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漏洞就在她这里。
如果皇太子殿下不管不顾任命李明睿出任大理寺卿,那此番围堵就白费心机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拉拢“小通政”陆素瑶,由她对呈递的启本、文书加以筛选,只要皇太子一时想不起来李明睿这个人,待尘埃落地,也就无所谓谁做大理寺卿了。
“这三方部署走的是圣上那条线。他们知道李明睿简在帝心。故而既要拖延李明睿执掌大理寺,又不敢摆明车马弹劾李明睿。也或是跟李明睿另有根源,不愿坏了他的前程。我想,多半也有人会来堵住殿下这边。”影月道。
“我只知道做好本分事。”陆素瑶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影月,暗指她不守本分。
影月这般七窍玲珑心怎么听不出来?
她却当做不是说她。继续道:“这伙人还有后手,便是这堆要整顿江南士风的物议。就算钱谦益大难不死,逃过此劫,殿下也肯定要整顿江南,清除左良玉的内应,而士风颓废正是个好借口。一旦殿下受此暗示,钱谦益登时又立在风口浪尖上了。”
钱谦益按照娶正妻的规制娶了一个妓女,成婚当日就被当地愤怒的百姓扔了许多砖石瓦砾。这事从小里说是伤风败俗,往大里说是“以妾为妻”的变形,已经触犯了《大明律》,可以剥夺功名,杖一百。
这招后手也是足以致人死地的,因为笞杖之刑太难界定效果,有的人挨一百下起身就能走,有的人打两下就断气了。
陆素瑶了解了自己在这场政争中的位置之后,反倒坦然了许多。虽然不知道背后推手是谁,但想想钱谦益的身份就可以猜到,多半是温体仁的残党。虽然官场上说“人走茶凉”,但亲族之间报仇可不在此列。
——这些人好生小气,要我帮忙出手,却连点好处都不露出来,比内宫中还不懂规矩么?
陆素瑶想想好笑,郁结多日的困惑终于解开了,甚至忍不住跟自己开了个玩笑。
“姐姐打算如何处置呢?”影月问道。
陆素瑶看了影月一眼,道:“你我只要忠心办好皇太子殿下的差事就行了,别的还是少参与。”
——此人心思太活,话也太多,还是不能信任。
陆素瑶暗暗给影月打上了标签。
“诚然如此。”影月垂头退后。笑道:“不过同为女官,卑职却不得不告知姐姐:这些人是欲与姐姐结盟。姐姐对他们的态度,可是会影响所有女官的。”
“何出此言?”
“姐姐,抨击殿下以女寺乱国的不正是江南士林么?”影月道:“人家找上姐姐,也是因为姐姐实乃女官之首啊。”
“胡说!姚桃是户部堂上官,尚且不敢说是女官之首。我左右不过一个传声筒罢了。”陆素瑶不肯承认。
“姐姐妄自菲薄了。”影月收敛笑容:“通政使位在九卿。户部侍郎可能比拟?如今姐姐虽无通政之名,却有通政之实,岂可小觑?反之,姚姐姐看似财权在手,其实更似文吏账房罢了。”
陆素瑶见自己的心底事被影月说破,心中又存了官、吏之别的优越感,也不辩解,道:“这些人只知道藏在暗处,见不得光。何必与他们有所往来?再者说,我也不信他们能成事。”
这回倒是轮到影月诧异了,问道:“姐姐何以得知?”
“事必谋定而后动,一击置敌于死地才是道理。这些人布置看似周密,却又留下了后手,显然自己已经心虚了。照我看,他们之所以急急出招动手,正是因为营救钱谦益的势力更大。”陆素瑶说罢。心中补了一句:而且皇太子殿下显然已经知悉透彻,再厉害的手腕也比不过千岁爷的一句话。
影月肃容垂首。心中暗道:陆素瑶能充任贴身女侍,原来还有几分头脑,倒也不是个摆样子的听风瓶!
“关键就在这上面吧?”陆素瑶拍了拍提请起用黄道周的那堆启本、奏疏和报纸。她虽然知道的情报太少,却有极强的直觉。
“正是。”影月垂了垂眼帘,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笑道:“黄道周是抛出来引玉的砖。”
陆素瑶终于觉得自己又重新掌握了主动。看着影月没有说话,等她自己说下去。
“黄道周是袁可立的学生。”影月道,“卑职听闻袁公之子袁枢也牵扯其中,而此人与钱谦益交情匪浅。故而就算那些人不想救钱谦益,为了袁枢也只能连带拉他一把。”
铁面御史袁青天。在万历朝就曾因忤逆皇帝被罢职闲居二十六年。按照大明的传统,受罚越重,声望越高,可想袁可立的声望之隆。
泰昌元年起复之后,袁可立逐年升迁,在天启年间为登莱巡抚,节制东江、朝鲜,策反奴儿哈赤姻婿刘兴祚,令金人羞怒难解,因此不肯给袁可立在《明史》立传。后来清帝乾隆以袁可立、刘兴祚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崇祯因金人反间计而杀袁崇焕的小说作品。
黄道周是袁可立的得意门生,袁可立是黄道周的恩师。为营救恩师的儿子,黄道周自然义不容辞。
黄道周一旦出手,天启二年那一科的进士有许多人都不能旁观。
比如:同为袁可立得意门生,且在朝中仍有人望的倪元璐、祁彪佳、蒋德璟、李明睿等人,以及国变前致仕,如今尚在的冯元飙,还有与皇太子殿下关系匪浅的王徵王葵心。
再者,黄道周的影响力不止于此。
崇祯初年次辅钱龙锡涉袁崇焕一案,部拟当死,正是黄道周三次上疏,最终改为发配定海卫。虽然钱龙锡远在宁波,但他一日不死,就一日还有号召力。固然不足以起复原官,却足以声援自己的救命恩人。
两厢一比,钱谦益对头们用的那些小伎俩似乎就有些不够看了。
“不过姐姐啊,那些人为何坚定相信:只要阻止李明睿执掌大理寺,就有把握杀掉钱谦益呢?”影月旋即又抛出了一个让陆素瑶皱眉的问题。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四四零吟到真诗喜欲狂(四)
朱慈烺的书案一向整洁干净,这固然有宫女清扫的功劳,他本人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主因。时至今日,两世为人的朱慈烺已经连续工作了近四十年,他仍旧十分感谢自己的第一个顶头上司。
正是那个有工作狂倾向的上司让朱慈烺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工作,如何利用小纸条保持自己的专注力。
不过从他身上,稚嫩的朱慈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环境比人更重要。
在一家国有企业,身为一个有工作狂倾向的中层管理人员,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领导利用却又被抛弃,被下属憎恶且排斥在外。
当朱慈烺发现自己很可能成为上司第二的时候,果断离开了那个环境,努力成为一个打造环境的人。
在朱慈烺前世,虽然没有成功走到商业社会的顶峰,但在自身小环境下却也可以随心所欲。当然,后世充沛的人力资源让朱慈烺有足够的底气:爱干干,不干滚,放着高薪不可能没人应聘。
如今的朱慈烺权柄更重,威福更甚,然而越来越浓重的寂寞感却让他有些气闷。
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低气压,无从排解。
“殿下。”陆素瑶知道朱慈烺独自字书房里,而且这个时间点应该是皇太子静坐休息的时间,推门求见。
“进来。”朱慈烺仰起头,瞬间进入了工作状态。
陆素瑶抱着前天皇太子给她的文本,放在了书案上,轻声道:“殿下,臣大约明白了。”
“很好。”朱慈烺从一叠文本中挑了还有用的,让陆素瑶将其他文本拿去归档,该转存的转存。没必要的就摘抄之后销毁原件。这属于各科给事中的工作,在东宫却是侍从室的任务。
陆素瑶抱着作废的文本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低声道:“臣有负殿下厚望,当死罪!”说着,两行清泪已经流了下来。
“怎么了?坐下说。”其实与很多人心目中的皇太子不同,朱慈烺很关心手下工作人员的健康。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身为领导者决不能忽视自己的手下。
陆素瑶挨边坐了,道:“臣部有名影月者,是提督东厂太监丁奥遣来本部。此女平日看似天真烂漫,其实却是胸有沟壑。”提了头之后,陆素瑶将之前两人对话,几乎一字不改地转述给皇太子。
“臣扪心自问,恐怕今生只有吏员之才。”陆素瑶说着。原本平静地的声音再次发生了一些颤抖。
朱慈烺温和地笑了笑,道:“这不是你才干不足。一是你缺少经验和训练,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陆素瑶抬起头:“信息不对称?”
“知道的事多,并不一定是因为那人特别能干。也可能是因为得益于站的位置和角度。”朱慈烺道:“你在我身边,的确认识了很多朝中文臣武将,对他们也有自己的感观判断。然而他们的人生轨迹,社会关系,这些如果不下功夫去挖掘。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你不知道他们之间深处的联系,从而无法做出推理和判断。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
“但是你的确缺乏训练和经验,比如影月这个人。”朱慈烺笑道:“她是丁奥安排给你的,又如此‘精明’,还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就没想过这是为什么?”
陆素瑶一愣,自己这些天全都纠结在“大理寺卿”这个问题上,虽然觉得影月冒出来的有些突兀。却完全没往别的地方上想。事实上,因为影月帮她解开了谜题,她内心中对这大咧咧的姑娘还有些好感。
“这就是你稚嫩的地方,慢慢来,再磨砺几年。你也就懂了。”朱慈烺笑道:“你才十七吧?还小着呢。”
陆素瑶很想说:天下这个年纪当妈的女人千千万万,还小什么呀!
但是皇太子说小就是小,就算皇太子说月亮是方的,她也得把四个角找出来!
“殿下……”陆素瑶突然又想到了影月的问题,在朱慈烺的提示之下突然想到了一种极大的可能:影月本身就是东厂的人!
东厂全名东缉事厂,顾名思义就是个侦缉机构。外面传说东厂番子如何无孔不入,好像大明满天下都是密探。实际上东厂真正的在编人员并不多,当初成祖设立东厂的目的仅仅是监视锦衣卫而已。
东厂在强势时,主要是用锦衣卫的人办公,而且这种状态在整个大明属于主流。只有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是皇帝的奶兄弟,君臣情同手足牢不可破,东厂才附属于锦衣卫。
锦衣卫下面的人手固然很多,但想想京师市容卫生都归他们管,各王府门口还得派人站岗……真正的情报人员能有多少也就可知了。
如此珍贵的人力,为什么要放在侍从室呢?
难道是皇太子殿下不信任我么!
陆素瑶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不是不信任你。”朱慈烺压低了声调,温和而坚定地道破陆素瑶的忧心。
陆素瑶仿佛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抓到了救生稻草,极端失礼地盯着皇太子的面容。
朱慈烺自然不会因为被人直视而感到深受冒犯,仍旧温和道:“其实从崇祯十七年下半年,你就该看出来,东宫侍从室进进出出的人很多。”
陆素瑶点了点头。
作为侍从室的元老级人物,她很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在最初的侍从室,每个侍从官都被严加管束,从言行举止到社会活动,全在掌控之中。正是到了山东站稳脚之后,侍从室许多人都分派到了地方为官。有了这个惯例,随着光复区的扩大,侍从官来得越来越多,留下的时间却越来越短。
“这么频繁的人员流动量,