了。我从小就觉得武侠小说里写的都是真的。”但他没有追查各乡的练武人,而是询问学校近期的情况,最后认定郑磅礴有作案动机,
  别人以为他要下山追捕,而他认为郑磅礴还在山谷。
  他说:“连捅七剑,但只有一剑刺进要害部位,其他都刺在大腿胳膊上。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讲,罪犯最大的乐趣不是杀死华老师,而是要看到华老师的狼狈,所以罪犯一定会躲在山上,看着华老师的事业垮掉,你们越乱,罪犯就越开心。”
  他让一个学员穿他的衣服下山,而他换上了学员的服装。他指挥我们到学堂,将桌椅板凳搬到墙角,在空场中顶起铁丝,把一床棉被挂上去,浇了汽油烧起来。霎时滚滚浓烟涌出窗外,造成学堂着火的假象。
  他让学员们到院中狂喊,同时观察四周动静,一个学员突然一指:“那是什么?”只见东方山坡上站了一个黑影,正伸着脖子向下望,神态十分专注。
  干事从后门溜出,半个小时后,把郑磅礴押下了山。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真言2(34)
面对学员们的指责,郑磅礴只是一个劲冷笑。干事说:“你别笑了,华老师是你杀的么?”郑磅礴:“这还有假?要杀要剐,随便你。”干事:“刺华老师那几剑是有很高技巧的,可你连我都打不过,怎么让我相信你?”
  郑磅礴脖子上青筋四起,一脸冤屈。干事:“你也别急。你要能用火柴刺透皮带,我就信你。”干事递给他一根火柴,解下自己的皮带,抻直了横在他面前。
  郑磅礴用戴着手铐的手举起火柴,他向皮带瞄准时,看到了我。我给予他鼓励的目光,他自信地点点头,刺下,皮带穿了。
  干事大惊:“哎呀!我从小到大,今天算是见到真功夫了!”郑磅礴冷笑一声:“笨蛋!皮带上有眼,要不你怎么系扣呀?”干事大怒,抡起皮带,吓唬着要抽他。
  郑磅礴又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我刺的地方是眼还不是眼?”干事低头察看皮带,惊喜地抬头,说:“啊,你扎的不是眼!”
  这时警车到了,干事把皮带给警察看,警察也很惊讶,但他严肃批评了干事:“说过多少次,保卫干事没权使用手铐!”干事辩解:“现在犯罪分子都能买到手铐,我为什么就不能使呢?”警察怒吼一声,干事不说话了。
  警察给郑磅礴换手铐时,看到学堂中冒烟,叫道:“着火了!”干事解释那是假象,是抓捕郑磅礴的计策。警察流露出欣赏的表情,但看了犯罪现场后,又把干事批评一番:“你多少算个专业人士吧,怎么就没看出人还活着呢!”
  奄奄一息的华老师被抬上警车,郑磅礴也被押上警车,车内就满了,干事需要搭驴车下山。警车开走前,我跑上去跟警察说:“郑磅礴肯定认罪,求你们千万别……”警察说:“我们读警校时,少林拳是必修课。放心,对待武林人士,我们都比较客气。”
  我们目送着警车开出山谷,转身见火烧上了学堂的房顶,干事大惊:“谁在屋里管火?”我们面面相觑。干事:“怎么?都跑出来看热闹啦!”
  学堂的火势已大,学员们坐在山坡上,等着火渐渐熄灭,响起了越来越大的哭声。干事坐在山坡最低处,脑袋深埋在两腿里,陷入彻底的失败感,这场大火把他一上午的聪明才智都抵消了。
  我坐在山坡最高处,一个女学员爬上来,说:“我要跟你谈谈。”我想一定是郑磅礴的女友,答道:“是该谈谈了,你伤了他的心。”女学员一巴掌拍在我脚上,叫道:“说什么呢!把我当成谁了?”
  我定睛一看,是带我来此地的擦鞋女,想不到我已认不出她。她与我并排坐下,却不说话。我问:“不是要谈么?”她长叹一声,说:“六年了,突然见到你,只想问你还认不认识我。现在不用问了。”
  我俩坐了很久,学员们陆续下了山坡收拾火场残骸。她说她也要下去,山坡上的人少了,我和她再这么坐着,会非常显眼。她在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我问:“你还要跟着混下去?华老师要死了呢?”
  她转头,上嘴唇收紧,正是六年前企图咬我时的凶相,说:“他不会死。”她奔出二十几步,回头喊一声:“你呢?”
  我没有回答,摆摆手,她一溜小跑地冲下去。
  乡保卫干事在下午三点钟搭上了一辆下山的驴车。他刚坐好,一个人跳上驴车,挨着他坐下,说:“把你的皮带给我,我可以把一盒火柴都插上去。如果我做到了,请借给我两百块钱。”
  此人是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那时,我在做什么
基督说他胜了,但《新约》明明是一场败迹,我们并不知道他胜在哪。《旧约》里有答案,说凡人无法知道上帝的胜利,因为我们不知道其运作过程,我们看到的仅是开始。
  2006年,我整理的《逝去的武林》出版,崔永元说此书感动了他,做了一期谈话节目。节目现场,他好奇我写书时的情况,我没说,他点到即止,没有再问。他是敏感的人,尊重谈话者。但对于“那时”,我后来意识到,起码对自己要有个解答,那是我无法跳过的时间。
  那时我放弃了工作,企图当个作家。我被批评“太天真了”,但不天真又怎么办呢?我自十五岁起修习艺术,得意于自己的灵性,可这个职业令我迟钝,如果体验生活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那么我就不体验了。我怕变成个我不喜欢的人,但当时看起来似乎趋势明显,所以拒绝了工作和人际,回家写作了。
  我给家庭带来了很大不安,作为长子,没给父母以希望,只顾得上自己的希望。我写小说是自发的,得到的第一个指导是:“不要在形容词上雕琢,把功夫下在动词上。”这句话是魏心宏教我的,令我自此有了文感。我的第一篇小说在他主编的《小说界》上发表,名为《1987年的武侠》。他告诉我,编辑部内评这小说是“开了一派,此人挡不住”。
  仿佛一个喜剧,给了我莫大鼓励。但是,我自己把自己挡住了。那篇小说是超水平发挥,其实我是个很少看小说、没有文学素养的人,在我准备以写作为生的奋斗期间,再没有出现过像样的作品。我呈上我的“力作”时,魏老师看得很累很痛苦,说:“不太像中文。”
  我寄给他的作品,他都回信评述分析并打电话详谈,这种交流令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审视能力。以前写小说写完了就完了,自己痛快了就行了,如今方才知道这是件漫长大事。可能是要补我的文学基础吧,他建议我在以往的作家中寻找师承,在一个脉络上写作,因为人类是一条长河。这样,我才开始读文学名著,很认真地给他去信,述说我准备接某大师的脉了,并论证其合理性……我有过多次论证,成了一笔糊涂账。
  他鼓励我说:“不错,像你这样思考的人,不太多。”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开始读名著了,总是值得鼓励吧。我想他该对我很失望。他表态:“我从来没怀疑过你的才华。”但在纯文学创作上,我提笔艰难,于是转而写了两年的传奇文学,这是练笔,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作家来说,需要不断地有作品,否则真会坚持不下去。
  我成了一家传奇文学杂志的主打作者。我给魏老师去信,说我准备接《三国演义》的脉了,他说:“这种思考,是有益的。”但后来杂志社改变了宗旨,作品以国民党秘闻为主,我不了解蒋介石,就中断了我的传奇文学生涯。
  我便是在这个生活和精神都很困窘的阶段,整理了《逝去的武林》这部口述历史,然后结束居家岁月,出门找工作了。因为那时得到一个教训:你可以清高,但你要有钱,你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你有亲人。当亲人需要你帮助时,你却无能为力——世上最难过的事,莫过于此。
  一次我去见几位读者,他们说:“你写的都是你经历的吧?”我说:“是我编的。”他们都很沮丧。我说:“对不起,我向你们保证,那些事一定会在我的生活里发生。”他们哈哈一笑,原谅了我。
  读者需要重量,不希望读到的只是你想的,希望是你活的。而对于作者,写小说很可怕,你写的东西会要你负责。小说不是体验也是先验,你写的迟早会找上你。
  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爱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篇小说在我脑海里转化成电影,循环播放。随后生活就有了压迫、激情和逃亡,幸好没有危险。经过一番折腾,我觉得自己开始喜欢这篇小说时只读懂了三分,现在读到八分了。上帝总是折磨为他付出的人,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他。
  我在年过三十时,一个推崇王小波的文学团体——“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盟主欢乐宋找到了我,邀我加入,缘由是一个读者把我的小说放到了他们的网站上,他觉得小说华丽而浪漫,对路子。我自己觉得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更深的缘由——那是我二十六岁时的经历。随后便跟着这个团体一块出书了,但我不再华丽浪漫,文风逐渐刻薄。
  有作品面世,很重要,生命是需要有参照物的,两年出一本书的频率,让我倍感惬意。你的过去总会找上你,我写过传奇文学,多年后,邓景异、程然夫妇给予了我出传奇文学的机会,写了《道士下山》。此书在土豆网上被夏邦评为“可以在武侠小说史上留一笔”。那是我向几位九十岁老人采访来的,有民国江湖的实情,这是读者需要的“重量”。我自己的乐趣,则是尝试把武侠小说散文化,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不注重情节的惊险,而注重局面的意境。
  景异容我作这样的冒险,确有魄力。《道士下山》创出了口碑后,我就有朋自远方来了。梦天便是个喜欢《道士下山》的人,他买了几十本送给自己的朋友,邀我出续集。续集名《大日坛城》,延续《道士下山》中的人物,写的是围棋。
  吴清源说围棋本是武道,我便将其扩充为武侠小说的题材了。赌牌和围棋都是桌面上的决斗,原本没什么动作性,香港电影发展出了拍赌牌的技巧,但没法用在围棋上。围棋的决斗该怎么写?看我的尝试吧。
  《逝去的武林》一书也有续集。《逝去的武林》的读者们对书中多次提到的民国武学——象形术感到好奇,续集主干便是对象形术的系统诠释,支干是李仲轩的家史,见证了新时代中旧式世家子弟们的生活,是我的母亲和弟弟采访、整理而来。
  以上是我的口述历史和传奇文学的计划,但何时再作一部《国术馆》这样的小说?我很惶然,即便是《国术馆》,也是我兜了一个大圈子才写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小说?因为有的事无法口说。口说了,就离得远了。
  徐皓峰
  2008年8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