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385章

金鳞开-第385章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易被问得冷汗直流,正要告罪,却被皇太子一把扶住。只听他道:“就算有,我想你也未必知道。如果你知道,也就不会跟我说这些小民的苦处了。我还可以跟你说一件事,大明的《税法》从十八年就开始让内阁商议,至今没能出台,为何?蒋阁老不愿副署。蒋阁老啊,从学识、人品、为官、办事,样样都是出类拔萃,但为何在这事上不肯松口?”

吴易不知道还有这种事,心头骇然。

“因为他不能背叛血亲之族。”朱慈烺简单道:“在这个以孝为本的天下,他不能,你不能,我也不能。所以百姓就活该被鱼肉,被盘削致死?实际上百姓也不肯乖乖饿死,所以才有了王嘉胤,有了高迎祥,有了李闯和献贼,乃至于前不久的奴变。”

“咱们为何不能收敛一些贪婪之性,让下民安居乐业,权贵常保家声,天家垂拱而治,最后天下太平,以近大同之世?”朱慈烺盯着吴易。

吴易仿佛感觉到了一股热流从丹田上涌,让他整个人都激昂起来。长久困扰他的死结突然打开,应声道:“殿下所言极是!天家、势家、民家,本不该是你有我无,你死我活之状!圣人立教,正是为了生民安康,各得其所。礼者,离也。正是有人非礼而为,才酿成今日窘迫之势。臣以为殿下严法纪,正是斩断非礼之爪,诚可为也!”

“既然内阁推不出一部税法,那就从我浙江先来。”吴易道:“臣愿挨家挨户,收罗民意,促进此法在浙江推广。”

朱慈烺本来不希望国家重要法律从下而上产生,这样很可能造成美国似的司法紊乱,增大司法成本,甚至还会埋下“联省自治”的隐患。不过浙江一向是华夏故土,又是财赋重镇,若是在监控下适当放松一把,倒是打破僵局的切入口。

“只是殿下,”吴易抬起头,“臣风闻一桩小事……”

“说。”

“听闻当日殿下征召蚕娘,许诺给予其家上年卖丝纯利,可有此事?”吴易问道。

“是,因为各地情形不一,不宜统一标价,只以其家上年所得为准。”朱慈烺道。

“可是各州县给出的官府定价却是十两银子一人。”吴易道:“到了村中各家,多的能拿六七两,少的只有一二两!这等情形又该如何杜绝?”

朱慈烺心中不免暗恨,仍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笑脸道:“这也就是在浙江,你去山东、河南看看,是否会有这等事。”

吴易愕然:“殿下是说江南官员格外贪婪么?”

“人心贪婪是一样的,但有一些东西能够抑制贪婪。”朱慈烺道:“比如说敬畏,比如说荣誉。表彰勤廉能吏,严惩庸蠹蛀虫,这事不仅仅是都察院的责任,平日你们也该自查自警,真等都察院来了就晚了。”

“我本来是想等下半年给浙江找个铁腕些的布政使,不过既然你有为民之心,看起来还对讲道理略存幻想,不妨让你暂代布政使一职,今年十月我再来看效果。”朱慈烺道。

吴易本来还担心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此刻有了布政使的名头,倒是轻松许多。

“另外,你担心的农民破产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朱慈烺道:“大兴土木,以工代赈。农民失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一失去土地就断了活计。浙江水网稠密,平原与山地共存,光是修桥铺路就能让多少人找到活干?”

“可是库中空虚……”

“收富人的税,抄贪官的家。”朱慈烺笑道:“而且还可以报项。”

前两者让吴易脖颈一凉,最后的“报项”却是不明其旨。

“你可选些年轻干练,有志于民生的热血青年,先去行政学院学学规矩,施政起来也能方便许多。唔,对,你们浙江提学使廖兴就是个能吏,办的河南行政学院效果极好。你不妨多与他走动走动。”朱慈烺又道。

吴易听到朱慈烺提到廖兴,不由脸红。他与廖兴的提学部院就隔了一条防火巷,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因为廖兴此人的恶名太过彰显,以至于他至今没有与廖兴说过一句话。听起来皇太子对廖兴十分器重,看来是不得不去交往一番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已经跌到第九名了,这是从六千块跌到1千块的节奏啊,损失好大~~~求支援。

五四零头发不梳一月忙(6)

崇祯二十年四月,整整一个月的春蚕战役落下帷幕,各家都开始清点所得。让人觉得愉快的是,除了蚕庄附近的蚕农没能买到足够的桑叶,收入受损,其他各地的蚕农都有不同程度的丰收。

这些受到影响的蚕农并不多,损失也不大,因为皇太子包桑园买梢叶的事在养蚕之前就已经公布了,各家都有意识地少养了几张布。即便如此,皇太子也给这些农家一个机会,让女人们进入新开的缫丝厂帮工,包吃住不说,月钱也给到了一两银子。如果愿意领取纸币,还可以用这一两银子的纸币在厂内买到价值更多的日常用品。

每个主妇都是天生的精算师,她们很快就厘清了纸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更乐意用纸币买厂内供给的白面糕点,转手就能多赚一倍的利润。

朱慈烺在临走之前参观了刚刚建成第一期工程的缫丝厂,共有一百三十个工作台。缫丝手法和程序,与农妇们在家缫丝的土法并无不同。

只是两个关节被宋应星改了。

其一是改手摇为脚踏,解放农妇的双手,同时也让动力更加均匀,体能分配更合理。这本是唐宋之交时就有的,只是因为体积大,丝口多,小户人家茧少用不上还占地方,此时放在厂里却是最好不过。

其二便是一改火炉煮茧,而用锅炉烧出的循环热水烫茧。

茧本身是由丝胶将丝粘在一起形成的,就如同邮票贴在信封上一样。

缫丝首先就要把胶溶解,就好比揭邮票一样。

农家土法是用炭火煮茧,温度不能恒定,影响出丝量和质地。又因为水不能常换,还会污染丝色。新被命名为“杭州缫丝一厂”采用了统一循环供水。尽量控制缫丝用水温度稳定,水质洁净新鲜,因此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有光泽,缫出来的丝都是品质上佳的优等丝。

虽然郑芝龙连发黄的陈年丝都能卖到日本去,但谁都知道丝质越好。价格越贵。

这座名为缫丝一厂的“工厂”仍旧是采用了“你提工序,我来改进”的思路,走的是集中、精控的路线。对于生产力提升显著,但要说进入了蒸汽时代却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所有动力仍旧是人力为主,锅炉的作用只是烧水,蒸汽机也不过就是提水,供水而已。

即便如此,许多大户仍旧将目光投到了蚕庄和缫丝厂上。如果不是因为皇家产业,恐怕早就不顾矜持地一拥而上了。

诚如皇家的一贯做法。朱慈烺留下了田存善担任蚕庄和缫丝厂的总管太监,非但要抓紧时间养夏蚕,同时还要扩大缫丝厂的规模,尽量多收蚕茧。如此才能打击农家作坊式生产,让更多的农民寻找新的增收之路——比如招工。

田存善是朱慈烺用心“驯养”出来的,十分可靠。他接手这个工厂和养殖基地之后,除了要保产量,还要树立起“公开公正”的形象。将厂子里的一应收入、支出发在《缫丝厂通报》上。细致到了每个女工喝的盐糖水份额。

这样的做法不光稳定了工厂的人心,让工人在重体力和糟糕工作环境下能够努力工作。同时也杜绝了中间管理层徇私舞弊,保证厂子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工厂和蚕庄发出这样的通报之后,让杭州的大户们也看在眼里,纷纷请田存善出去应酬,希望能够将钱存在柜上。

谁都知道。如果能养第二季蚕出来,成本更低,收益却是更大。

“我劝你们也别着急存钱。”田存善道:“不如先看一年,看看咱的夏蚕、秋蚕养得起来不。若是真能养起来,也不用提存钱的事。少不得还能卖些股份给你们。”

众大户来存钱非但是为了获得利息,也有想攀高枝的意思。能否获利姑且不说,光是缫丝厂自带的“部照”就值一大笔银子。

这还要说明大明的商业体系。

为了方便收商税,商品贩卖要经过牙行,或是专门的产品行会。比如蚕农是不能自己直接兜售生丝给机房的,只能卖给丝行,然后由丝行转卖。丝行由此获得了巨额利润和定价权,当然也会引起别家觊觎。

那些有背景的势家,会自己取一张“部照”,由此参与到生丝贸易之中。

对于只有钱而没有背景的人家而言,要想拿到部照就不容易了,只能入股。这有些类似后世的挂靠,打着有部照人家的旗号下乡收丝,虽然要上缴一定的规费,但这个行业本来就是暴利,些许小钱也就无所谓了。

照道理说,无论是拿部照或是牙行,都该缴纳商税。事实上纳税这一环节却被人为忽略了,所以浙江是丝茶大省,也是走私大省,因为大家都觉得纳税没有任何好处。

在经济受到直接打击的北方诸省,牙行这一中间环节几乎被打压得消失。所有的商家都可以出钱在报纸上做广告,或者在市场上自己出售货物。课税司会根据不同产业和商品直接向他们收取税款,而牙行作为中介服务机构,也只能你情我愿地收取佣金,一样得向课税司报税。

南方的经济形态还是保守的传统样式,许多势家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牙行本就是其获利的一个渠道。如果要直接打击牙行,势必又要惹出新的问题,还不如用更柔和一些的方式将之摧毁——多办些皇家产业,出售部照,打破行业垄断。

譬如今年浙江的丝行就有苦难言。皇太子的缫丝厂能够以六倍以上的效率出丝,质量还好。由此也能消化市场上大量的蚕茧,给出的收购价为一担五十两,几乎等于生丝的价格。

这样的高价收购之下,农民自然乐意直接出售蚕茧,减少了自家的工作量,还避免了缫丝带来的损失。

如果换个土豪敢做这等天怒人怨的事,多半会被丝行和各大丝家联合起来惩治一番,往轻里说也要让他滚出浙江。然而这事是皇太子那个杀神做的,他不来找各家的麻烦就已经是天可怜见了,谁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而缫丝厂又像是个无底洞,再多的蚕茧都能收进去。若不是地域、交通和蚕茧不能久存的问题,恐怕今年丝行连眼下这点丝都收不起来。

只有往年的三成,怎能不让各走“丝”之家愁云惨淡?

……

“孙家媳妇,缫丝厂里又进了一批缫车,我想荐你去如何?”打头娘子找到孙家娘子,一脸笑意之中带着邀功的快乐。

孙家娘子早就听说缫丝厂里只管缫丝,有个底薪,女工出了多少丝另外加钱。不过她原本就不善于缫丝,在家时候就只能给婆婆打下手,所以也没报名。

见孙家娘子有些迟疑,打头娘子又道:“我这可是舍了面皮为你求来的。你想,你若是进不了厂,日后恐怕就要被庄子上辞退了。”

“啊?”孙家娘子一急:“这是如何说的?”

“咱们庄子养蚕,让附近的农家蚕都没桑叶吃了。”打头娘子道:“所以明年春蚕就要找附近的妇人家来做事。你家本是南直的吧,肯定是要退回去的。”

孙娘子满脸不甘,却又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她想着自己若是回家,也没法多养几条蚕……家里就那点本钱,养多了上哪里买桑叶呢?能够在这里包吃包住还有工钱,实在是帮着解决了家里的大事。今年春荒家里都少借了许多青苗钱,眼看几个孩子就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